《萤火虫小巷》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成长和勇气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小巷里与萤火虫为伴,经历了许多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通过与萤火虫的相处,主人公逐渐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珍惜友情,成长为一个更加坚强的人。这部小说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值得一读。
《萤火虫小巷》读后感(一)
全书如同回答了许多女生的困惑:如果选择单身会面临怎样的生活? 其实不论怎样的选择都会过分美化没有走的那条路,毕竟人生在世考验实在太多,渴望美满真的是奢望。 四百多页的故事容纳了三代女性非常具体的人生片段,所以总会看到曾经的自己,也会悄悄代入未来。 凯蒂后来说,其实会怀念曾经的争执和冷战,那代表着无数个未来,而不是刻意忽略的离别已经近在眼前。
结尾真的是重磅催泪,回忆会在时光深处熠熠生辉,穿过指尖的风拂过世界每个角落,也环抱过每一个爱过的人。
1/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二)
塔莉与凯蒂,十几岁时认识,成了一辈子的好姐妹,虽然两人后来过上截然不同的人生。
塔莉一辈子都在追求事业,并得偿所愿,成为万众瞩目的名人。
凯蒂成了家有了孩子之后,放弃事业成为家庭主妇,家庭幸福。
两人都有着各自的遗憾,塔莉到了四十几岁,处于事业巅峰,名声,财富都实现了,可是没有爱人,没有家,纵然每天被各种人包围,始终觉得孤单。
海蒂生了三个孩子,每天被家庭事务包围,忙忙碌碌,灰头土脸,没有自己的时间。
现代女性,很多可以兼顾事业和家庭,再有一个无话不谈的闺蜜,也算圆满了。
2/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三)
14岁那年,两个个性和家庭背景迥然不同的女孩,萤火虫小巷温暖相遇,开启了彼此相互陪伴依靠相爱相杀的一生友情岁月故事,友谊的力量有多大,有时候我相信可以胜过其他感情牵袢的,两人的故事一直贯穿了包括学生时代,职场风云以及家庭生活在内的大半人生,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性格脾气,一切都看似矛盾多多,实际却是一拍即合,相辅相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你的世界张扬跋扈,我的世界平静如水,两条平行线也终有交会的那一天,经历了爱情,事业,亲人种种问题的考验和无数世事的变迁,经历了生离死别,经历了我们最好的和最坏的时光,一切像是到了终点却又像回到了起点,生命的长度很有限,可友谊的力量证明能跨越时间的纬度,萤火虫小巷依然在那里,就像你随时需要我的时候,我永远,都会在你身边。
3/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四)
到了阁楼的小房间,凯蒂走向唱机,翻着一小沓唱片,最后选定卡洛尔·金的《锦绣》专辑播放。塔莉站在窗前望着深紫色的暮光。 “我有最新一期的《十七》和《老虎月刊》杂志”凯蒂躺在蓝色地毯上伸长双腿,“要看吗?” 凯蒂翻页“你真的想当记者?我怎么没听你说过?” “嗯。”塔莉这才开始真正想象,说不定她能成为名人,受到众人仰慕, “你一定也要当记者,因为我们做什么都在一起。 “我?” “我们可以搭档,就像伍德沃德与伯恩斯坦一样” “不晓得——” 塔莉撞她一下:“当然没问题,老师在全班面前夸奖你文笔很好。” 凯蒂大笑:“这倒是真的。好吧,我也当记者好了。” “等出名以后,迈克·华莱士一定会访问我们,到时候就可以说我们是因为互相帮助才能成功的。”
4/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五)
书的主题很喜欢,讲的是两个女孩儿长达三十年的友谊,尽管有误解有争执有吵闹,但两人始终爱着支持着对方,这种纯粹的女性友谊好令人感动,这样的主题我好像也几乎没有读到过。以前读过的小说,似乎女性之间不是互相嫉恨互相撕扯互相使绊子就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塑料姐妹情,但这本书不一样,所以读到才令人觉得畅快。
塔莉和凯蒂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儿,一个如火一个似水,一个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一个渴望幸福的家庭,她们都拥有出众的天赋,也都达成了自己的渴望,但她们依然觉得不满足…事业成功的因为没有爱人偶尔觉得寂寞,家庭美满的因为未能实现自我的成功也偶尔觉得不满足。可是,她们俩都拼尽了全力才达成自己各自的愿望,根本没有余力同时追求事业和家庭……但她们以彼此为荣,做到了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她们欣赏彼此也互相容忍彼此,无法容忍的时候也吵架也冷战,但凯蒂总是先低头,然后两人迅速言归于好,继续成为对方的力量和避风港…
这本书里的友谊忠诚而温柔,我很喜欢…
5/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六)
很久很久没有这么享受看一本小说的过程了,真的是人生百态,感觉自己边看书边批注下来自己的想法和吐槽,完全参与到了书中主要人物的生活中去,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尤其关于家庭和选择的。
作者文笔真的很优美,翻译老师的水平也很在线,这一点真的很加分。整体读下来,文字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很通俗但同时为很有文学性,一开始看就瞬间钻进文字里去,一看就是快三个小时,根本注意不到竟过去了这么长时间。情绪随着书中的故事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对话和动作,像海浪一样波动起伏,有时候剧烈到我需要暂停一下缓解一下心中过于强烈到难以复加的情绪,所以这本三十多万字的书我前前后后看了快一周。真的是接近完美的阅读体验。强烈推荐!
另外,对我来说这本书有一个堪称完美的结局,这一点真的很罕见。就暂且到底为止吧,第二部等我以后想起来的会看的,现在就先让我沉浸在至今为止我读过所有书中最喜欢的结局里,久一点,再久一点。死后的世界,我真的不在意,太在意的话,心脏会疼到罢工。
6/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七)
非常非常喜欢的文字!棒呆了的故事。 塔莉与凯蒂有彼此作为好朋友,真是一种巨大的幸运。好朋友会带给你无数次心碎,和无数+1次的温暖,当然,最大的好处应该是每次不用为了让对方更了解当下的情况而辛苦地从很久之前的背景故事开始讲起,这种“我懂你懂”的感觉真的特别美好。 凯蒂与强尼的爱情也让我再次看到了幸福和“不离不弃”“互相扶持”的完美解释。或许真的是命中注定?不知道如果那时候的凯蒂不够勇敢,是不是他和强尼就真的走散了?说起爱情这个部分,我觉得塔莉和查德真的很遗憾,本以为最后会迎来Happy ending的,但对于塔莉来说,她的事业与家庭跷跷板早已严重失衡,或许孤独就是她需要承受的成名代价吧。 故事里面也提到了作为女性似乎很难避开的话题,即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冲突,做到平衡真的是非人类,是不是真的要舍弃一样呢?但又怎么知道舍弃哪样,才不会后悔呢? 最后,每个部分大标题选择了当时那个时代有特色的歌曲和其中的歌词,好特别,读完后面的文字才真的觉得前面选的歌曲和歌词都选的很妙。
7/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八)
后半部分看的实体书 不愧是女性作家的作品 乳腺癌这一点真的是利用自身影响力在为女性做事
书中角色 我居然更能代入 共情的是凯蒂 我认为这是因为作者自身就像是凯蒂 对她的情感描写得更加细腻 第二 凯蒂真的是太太太太典型的当代多数女性的处境 真的很现实 第三 我其实有段时间自身的经历更像塔莉 第四 塔莉因为独特的身份 她的烦恼真的更像是champagne problems 和凯蒂的相比 确实更不值一提
但又确确实实不能忽略塔莉所承受的原生家庭伤害 这也让书中人物更加立体复杂 并非单纯的好或坏 而凯蒂做家庭主妇时 几乎从未爆发自己的情绪 甚至忘记可以让老公帮忙 这一点也和她的家庭有关系 两个角色受原生家庭影响的结果塑造得很好
凯蒂的一生真的很悲哀 which is an example of the lives of most women nowadays
另外 我是真的不理解强尼这个角色的一切
8/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九)
女孩子之间的友谊,总是穿插着嫉妒、翻脸、道歉与和好。凯蒂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每次争执,她总是妥协的那一个。她将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分享给塔莉,让她也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虽然也有内心挣扎的时候,但是她还是向塔莉无限供应支持与鼓励。我本来以为她和女儿会在塔莉的节目里和好,结果却非常出乎意料。塔莉还是没有站在她的立场思考,将母女关系恶劣的原因归咎于母亲一人,是对做母亲的最大的伤害。母女关系恶劣给凯蒂带来的长期抑郁烦闷,也是她生病的原因。这本书把死亡作为母女和解的唯一途径,我不想赞同,一定有更好的结局等着凯蒂,我们都喜欢善有善报的结局。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起另外一本书,我的天才女友。两本书的取材类似,都是从少女时代的友谊开始写起,两位主角看起来都是一强一弱。不过天才那本书的冲突更多一点,主角间的感情更为复杂。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天才那本的结局,毕竟我喜欢的女孩成为了我向往的作家。
另外,作为一个七岁女孩的母亲,我非常惶恐几年后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我爱我的孩子,但我现在就常常感觉要被她气死。我要引以为鉴,争取不要气出病来。
9/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十)
~~~~ Firefly Lane ~~~~
友情一旦认真起来,比爱情还要刻骨铭心。
10/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十一)
这是一本文字极其细腻的小说,最初开始读时,就几度落泪。女主塔莉幼时是一个非常可爱单纯的女孩子,她四岁时被母亲抛弃,但她心中依旧渴望母爱,直到她十岁那年,母亲来把她接走,她送给母亲亲手编织的手链,小心翼翼地递给母亲,却换来母亲的漠视。直到她十四岁生日那年,仍旧没有妈妈的消息,她从此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坏女孩”,企图成为人气王,来弥补母爱的空虚。
--
而与此同时,萤火虫小巷住着另一个与她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孩,凯蒂是别人眼中格格不入的“书呆子”,但她却成为塔莉独一无二的救赎。两个女孩的友情,令我们动容。
--
书中让我落泪的片段是凯蒂与强尼表白的对话,她自认为是闺蜜塔莉的影子,塔莉是火红丝绸,而凯蒂只是米白棉布,她永远在塔莉夺目的光环之下。“我知道渴望一个人的感觉,那种体验很惨。”从来没有这么心疼过一个主人公,好想抱抱她,安慰她。
--
穆勒齐夫人是令我读书时眼前一亮的存在,她是凯蒂的妈妈,也是两位女孩路上的指明灯,拥有这样一位三观正的母亲,真是一件令人幸事。
“有时候沉默才是好友该做的事。”
“如果你喜欢,那妈妈也喜欢。”
--
“不要沉浸在过去。”
“那我们就只剩下未来了。”
不愧是克里斯汀·汉娜,这本书直到最后都令我难以平复,生活就是这样,没有童话般的收尾,但这就是现实。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一切,热爱生活。
--
我是橙子,以书为友,以你为友,祝你愉快。
11/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十二)
1974年的夏天,那是一切的开端,所有的故事都是因为她们鼓起勇气接近对方,想和对方做朋友。
塔莉和凯蒂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女孩儿,塔莉胆大坚韧,凯蒂害羞正直。青春期的塔莉敏感渴望被爱,而凯蒂胆怯渴望改变。大学毕业后的塔莉选择了事业,觉得只要站在最高峰全世界的人都会爱她,而凯蒂选择了家庭,为家庭一直隐忍着付出着。她们如此的不同,确从14岁相伴到40岁,她们在一起欢笑,一起骑脚踏车冲下夏季丘,一起参加派对被警察追,她们坐在皮查克河泥泞的河岸旁一起吃跳跳糖,她们分享生活和事业上的所有重要时刻,她们的信件的署名都是永远的好姐妹。
从1974年到2003年间,她们经历了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后事业和家庭。她们人生中任何重要的时刻,都有彼此陪伴。即使在人生的路口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她们依旧理解包容对方,彼此牵绊守护,从来不曾走散。曾经她们都感叹过:“没有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又都得到过同样的回答:“你知道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这样长久牢固又充满信任的友谊是多么让人羡慕啊。特别是工作多年以后,回首自己的青春期,自己的高中、大学,也都有相互扶持一同走过的朋友,但是都在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后渐行渐远,慢慢地疏远了联系。不再有彻夜不眠地聊天,不再有无话不谈的朋友。
时间如果能停留在2003年该多好呀,她们没有因玛拉的叛逆而产生的隔阂,凯蒂没有罹患癌症,她们永远享受着事业,家庭,友谊。但是故事就是这样让人遗憾,她们因玛拉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又在失去联系的日子里凯蒂检查出患上乳腺癌,癌细胞已扩散。等她们再度重逢时,凯蒂所剩时日已不多,塔莉最后放下自己的事业陪伴凯蒂度完人生最后的时刻。读完整本小说,再回首两个人的故事,即使凯蒂提前离开,也不觉得悲伤。故事是温暖的,凯蒂把家人留给了塔莉,让塔莉余生都会被爱环绕,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吧,让你任何时候都会觉得有个人在身边陪着你一直走下去。
12/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十三)
果然大家还是对外国的书有滤镜,这本书简直就是诈骗书。搬运一下午在微/读的书评。
这本书严重名不副实,标榜的是两个人的友谊,实际上很牵强,很显然塔莉是这本书的女主角,没有之一,因为作者就像是创造了像天使一样的凯蒂和凯蒂的家人,单方面救赎塔莉。 首先塔莉的心理成长线很完善,凯蒂就像个工具人,连和塔莉成为朋友的理由都站不住脚,凯蒂是因为曾经的两个朋友变坏了,喜欢派对,天天出去玩,而凯蒂不喜欢,才渐行渐远,学校里的人因为她和这样的人曾经是朋友也疏远她,可是塔莉和凯蒂绝交的朋友有什么两样。 其次这段关系极其不对等,从来都是塔莉在主导,从来都是塔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少年时期塔莉偷偷带凯蒂出去让凯蒂摔伤后不了了之;大学时期塔莉不断干涉凯蒂社交还看不起她的社交;塔莉师生恋,凯蒂因为对好朋友担心不断劝说塔莉,结果塔莉生气跑开最终还是凯蒂道歉和好;凯蒂有自己的梦想了不是和塔莉同一个梦想了但是一次次说不出口;明知道玛拉和凯蒂关系不好还擅自让玛拉参加模特比赛……强尼的事情就不说了,塔莉是知道凯蒂的心结的,借用一位书友的想法:“一直知道,还一点界限感都没有,一次次的入侵她的生活,分走她的东西。简直像吸血虫一样一直在吸凯蒂的温暖和光。” 我真的很想弃,中间有无数次很想弃,但是我还是看在这么高的评分上期待它后面的故事能让我刮目相看,颠覆前面的想法。事实上,越看后面越绝望,我本来想给个一般的评价,看到后面,我只想给不推荐。 凯蒂到后期只剩下了压抑和绝望,凯蒂没有得抑郁真的我都能算她非常强大,所有人都很快乐,塔莉她功成名就,星光璀璨,朋友喜欢,只是感到没有家人的空虚而已,可是作者怎么写结局的呢,凯蒂得了癌症去世了,我甚至觉得凯蒂的病有一大部分原因都是塔莉,然而她把凯蒂花了大半辈子,放弃了事业,才拥有了一个她想要的美满的家庭,最后托付给了塔莉。所以塔莉什么都有了,难道这本书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就塔莉?实在是太膈应了! 虽然这本书的最后十分之一让我泪流满面,但那也是因为凯蒂,最好的凯蒂! 这本书里出现过好多次塔莉对凯蒂说:“我们难道不是朋友吗”,从而道德绑架凯蒂让她做自己一开始不想做的事情,如果我有塔莉这样的朋友,这样一个不仅吸自己的血,抢自己家人的爱,搅乱自己人生的朋友,我一定会绝交。 这样看来,这本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警醒我们千万不要遇到像塔莉一样的朋友,否则你的一切都是塔莉的,还可能会被吸血而死。这本书最低也只能打两星(也就是不推荐),我不明白八十多分的书就是歌颂这样的友情?我认为很多主打写言情小说的作者写的友谊比这本主打写友情的书好,像《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里的琦琦和晓菲的友情时时让我感动,这本书值得歌颂的只有凯蒂和凯蒂的家人,两星也是给可怜的凯蒂。简直就是诈骗,我一开始为什么要给自己期待,期待后面的反转,看着我看这本书一路的想法,我一开始对她们的相遇也是充满美好的,但是从那之后就一直恶心,难道说大家对外国的小说滤镜这么高吗?最后十分之一我加速看完,一口气写完这个书评,希望能让后面看的人少踩一点雷,别被喂到shi。
13/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十四)
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开始真正明白女性对她的重要。她觉得,男人、事业甚至是子女都只是人生的过客,但女性间的友谊却能长存,这也是她写此书的原因,表达对女性的赞美。同时本书其实也算是作者个人经历的一种翻版,她认为她很像书中的凯蒂,和她有很多的共鸣。
本书描述了塔莉和凯蒂两个完全不同的女孩,14岁那年在萤火虫小巷相遇成为朋友,直到40多岁,她们互相依靠走过人生短暂而漫长的道路。虽然也经历了嫉妒、愤怒、伤害、憎恨,但彼此依旧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每次都能和好如初。
机缘巧合之下,凯蒂和塔莉成了邻居,开启了她们姐妹之旅。她们两人之间又说有效,互相关心理解。凯蒂因为和塔莉的交情变成酷女生,同学们开始和她玩,不再故意避开她了。后面塔莉被炒鱿鱼以及外婆去世,凯蒂都在安慰她。 教授查徳和塔莉在一起,然后凯蒂反对他们两人之间关系,还因此有争吵。塔莉毕业后当了记者,她有一次在火线下表现勇敢,是新闻界的骄傲。她也成为西雅图的媒体宠儿。 雷恩身受重伤,凯蒂很艰难,不知此刻该怎么办。塔莉就像救生圈,过来安慰她,让凯蒂有勇气支撑下去。 凯蒂得了癌症,塔莉感觉这次真的很惊恐,她走向病房的这段路让她感觉这是她一身最漫长的路途。
作者在致读者中谈到乳腺癌多去她母亲的生命,她也每年进行检查。她督促女性觉得不对劲时要勇于询问,即使被医生拒绝也要追根究底。这本书也让很多女性读者意识到这种疾病的危害,希望唤起人们的注意。 “萤火虫基金会”就是为这个创立的,希望人人都能做出贡献。正如“萤火虫小巷里没有萤火虫,只有亮亮的梦想,还有她们的疯狂,笑泪交织却比星永恒的友谊。她知道,只要说‘我需要你’,好朋友就永远会在。”从中友谊的强大,同时基金会也是能帮助很多生病的女性,让她们能共同战胜病魔。
14/15页《萤火虫小巷》读后感(十五)
大家都在说被女性情谊感动、爆哭,然而这本书给我zui大触动的却是两位女性对于人生的——选择。
14岁相遇的她们,塔莉和凯莉。
塔莉,奔放,热情,美丽,但原生家庭支离破碎。
凯莉,普通,内敛,家庭美满,但缺乏自信。
从14岁到40岁,她们互相鼓励、陪伴着走上逐渐不同的人生道路,这中间有误会、有嫉妒、有自私、也有和解,诠释了友谊的真实面貌,它并不完美,但它可以坚不可摧。
那么,现在谈谈这本书最触动我的部分——选择。
塔莉,从少女时期开始,就笃定了自己目标——做新闻,进入联播网,成为像XXX(对不起,我没有记住名字)一样出色的记者。她是这样梦想的,她也是始终如一朝梦想努力的。书中出现很多次她不顾旁人眼光的疯狂工作,疯狂讨教,并出色的接住了掉在眼前的机会。虽然作者给了她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设定,让她不那么懂爱,不那么愿意表达爱,但却给了她足够的魅力和胆识。读到这些段落的时候,我真真实实被她的热情感动和鼓舞到,以至于我会选择性忽略她的缺点,比如,自大,不顾他人感受……
塔莉选择的,是为事业拼命的人生,不结婚不生子(至少在前三十几年的人生里),而事业带给她的是财富,是名誉,是被瞩目,同时也带给她无法用忙碌来填补的孤独。
凯莉,十足的乖乖女孩,有着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她常常缺乏信心,而对于未来,她也懵懂而模糊。相比于塔莉的设定,凯莉也许更贴近一个普通人的真实写照,理想有点模糊。凯莉人生中的很多决定都是被推着走的,比如大学所读的专业,还有毕业后经塔莉疯狂引荐得到的工作。而让凯莉真正明确自己目标的,却是爱情(这是我个人理解),因为她是在意识到爱上她后来的丈夫之后,才逐渐开始确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努力的方向的,而不是一味地追随好朋友塔莉的脚步。再后来凯莉进入婚姻,建立家庭,有了孩子,孩子成为了她人生目标的契机——做一名好妈妈。
凯莉选择的,是为家庭奉献的人生,结婚生子,以至于后来她37岁的时候从新回到学校学习写作时,会产生一种无法消解的自卑,整个班级的同学甚至包括老师,都比她年纪小。本以为凯莉从此可以在写作上开拓出一条路,谁想到此时她又怀孕了,还是双胞胎男孩……
两种选择,两种人生,哪种人生才是对的人生?作为旁观者是没有资格评判的,成年的我们需要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哪怕不被看好,哪怕有所失去。
但在我看来,这本书更想传递的是:友谊和爱,让彼此人生丰满和动人起来。
除了凯莉和塔莉之间的友谊之外,书中还有关于家庭、婚姻、亲子关系的探讨,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情谊,都是在表达同一个主题——“爱”。因为有爱,所以我们有了善意、关怀、包容和勇气。
对了,这本书真正让我泪目的有两处:
一个是凯莉出嫁时,爸爸对她说的:你永远是我的小女孩。
另一个是,凯莉去世,塔莉一人在街头跳舞。
“你不是我,却又像另一个我。”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