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诸子论诸子读后感精选

诸子论诸子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4 06:10:13
诸子论诸子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5-04-24 06:10:13   小编:

《诸子论诸子》是一部关于中国哲学家和他们的著作的论著。作者分析了不同哲学家的思想观点和对世界的看法,探讨了他们对人生、伦理道德和社会制度的见解。读后感觉到,每位哲学家都有独特的思想和观点,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思考。

《诸子论诸子》读后感(篇一)

轴心时代所引起的思想在讨论涵盖了从道德规范礼教之法的诸多方面。政治上层的统治到百姓教化的方向,中国的思想源头上,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可谓是一派繁荣气象。而这样的历史中的盛况一隅也造就了随后千年的中国历史的演变。

儒道法术,谁都是天下宗师,孔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这家学派的渊源流长的不断更迭中,又是谁的学说引领了中国人的思想。入世与出世,消解的愁绪,现实的治理,人生的追求,孝悌的推崇无不是渗透进了每一位这片土地的人们心中。并且此后的周边国家亦是被这样的学说影响下,纷纷效仿与学习。幻化成刻在骨子里抹不去的东方精神。

有观点有论断就会有立场,诸子论诸子,就是这样的一本从相互持论的观点与其著作中不断变化的看法中进行细细刨析之作。庄子学说,在演进中对于孔子的地位逐步放低的结论亦是在于流别的深入,笔锋所向的批评之中,未必就是攻击与诽谤,而更多的是对于“伪巧”,不合时宜判别。而相互间的体悟与敬仰则体现的争鸣的宏大气象。

人之初性本善恶的提问,就在于荀子对于孟子学说的灵魂拷问。荀子不仅清晰的认识到人性的自私与贪婪,更是从对人的天性与欲望的制约角度而言的出发点,这样的认知本身就相当的创造性与突破性。

韩非的课堂讲义《解老》极为生动。其后的寓言式解题的《喻老》也更好的让人理解老子学说的独到之处与看破尘世的逍遥。墨子提倡节俭,子弟们是一个道德感较强的群体。相对儒学,更讲究实用的技法与存世之道。而孟子谴责霸业提出春秋无义战之说,则对管仲之说提到一个更高的视野。

百家争鸣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奇迹时代,功名与普世,入世与入世,实用与统协,太多的辩证思潮即有高度又有创新,鲁迅的故事新编中也写进了诸子的传说。文化的精神与奥义博大精深,也能成为任何时代下的方法论。这样的财富永远值得传承与不断的提炼。

1/3页

《诸子论诸子》读后感(篇二)

此时如果让我们回望华夏文明那遥远苍茫的开端,或回溯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我们或许会感叹,那些炽热直白的、充满学术思想的光阴像一幅氤氲的水墨画。 也正是这幅画上的陟罚臧否和激烈探讨,成为了后世两千多年间中国学术文化的源头活水,使得我们的文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如果令先秦诸子开启一场公正生动的互评,则更能展现那个时代宏大的思想图景和这片土地上体量巨大到几乎难以想见的兼收并蓄。 本书正是以这种极为独特的视角,从儒、道、墨、法、名等多学派之间的辩论中,还原出一个盛大辉煌的思想时代,也展现了东方哲学的深刻与独到。 书中谈到,孔子在庄子心中的地位历来是一个谜。 因为我们从《庄子》33篇中会发现,庄子对孔子的态度并不总是一致,对孔子,庄子褒扬过,悦纳过,讽刺过,到最后甚至还贬斥过。 像一个牵着长辈的手走路的孩童,走着走着,孩子长大,开始了一场由儒家到道家,由隐秘到显现的反抗和割断之旅。 牟宗三先生曾经提到过,伟大的思想都有庞大的动能。而庄子的动能何在?所有的通路终归自然。 庄子明白人生难免要面对生死疾病、是非曲直、人情冷暖、浮华名利,“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最终难免受其负累,井以甘竭。所以,去除机心,归于自然,才能免于束缚。 这种思想实在与儒家入世的观点格格不入。 但是我们还会发现,那个曾写出《逍遥游》的庄子,同时也是《人间世》和《德充符》的庄子;那个写出“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庄子,也是写出“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的庄子。 而到了《庄子》的杂篇,儒道之争愈发火星四溅。 “猛烈而尖刻的、某种意义上带有人身攻击意味的文章均集中于《庄子》的杂篇,不能不令人起疑一些文章并非出自庄子本人之手。” 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墨子批儒,孟子非墨,庄子鉴孔,韩非解老,彼此间的论辩与攻讦,语言庄严中带有流畅,并不难读。

2/3页

《诸子论诸子》读后感(篇三)

蒋原伦教授的《诸子论诸子》是蒋原伦教授的以诸子互评为切入点,再现百家争鸣盛况之下先秦文化的学术随笔集。既是学术随笔,学术性和阅读性兼具,而且,作者文笔极佳,读着酣畅淋漓,手不释卷。

作者写这本书,是为了厘清一些问题,纠正自己以往的一些偏见,如出于各种原因,一直认为庄子是瞧不上孔子的,直到认真阅读了《庄子》的内篇七篇,才搞清楚,其实在庄子心目中,孔子的地位如巍巍泰山。在《庄子心目中的孔子》中,蒋教授探讨了道家文本中孔子形象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是儒道两家思想交锋的结果,更是两派学者试图回应时代命题的表现。虽然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在庄子心目中的形象,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孔子对于庄子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因为在《庄子》中,提及孔子的地方非常之多,且在篇幅和字数上超过了老子。当然,对于庄子来说,其对孔子的看法同样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

很有意思的是,蒋教授在《一毛不拔,千古杨朱》中,谈到了“一毛不拔”及杨朱的思想。杨朱的思想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他强调个体生命的价值,认为人不应为了他人利益而牺牲自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看似极端,实则并非完全否定利他行为,而是反对无限度地牺牲自我以成全他人。他倡导的是人人都应珍视自己的生命与幸福,只有在保障自身权益的基础上,才能谈及对社会的责任。这种思想在当时农耕文明集体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特立独行。然而,从现代视角来看,杨朱的观点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现代社会提倡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尊重个体权利,这似乎与杨朱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中《白马非马公孙龙》同样很有意思,蒋教授说公孙龙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他因“白马非马”而名垂千古。公孙龙作为名家代表人物,其“白马非马”说的是概念与实质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白马非马”是一种文字游戏,但实际上揭示了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问题。公孙龙的核心观点是说:白马的概念,不同于马的概念。现代人,甚至还有些学者说公孙龙是诡辩,其实是缺乏一些现代逻辑学知识。

本书还梳理了儒、道、墨、法等学派间的相互批评与辩论中出现的各种观点和典故,展现了百家争鸣时代自由学说的繁荣景象。作者剖析了各学派核心观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使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先秦思想多元一体的独特风貌,认真阅读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