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27 23:15:28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8-27 23:15:28   小编: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创意——制作一个“哥哥”,并详细地说明了实现这个创意的步骤和过程。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讲述了如何用简单的材料和手工制作技巧,创造出一个可爱的“哥哥”,并感叹自己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这篇文章给人以启示,即只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东西。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一篇

自从妹妹看了《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这本书,每当被哥哥欺负时,她总嚷着想像祖娅一样,自己制作一个完美的哥哥!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人体百科绘本,让孩子们对人体构造和器官有更深的了解。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二篇

这真的是给孩儿看的书吗!大人都觉得很有意思啊!这么专业的知识一点都不枯燥啊!抽丝剥茧给你展示人体艺术啊!我儿已经整晚没睡了啊!哈哈哈哈哈!一直研究到天亮啊!从骨骼到皮肤到筋络还有排泄系统,消化系统,感官神经,有点类似于之前给娃买的万物运转的秘密!还有线粒体这种最新知识!现在的孩子是不是太厉害了,感觉有这本书其他人体科普类童书都不用买了!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三篇

这算是我入手的最大开本的绘本了!一本找不到不买理由的精装珍藏级人体科普地板书!

故事的主线是小女孩祖娅,在鳄鱼和玩具朋友的帮助下,用棍子、橡皮、电线······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一个会站会跳会玩的“哥哥”。

故事的副线是制作过程中有趣的人体结构及运转相关的科普和拓展知识点,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来讲述,用孩子爱看的图画来展现,完全不用担心孩子理解不了:

比如祖娅用黄油贝壳面做牙齿的时候,发现有的牙齿是擅长剪切的(切牙)、有的牙齿是擅长撕扯的(尖牙)、有的牙齿是擅长粉碎的(磨牙),它们共同协作完成美食拆吞入腹的工作。(这里穿插牙齿分布图、形态图、口腔图等让孩子一下子就get到了知识点)

比如祖娅考虑给“哥哥”补充能量的时候,鳄鱼布娃娃给祖娅介绍“黄油贝壳面微粒”会被贮存在肝脏或脂肪里,当肌肉需要的时候血液会来接它们!(孩子能看懂的“黄油贝壳面微粒”,你知道实际是指的什么吗?)

······

绘本把人体结构、器官的功能/运作/原理、运动/消化/神经等九大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呈现,内容很丰富,常看常新,所以不用着急一次性讲完(着急也没用,娃对每一页都是爆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看完是不会允许你翻下一页的)!每次聚焦一个点展开了讲,能讲好几年,妥妥赢回买绘本的钱!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四篇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 很形象的用身边的物品代替身体组织,很多地方竟然还有些哲学意味,比如分辨大象和事物对大小的感知会用自己其他事物作为参照物。 细胞-细胞器-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夸克-前子(没有仪器能看到它) 看到测试的时候一度怀疑会失败,结果因为一句咒语让哥哥动起来了,哈哈哈哈。“想玩儿吗?” 所以为什么祖娅是猫咪鼻?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五篇

1封面上主人公穿橙色裙子,而在书里,主人公穿白裙子

封面的整体颜色较淡,要凸显主人公,便给了主人公橙色的连衣裙。封面为什么不能像内文一样色彩丰富呢?因为要突出书名。

在内文里,玩偶的颜色很丰富、讲人体的部分颜色也很丰富,要让读者一眼就找到主人公,当然要给主人公一身白裙子。

黄色是最醒目的颜色,大老远就能看到。生活中的警示牌很多都用了明晃晃的黄色。在故事里,作者将最醒目的颜色赋予了这本书当然不是偶然。这本书是整个故事里最重要的道具。没有它,哥哥就做不出来。

这其实在暗示读者:不学习不成事儿。

有书的朋友一定发现了,作者用“儿童视角”创作了这个故事:我们看主人公是平视,看鳄鱼有一点点仰视,看玩具伙伴则会有些许俯视。

如果读这本书的是五六岁的小朋友,故事的画面便是他每天看到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每个家长都知道的,和小朋友沟通的技巧:蹲下来,和孩子平视。

作者在生活中和小朋友讲话,也是这样吧。

五岁以前的孩子多是“泛灵论者”,他们会认为玩具、小动物和自己一样,也有灵魂。书里的故事在我们大人眼里是幻想,但在泛灵论阶段的小朋友眼中未必哦。作者“玩具伙伴”的设计,会给读这本书的小朋友以很强的共鸣感。

我把这本书给身边的小朋友看时,她最先注意到也是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人体知识,而是“玩具伙伴“,她的目光基本上被我一直忽略的小猫小狗吸引了。

可能只有小朋友以及像我这样经常用小朋友的眼光读书的大人才会发现,在这些玩具伙伴里,牛仔小人儿爱动脑筋、鸭嘴兽是个倒霉蛋、小绿狗很老实、小猫喜欢说小话……

按理说,我们要做个“人造人”,一定是先做好身体里面的,再做身体外面的。

而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里,却是先做好了骨骼和肌肉,再做了大脑、内脏。

看,因为先做好的肌肉,后做的内脏,就只能费劲巴拉地把内脏塞进去

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因为,作者需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讲解人体。讲内脏器官时会涉及到食物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包括我们的身体如何吸收营养,这是很复杂的知识。一上来就给小朋友讲,不把小朋友讲懵了了才怪。

再说,小朋友和我们大人不一样,我们大人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左思右想想不明白的事,但小朋友不会,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一旦他们觉得“听不懂”,他们就不会继续听下去。

如果平时给小朋友讲什么知识,发现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不妨歇一会儿,降低一下所讲内容的难度(或想办法让它更直接、更生动)。很多时候,小朋友不是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也不是缺乏求知欲,而仅仅因为他们还是小朋友,他们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在理解不了的事情上花太多时间。

好啦,你在这本绘本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小细节呢?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六篇

人体有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有哪些作用?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幼儿时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时期,特别由于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阶段,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更是充满了好奇。他们想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去询问。因此,他们渴望有一本浅显易懂的人体书籍来了解自己身体的发育状况。

绘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从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入手,主要介绍了人的骨骼、关节、肌肉、神经、大脑等,让孩子科学准确地认识和了解人体结构,树立正确的生物科学观。

书里讲了小姑娘祖娅想要一个哥哥,于是她带上鳄鱼和玩具朋友们,参考科学书上的知识,自己动手,从搭建骨骼开始,一点一点做出了一个哥哥。她用木棍和橡皮带做出了哥哥的骨骼、韧带和肌肉;用电线、火柴盒、插头、海绵、漏斗做出了哥哥的大脑和感受器……一个真的哥哥就这样做好了。

这是一本适合学龄前儿童及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科普绘本,它将生动的故事和抽象的科学完美融合,用新颖活泼的形式向孩子展现出神秘的人体世界。本书语言生动、情节幽默、画风精致、知识权威,是一本新奇、迷人的科普读物。

你知道吗?你的生命开始于一个比针尖还小的细胞。这个细胞生长发育成你的身体,里面含有数以万亿计的细胞。

你的身体像拼图游戏一样,是由成千上万个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有坚硬的骨骼,灵活的关节,结实的肌肉,流动的血液,还有无穷无尽的细胞。可是,光有部件是不够的,你的身体还像一辆汽车一样,需要补给燃料才能继续运转,这些燃料要经过脏器来消化吸收。还有神经,如果神经出现状况,那么部件就会不听指挥,不受控制。然后,你的身体还是一部了不起的机器,每时每刻都在完成数不清的任务,而这些任务,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来进行支配。

你惊异吗?你忙碌的心脏怎样不间断地每天搏动10万次,你勤奋的肾脏如何每分钟过滤和净化大约1升的血液,你神奇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如何将电信号传到每一个器官和肌肉,你坚硬的骨骼为何像钢一样坚硬,重量却像铝一样轻。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事实,就发生在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结构——你的身体内部!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关于人体的知识,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视觉之旅:看看身体内部是什么样的。本书充满了令人惊异的事实:肌肉有扁平状的、长条形的、纺锤形的,还有环形的;头部只有一个关节:颞下颌关节;肝脏就像一块大海绵;心脏是人体里不听大脑指挥的器官;“小鸡鸡”和“小秘密”彼此嵌入时,宝宝种子相遇了,才能长出宝宝……关于身体,孩子想问的每一个问题,答案在本书里都能找到。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所以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的语言轻松活泼,使深奥的人体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每一个知识都从孩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开始引出话题,形式多样,以减轻孩子的阅读负担,同时又做到内容全面,不失严谨的科学性和知识的系统性;

其次,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阅读特点,书中还用小鳄鱼等别的动物进行比较,使单调的身体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最后,通过祖娅动手、动脑的过程,让孩子就像亲自参与到其中,从通常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人体是要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任何一个简单的动作,都是人体无数细胞、神经忙碌的结果。皮肤细胞要将感觉传递到神经,神经要将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要在瞬间做出指令,神经又要将指令传给肌肉……

人体也是一个忙碌的系统。当我们生病,或者意外受伤,或者呼吸不新鲜空气等,人体内部就会陷入一场巨大的战乱。大脑会忙着指挥,白血球忙着战斗,脊髓忙着生产,淋巴急着训练新兵,血小板用身体去扑堵伤口……

让孩子们通过祖娅制作哥哥的过程来了解身体的运行规律,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爱护自己,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快乐地长大!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七篇

不要认为童书、绘本只是给孩子看的,有些优秀、高质量的童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父母也能跟着一起涨知识,比如这本超大开本的《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的秘密》。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

9.0

[法] 安纳斯·芙吉拉 编绘 / 2018 /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一本科普绘本,但它真是太大,太特别了。

说它大,名副其实——这是目前家里所有绘本中最大的一个单本,书柜里根本放不下,所以我把它安置在书桌开放书架的最外面,倒也挺合适。

说它特别,是因为它情节设计巧妙,童话故事与科普知识完美融合,科普书做得如此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实在是让人佩服。

祖娅打算给自己做一个大哥哥。她特别清楚想要一个怎么的哥哥,于是马上动起手来。

首先得给哥哥准备一副结实的骨骼,需要制作关节、韧带、肌肉;然后需要大脑、神经、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舌头、皮肤。哦,“哥哥”还需要动力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和膀胱……

复杂又玄妙的“哥哥”的人体在祖娅和她的玩具朋友们的努力下一步一步制作完成了,最后“哥哥”真得变活了!

故事听起来疯狂又不可思议,可是真得好有意思,孩子们看了估计都会入迷吧。

人体系统庞杂繁琐,如何缕清条线,解释得让孩子能听懂,这是一个难题;但我觉得更难得的是,在简单易懂地科普的同时,保持住了它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不只是属于孩子的,它也属于我们所有人。

和孩子一起看绘本,我才知道“外骨骼”、“内骨骼”。原来身体表层硬硬的,这种骨骼是外骨骼,比如虾和螃蟹就是外骨骼。我们人类的骨骼长在里面,这种被称为内骨骼。还有一些生物里里外外都没有骨骼,它们的身体里全是肌肉,比如鼻涕虫和蚯蚓。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绘本内容丰富,值得细细欣赏。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充分尊重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长篇累牍,多用极富创意的图画进行表达。

讲到大脑和神经,专门画了6幅漫画《人生第一次玩球记》,来阐释“大脑虽然不会看、不会听、不会闻,却是所有器官的老大,只有它才说了算。为了让大脑做出正确的决策,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要努力捕捉外面的声音、色彩和味道,再把这些信息都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大脑。”

大脑坐拥数台电话机,遥控指挥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干活,上面是小孩实时的动作。漫画活灵活现,让人忍俊不禁。

超大开本下方五分之一是文字,上方五分之四是插画,但信息量巨大。孩子小时可能看图居多,慢慢大了便可以自己研究文本内容,细细阅读。

这本又大又特别的人体百科科普绘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我看得比孩子还投入,每看一遍就感慨一次人类身体的神奇。如此高品质的童书一定要分享给大家,愿你我都能拥有好书。

我是虎皮柚子,书评人,教育工作者,喜欢阅读与写作,欢迎关注。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八篇

对孩子稍微有点儿了解的人都知道,娃娃这种小动物是个很特别的存在,天真烂漫 并且不按常理出牌 ,你觉得他应该这样,但他偏偏要那样。就像生二胎这个问题,他会死乞白赖地要求你给他生个哥哥或姐姐!

Oh my god !父母要是有这种技能,估计早就走上人生巅峰了……不过,相信我,这个世纪性的难题终于有了一个解决办法!

Are you kidding me?你扬起眉毛看着我。

这事儿我还真没骗你,生一个哥哥或姐姐是不可能滴,但是我们可以转换一下思路,孩子需要哥哥姐姐的原因是希望立马有个能够陪自己玩儿的伙伴,那么如果把落脚点放在陪伴和游戏上,大人们完全可以开动脑筋给孩子制作一个玩具哥哥姐姐嘛!

这也许就是安纳斯·芙吉拉创作《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书的副标题是: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的秘密,由此可见,这是一本题材新颖的娱乐性科普书。

安纳斯·芙吉拉是法国著名童书作家,著名儿童插画大师,1973年出生于圣万安,17岁后到巴黎装饰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和摄影,并开始为孩子写书。作品曾获得联合国和平图书大奖、法国文化与图书馆协会的图书插画奖、千人读者奖,法国人才关注奖等等。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获得了2017年奥地利“年度科学书”和2017年德国“The best 7”的荣誉奖项。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我看过的最可爱最特别最容易接受的科普书,它的优点一言难尽。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尽力把它的好介绍给读者,让需要它的父母和孩子真正有机会认识它、接近它、爱上它。

第一眼:爱上它萌萌哒的外表

这本书开本非常大,39cm长,31cm宽。最开始接触这样的书籍的时候只觉得太舍得用料了!现在才知道这种书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地板书”,是可以摊放在地板上读的。

书中内容丰富,色彩鲜亮可爱,作者使用各种暖色填充画面,对孩子极具吸引力。

故事从小姑娘祖娅要制作一个哥哥开始,把想要解释给读者听的各种人体知识和专业名词融进童趣满满的故事中,使读者能够逐渐走进书本,和主人公一起经历这次奇妙又欢乐的发明之旅。

第二眼:爱上它丰富的内涵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可不是简单的儿童消遣读物,它通过祖娅和玩具们制作哥哥的过程,呈现给读者专业、精确且严谨的科学知识。

小孩子长大一些以后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浓厚的兴趣,父母在这时候会跟孩子说,这个是眼睛、那个是胳膊,可是怎么给孩子解释眼睛为什么能看到东西、胳膊为什么会动呢?这些知识,大部分父母可都说不清楚呦。

安纳斯·芙吉拉的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此,她将专业的人体知识分解成一个一个小故事,随着祖娅制作哥哥的过程一点点解答给读者听,比如故事开篇就解释了人体的骨骼是什么样子的;

还会把晦涩的医学名词和医用图画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通过孩子能接受的方法表达出来,比如用荔枝、玻璃、胶带和漏斗、回形针、蜗牛壳比喻眼睛和耳朵的结构;

同时为了配合解释各个身体部位和器官的原理和作用,作者还充分发挥小玩伴(即玩具)的作用,用问答或者做实验的方法把艰深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游戏,让读者在会心一笑间领会知识,举重若轻。

整本书按照人体构造由内至外(骨骼-肌肉-器官-皮肤-毛发)、由上到下(头部-胸部-腹部-下体)、由整体到部分(全身-细胞)的规律讲述故事,让读者跟随祖娅制作哥哥的过程一点点了解自己的身体,明白生命运转的道理;同时把细节刻画得非常完美,祖娅和玩具们的各种表情、各种动作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内容丰富且有条不紊,画面丰满充实却不杂乱无章。

看完三四遍以后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角度,就是全篇都用鳄鱼的身体来给读者做展示,图画中的鳄鱼像一个壮壮的小男孩,但是真实的鳄鱼却是爬行动物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我觉得作者的用意有两个,其一是用这种拟人的手法吸引小读者的代入感,观察鳄鱼的身体就像观察一个同龄的小伙伴,感觉有趣还不会羞涩;其二是用鳄鱼的身体与人类的身体做对比用于分辨,特别是讲述生殖知识的时候,便于读者对比记忆,还在无意中传达了不同动物的生殖知识,一举多得。

第三眼:爱上它延伸的情感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从头至尾都在讲述祖娅和玩具们怎么克服一个个难题制作出一个想要的大哥哥,制作的过程一方面是祖娅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也是玩具们陪伴着她成长的过程。

故事从一间空空的房间开始,到一间堆满了垃圾的房间结束,孩子和玩具们轮番登场,热热闹闹地开展着发明之旅,但是我总觉得哪里少了点儿什么。

最后才发现少了“大人”这个角色,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的特别用意,但是我认为故事在提醒父母们注意对孩子的“陪伴”多么重要。

祖娅为什么迫切地想要一个大哥哥?为什么只有玩具们陪着她一起制作哥哥?爸爸妈妈呢?这些隐形的人物是否说明了父母没有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希望看到这篇文章和这本书的父母们能够发现这个小小的“漏洞”。

当然啦,即便没有大人的参与,祖娅依然成功地制作了一个活的哥哥,能够陪自己玩儿的哥哥。她一开始就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哥哥,这表明祖娅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从百科全书中寻找答案,说明祖娅是个爱学习爱思考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她从未放弃,也未表现出歇斯底里的行为,这表明祖娅是个坚持、不轻易放弃的孩子。

好的书本就是这样,不仅寓教于乐,还能将优秀的品质传达给读者,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人的心灵。

好啦,书本解读完了!这本书就是一份发明哥哥的可行性实验报告啊,您还满意吗?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九篇

小时候,我一直很想有个哥哥,遗憾的是已做长姐很多年。当我听到有本书《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时,心里这个没法实现的愿望又开始蹦跳,真想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书?

哥哥制作秘籍躺在纸盒子里跨越几个城市,被快递小哥送到我手上。当快递小哥知道盒子里面是书时,惊讶地说“好大一本书!”。没错,哥哥的形象就是要“大”!

大书优点突出:图文特别清楚,既提升阅读享受,又能吸引孩子的专注力。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一本关于人体结构和运转的儿童科普书,它可不是一本印着严肃的人体结构图和干巴巴文字的说明书,而是一本讲故事,传知识的精美绘本。作者安纳斯·芙吉拉是法国著名童书作家、儿童插画大师,曾联合国和平图书大奖。

故事的主人公小女孩祖娅准备自己制作一个哥哥,人体的秘密随着制作的过程一步步解开。祖娅会怎么做呢?祖娅的玩具朋友们很好奇,读这本书的孩子也好奇吗?

儿子小学三年级,了解基本的人体知识。我担心他觉得这本书没有新鲜感、不想看,但我的疑虑很快被他接连二三的提问打消。

他看到封面时说“机器人?哦,是讲人体的书”,接着突然问“为什么有颗荔枝?”。翻开书页,祖娅拿着长长的棍子出现,儿子说“棍子肯定是用来做骨骼的,先得把它们截断。” 接下来关于关节的内容印证了孩子的想法,给他小小的成就感。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阅读过程中,当这种需求被满足时,会产生阅读的动力。《如何制作一个哥哥》里藏着很多类似的启发点,引导孩子自主阅读和思考。

看到祖娅造的骨架噼里啪啦散架,儿子笑起来,和我讨论骨架需要什么才能固定,祖娅为什么不用胶布要用橡皮带。就这样,他知道了“韧带”的含义和作用,学到“外骨骼,内骨骼”等新知识。

祖娅制造“哥哥”时,用了许多有趣的方法和材料,荔枝、电线、手套、火柴盒......各有出其不意的作用。儿子边读边猜,有的时候猜到开始,猜不对结果。可他并不气馁,也不烦闷,反而更有兴趣。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巧妙地把科普知识融合在祖娅的故事里,看似深奥的科学词语一个个跳进孩子的脑袋,又从嘴里蹦出来。

绘本以图为主,书里的文字重在与图互相配合。《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充满童趣的文字和图画不是单一的说明和被说明,而是融为整体,使内容呈现出动感:生动的图画配上拟人化的语言,易于孩子感受内容,启发联想。我们来看看书里如何讲述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两只小鳄鱼和一扇门告诉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可爱的小漫画告诉你肌肉怎么越来越强壮。儿子不仅看,还模仿着小人的动作,快速地摆动两臂。

讲到大家熟悉的感觉器官时,书里用了小朋友“人生第一次玩儿球记”来演示感官与大脑的交互。

眼睛、鼻子、嘴、手与大脑的交互变成简短有趣的对话,抽象的知识变得熟悉。儿子不禁想起曾经觉得新奇的玩具,还模仿“玩球记”和我扮演大脑和五官。

眼睛说:“头儿,我看到一个粉红色,长方形的东西。”

大脑:“亲爱的眼睛谢谢你,我马上联系手,让它摸摸那是什么。”

手:“头儿,这个东西外壳很硬,自己不能移动。打开硬壳,里面是纸,很光滑。”

大脑:“好的,谢谢手。”

眼睛:“头儿,刚才手打开书的时候,我看到多彩的图画,有玩具、人、动物,它们的表情各异,动作不同。画的下面还有文字呢。”…….

儿子不时转换角色,用语言表达感官的感受。虽然对话游戏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都乐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书里有一位爱读百科全书的鳄鱼先生。他不仅是祖娅的好帮手,还是一位共读的好伙伴,带领大家学习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儿子爱动爱跳,时不时磕磕碰碰受些小伤。书里讲皮肤有割伤时,血液会把细菌清出体外,血小板的形成保护伤口的外壳,壳下的皮肤微粒分裂生长。连贯流畅的图文清晰地呈现着这一过程,儿子说“那伤口表面结的痂就是血小板”,还指着腿上的疤痕说”这个就是细胞分裂太多。”

孩子把书读“活”的表现之一就是学以致用。好的绘本能与孩子的思维相通,将抽象变得现实,把陌生变得熟悉,孩子能明白并且运用知识。

制作哥哥看上去是好大的工程,可祖娅和朋友们用的全是生活中工具和材料,故事的场景发生在生活里。因此,《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这本书适合的读者年龄跨度从幼儿到少年儿童,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收获。低幼年龄的孩子从绘本的图画故事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年龄稍大的孩子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延伸已有的认知。

为什么我们对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固然和各人的经历有关,但是它和大脑本身的机能直接相关。《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给出了答案:大脑靠自己的感受器工作,而每个大脑拥有的感受器各不相同。所以我们需要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世界,包容不同的想法。

从骨骼到韧带、心脏、消化系统到皮肤毛发,祖娅完成制作哥哥的所有工作,可是哥哥不能动。鳄鱼在百科全书里查找造人的故事,黄泥、闪电、魔法纷纷登场。原来大家在寻找唤醒哥哥的方法。

是呀,祖娅和我们一样为实现愿望付出努力和时间,失败是引领我们继续探索的推进器。祖娅制作的哥哥是怎样醒来的呢?这个谜底留给看书的你来揭晓!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十篇

小朋友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玩儿和听故事了,通过这两件事情他们学会思考和获得知识。

这里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叫《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主人公祖娅是一个看上去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她有一个可爱的妹妹,但是她并不喜欢只会哭和爬的妹妹,她更希望有一个哥哥,是的,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哥哥。于是,她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哥哥,更神奇的是这个哥哥最后真的活了。

活灵活现的图解故事

她是如何做的呢?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中,法国著名的儿童插画大师安纳斯. 芙吉拉用她精巧的绘画技艺,为我们图解了祖娅制作哥哥的详细过程。

文字浅显易懂欢乐有趣、故事流畅、衔接自然。例如,哥哥的外壳躯体组装完成后,祖娅迫不及待的测试,可是发现失败了,她们想到这是因为没有“燃料”。于是很自然的要给哥哥安装输送内部燃料的系统,于是消化系统的知识就自然而然的衔接过来了。就像这样,每一次的知识过渡都衔接的自然而巧妙。

作为儿童科普绘本,图解的内容和颜色丰富多彩,不仅小朋友看的目不转睛就连大人也会看得津津有味。图画内容有整体也有局部,像一个摄像头时而远景拍摄时而近景给个大特写,并且特写镜头的细腻描绘堪称图画界的“显微镜”。例如,在讲解血液是如何运作的时候。作者直接做了一个放大的图解,并且把血液比作了有各种功能的运输车,这个很吸引男孩子吧。

色彩的运用更是自然而又丰富,不信看图。

就是这些图画把枯燥无趣的知识讲解的妙趣横生。

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贯穿了整本书的内容。哥哥的指甲盖是贝壳做的、橡皮筋做成了韧带和肌肉、暖水袋是胃,最惊艳的是用塑料气泡纸做的皮肤 ,看到一圈一圈的小泡泡没有任何的违和感,那分明就是皮 肤的纹路。从这里看出作者在创作时候的用心和细心。这样的科普故事不仅吸引孩子的眼球、更利于孩子想像和理解。

哥哥站起来的时候,一套完整的人体的知识体系也在孩子的脑海中树立起来了,而且它还涉及了梦境、物理分子、造人神话故事等内容,很容易引起孩子对相关知识的好奇心。既可以给孩子当故事讲,还可以作为孩子的知识启蒙。这再一次证明了作者的用心和细心。

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除了内容,结构也体现出了作者的智慧。

制作哥哥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案?是从头到脚的制作还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制造?

祖娅知道如何制造她的哥哥,她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制作方案,给哥哥制作出骨架和肌肉,体型就构建出来了,接下里就是……

制作过程是如此的有条不紊、系统而又全面。这样逻辑严密、完整又细致的思维方式,不仅对小朋友对大人也很有启发。

行动和知识相结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其实不是说我们学习了新知识要及时的温习,而是学习了新的知识要及时在生活中运用起来。反过来说在行动中遇到问题,也可以从书本中获得答案,行动和阅读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也就成就了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祖娅是个行动派。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哥哥,想清楚了,就立马行动。她请来一帮玩具朋友来帮忙,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帮祖娅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祖娅带来的最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百科全书》。或许她心里明白自己一定会在创造哥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她需要从书中寻求答案,来不断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案。

多亏了百科全书,祖娅才创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知觉、有触觉、有活力的哥哥。

遇到问题就主动寻求答案,而并不是沉浸在问题的痛苦中挣扎。客观来说,这样的思维方式很多大人都做不到。而这也正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所说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作者通过绘本故事引导孩子拥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孩子将会终生受益。

“想玩儿吗?”

祖娅制造完了哥哥,但激活哥哥的是妹妹。妹妹的一句“想玩儿吗”哥哥就真的被激活了。

我很好奇为什么是“玩儿”激活了哥哥?花盆里的小幼苗焦急的喊出“等等我!”让我找到了答案,因为天底下所有的孩子最热爱的事情就是玩儿啊!作者或许是提示我们不要阻碍孩子爱玩儿的天性,孩子玩儿的过程就是探索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像祖娅,她在制造哥哥的过程中,她学会了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

我想,作者之所以这么用心的创作这样一本集童趣、知识于一体的绘本也是因为她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鼓励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吧。

我们说养育孩子真的是只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物质就足够培养一个孩子吗?当然不是,足够的精神补给同样重要!

魔云兽老师在表述绘本对儿童的作用时说过这样一些话,大体意思是:好的绘本对孩子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它们可以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这相当于给孩子请了一帮顶级的世界名家给孩子上家教。这样的精神补给,培养出来的孩子能不优秀吗?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对自己和自己的身体出现强烈的好奇心。如何正确的引导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问题,但可以选择轻松的回答,比方说跟他一起阅读《如何制作一个哥哥》。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十一篇

我们家里已经有一个哥哥了,而此书竟然还可以教你制作一个哥哥出来,当然耐人寻味啦,可是没想到一本儿童绘本竟然可以做到如此的专业,并且靠谱,让一位从事医务工作的粑粑也是顶礼膜拜,下面就一探究竟。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

9.0

[法] 安纳斯·芙吉拉 编绘 / 2018 /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按照我们贫瘠的想象来梳理,此书应该就是教你用一些简单的材料拼装成一个哥哥就完成任务了,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便是他给你骨骼系统、讲韧带、讲肌肉,还没完,他还给你分别从皮肤、消化系统、视觉、听觉等等方面给出简洁、形象的描述,让你一下子就可以知道原来这个器官的作用是这样子。

工作细胞 (2018)

8.9

2018 / 日本 / 喜剧 动作 动画 / 铃木健一 / 花泽香菜 前野智昭

从前段时间开始便一直在追一部B站的动漫,细胞工作,专业形象的呈现让人耳目一新,科普本该如此。而在这本书里面,总是会有细胞工作的既视感,亲切。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很多时候需要肩负向亲戚朋友以及患者解释病情或者阐述药物作用等等工作,而手里的此书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利器,让你大开眼界充分去吸收书中的释义后,你也可以面对一些科普可以做到大杀四方。

其实对于孩子的吸收能力我们毋庸置疑,但是最后到底能够有多少知识可以理解,还是需要时间去考证。总体来说,一本5星图书没跑。

这是最开始韧带出场时讲解的作用

血液系统出场,细胞工作的既视感马上出来了

把大脑比作一个个存放“东西”的小盒子们串联在一起,真的非常形象

我们的胃以及胃酸

尤其是胆囊的形象及作用,直观明了

这是讲到我们对于食物的吸收过程

当然如果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这幅图片对于血液循环的描述是欠妥当的,此图片并没有对于肺循环经交换后的血液进行清晰的交代,有些模糊,但是其他的图片讲得没毛病。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十二篇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珞珈小径,欢迎关注https://mp.weixin.qq.com/s/hOXfNvVLcd_6AD9v1kKn0Q

一直想找一本书给孩子讲讲人体。专门看过有关两性教育的绘本,也看过诸如专题讲人体的纯科普类图书,最后发现还是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的秘密》最精彩。关键是彩蛋连连,看起来很有意思。

为什么说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最精彩呢?因为这本书以科学实验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朋友是如何来制作一个哥哥的。

对!你没听错,就是制作一个哥哥——一个货真价实的人体。这个人体有骨骼,有肌肉,有五官,有大脑,关键是他也能思考,而且能够运动!

是不是觉得脑洞大开呢?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故事是怎样的?这本绘本又有哪些彩蛋?

小女孩祖娅异想天开,突然想制作出一个哥哥出来。她不希望这个哥哥像幼小的妹妹那样不能跑不能跳,而是希望他能陪自己玩。

可是怎么能实现呢?这就涉及到这本书提到的第一个彩蛋:知识就是力量。

你看呀,小女孩想的办法就是找来了玩具鳄鱼的《鳄鱼宝典》。在制作自己的哥哥的整个全过程,她都是利用这个宝典来答疑解惑、解决问题的。

小朋友读这本书可能会萌生这样的一个概念:书籍很重要。这就像一颗种子根植在咱们孩子们的心中,不是一个非常棒的彩蛋吗?

人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这个说法太书面了,小孩子怎么能理解呢?看看这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故事吧。

祖娅拿着《鳄鱼宝典》,开始了“哥哥”的制作流程。

嗯,书上说人体是骨头组成的。祖娅于是找到了两个长长的木头来做骨骼。可是这么长的木头,哥哥没办法弯膝盖呀!

这就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了。这本书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观察身边中的事物,学会试错和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于是,祖娅看了看鳄鱼的现身说法,看了看自己的身体。知道骨头是一节一节的,和小伙伴一起将木头锯断,然后组合了起来。

等等,我怎么发现了第三个彩蛋?就是——

你看呀,在做哥哥的整个过程中,祖娅的玩具伙伴们出人出力,帮了很多忙哩。

比如说玩具鳄鱼,不仅提供了他的《鳄鱼宝典》,还带着玩具们做视觉试验。

还有玩具牛仔,在制作哥哥的关节环节上,他提出了光用木头还是不行的,还得用木头将关节弄成不同的形状。

甚至连大象都有出来帮忙,讲述了它的触觉怎么发挥作用。

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这些玩具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基本上,鳄鱼是玩具的领头人,不仅负责提供了自己的书给祖娅,而且还带领着玩具们做各种实验,而牛仔、大象等角色,则是在出谋划策。

一个好汉三个帮。或者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朋友们能从这本书中get到这样的彩蛋吗?

这本书最棒最棒的彩蛋就是关于它最本质的内容:介绍人体知识。

祖娅在制作一个哥哥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人体知识。她知道骨骼分为外骨骼,内骨骼和没有骨骼;了解了要把关节连在一起需要关节窝和关节头;明白了什么叫做肌肉和韧带;懂得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附跖关节。

最关键的是,她还学会了尝试使用电线将大脑和所有的感受器连接起来,于是她制作了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为了实现触觉,她还用手套将手神经连在了一起。

为了让哥哥动起来,她还试图创建消化系统。这本书以这种方式详细解决了我们是如何彻底分解和消化我们的食物的。

不止如此呢,这本书还讲述了血液循环系统,讲述了父亲和母亲如何让小宝宝出生的。

但是最后的最后,制作出来的哥哥还是不会动,为什么呢?

鳄鱼通过查看百科全书,终于懂得了关于人类的那些人文历史。找到了让哥哥活过来的密码:想玩吗?

哥哥活过来的密码和祖娅制作哥哥的整个过程,其实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正是人类的好奇心,才推动人类的历史不断向前进步。

对呀,如果人类不好奇,怎么才能知道那么多的人体知识呢?

超棒的一本书,言有尽而意无穷,你能找到其他的彩蛋吗?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

评价人数不足

[法] 安纳斯·芙吉拉 编绘 / 2018 /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十三篇

文/舒茸

一颗种子从萌芽到小叶初绽,再到枝叶硕大,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大自然昼夜交替的秩序。除了植物自身自带魔力——求生欲,再加上阳光和雨露,产生了光合作用,让这一颗小小的番茄种子,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转变。

自然界的奥秘与运转魔力,从来就不能以人的意志去转变。但最近看了一本脑洞大开的绘本《如何制作一个哥哥》,不禁让人啧啧连叹,现在连哥哥都能制作啦!到底书中主人公是用了什么魔法?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本魔法小说,看完这部巨大的绘本才知道,它是一部带你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秘密的科普书籍。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是由法国安纳斯·芙吉拉所著作,她既是作家,又是儿童插画大师。17岁后到巴黎装饰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和摄影,并开始为孩子写书。作品曾获得联合国和平图书大奖、法国文化与图书馆协会的图书插画奖、千人读者奖,法国人才关注奖等等。

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名为祖娅。她穿着一身橙红色的睡裙,露出可爱的小脚丫,顶着一头蓬松的褐色头发,类似妹妹头,双颊自带红晕。绘本封面她手托下巴在认真的思索——如何制作一个哥哥。魔法即将开始了,大孩子小孩子快快坐好,祖娅带你进入制作哥哥的魔法大世界。

哥哥诞生了,西红柿心脏就是祖娅给哥哥的礼物

绘本中,祖娅带着一群玩具小伙伴,领头副手有高高大大的鳄鱼先生,还有一些小助理帮手们,蓝色的小象仔、紫红色的小熊、还有小喵咪等等,一共是八大助手。祖娅从鳄鱼先生的提议中,通过模拟X光穿透模式,制作出骨骼框架。

再逐一思索从而得出,制作一个哥哥的步骤是:

第一步:制作骨骼—韧带

第二步:打造心脏—动脉-感受器—神经和大脑—消化系统

第三步:连接肾脏和膀胱

第四步:赋予皮肤、毛发和指甲。

以上哥哥全身的制作,采用木棍、电线、吸管等物品来支撑与填充,这过程就像玩积木一样,不过比积木有趣多了。最有趣的是,祖娅选择用一颗番茄来做哥哥的心脏。用许多吸管作为血管系统来连接心脏运输血液。而血液就是许多许多的番茄酱来代替。这是不是侧面告诉我们,多吃西红柿对心脏有好处呢?

祖娅是行动派,从组装骨骼到细节肌肉组织的制作,她一步一步思考,同时在鳄鱼先生的指导下,逐一辨明制作哥哥的方向。即便助手小伙伴们会争吵哪个步骤是对是错,也能慢慢摸索出自己所思所想。

祖娅想要一个可以陪自己玩的哥哥,会说话会行动。但用西红柿做了心脏串联身体血管,哥哥还是一动不动。

祖娅思考:哥哥有了一副身体之后,他还需要什么呢?

答案是感受器。

感受器是指由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来感受不同事物,由身体里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轨迹。

触觉来自于肌肉伸缩过程,当小孩子摔倒,身体肌肉神经会发出收紧的状态,痛感神经传递到大脑,眼泪就会大颗大颗流出来。

书中用大量拟人化的小人来讲解人体结构知识,最可爱的要论血小板。血小板存在于皮肤细胞中,当皮肤出现擦伤,血液流出来,血小板就会自带一层“绷带网”来堵住流血的槽口,一层又一层保护。伤口就这样止血。若是遇上大伤口,血小板也是有心无力堵不住流血啦,小伙伴们要告诉妈妈,早早看医生。

在绘本中,鳄鱼先生还拉上女朋友,通过x光来说明雄鳄鱼的“小鸡鸡”,跟雌鳄鱼的“小秘密”的区别,这两者之间只有在成年之后才能产生宝宝种子。

而宝宝种子形成之后,会像西红柿种子一样,一夜之间,啪的一声,成长了。而宝宝胚芽由一颗微粒裂变成2颗再演变成无数颗,胚胎孕育过程都演示出来。

作者借助祖娅之手进行《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向大人小孩呈现一个完整的亲子互动,在父母跟孩子阅书时,孩子免不了需要向妈妈提问,而绘本中的大量专业丰富的人体结构知识,需要妈妈一步步讲给孩子听。而绘本采用大篇幅的彩色图文为主,小孩子观看时会受吸引,大人也能涉取人体学知识了。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全书以彩色绘图为主,用巨大的篇幅(相当于普通书籍的三倍),来讲解一个又一个身体奥秘。绘图风格以简约可爱的线条绘制出小动物,祖娅那一头蓬松略凌乱的头发用了深褐色晕染。扮演军事头脑的鳄鱼先生,竟然采用了淡淡的绿色。

绿绿的鳄鱼先生,为啥要用绿色呢?

绘本内页首尾图以橘红色为主,其它以淡黄色为底色,而祖娅给哥哥制作的心脏是西红柿,所以这是以祖娅的心意来取色么?

小孩子在视觉上对色彩的分辨,更倾向于暖色调,绘本中的色彩十分舒适,看久了也不会觉得疲劳。而鳄鱼先生以淡绿色为主,换个角度看却像是一颗树,且绿色对眼睛也是有保护的意味。

所以选择绘本时,色彩上的协调可以让小孩子感受到另一种看书的乐趣。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采用一种圆乎乎的可爱字体呈现。小孩子大人浏览都会倍觉亲切有趣,连我自己看过了形形色色的字体,还是更喜欢幼圆体,谁不喜欢轻松活泼呢?

全书看完之后,大脑浮现的还是鳄鱼先生那魁梧带萌的身材,还有它的眼睛似乎像是爸爸的眼神,鳄鱼的形象更倾向于哥哥或者父亲的角色。

最主要的是,这部大绘本,里边每一幅绘画都有各自相应的生物学知识,比我上学时代,老师在课堂上一脸严肃的讲解教材,更易于消化。这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看完之后,觉得有手工技能的人士,可以跟小孩子一起来动手制作。相信乐趣更胜于干巴巴的讲解。或者换个简单的方式,可以跟小孩子一起种植一株植物,例如种一株小番茄呀。

有科学表明,孩子的成长时代有积木陪伴,更易于开发孩童智力,对其中的排列组合与秩序承接的领悟力提升,表现将优于同龄孩童。祖娅在《如何制作一个哥哥》的过程,动手实现哥哥制作成功,不仅科普了人体结构,解锁胚胎从发生到发育为胚胎卵,逐步孕育为小孩呱呱坠地。更将繁琐的细胞结构与人体反应简化讲解,精美的绘图设计,让孩子更有兴趣了解自身。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十四篇

1

经过春节那一次严重的流感,最近我又“光荣”地得了感冒:P

其实这一次并不严重,不发烧不咳嗽不流鼻涕,只有乏力和嗓子疼,但是加上近几个月饮食太繁杂、不规律,胃病又犯了。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胃里闷,搭配嗓子疼、口腔溃疡、浑身乏力,一个星期下来不见好我就有点心慌。

下午坐在办公室,我总是觉得心慌慌的,心跳加速脑袋发晕,越想越觉得害怕,赶紧去医院做了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测,结论是一切正常。

医生问家里有心脏病遗传史吗?我说没有。

医生说不放心的话改天做个甲亢检查吧。我说去年做过的,没有。

医生又问你是不是特别怕生病呀?我说不是,我平时心可大了,这次是真的觉得心跳加速害怕了。

医生笑笑说,检查一切正常,没问题的,可能因为你瘦,胸壁比较薄,安静的时候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如果以前从来没有过心慌胸闷的情况,就没有什么问题。我哦哦哦的退出诊室,拿着一盒消化酶胶囊回家了。

一路上就跟Charles先生感叹,我其实知道自己没啥大问题,但是时间久老不好就开始瞎想。他说你们家人都是心大,没有生病去看医生的习惯,都是不舒服了随便吃点药,感觉严重了才想起来去医院。

我只能乖乖受训,因为他说的没错。我的父母祖辈都是农村人,几乎没有生病了要去医院的意识,都是不舒服去小诊所或者药店拿点药吃。我就这么“无所畏惧”地被养大了,认识他以后才知道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而头孢是杀菌的,对病毒性感冒一点儿作用都没有。

对身体和医学的无知不单单指这些,最让先生难过的是我右耳听力弱的问题。

小学三四年级时,有一次放学我坐公交车回家,到站的时候一时走神忘了要下车,在车子马上要启动的时候赶紧跑下去。结果售票员随手关闭车门,两扇铁门夹着我的脑袋轰得一声又被撞开了,我的头被夹得懵懵地生疼,因为没有其他的反应就木木然地下车走回家。(我发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脑袋被门夹了这一回事o(╥﹏╥)o)边走边觉得头晕头疼,一摸耳朵发现流血了,我吓得感觉跑回家,哭得撕心裂肺。

后来家人就带我到附近的小诊所包扎一下右耳的外耳廓,带着我去公交公司理论,因为没有其他的问题出现,司机和售票员来家里道个歉这事儿就算完了。我包着白白的纱布过了几周,直到外伤好了。

不知道是不是那次意外造成的,大一点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右耳听不到正常的声音,左耳的听力也很弱。这个情况在初中高中时表现得最明显,经常有同学抱怨她喊我而我不理人,但是我明明没听到有人喊我呀。

那几年我的性格渐渐变得内向,不爱说话不爱交际,上课时经常走神,学习成绩也停滞不前。老爸总是训斥我不用功,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听力逐步下降对我的影响很大,比如身边的同学上课说话声音稍微大一点,讲台上老师的声音我就听不见(我从小个子高坐在后排,初中视力不好就开始戴眼镜)。听不见就容易走神,走神就听不懂讲解,成绩始终追不上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我为什么认定这个原因很重要,因为高中开始我学习很用功,但是上课的时候需要紧紧地跟着老师的嘴巴,老师声音小一点我都听不清;而且经常把左手放在左耳后面,做一个屏障去吸收老师的声音(左耳听力弱,右耳是听不到正常的声音的)。

那几年老爸带我在家乡医院做过听力测试,得出的结论是混合性耳聋,右耳听力非常弱。因为没有咨询到好的治疗方法,我就这样继续适应着学习和生活,几乎没当一回事。

直到大学毕业,我已成年,渐渐觉得听声音不再是生活的一个小烦恼了。接着我遇到了先生,他听说后很心疼我,带我去南京鼓楼医院做过检查,老专家的结论就是右耳听力损伤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现在左耳听力正常已经是恢复得非常好的状况了。

也许因为听力的丧失和回升是渐近的过程,所以我从来没有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缺陷看待,更没有因为这件事自卑。但是回忆过去的时候还是有些遗憾,如果家人和自己能够多一些远虑,多一些医学常识,在我很小的时候介入治疗,可能右耳的听力能够有所改善。

2

认识Charles先生以后我非常崇拜他,觉得他好像半个医生,小毛病都能说出来所以然,大问题也会拿出几个推断然后去看专业医生。他总是说,人要好好爱惜身体呀,人是很脆弱的呀,这个说法没错,但是好好爱惜身体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呀。

比如我的右耳听力问题,医生怎么解释我都糊里糊涂,后来看到《如何制作一个哥哥:探索人体结构与运转的秘密》后,才明白人的耳部结构是怎样的,人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什么。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片:

耳朵的构造包括外耳廓、鼓膜、四块奇形怪状的小骨头、听觉感受器。声音经过外耳廓进入引起鼓膜振动,带动着四块小骨头和听觉感受器一起振动,振动传导到耳部神经,神经接着给大脑反馈,这就是人能听到声音的原理。

而我的右耳听力非常弱,曾经有一位医生的解释就是,连接鼓膜和听觉感受器的小骨头有问题,所以不能正常的引起振动以获得听力信息。当我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突然能够明白很多年前医生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除此之外,今天我还仔仔细细的翻看了食物是怎么消化的、血液如何在人体运转和心脏的功能。

食物经过咀嚼进入胃里以后继续被分解,肝脏会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里,当食物流出胃以后,胆汁会喷洒在食物颗粒上帮助它继续消化。

我记得妈妈以前说胃疼去看医生,检查的结果是胆囊壁过厚造成的,并不是胃的问题。所以,如果不看这个知识,我根本分不清胃、肝和胆的区别和作用呢。

血液在身体中流通,会携带白细胞、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其中白细胞是专门将身体内的有毒物质运输出去的。今天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只让我做了抽血心肌酶谱检测,当时我不懂,出门后觉得应该多加个白细胞检测,查看下体内是否出现白细胞增多,看看是不是有病毒或者细菌。

而血液的流动需要心脏跳动产生推力或吸力,动脉是血液流出心脏的途径,静脉是血液流入心脏的途径。这个问题我都有点晕,看完书还专门上网查询了一下动脉和静脉的区别。

我就是这样一点点学着去认识自己的身体,明白它运转的道理。这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了解的越多,心慌就越少,懂得得越多,心里就越踏实。

3

经常见到一去打预防针就嗷嗷直叫的小朋友,或者孩子有点不舒服就非常焦虑的家长,其实特别理解,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处理,生病看医生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因为有这些年的变化和感触,我逐渐意识到认识自己的身体是一门特别重要的功课。

了解基本的原理,才明白身体运转的道理,明白了运转的道理,就能知道一些问题出在哪里。在一些简单的情况(比如发烧、咳嗽、感冒)出现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和过度担忧,而且在生病恢复的过程中,也能少一些焦虑,多一些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等待。

去年的时候同事给家里小朋友买过一套儿童绘本,讲述如何保护牙齿和心脏运转的道理,我看了一下觉得蛮有意思,真心感叹现在的孩子获得知识的途径又多又有趣。

今年拿到《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这本地板书的时候,开心得差点跳起来。因为这本书用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个非常特别的角度给读者讲述了全面而客观、科学的人体知识,丰富有序、科学严谨、引人入胜。

故事从小姑娘祖娅要制作一个大哥哥开始,用童趣的方式一点点引导读者去认识人体的构造,了解运作的原理,知晓运转的道理。

随着祖娅制作哥哥的步骤,作者安纳斯·芙吉拉用反向的思维模式,将拆解的一个个人体器官组合起来,让血液、思维、行动结合而后运转起来。

如果跟大家说解剖人体,估计大部分人都要皱眉头或吐舌头喽,但是用制作和组合这样的词来叙述故事,就多了一份轻松和乐趣,真的是一个非常大胆又可爱的想法!

这本大大的书就躺在我的书柜上方,没事的时候,或许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糖果色的图画赏心悦目,有趣的故事、故事中的小故事(祖娅、玩具之间的对话)让人会心一笑,真是一本轻松风趣的科普图画书,值得每一个孩子、每一位父母看一看。

因为书的内容比较多且复杂,所以需要大人引导着阅读,特别是其中一些小故事、小实验、小细节,更需要父母带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去解读。

与其跟孩子说无数遍要注意安全,照顾自己,爱惜自己,不如带他好好探究一下自己奇妙的身体。

因为了解,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深爱呀!

祝福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大人都健康、幸福、充实:)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读后感第十五篇

首发于公主号:收集感受

最近看了一个真人秀节目,一个5岁男孩突然和他的医生妈妈提起:

“我知道孩子是爸爸的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诞生的。”

妈妈很自然地回答:

“哇,你好棒,你说的很对!”

小男孩很骄傲地说:

“幼儿园里教过。那爸爸和妈妈的种子是怎么结合到一起的呢?种子是从哪里来的呢?”

医生妈妈楞了一下,转移了话题。

即使是医生,我们认为的对于身体认识最客观的群体,在面对学龄前孩子的时候,说到“性教育”还是会觉得非常尴尬,那么更不用说更多的父母了。

在80后,90后成为学龄前孩子父母的主力时,其实大家对于性教育的重要性和观念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则是大家看到越来越多的儿童性伤害新闻,网络时代将更多原本被隐藏的黑暗揭露出来,继而引起的本能焦虑;

二则是大家接收到更多关于性教育的正确观念,意识到性本身是不带任何色彩的本性,意识到性与个体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意识到性教育是孩子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则是儿童主动或被动接触到性知识呈现出低龄化的取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被包装儿童动画片的黑暗动画影片,其中就充斥着暴力和性,而这些动画片就在各大视频平台的动画版块首页。

在被害焦虑的推动下,性教育已经是被推到眼前的不得不做的事情。但是万事开头难,大家意识到了“性教育”重要性,但是这件事要怎么做呢?要怎么和孩子开头呢?刚开始和孩子要说到什么程度呢?

01

停止拒绝和编造

当孩子提出关于“性”的问题时,不要拒绝,说“小孩子问这些干嘛”之类的,要知道“性”本身就是一个有生命体征的个人的一部分,大人的拒绝可能会使得孩子从不健康的渠道习得“性”。

孩子最可能问的是“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呢?”,不能再给出“垃圾堆里捡的”、“肚脐眼里生出来的”之类的答案。关于受孕或生活过程如果很难说出口,那就先说到你可以说到的程度就停止,之后再去咨询老师或查看相关资料找合适的机会答复孩子。

刚开始觉得不好说很正常,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和方法叫“脱敏”,就是应对这种自己觉得害怕或难以面对的事情的,而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看很多的资料、父母之间讨论怎么说、询问相关的老师,等到习惯了“性教育”这个概念和问题,就能更顺畅地表达这件事情。

02

和孩子进行深度的交流

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提出类似的问题,是存在困惑还是好奇,是幼儿园里提到了还是自己在书里看到了,是自己想到了还是其他小朋友一起说起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对于“性”这件事情本身了解到了什么程度,他了解的内容本身对他来说已经产生了什么意味,有没有误区,他对此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等。

这样的讨论也不必太过正式,在孩子自己提起或是平时玩闹中见缝插针地聊就好,切记不能带着质问的语气进行,孩子会感受到一种“恐吓”的意味,进而可能对关于“性”相关的内容产生消极的联想。同时,现在的孩子普遍语言功能发展都比较好,所以完全可以相信他的表达,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

03

把握合适尺度

孩子需要“性教育”,但是不同年龄段或发展程度的孩子需要接受“性教育”的尺度是不一样的。这个尺度如何把握?最适合的方法是结合家长能说出口和孩子的认知水平能理解,查找资料,一点点进行,给以孩子尽可能客观和科学的知识。

那么性教育最初应该从哪里开始?应该从认识生理结构开始,最基础的性教育就是认识身体本身,最自然的性教育也是从认识身体本身开始。

有一本很有趣的绘本,就能给到很多爸爸妈妈以帮助——《如何制造一个哥哥》。

这是一本很宏大的生理教育工具书,超大开本,把解剖学和DIY、童话故事完美融合,制作出了一份糖果色的人体百科。

祖娅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她不怎么喜欢妹妹,想要一个哥哥,怎样才能马上拥有一个哥哥呢?自己做一个呗,孩子的无拘束的勇气永远值得欣赏。

于是祖娅在鳄鱼和玩具朋友们的帮助下拿着《鳄鱼百科全书》开始尝试着制作哥哥,骨骼、关节、肌肉、细胞、神经……身体基本的结构组织和机能一个也没有省略,当然也包括性器官,最终哥哥真的活了过来!

用橡皮捆做的肌肉

仿佛在看生物书

大脑和认知也在其中

不避过性器官和孕育过程

其实着眼于性教育的绘本也挺多的,但我依然觉得这本本不是强调“性教育”的绘本做得最棒。因为《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这个故事中把“性”这件事情和心脏、肌肉、大脑这些客观存在的生理器官放在一起叙述了出来,没有单拎出来。

“性”这件事情本身是客观的,只有基于这个“不特殊”的观念,才能让孩子更顺利地形成“我不能伤害别人”和“我要保护好自己”这类道德标准下的正确观念。

此外,站在祖娅“女生”的视角下去看“男生”的生理结构也是一个很棒的角度。很多90后应该都有印象,小学时老师建议女孩子读《女生日记》,建议男生读《男生日记》,到了初中很多学校会把男生和女生分开上不到5课时的生理课。但是客观的事情有什么好避免的呢?有很多伤害不正是“好奇”导致的吗?

《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还有一个让人惊喜的设置,就是里面提及的制作工具都是超日常的用具,祖娅使用木棍和橡皮带做了哥哥的骨骼、韧带和肌肉;用电线、火柴盒、插头、海绵、漏斗做了哥哥的大脑和感受器,这些容易获取的工具更容易让阅读的孩子产生“我也想试一试”的想法,会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亲子活动,至少能玩到孩子长大到明白“啊,这是一个童话”的时候吧。

我们当然知道最终的结局是一个童话,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我们可以借助《如何制作一个哥哥》和孩子聊身体,聊生物,聊健康,聊成长,聊性,聊合作,聊兄弟姐妹,这不就是绘本最大的意义嘛!

希望《如何制作一个哥哥》能带给更多畏惧“身体”或“性”的朋友一个了解和脱敏的机会,能带给孩子和家长一段有趣的共读时光,也希望它不要成为爸爸妈妈或老师的烦恼,如果孩子缠着你也要做一个哥哥,试试吧,孩子会开心的~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