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腊月初一作文30015篇

腊月初一作文300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5 11:04:23
腊月初一作文30015篇
时间:2024-06-25 11:04:23   小编:

腊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烧香拜祖等,为新年祈福。同时,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大家会一起吃团圆饭,共度佳节。腊月初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第一篇

今天是腊月初一,同时还是西方的圣诞节。

昨天,也就是在平安夜那一天,我们全家都外出狂欢。为迎接圣诞节的到来,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满着喜庆洋溢的气氛。超市门口的两边都摆上圣诞树,门框上都挂上了迷你圣诞老人。街上更有平安果的祝福在传送着。

平安夜的每一朵雪花飘下,每一个烟花燃起,每一秒时间流动,每一份思念传送,都代表着我想要送给你的每一个祝福。不过,在这时,对我们而言,离我们最后的期末考试也越来越近。

我希望,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愿我能取得好成绩,并且在这里祝可爱的你平安夜快乐,圣诞更快乐!

第二篇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里,发生过许多令我难忘的事情,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要数那次“六一”聚会了。

记得那次聚会发生在四年级的“六一”儿童节。早上,我匆匆地走进校门,校园的气氛异常活跃。

上课铃响了,预示着聚会即将开始。韩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向周围环视了一下,教室顿时鸦雀无声,但大家的心却没有平静下来。半晌,韩老师向大家宣布:“‘六一’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是我班班长戴佳伟,还有梅丹、张静、喻飒为我们表演一段精彩的歌舞表演,这四位“大美女”加上那动听的歌声,简直让大家看入了迷。然后是我班的小音乐家徐君佩给我们表演了一段古筝,我们一边听一边注意她弹琴的动作,可能由于她弹得太优美了,我们好多同学不禁陶醉得快入梦乡了。我也不例外,我们同学还给这首曲子取了个名字“催眠曲”过后,李阳、李鑫兄弟俩施展了他们的绝技——“双簧”。“双簧”就是一个人配声音,另一个人做动作,这会儿是李阳说,李鑫做动作,我们随着故事看了下去,兄弟俩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同学们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有时非常好笑的地方,还会有同学笑得趴在地上起不来了,也许有些夸张,但这的确是真的。“双簧”表演完后,就是“灰姑娘演绎”了。小演员们都上了台,故事开始了:一个满面灰土的灰姑娘(蔡曼饰)正在请求继母(彭雪饰)带她去参加王宫的舞会,可继母却不愿意带她去,后来灰姑娘经过一位仙女(欧阳顺姿饰)的帮助终于穿上了华丽的衣服走进了王宫,那美丽的面孔比任何人都漂亮,英俊潇洒的王子(李阳饰)被她吸引了,便邀请她跳舞。故事结束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

“六一”聚会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同学们都依依不舍,但是大家都过得很愉快。这次“六一”聚会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它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第三篇

成语典故 十冬腊月很少使用

成语拼音 shí dōnɡ là yuè

成语解释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成语故事或出处

成语造句

成语用法

第四篇

“安昌腊月,好风光……”大家听,莲花落又唱起来,只只酱鸭又挂起来,扯白糖又扯起来……“咚-咚-咚-咚”锣鼓又敲响了,安昌的腊月风情节又来喽!

记得几年前的腊月,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来到了那古色古香又热闹红火的安昌古镇。来到古镇门口,是几座坐落有致的小桥。桥上挂着红灯笼,好不喜庆。过了那小桥,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座古色古香的老屋。老屋傍水而居,有着水乡特有的风味。屋前挂着一只只酱红的酱鸭以及那些一段段垂挂下来的腊肠。

沿着那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继续往前走,便能看见许多老爷爷老奶奶在屋中裹粽了,灌腊肠……哗,哗,哗,河面上想起了一阵阵划桨的声音,好奇地转过头一看,原来是老船夫们在划船兜生意。一只只乌篷船在水面上划过,水面泛起了阵阵波纹。船上的人向岸上的人们挥着手打招呼。

再往前走,便听到“咿咿呀呀”的唱戏声。我从小听着戏长大,这一听到有人在唱戏,便拉着妈妈的手一路飞奔。终于看到戏台了,果真上头有几个演员穿着戏服,画着个大浓妆在那翘着兰花指唱着。具体他们唱了些什么,我倒也记不清了,只记得是绍兴的越剧罢了。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多,大家都饶有兴趣的听着,有的都入了迷,一场末了,人散了,他还站在那儿呢!一场戏的时间很久,没有位置,大家都站着看。看到好处,总有人大叫一声“好!”。后来,我听得有些烦了,也就拉着妈妈去找点吃的。

妈妈告诉我,安昌古镇中有一位老爷爷扯的扯白糖最最好吃。我便求着妈妈去吃。来到老爷爷那儿,老爷爷正在扯扯白糖呢!一扯一拉,再一扯,旁边一个老奶奶便将扯白糖剪成一颗颗的小块,买一包扯白糖,放入口中,好甜!

晃晃时间就过去了,妈妈催我回家了,不过我还真有些不愿意。

现在想起来,那次去逛腊月风情节还真有些让人回味无穷,真想再去一次。不过我想,古镇那最吸引我的,还是那腊月里的热闹与喜庆罢了。

第五篇

俗话说“腊月廿四,送灶过小年”。听爷爷说我们江南过年有个习俗,“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团子。

腊月廿四,我跟着奶奶学包团子。奶奶先把洗干净的粽叶晒干待用。爷爷把滚烫的开水倒进米粉里,然后用力搓啊捏啊,揉了好长时间,把米粉揉成一块大米粉团。爷爷说多揉揉,米粉才会变得很糯。奶奶乐呵呵地示范:“先看我包一个吧!”说完,奶奶就把大米粉团分成一个个小米粉团,然后把小米粉团搓圆,再捏成很可爱的小碗形状,把拌好的馅放进“小碗”里,最后把口子合上。这样,一个团子就包好了,像一个小巧玲珑的桃子。我心想:这太简单了,简直是小菜一碟。结果,我搓了半天,米粉就是不听话,怎么也搓不圆。我又费了好大劲,小碗也捏得歪歪斜斜。合口子的时候,更是狼狈,馅儿就像个顽皮的孩子,老“溜出来”。好不容易做好了一个团子,看起来就像一个小葫芦。奶奶说:“没关系,继续做。”我做了一个又一个,也做得越来越好,最后一个团子做得和奶奶几乎一样。爷爷把做好的团子放在晾干的粽叶上,开始上火蒸。蒸团子也是一门学问:团子之间不能挤得太紧,否则会黏在一起,蒸的时间和火候也要恰到好处,否则不是生的就是糊了。过了一会儿,香喷喷的团子就出笼了,我很有成就感。

我问奶奶“:为什么过年要做团子呢?”

奶奶说:“团子和肉圆代表团团圆圆。”哦,原来这美味还有深刻的寓意呢!

第六篇

我喜欢我的家乡!我喜欢百花盛开、万物复苏的春天;我喜欢骄阳似火、绿意浓浓的夏天;我喜欢瓜果飘香、五谷丰登的秋天;但我更喜欢雪花飞扬、天寒地冻的寒冬腊月!

冬天,人们“全副武装”,冲上了滴水成冰的“战场”,缓缓地骑着自己的“战马”,向“敌人”进发。以前,街道上人山人海,有说有笑,不亦乐乎!而现在呢?人们不停地打着寒颤,不愿意说一句话,早晚都板着一张冷冰冰的脸,好像谁欠他们几百块钱没还一样。小区的公园更成了我们的战场,拿着雨伞当盾牌,揉好雪球当子弹!

去年冬天,打响了一场“雪球大战”,战场属于我们,我负责防卫!我拿着雨伞左抵右挡。刚开始,我很机灵,雪球都被我挡住了;我的天!他们真是脑洞大开呀!突然,从后面来了一个声音:“我们准备好了”冲啊!两队开始交锋,我并没有傻乎乎的跟他们硬碰硬,直接拿着两个球绕道后面说:“接好球”那人刚扭过头,我二话没说,便把球扔到了他脸上,她尖叫了一声,引起了他人的注意。就在我准备逃路时,一个哥哥突然转身,一个“天女散花”劈头盖脸打在了我身上。我只好钻到草地上,灰溜溜地逃跑了。

打着打着,对方鸣金收兵,我们乘胜追击,他们就像没头苍蝇“胡乱跑”。可是,谁又知道那是计!他们暗藏了许多雪球。就在我们大摇大摆,得意洋洋时;突然,一个雪球从妹妹身后飞来,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他的后脑勺上;然后,一连串的雪球飞了过来,我们都成了俘虏的士兵,谁让我们太轻敌了呢?

我很不服气,在20分钟中场准备之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回合。我们采取了伏击战术:他们在整个小区寻找我们,我们也埋伏在一个最安全的地方,只要一看见敌人,我们就进攻。我看见了两个人正在到处找敌人,我一个“手榴弹”砸在了他脸上,我的“部下”也很给力,打辅助打得verygood !经过一番战斗后,我们损失惨重,对方伤得也不轻。

洁白的雪花落在我的脸颊上,凉冰冰的,舒服极了;热乎乎的小胖手,捧起灌木丛上的白雪,马上便化成了冰……我爱故乡的寒冬腊月,喜欢她的洁白如玉的白雪!

第七篇

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妈妈告诉我今年寒假带我去扬州玩,我听了兴奋得一蹦三尺高,立刻开始研究扬州的小吃和景点……

刚下火车,我和爸爸妈妈就去了何园。那里面的景色可美啦!到处都是盛开的梅花、清澈见底的池塘、奇形怪状的假山……还有许多房屋。

第二天,我们又去了瘦西湖,那儿跟西湖比起来可真是“瘦”啊!瘦西湖上还有五亭桥,上面真的有五座亭子呢!还有一座桥叫二十四桥,我一直以为它是24座桥,其实它是长24米,宽2.4米,有24根栏杆,24级台阶,所以才得名二十四桥。

扬州的景点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个园。因为个园的主人非常喜欢竹子,而“竹”这个字就是由两个“个”的变形拼成的,所以就叫个园了。个园里还有四座假山:春山、夏山、秋山和冬山。进入园内,首先看到的就是夏山,它是用太湖石搭成的,山前有一个池塘,池塘中还有红的、黄的、黑的各色小鱼游来游去,水中还有几片残荷,夏天时可以开出“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我想:夏天时如果坐在夏山顶上的小亭子里,那一定是清凉无比的吧!

接着,我们又玩了秋山、冬山和春山,都非常有意思。我们又接着向前走,就走到了个园的住宅区。我发现住宅区的建筑跟何园的非常像,都是几进宅院,风格几乎都一模一样!

我们在扬州还吃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好吃的,有狮子头、扬州炒饭、炒鳝丝,还有用吸管吸汁水的蟹黄汤包……

大家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我和爸爸妈妈却是“寒冬腊月下扬州”,我觉得这样也别有一番风味,令人难忘。

第八篇

成语典故 残冬腊月

成语拼音 cán dōnɡ là yuè

成语解释 残:将尽;腊月:农历12月。指晚冬

成语故事或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成语造句 到了~,到处是荒凉的景象

近义词 寒冬腊月

成语英译 the closing days of the year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冬天

第九篇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冬去春来,腊月的梅已不见了踪影。这时候,桃花、迎春花、梨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但那腊梅却宁愿与风雪为伴,也不与春天的百花争艳。

我欣赏梅的腊梅的素雅。在千里冰雪、银装素裹的严冬,当我走在街上、走进公园或推开窗户——那淡淡的素雅渲染了冰雪的味道,轻柔地抚摸着被冰冷空气刺痛的脸庞。它没有桂花香的浓郁,没有玫瑰香的妖娆,也没有栀子花得的热烈,只是静静地在白茫茫的冬天散发着素雅的香味。它香得特别,甜而稳妥,像令人难忘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我欣赏腊梅的颜色。冬天,仿佛世界都被冰冻,是个渺无边际的白色世界。我寻着腊梅素雅的香气,来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墙角前,在墙角旁的一个花坛里,栽着一株开着鹅黄色小花的腊梅,光秃秃的枝干上没有绿叶,但那一簇簇鹅黄色的小花却装点了整棵树、整个墙角,乃至这片一望无边的白色世界。这宛如一位身着鹅黄色衣裙、美丽动人的姑娘站在雪地里。

我欣赏腊梅的香气,腊梅的颜色,更欣赏它顽强坚韧的意志。在每个严冬,万物凋零,唯有腊梅在与风雪抗争,挑战着生命的极限。这不禁让我想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伟大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曾趴过的那块异国的土地,那烧焦的灌木、泥土,以及他和战友们顽强坚韧的精神会永远刻在人们的心头。英雄的挽歌响彻全国—当邱少云同志被烈火焚身,却丝毫不动的场面一次次地浮现在战友们的眼前。黎明了,战友们艰难地辨认出了邱少云的遗体,钢枪被他死死地压在身下,双手牢牢地插进泥土里,他的战友们落泪了!这是多么顽强坚韧呀!身旁就有个水沟,他却为了部队,为了胜利,为了祖国,心始终没有动摇。这需要怎样坚强的意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虽然他们已渐渐远去,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第十篇

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游乐园。里面可真大啊!好玩的东西可真多!我要求一定要去鬼屋,爸爸开玩笑:“进去可别吓得尿裤子!”我听了这话,更要去了,我可不想被爸爸嘲笑是胆小鬼。

我们买了票,钻进了鬼屋,刚进去我就发现有一只没有肉的手向我伸来,我吓得大声尖叫,赶紧抱紧了爸爸。那只手像是被我的尖叫吓到了,就停在了半空中。往前没走几步,就觉得踩到了一个东西,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假人!我吓得跳了起来,爸爸说:“都吓成这样了,出去吧”!为了证明我的勇敢,我还是准备走下去。

终于出来了,我要是再待一会儿,真会被吓得尿裤子,妈妈给我买了一杯果汁,让我压压惊。喝着凉爽的果汁,我突然觉得鬼屋也没那么可怕了。

我终于挑战了自己,因为以前进游乐园,我从来都不敢进鬼屋。以后我也要像今天进鬼屋一样勇敢,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

第十一篇

傍晚,我闻到一股浓郁的味道,这味道像妈妈做的苹果派一样好闻。于是,我顺着香气走到一棵大树下,看见了一簇簇腊梅花。

腊梅的花瓣微微透明,黄黄的花瓣像小金龙的龙甲一样。我摸了摸它的叶子,软软的,嫩嫩的。我觉得腊梅花很漂亮。因为在这么寒冷的时候,只有腊梅才开花,其他的花朵都干枯了。

腊梅这种“不与凡花争奇艳,傲霜斗雪笑风寒”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它告诉我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

第十二篇

今天进入腊月第一天,距离春节还有整整一个月,奶奶常说进入腊月就是年,这个月应该是一年到头最忙的日子了,家家户户忙着整理这一年的事情,好的事情继续做,坏的事情一扫而空。

进入腊月奶奶就开始忙着准备腊肉,去集市买上很好的肉然后去灌肉肠,做腊肉,分给给各家各户的亲戚朋友,还要买上一鞭蒜为了腊八那天做准备,制作腊八醋。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购买腊八粥的材料。腊八粥里面需要放很多种豆类和米类,有江米,大米,小米,栗子,红枣,红小豆,紫米,核桃仁,葡萄干,花生,松子,红糖,白糖,怎么好吃怎么来,什么都可以放点。每次做完腊八粥,都是香气满满,甜甜蜜蜜,我都要喝上一大碗。

过了初十,奶奶还要去街市上挑选好看的喜气洋洋的对联,吊钱,窗花,等到三十那天贴在家里的大门,窗户上。这样过年看起来红红火火。

腊月二十三那天是小年,还要去买糖瓜祭灶,那一天灶王爷去天上传达百姓的疾苦和愿望,所以大家都争着抢着去买糖瓜,关东糖,争着给灶王爷带上,让灶王爷嘴上抹了蜜,只给我们说好话。

腊月二十四,开始扫房,这一天,我们全副武装,带上手套,口罩,帽子,翻出家里的鸡毛大掸子进行大扫除。掸走阴霾,掸走晦气。

腊月二十五,去买豆腐,让自己多福多福。

腊月二十六,去买各种酱货,准备过年。

腊月二十七,去准备炖鸡,炖排骨,炖肉。

腊月二十八,开始发面蒸馒头。让红火的日子蒸蒸日上。

腊月二十九,去买酒。让未来的日子长长久久。

腊月三十晚上团圆饭,围坐在桌前等待八点看春晚。三十一天要吃好几顿饺子,晚上吃韭菜三鲜虾仁肉饺子,等到晚上十二点钟声敲响还要吃春节的什锦素饺子,让日子锦上添花。素饺子里面有很多材料,有香菜,白菜,红粉皮,麻将,酱豆腐,香油,生抽,豆芽菜,香干,油条,木耳,黄花菜,寓意就是一年里素素静静,平安快乐。当然还要拿出腊八醋,真是完美的组合。前几年还可以燃放鞭炮,但是这几年雾霾太严重了,鞭炮就不让放了,不过鞭炮在我们心里一直燃放,礼花也是开在心里,所以也很快乐。

大年初一拜大年。一年就这样开始了。

第十三篇

是什么声音,像拂过琴弦的旋律在耳畔回荡?是什么光芒,像银线般编织着美好的时光?

啊,是冬天来了!腊月的梅花舞动着新春的希望之火,越燃越旺,走进了千门万户;千万颗种子,在树下悄悄萌发。

腊月的梅花香,是冬日的琵琶。

每一片花瓣,都是跳动的音符。那轻柔的风声,就是新春的旋律。那孩童鞋子的踢嗒声,打着欢快的节奏。那小雀儿的鸣叫声,成为了春节的主唱。那新年的红灯笼,为大自然的音乐会点亮聚光灯。那美丽的烟花,绽放出了希望。

腊月的梅花香,是一幅绚烂多彩的画。

画上绽放的烟花镶在水一般的夜空,点亮了躲藏在云中的明月的脸庞;画上,梅花染上了红颜料,在雪中露出鲜艳的笑脸;画上一群孩子来到草地上,他们扬起雪,将快乐洒向天地间;画上,人们载歌载舞,新春涌动着快乐的旋律;画上,灯笼在每家每户点亮光明。

比金子还贵啊,那腊月的梅花呀!

比美酒还令人陶醉啊,那腊月的梅花呀!

啊,地上雪如棉,天空洁如玉。枝头花儿开,叫人多着迷。啊,摘一朵,闻一闻,这腊月的梅花香让我们挥之不去,久久回味。

第十四篇

它屹立在那里,花瓣洒满人间,处在沉睡中的大地被唤醒了,可是,给予它的还是寒冷,还是冬天,我轻步从屋里走出,生怕惊动了梅花那甜美的气息,生怕将那娇滴滴的花瓣震下,可是,当我走到它跟前时,我惊呆了。粗糙的树干在寒风中依然屹立,娇嫩的梅花在冰雪的遮挡下却散发出了屡屡清香,它虽没有雪花白,却比雪具有一种更迷人的香气,那醉人的花香多么使人陶然若醉。怪不得有人说它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呀!这时,风吹来了,花蕊旁,五个洁白的小圆点微微飘动飞向远方,风带走了芬芳,将它送给了更远的人们,可是,这香让梅花经历了多少风雪与冰霜!“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描写地淋漓尽致,我这时,已经冻的通红,可是这傲梅的精神使我久久忘返。我想:上天给予了桃花春天,那柔和的温暖;给予了荷花夏天,那酣畅的清爽;给予了落红秋天,那光明的成熟;惟有梅,给予了它被人抛弃的冬天,那孤独的风霜,可就是因为寒,才使梅更坚强,更迷人,更可爱,更让人难忘......因为,它开在冬天。无花的季节。

腊月里,梅花开了,香满溢,我站在它面前,久久不能离去......

第十五篇

那些年,整个腊月都是忙碌的,我们过年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腊八节刚过,母亲就张罗着要去赶集。遇上一个好天气,母亲套好毛驴车,带我一同去附近的镇上买东西。到了集市,母亲把驴拴好,给我穿上一件发白的军绿色大衣,让我先看着毛驴车。

她用长围巾把自己围严实了,匆匆穿梭在拥挤的集市上买年货。勤俭、能干的母亲总是要货比三家。她在一家家布摊前,选出花花绿绿的布料,想着给我们姐弟做什么样的新衣服。等母亲选好了布料,一番讨价还价后,她兴冲冲地扛着一大摞五颜六色的布料,手里还拎着针线布头,向我走来。我接过她手里的东西放到驴车上。母亲再三叮嘱我要看好布料,又去买菜和酒。她一边说着,一边转身扎进熙熙攘攘的人群。没过多久,她又抱着一捆新鲜的韭菜、一袋鲜红欲滴的西红柿钻出人群……我老远就看见了,慌忙上去帮母亲提东西。气喘吁吁的母亲把蔬菜装进大袋子里小心地搬上驴车。我一转身,母亲又“杀”向不远处的小商店,提出来两瓶“银川白”。我站在驴车边,看着母亲在人群中钻进钻出,既紧张又期待,担心有人顺走我家的年货,担心毛驴在喧闹的集市里受惊跑起来。幸好小偷没来,毛驴也很乖,母亲还不忘给我们买了几串冰糖葫芦。

第二天,吃过早饭,母亲坐在炕上抱来那一大摞布料,手里拿着一把尺子,笑盈盈地喊着让我们过来量尺寸。我们欢呼雀跃地立在母亲面前,争先恐后地抢着让母亲量。小弟跌跌撞撞地扑到母亲怀里,张开吐字不清的小嘴,嚷着先给他量。母亲疼爱地摸着小弟的头,笑着对我们说:“都别争了,到了过年,保证都叫你们穿上新衣服”。

那时的农村,一年到头才能穿上一身新衣服。母亲手巧,总在我们胸前和衣兜上绣上好看的梅花、牡丹或俏皮的小猫、小狗,我们穿在身上常常引来小伙伴们惊羡的目光和啧啧的赞叹……

待我们试好以后,这些衣服又被母亲叠得方方正正,锁到柜子里。一直等到大年三十那天,才肯拿出来让我们穿。因此,我们过几天就着急地问:“娘,还有多少天才过年呀?”母亲总是笑呵呵地回答我们:“快了,快了。”

那些年的晚上,常常都是我们一觉醒来,母亲还在昏黄的油灯下,给我们赶做过年的新鞋。如豆的灯光,照着她消瘦、清秀的脸庞,是那么专注。母亲用针拨一下油灯的灯芯,再将针在她乌黑的秀发里轻轻地划拉一下,细细光滑的麻绳在她手中轻快地滑过,穿过鞋底,发出轻微而有节奏的响声。

摇曳的灯光把母亲的身影映在墙上,年三十的灯笼仿佛已经红了起来,年就这样一步一步走来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