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路易十四在临终前的挣扎与孤独。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和真实的表演,描绘了这位伟大君主的内心世界和人性弱点。观影后,让人感叹权力与孤独的交织,以及历史人物的生死真实性。
《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影评(篇一)
它是一个纯粹的、真实的、缓慢的、耐心的、艺术维度的表达,因为主人公是一位君王,所以不可避免会掺杂政治和宗教元素,但是表达的核心依旧在于病痛折磨下的君王经历慢性的死亡过程。缓慢的对话伴随着人物缓慢的生命运动带给观众缓慢体验生命挣扎的煎熬。它的慢在我看来是一种面对生命必然的慢,这种慢通过导演超高的技法和摄影带来的电影影像效果是惊人的,生命就在挣扎的过程中缓慢的和时间赛跑。 欧洲导演的电影意识还是非常惊人,尽管它的内容近乎于枯燥,但是所有的表达却并非如此,每个镜头都恰如其分的捕捉人物关键的行为、语言和状态,尤其是后者,人物状态是这部艺术电影成立最关键的部分。 对演员来说,这样的表演其实远比戏剧性的表演更有价值,但是你如果告诉观众这样的表演是真正好的表演,他们或许也会非常茫然,就如同他们看这部电影一样,这个导演艺术之下的演员表演艺术是非常真实并且富有耐心的人物创作。
《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影评(篇二)
#ICA #InFocusAlbertSerra 太喜欢了,虽然影片节奏偏慢,但整体讽刺力度还是非常棒的,尤其是前期讽刺的点可以帮助过度,中期展现脚部后开始渐入佳境,到结尾甚至超出我的预期,总感觉如果结束在戛然而止的祈祷就好了,当还在继续时很堪忧会有个不好的结尾,但当一众人对着君主的器官夸赞时,我发现我还是太年轻了…整部电影最牛逼的是把皇帝这个角色完全的客体化,甚至死亡化。以观众视角展现了全世界曾经最有权势的君主接近死亡的过程。
其中当歌剧响起,一个超长的君主直视镜头开始时,我深深的被折服了…他一眨不眨的眼睛看向“观众”,不记得多长时间的长镜头中他仿佛在尝试从“观众”眼中夺回他生的权利,他不想死,仿佛也不会死!尝试跟他不眨眼对视的我眼睛被酸哭了,我只能说男主演的太好了,面部的抽动,重重地喘息,眼神的变化。
影片中大量使用脸部特写,更多的是对着周围的一众人,他们的情绪我们尽收眼底,我们看到他们的夸赞与吹捧,看到他们的焦虑与彷徨,看到他们尝试千百种办法。固定镜头烛光效果不错,不过感觉另一个方向的打光还是有些怪怪的。
听觉上就更细腻些,钟表的声音基本贯穿全片,大量的自然音介入,流水虫鸣鸟叫,人物的声音体现状态,喘息声,呻吟声,呐喊声和嘶吼声,最后死亡的苍蝇飞翔的声音也是代来一种“恶臭感”。
不喜欢主要是剪辑,大量特写快剪其实还是太过突兀,还有几处越轴同样不适。
《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影评(篇三)
阿尔伯特·塞拉的电影节奏缓慢,几乎没有故事情节,却很迷人。
阿尔伯特·塞拉的《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是某种非凡的成就,尽管很难定义是哪种成就。
它是缓慢的,几乎没有故事。它是由西班牙人执导的,但与你所见过的所有经典法国影片相似。
就连卧床的国王那顶巨大的假发,就像夹在他头两侧的两只贵宾犬,在一些镜头里也有一种华托式的空灵之美。
烛光有帮助。布景白热化,服装既逼真又奢华。
在展开电影大部分情节的卧室里,朝臣们互相窃窃私语,表达着关切、焦虑和绝望。
在《四百击》中扮演特吕弗的少年让-皮埃尔•利奥德60年后,他的脸变得苍白,眼睛瞪得直愣愣的,做着没有嘴唇的鬼脸,偶尔还会发出从温柔到忧郁的呻吟。
有一个精彩的长镜头,路易十四盯着镜头——指的是我们——而莫扎特的合唱在配乐中膨胀。
至于国王死后会发生什么,我将留给你们去发现和迷惑。
塞拉是艺术片界的一个中青年天才,他用即兴创作和无计划的摄影来塑造他的电影。
你也许可以从松散、自由的戏剧结构中猜出来,但你永远不会从催眠般的宏伟形象或核心的激情中猜到,那几乎无言的表演。
By:Nigel Andr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