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蜀山剑侠传的读后感大全

蜀山剑侠传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07 01:25:30
蜀山剑侠传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5-04-07 01:25:30   小编:

《蜀山剑侠传》是一部以古代仙侠世界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修炼与战斗中成长的故事。小说中描绘了奇幻的世界观和精彩的武侠场景,展现了侠义、勇气和友情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让人感受到了仙侠世界的神奇魅力和人性的伟大。

《蜀山剑侠传》读后感(篇一)

被借鉴元素

现代武侠小说、网络修真从中吸收了很多元素(蜀山系列网络小说,金庸的神雕,屠龙刀?等等)

多主角的小说

很多原本可以独立的小故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人物关系复杂、宏大的世界

陈腐的三观

强调孝,书中提到世上无不孝的神仙,前世的金蝉都要强行留下给齐家续烟火

女子都有强烈的贞操观念,总是怕被污,污了就要寻死,连修真的女性都不例外

到处都讲人情,人情大于法理(像天痴上人不讲情,惩罚自己门人和易家两小都被认为很有问题)

先知

作者经常通过小说中的高人的嘴来剧透,自己也经常剧透(可能是发布到报刊的原因),不适合现在的阅读习惯。

1/3页

《蜀山剑侠传》读后感(篇二)

21.11-22.3 整体评价:写作历经二十余年达419万字的巨作,人物繁多、景物雄奇、故事相对简单而且只写了半数内容。可说是时代背景下的奇作,但不是佳作。现在来看,脑洞大开的想象中的华丽景物描写,作者活在幻想中,反而忽略了人世间的美景(或者现实令人难堪?),对比来看,日本小说那种细腻的现实景物的描写更得我心,也更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产生共鸣。 展开来说,优点非常突出: 1)想象力丰富,人物、法、器、术,品类繁多,光相互关联、起名字、做功能设定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为后来的武侠仙侠小说、游戏等提供了大量素材(比如:金庸的天龙八部,游戏中的仙剑、轩辕剑); 2)故事架构能力极强,拿出某一段来说,人物个性鲜明,描写细致; 3)作者的叙事风格、文笔功力历二十年而不变,这点太难了。 相比优点,槽点实在是更多: 1)绝情禁欲,对男女爱欲持反对态度,极力强调几世童男女,交合的必定多历苦难,几对头脑却都是双修(正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先断再述,牛人多前知,丧失太多阅读乐趣;什么“既命前往,断无不成之理”“如有危险,师长总有预示或救援”,长眉应是最大的神棍了,圣姑该排第二; 3)事无巨细,不分主次。没有鲜明的主角,三英二云、七矮、四大弟子?人物虽繁多,个性多重复(多人一面,人物辨识度不高),而且多菜鸡,许多二代弟子还不如三代弟子。喜用借叙和倒叙,推动故事发展或详述局面,凡人皆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絮叨),导致故事胼胝太多、篇幅巨长,主线进度太慢,三次峨眉论剑大戏成了大坑; 4)几世轮回,不入峨眉无好果,因果论,正统论,惹人反感; 5)邪人、异宝层出不穷,前期反派许飞娘之流后面完全不够看,前期异宝弥尘幡长时间放柜底;整体看反派BOSS太弱,不堪一击; 6)最讨嫌主角团,几乎没有讨喜的,各种狗仗人势、巧取豪夺,还美其名曰:天下雄奇尽归峨眉一家;神驼乙休就是峨眉的第一狗腿子; 7)佛(西)的神通明显高于仙/道(中),崇洋媚外之嫌,如同西游记; 8)无论大小神仙,嗔念甚重,尤以女子为先。不管多高修行,一到劫运来临就说倒行逆施、各种无名之火和疏忽;虽假借仙人之名,比之凡人尚且不如; 9)人物成长性很差,不连续导致,情节跳跃,无法产生代入感; 10)邪魔妖法动辄血光满天,污秽埋汰不堪;魔头除了反噬毫无作用,不知道尸毗老人、鸠盘婆这些二货练来干啥。 整体评价三颗星(3/5)。

2/3页

《蜀山剑侠传》读后感(篇三)

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場奇幻煙火。若說金庸是武俠的宮廷畫師,工筆勾勒江湖的愛恨情仇;還珠樓主則是潑墨山水的狂士,以筆為劍,劈開一片混沌天地,讓仙俠神魔、奇獸異寶如江河傾瀉,將讀者捲入一場浩蕩的玄想盛宴。此書誕生於民國亂世,恰似一盞飄搖的燈火,照亮了戰火硝煙中疲憊的靈魂,卻也映照出文人筆下最瑰麗的逃避主義——畢竟,在那個年代,連「修仙」都成了奢望。

《蜀山》之奇,首在格局。還珠樓主筆下的世界,橫跨人間與仙界,上窮碧落下黃泉,從峨嵋金頂到北海冰原,從紫雲宮秘境到月兒島火山,無一不是奇峰突起、波詭雲譎。他寫景如畫,筆下山水「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直教人疑心他是否曾乘劍御風,遍覽九州後再落筆成書。更妙的是,這般浩瀚天地,竟被他填滿了妖魔鬼怪、散仙劍俠:千年妖蚿盤踞深淵,神雕佛奴振翅凌霄,紫郢劍、青索劍交鋒時迸射的寒光,彷彿能穿透紙背,刺入讀者眼簾。若將此書置於西方文學譜系,托爾金的《魔戒》或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恐怕也得退讓三分——畢竟,西方龍族噴火吐焰的伎倆,比起蜀山群俠翻手為雲、覆手化劫的神通,終究少了幾分道家玄機。

然而,《蜀山》的魂魄,不在奇景異獸,而在「人」。還珠樓主寫人物,猶如太虛幻境裡捏泥造人,三英二雲、七矮九俠,個個血肉豐盈。李英瓊從凡女晉身劍仙,一路奇遇如滾雪球,吞朱果、收神鵰、得紫郢劍,看似天命所歸,實則暗藏作者對「機緣」的哲思——修仙路上,哪有什麼天道酬勤?不過是氣運加身、貴人提攜的偶然。更令人擊節的是,書中女子不讓鬚眉,餘英男、齊靈雲等角色,或剛烈如火,或沉靜如淵,絕非金庸筆下小龍女、黃蓉那般依附男性的「武林花瓶」。還珠樓主生於清末,卻早早讓筆下女子掙脫三從四德的枷鎖,此等眼界,倒教今日某些耽溺後宮意淫的「男頻」作家汗顏。

不過,《蜀山》終究是民國報刊連載的產物,字裡行間難免沾染市井煙火氣。四百萬字鴻篇,人物如過江之鯽,情節枝蔓橫生,讀至中途,常有「忽逢桃花林,復入迷魂陣」的恍惚。正邪鬥法固然精彩,但峨嵋派「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作風,總讓人想起廟堂上黨同伐異的戲碼——名門正派搶法寶、佔洞府的手段,與江湖草莽劫鏢殺人,竟無本質區別。還珠樓主或許無意諷刺,但筆鋒所及,已將修仙界的虛偽皮囊挑開一角:所謂「替天行道」,不過是強者為尊的遮羞布。

此書最教人扼腕處,在於其「未竟」。還珠樓主壯年時以筆謀生,晚年卻因政治風暴封筆,留下滿地伏筆,恰似一幅未乾的水墨長卷,任由後人揣想結局。有人說,這殘缺反成其美——正如斷臂維納斯,留白處盡是遐思。但細想之下,這何嘗不是民國文人的命運縮影?亂世文章,本就難求圓滿。還珠樓主以一支筆構築世外桃源,自己卻在現世洪流中顛沛流離,最終連筆墨自由亦不可得,這等反差,比蜀山群俠的劫數更顯蒼涼。

今日重讀《蜀山》,恍如打開一壇塵封百年的老酒。初嘗時,或許被其駁雜的滋味嗆喉——瑣碎的修煉法門、繁複的法寶名目,乃至正邪對決的套路化,皆與當代讀者的速食胃口格格不入。但細品之後,方覺此酒後勁綿長:那恣肆的想像力、磅礡的敘事野心,乃至對傳統儒釋道思想的熔鑄,皆是後世仙俠小說再難企及的高峰。金庸取其一瓢飲,化出「降龍十八掌」;古龍擷其三分詭譎,煉成「小李飛刀」;至於今日網絡文學中泛濫的「築基」「渡劫」之流,更不過是蜀山腳下一抔土。

說到底,《蜀山劍俠傳》是一面照妖鏡。它照見中國文人的雙重性情:一面是「窮則獨善其身」的避世仙夢,一面是「達則兼濟天下」的濟世俠腸。還珠樓主將這矛盾寫得淋漓盡致,卻也因這矛盾,讓《蜀山》成了永遠的未完成——就像那個時代的中國,在古典與現代、理想與現實的撕扯中,始終尋不到一座安頓靈魂的峨嵋金頂。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