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ing Through》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讲述了一个人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的故事。作者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主人公面对挑战时的坚持和勇气,使读者感受到了奋斗和拼搏的力量。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付出努力,我们就能突破困境,实现自己的目标。
《Breaking Through》读后感(一)
2008年,Kati因为女儿参赛和家人来到北京。和许多外国人在中国的街头遭遇一样,她们被邀请合照。那些找她们合照的人要是现在知道她们母女俩当中女儿后来两次成为奥运冠军,妈妈今年刚获得了诺奖,不知有何感想。但大概率他们是不会知道的,多年以后他们翻开相册,还以为和他们一起的只是两个外国路人甲和乙。
《Breaking Through》读后感(二)
这是一本让我希望能够一口气读完的书。
作者 Katalin Karikó 是 mRNA 技术的主要发明人。口罩期间,基于 mRNA 技术开发的疫苗在全世界拯救无数人,Katalin 也因为相关技术创新获得了 2023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全书一共六章,大致内容分别以“童年生活”、“科学启蒙”、“求学深造”、“异国求索”、“以女为傲”到“名声大噪”为主线,介绍了她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其中点点滴滴的经历无不展示了她对科学的热爱,对理想的笃定和对自己信念的坚守。
Katalin 的职业生涯并非坦途,自己从事多年的科研领域一直不被看好,没有经费、受人白眼;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爱她的家人的支持,有朋友和同事的知遇,以及 mRNA 技术得以救助全球无数人的机缘。
作为一个大医疗行业近二十年的从业者,本人一直对生物医药行业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公司,还有他们为患者带来的创新疗法感到兴奋不已,而这本书则展示了聚光灯背后,Katalin 更多令人动容的故事。
衷心希望 Katalin 能够为全球带来更多更好的 mRNA 疗法,也希望国内的细胞基因疗法能够高速发展,造福更多患者。
《Breaking Through》读后感(三)
Oh, my god! 我太喜爱这本书了!
不久前喜获诺贝尔医学奖的Katalin Karikó的这本自传Breaking Through: My Life in Science里我们可以读到太多的东西了。首先是她对科学一往情深的热爱。她对mRNA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执拗而坚定的信念让她走过多次被实验室、学校抛弃,被他人耻笑无能,罹患癌症等种种人生低谷。然后,我们可以在她的书里读到作为移民、作为女性、作为普通科研工作者在人生际遇中的种种被轻视、漠视和忽视。我们还能读到她作为一位妻子和母亲,如何在异国他乡辛苦谋生却能笃定地过好甜蜜温馨的家庭生活,培养出优秀的女儿。
Karikó的经历让我有很多共鸣,充满si xiang qian zhi的母国,带有口音的英语,复杂的科研环境,希冀自己工作得到认可的心情,发现新成果的喜悦,家庭生活的琴瑟和谐。所以,这本书我听的酣畅淋漓。她提及导师不允许在实验室里读科研论文,提及名校的实习学生如何在实验里眼高手低,提及论文屡屡被拒,提及上司刁钻不定的脾气。完全的感同身受,有时甚至惹不住笑出声来。
千万不要以为Karikó因为几近一生的被忽视会令她锱铢必较、记恨成仇。相反,她是那种云淡风轻看自己、一往情深搞科研的秉性。甚至对于自身获得的冷遇,她保持着一种豁达和感恩的心态。是的,就像她说的,我们改变不了他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更专注、更强大。
听到书的结尾,我被她感动得流出了眼泪,也回想起疫情爆发后的种种过往。她提及了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过程中首先发现新冠病毒基因全部序列的张永振教授,那些为了不停测试疫苗效力废寝忘食的科研人员,那些供应链上马不停蹄的后勤人员,那些在疫情泛滥时和疫苗接种时任劳任怨的医务人员。她的贡献居功至伟,但是每一项成果都是人类的智慧、勇气、勤勉、善良等的总结晶。正是Karikó和千千万万带着信念努力工作和生活的人们让我们还对人类、对这个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有所期冀、有所痴念。
开卷有益,但这本书尤其地对我的心思!
《Breaking Through》读后感(四)
为了完成某个研究生课程的任务,我在知道有这么一本自传之后,尝试着获取并读完了整本书。
中文译版还未发行,我只能获取英文原版,然后用我读英文文献的软件一点一点地看完。
也许最开始只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但是读完之后我已经被实实在在地打动了。
刚看完后记,读完最后一行字之后居然哭的泣不成声。说实在的有点狼狈,之前从来没有过读完什么书之后有这么大的反应。
但是我也说不上来是为什么。
说实话我并不热爱科研,相反地,可以说有些胆怯。
是的!是胆怯!因为我读研之后开始厌恶研究生生活(和理想中的完全不一样),我现在再也不打算做一个科学家了,而且我并不那么热爱自己现在的专业(盲目转专业,然后研一还根本没有方向,迷茫得很),我甚至已经打算好了赶紧研究生毕业回家找工作(今天刚在看考公的事情)。
而且我正是考里科在自传中提到过的她不理解的大学里的一部分人:期末考试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在最后一刻像海绵一样吸收数百页的材料”,然后考试之后还记不记得这些材料就不好说了(我想:我当然是忘光了)。
以前的我总觉得到了研究生阶段我就能发光发热了,我就能做出自己的贡献了。我总是骄傲地觉得自己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的小天赋。不过这一切都已经被磨灭了。
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被考里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所感动了。
写到这里其实好像明白了一点刚才痛哭出声的原因:被考里科的故事和文字抚慰和鼓励到了,萌生了一点继续接下来的生活的动力,即便我可能有自己的平凡的打算,我依然想去做好每一件事。
就像后记中说的,“继续再做一件事,再做一件,再做一件”。
回到自传本身!有很多很多地方都打动了我,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用作这篇读后感题目的那一句话,“我的北极星是科学本身”。可以在很多地方都感受到,考里科真的是一位很纯粹的科学家。
至于具体的考里科的人生,她的故事,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自己去读一读这本自传(期待中文译本!)。
很多报道或者视频介绍都强调,考里科太不容易了,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终于是获得了荣誉。但是我在看书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挫折在她人生轨迹上的强化(当然,这些挫折都是真实存在的,她的科学道路当然是很坎坷的,只是我并没有特别在意这个方面),反而是觉得,从小开始,就能看到考里科成为科学家的潜力。是的,很多特质或者习惯,都让我觉得,她不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都难。
就写到这里!希望自己白天可以认真完成课程任务,然后快乐跨年,然后能够带有一些希望地、迎接我的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