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把村庄带回家》经典读后感有感

《把村庄带回家》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4 03:55:10
《把村庄带回家》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5-04-24 03:55:10   小编:

《把村庄带回家》是一本讲述城市人回乡创业的励志书籍。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在乡村创业的艰辛和收获。书中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鼓励更多的人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把村庄带回家》读后感(篇一)

作者的这些篇章或都是她所经历过的生活的写照。无论是她的顺潭港,还是顺潭港里的亲人,只要在她生命中出现过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事物,都或能在书中找到影子。作者从乡村出发,到城市定居,与其迁移历程有相似着或有千万。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改变了太多人的生活。曾经的故乡变成了乡愁的投射地,而一个个消失在时间之河中的曾经熟悉的人,不断地勾连起过去,而过去也清晰,或说明人越老了。之前翻过类似的散文集,作者也是从乡村通过参军留在城市,在城市里更换过不同的职业,恍惚间几十年过去了,作者的头发也快完了,也快退休了。

1/3页

《把村庄带回家》读后感(篇二)

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开始翻阅,一开始是被名字吸引——《把村庄带回家》,多么恰到好处。翻阅了才知道,把村庄带回家,原来带走的是莴苣的味道、是乡里的味道、更是乡愁啊。就像作者理解的那种——它默默为每一个远离它的子民祝福,也从不拒绝一个游子的归来。 读它的时候我想到刘亮强《一个人的村庄》,同样是写村庄,却写出了不同的味道来。不同人的眼里都有不同的故乡。而这是我的,也是你的,是我们都回不去的故乡。对于故乡来说,我们都成了远方的看客,对我我们而言,故乡成了我们午夜梦回时不肯醒来的梦。 那是用我的语言无法描述出来的故事,却在作者的笔下徐徐展开: 那故乡田野上的油菜花 正燃烧成三月的诗篇 那故乡的小路上 模糊了长辈日渐衰老的脸 那亲切的土地上 已没有我的春天 坐在老家邻居的屋前 看落叶归根的宿命上演 一片云带不走人间冷暖 一阵风吹不走岁月的寒 一场雨淹不了城市荒凉 一场梦做不到心之所向 我在作者的文字中游走 仿佛在顺潭港闲逛 又仿佛回到了我的故乡 那遥远的香菇小镇

2/3页

《把村庄带回家》读后感(篇三)

黄昏降临时,我与村庄告别。哑巴婶子从菜地割下一把莴苣硬塞进我怀里,仿佛要把整个村庄的重量一并托付。“我带上婶婶给的莴苣,开向城市里的家。” 一路上,车厢里新鲜的菜叶香混着汽油味,这是属于当代人的乡愁配方。后视镜里,村庄缩成一小团灰影。我突然羡慕起那袋莴苣,它们至少能说清自己从哪块田垄来,而在拆迁通知抵达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没有了故乡。 我曾回到那个装满童年的家,尽管它已经坍塌。我曾远望大堤脚下祖母安息的地方,也曾在大堤上静看夕阳西下,那是用思念来抚平岁月留下的伤疤。我在瓦砾堆中寻找那些曾经的岁月,捡起一块还算完整的,或许它曾被月光照过。想到母亲失去土地后的怅然若失,想到红砖青瓦房变为废墟,想到彻底走散的邻居,我突然明白,那些土地上的鲜活气息已经失去,那些朝夕相伴的固有温度也不复存在。不再有雪一样的月光,也不再有人为我唱一曲赵五娘,而剩下的,只有乡音走向城市又淹没在城市里的荒凉。 我突然想起艾青的诗句,和他“深沉的爱”相比,我的爱又深沉在哪里?我们住进了带电梯的楼房,却把心安放在回不去的村庄;我们摆脱了农具的沉重,却背上了更深的漂泊感。“我们没有根,我们都是城市的浮萍。” 后视镜里的灰影彻底消失时,我抱紧了怀里的莴苣,它是村庄给我的最后一份家书。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