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牛津通识读本》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进化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揭示了生物种群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并进化的过程。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图表,读者获得了对进化论的全面了解。这本读本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科学知识,也引发了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思考。
进化-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篇一
进化方面的改变最终要依靠生物体出现新的变化形态:突变。
自然选择是进化改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这些改变包括生物的结构、功能以及行为等方面。
突变、自然选择与遗传漂变的随机过程共同导致了种群组成的改变。
灭绝是几乎所有物种的宿命。
物种究其本质而言,即一群相似的能够彼此杂交繁殖的个体的集合。
进化-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篇二
文章偏学术一些,翻译不是很通顺,有的地方比较敷衍,没有考虑读者的感受。
但内容还是很不错的,令人眼界大开。
进化是对人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学说。它导致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革命。影响到几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它让人们认识到,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演变的,一刻不曾停,这种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作者在生物,化石,地理分布,以及种类对比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突变,自然选择和突变漂移为物种带来的变化。内容翔实生动图文并茂,虽然读起来还是比较坚深,但很明显,作者在用尽全力想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值得多读几遍。
进化-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篇三
#7分#
整体来看还是一本比较轻松有趣的小册子。虽然作者在大部分问题上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但毕竟是通识读本,目标是帮助读者在high level层面对进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而非面面俱到对诸多细节均有深入的了解。
什么是进化,进化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有哪些证据,进化解决了什么问题,又有什么问题尚未解决。本书围绕着这几个基本问题展开,看完后应该大致能够理解所谓“适者生存”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于我个人来说,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了解了更多进化相关的生物学案例,例如在自然条件下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正常杂交繁殖等等。另外一点则是关于基因漂变的解释能让人更为清晰地理解有效种群,奠基者效应等相关概念。
总的来说,理科生读起来这本书可能稍显无聊,因为很多概念都是已经熟知的。但对于文科生,这本书还是蛮不错的入门级小册子。
P.S.顺带一提,近几年看过的相关的书籍当中还是Ent翻译的《生命的跃升:进化史上的十大发明》质量最佳,其中关于眼睛的演化一章可谓对盲人钟表匠绝佳的阐释。
进化-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篇四
我看到的世界和别人看到的世界一样吗?我看到的“红色”和别人看得到的“红色”是一回事吗?这个问题从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思考过,但一直没有搞清楚,后来也就以为别人看到的红色就是我看到的红色了。《进化》这本书回答了这个问题,同一物种之间从客观层面看,看到的红色确实是红色,不同物种之间看到的红色确可能存在差异。《进化》的核心观点是自然选择,适应性更好的个体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将有利的特征传递给后代,本书从地理分布、化石记录和人工选择多视角描述了生物进化随时间逐步改变的过程。意识的起源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似乎从客观进化角度还不能解释意识层面的某些问题,认知方面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我看到的“红色”在你眼中是“蓝色”,在他眼中是“黄色”的情况,所以有些人能搞在一起,有些人没办法搞在一起,强搞也不是不可以,这样的事情也不少,不过不太符合自然选择,所有终其一生我们都处于修正自我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寻找自己的过程。有些事真是需要慢慢来,其矛盾在于人会衰老,死亡。很多人就这样被时代裹挟着战战兢兢,稀里糊涂的走完了一生。然后新生命将再次轮回,一往这方面想不免有些伤感。
进化-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篇五
译林出版社翻译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 年出版的《进化》(Evolution: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一书,我由衷感到高兴。能够被邀请作序,虽诚惶诚恐,也深感荣幸,权且当作是一次学习的经历,因此通读了译稿,写下几句读书心得,与读者分享。
这是一本扼要介绍有关生物进化知识的著作,权威性毋庸置疑,而且十分通俗、有趣。它没有试图包括有关进化的各个重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但还是涉及了有关进化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本书对与进化有关的许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如物种、基因、突变等都做了很好的诠释,同时也概要总结了支持进化论的方方面面的证据,包括来自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证据。
本书讨论了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或者一些容易令人产生兴趣的问题,而且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譬如,基因突变如何导致一些疾病?抗生素为什么不能过量使用?怎样从进化的角度来理解不同物种衰老的过程?社会性的动物中,为什么会进化出失去了生殖能力的个体?
本书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应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解释一些普通读者较为难懂的生物学概念。例如,通过抛硬币解释遗传漂变;用英语等有关联的语言拼写的不同,来形容不同物种同一基因序列的异同;认为不同语言差异的程度与它们分离的时间有一定的关联,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DNA (脱氧核糖核酸)序列的比较。作者还把简单原始生命今天依然成功延续比喻为老的但依然实用的工具,譬如现代办公室内电脑旁边的锤子。
本书专门有一章解释“适应与自然选择”。考虑到公众通常很容易对“适应”一词产生的误解和争议,作者用了比较多的篇幅来解释这一概念的内涵,解释充分而得体,并且告诉读者进化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譬如,性选择产生的孔雀雍容华丽的尾巴)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理解的“适应”是有差异的。此外,生物的进化并没有前瞻性或者预见性,冷酷无情的自然选择只是考虑眼前,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适应”可能还包括了未来的考虑。
本书的最后一章“一些难题”也很有用意。对普通读者来说,进化论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太容易理解的方面。生物复杂结构(如脊椎动物的眼睛)的进化恐怕就是其中的“难题”之一。对复杂结构的进化的理解之所以被称为“难题”,并不是因为理论上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而是我们缺少足够多的过渡性的中间阶段的证据。至于其他的难题,譬如人类意识的起源和进化的问题,恐怕不仅难在证据的获取,而且如同作者所说的那样,“我们甚至很难清晰地表述这个问题的本质,因为众所周知意识是很难准确定义的”。
在书的结尾,与其说是后记,还不如说是一些富有哲理的思考。例如,“人类的多数变异都存在于同一区域群体的个体间,不同群体间的差异则少得多。因此,种族是同质的、彼此独立的存在这种想法是毫无道理的,而某个种族具有遗传上的‘优越性’这一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在进化过程中有进步吗?本书作者提供的答案是有保留的肯定。显然,复杂的生物来自不太复杂的生物,从原核单细胞到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演化过程似乎表明了这一现象;然而,自然选择并没有暗示这一过程是不可避免的,细菌显然还是最丰富和成功的生命形式之一,复杂性减退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我想到了“evolution”一词的中文翻译问题。究竟翻译为“进化”还是“演化”更好呢?尽管我个人更偏爱“演化”,相信读者看完本书之后也会有自己的偏爱和选择。
(此为本书序言,原序无标题)
周忠和简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99年于美国堪萨斯大学获博士学位。2010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中生代古鸟类的研究,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进化-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篇六
严格来说,进化论并不是一个严密的、有足够证据可以让其自圆其说的学术流派,虽然退一步而言,它确实是目前为止相对最合理的用于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学说,但是进化论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尤其是它用以建立论点所使用的太多论据,其实是基于“必要条件”的逻辑,而非“充分条件”的逻辑,这很显然是比较致命的。而作者在本书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些问题,而是一再强调“必要条件”的充沛,这也是持进化论者的一贯作风与方式。
作为一个受过长期而严格的正统学术训练(自然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学科)的普通读者,虽然我个人向来不太倾向于认同进化论关于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学说,但是不得不说,它确实是目前相对最为合理的、相对最符合科学实证主义的论点。在这里,我当然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赞同而去私心式的否定进化论,而是出于严肃的科学思维与精神来说:我觉得进化论从一开始诞生就应该被认为是一个“假说”,而不是一个“学说”,更不是一个严密的“科学结论”;而且,事实上直到今天为止,这个学术流派所能掌握的全部科学证据,都还不足以让其从“假说”升级到“科学结论”。
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达尔文以及相关学者在缺乏现代分子生物学背景(主要是基因学)下,提出进化论的学说,实属伟大。事实上,基因学也在后来巩固了达尔文的这个学说。但是,问题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从基因学的角度,进化论的支持者认为是在极其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超大数量级别的基因“变异”和“漂变”的累积,而导致生物物种的演化。我认为这个理论听起来虽然合理,但是完全缺乏足够样本量的实验数据支持,更缺乏足够样本量的过往真实演化的证据推演。无论如何,它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假说,并且在理论上也似乎并没有那么有说服力。理论中,反反复复用到“自然选择”,无论从最普通的逻辑还是生物本身的基因遗传来说,自然选择只能是一个结果,而无法构成改变它的“原因”,至少目前没有任何充足的实验数据或者理论可以证明这一点。作者在本书中,更多的是一个review阐述者的角色,他更多的只是阐述了迄今为止进化论取得的进展(当然了,作者很显然是非常支持进化论的),但是作者在全书中都回避了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2) 现代分子生物学倒是真的有一个分支学科,似乎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进化论者的假说,这个分支学科叫“表观遗传学”,但是作者通篇没有提及,不过这倒也无碍,因为表观遗传学发展到今天,也同样远远无法自圆其说去证明进化论的生命起源和演化。
3) 最大的问题(这一点作者在最后提出来了,承认这是进化论面临的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带有生命特征的细胞的起源问题。无论再把基因变异、基因漂变、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这一系列理论阐述得再完美,似乎也无法解释从无机非生命状态演化到有机生命状态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问题。进化论者在面临这一问题的时候,再也无法用漫长的时间、极其细微的变化累积去解释物种的演化,因为无论如何,如果没有有机生命物质诱导的话,从0开始,再怎么累积也是无法达到1的,这就从逻辑上构成了无法解决的谬论。这一点,是进化论者远远还未解决的问题,而且目前来看,也毫无解决的希望。
4) 而至于目前为更多的人所诟病的:严重缺乏充足的化石证据,尤其缺乏从一个低级物种过渡到一个高级物种的“中间态”化石,等等一系列广为人知的问题,我就没有提及的必要了,随便任何一本书上都有系统的论述,包括我们这本牛津通识《进化》也有提及。
写了这么多,其实我完全没有想要否定进化论的意思,我只是觉得这个理论证据不足,甚至在很多地方牵强附会,发展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充其量依然还是要停留在“假说”的阶段。你们要问我:那你觉得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要说:这么终极的问题,还没人能解决啊?
毕竟,从最纯真的科学精神的角度来说,我在怀疑一个理论的时候,完全没有义务重建一个新理论来替代它。因为,这个怀疑的过程本身就是我的贡献呀!虽然它真的微弱到完全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