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华杉读书笔记》后,我深受启发。作者通过对书籍的深入解读和思考,让我对阅读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的观点独到而深刻,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共鸣。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读书笔记,更是一本思想碰撞的集合,让人受益匪浅。
《华杉读书笔记》读后感(一)
内容其实就是对每本书结合自己的职业、经验总结了一些感悟、短评,和封面宣传的不相符,想要指望透过他的笔记来大致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框架是不可能的,本想别人嚼烂的喂给你,结果华杉嚼烂后吐了一口吐沫,整本书更多是华杉为了告诉大家,我看了很多书,你看我都做了笔记。封面宣传语写着跟着华杉读经典 本本通透又简单
《华杉读书笔记》读后感(二)
华杉老师和我同好,喜欢读书,本书是老师 13 年读了 515 本书,对这些书的评注。我认为读书除了消遣外,最主要是为了解惑,每个人的困惑不同,看的书也自然不同,本书内容可以当成一份书单,作者主要关注战略和人生方法论,对《王阳明全集》《尼采》《纯粹理性批判》和黑格尔的《哲学史演讲录》,培根的《新工具》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罗宾斯的《组织行为学》,《皮尔斯:论符号》,赵毅衡的《符号学:原理与推理》,熊彼得的《经济发展论》摘抄和评注的比较多,心得比较多,主持人马东曾说过书单如内衣,不可示人,更不要说读书评注了,但现在社会每个人都在自我表现,其实没有人好奇别人(追星都是自我投射)。每部书都是一个世界,观察角度不同,问题不同,就会感悟不同。 推荐作者写的序“我的读书方法论”关于读书和时间管理深感认同。节省时间最好的是读经典,因为已经让时间进行了筛选。至于作者说读书要读完就有点强迫症了,但读书一定要动笔,不是简单的划线和摘抄,这些记忆都可以交给 Ai,我们需要思考内化,得出自己的见解才是智慧的增长。
《华杉读书笔记》读后感(三)
说到读书,写读书笔记,我自己是有一点心得的。对我来讲,最大的业余爱好应该就是看书了,而且我每年可能会读几百本书,当然并不是每本书都会从头一直看到尾。
在《华杉读书笔记》这本书中,作者讲到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以及读书感悟,还精挑细选地为我们分享了许多经典作品的读书笔记。
作者说读书要立志,要有日日不断之功,这一点随着我阅读的数量越来越多之后,我才深有感悟。
有些人说自己读书很快,或者是一年可以读很多本书。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种状态反而恰恰说明了这个人的读书价值可能并不那么高,这里所说的价值是指读到那些真正对自己有益的,适合的书。
读得太快,往往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深入的思考,没有办法掌握足够多的书籍内容细节;读的太多,往往意味着我们在阅读之前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过于杂乱的书籍内容并不能帮助我们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当然,不管怎么说,读书的方法再有问题,也总比一本不读要好一些。只是人各有志,也许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个人提升的方式。
除了阐述自己的读书方法论,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还是作者在阅读各种经典作品时说写的读书笔记。
这些读书笔记长短不一,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作者对整本书的内容概括以及大致的评价。另外一方面是作者针对该本书的某个细节,某个思想,或者某件事情所做的具体阐述。
有些书籍可能内容比较复杂,知识点也比较多,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有些书籍其实所讲的内容核心只有一个,对读者来讲就是要读透核心,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去阐述,用自己的行动去学以致用。
《华杉读书笔记》读后感(四)
这是华杉先生著作等身计划中的一部分,在一本小红书里装进了数不尽的人生智慧,最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读书。 读书还用学吗?对于一些智者来说,自然有其方法论,而更多数的大众,只是完成了一个“读”的行为(当然,这比不读书的人自然要好一些),而并没有“得到”(这也是华与华的客户之一),苦于无法(为读而读的人除外,他们只是为了进行一个动作,而动作本事就是结果),这本书相当于一把钥匙,不管是否能打开所有的法门,至少你可以沿着这个脉络,知道了“一”。才会有“二”,及更多。 作为序的“我的读书方法论”自然是推荐的,甚至应该在幼儿阶段就做推广,虽然孩子们的“务实性”还不足以领会妙处何在,但真要到务实之后再去学读书,那已经是一种无奈时的补偿。十二个“法则”相信一定有我们未曾想过或做到的,而如何铁面保有自己的大块时间读书,和保证读完,都是现代社会需要坚持的一种信念。读书不是为了挑别人的错,而是让自己不犯错,为自修。 之后,分十三个单元整理的书单,除了保证了作者强调的足够经典之外,也在其内形成体系,并相互交织。像军政谋略、哲学思想、管理及经营之道、传播学与营销、语言文学、经济发展、艺术设计、宗教、辞典与工具书这几个章节都无时无刻不与当下的华与华进行着对照与对接,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读书的一个过程(做笔记)和一个结果(开公司)。当然,不限于此。但读书的“有用”,不在于他者,而在于自身,就很明了了。 书中介绍的书籍并不采用“尽信”,而是在思考的前提下接受或质疑,且作者在同期总是读相关类型的书,以便稀释掉一家之言的禁锢,而不同种类的对照下,自我的一种逻辑也慢慢养成了。不管是难啃的还是通俗的,都作为一个注脚,构建出读者本身的认知体系,而由此出发的再次输出,自然也成为了一种“道”。 审美的倾向也在此间展开,作者说太多人想树立自己的“学说”而故意去挑刺儿,这是不可取的,同时他又坚持一个“诚”字,以王阳明等圣贤为榜样,坚持“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同时又尊崇孔孟之道,一以贯之。但又对西方哲学经管等理论融汇贯通,并提醒那些追求热点的人,元宇宙的概念诞生于过去而不是现在,只有真正的“丰盈”才是立于不败的基础,当然他对于孙子兵法的解读依然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胜之后才战,而不是战之后才胜。 收获颇丰的,还有超级符号的妙用,包括为了传播如何进行更好的“口语化”,是为打动自己还是听众,这样的经验之谈举不胜举,有效的开阔眼界,直击目标。 这本书也应该是一本值得常翻阅的书,当你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再去看,或许仍有新发现。当然,最值得立竿见影的操作,就是选择怎样的书怎样去读,以及怎样做笔记了。
《华杉读书笔记》读后感(五)
再先进的思想,比如 AI 的未来如何发展等。 其实本质都源自历史长河中,先贤们的思想文化贡献和积累, 所以,感谢华杉老师的分享,我同步梳理了下,本书中提到的一些经典书单!
--------------------------------------------------------------------------------------------------------
《华杉读书笔记》读后感(六)
《华杉读书笔记》收录了华杉13年来的读书笔记,涵盖战略、传记、历史、哲学、管理、营销、传播、经济、艺术、文学等13个领域,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华杉老师不但与我们一起探讨了众多的经典著作,还介绍了他自己的学习有效的阅读方法,非常值得一读。
阅读华杉老师的读书笔记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吸收和借鉴的过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曾国藩的日课12条,看到了这位“中兴第一名臣”修身养性的法则;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论,知道了学哲学的意义是让我们改进对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的思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看到了他修身齐家做学问的最大抓手就是一切付诸行动;在《一生的旅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个管理者不但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时间,才能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丰田的哲学,通过抓最平凡、最基础的事达到不平凡的结果……阅读每一步书都会有所收获,只要我们用心体会。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华杉老师在序言中就和大家探讨了如何读书这个话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从十二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和理念,非常有针对性和借鉴性,会帮助我们找到读书的路径。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感觉,就是一本书读完了很容易就忘记它的具体内容,甚至几年以后想起这本书,只能记得自己当初看过,却完全记不清它到底讲了什么。而这种情况就对应上华杉老师的那一句“重要的书一定要反复读”了。为什么要反复读,就是要把一本书的内容吃懂、吃透,作者写书的过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的甚至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浅浅地阅读,当然无法了解这本书的精髓,更无法把握住作者的思想精华。所以,必须反复阅读,并在现实中实践体悟,才能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 相信每一个热爱阅读的朋友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有所收获,让我们在书中读,在事上练,去实现自己的知行合一。
《华杉读书笔记》读后感(七)
对于那些渴望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寻找智慧之光的读者来说,浩瀚的书海中,每一本书都像一座灯塔,照亮着前行的道路。也有这么一位学者,从《论语》到《传习录》,从《孙子兵法》到《资治通鉴》,他读经典记经典,记经典讲经典,近期的一部《华杉读书笔记》,无疑是一座明亮的灯塔,不仅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更提供了深入阅读经典著作的钥匙……
华杉,一个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厚情感的研究者、传播者,他在这部作品中分享了自己13年来的读书笔记。在这些精挑细选的精华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哲学思想、军政谋略,经济原理、企业规律……纵贯古今,横跨中西,以书为乐,用书写志,如此丰富的内容,将知识的广博与深邃淋漓尽致的展现。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很多初学者往往会望而却步,感到无所适从。书该怎么读呢?书从哪里读起呢?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呢?读书的时间又该从哪里来呢?……华杉老师的这本书,正如一位贴心的导师,为我们提供出一份详尽的读书清单。这里到处是他亲身的阅读经验,这里到处都有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著作。时间虽然有限,但最有价值的知识却可以很快吸收。
不仅如此,华杉还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和心得体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深入挖掘书中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才能真正从书中获得智慧,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尽信书,不如无书”,正如华杉老师在书中穿插了许多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一样,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更能够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让我们一起翻开本书,看遍古今中外吧!
《华杉读书笔记》读后感(八)
《华杉读书笔记》的序言里,华杉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很与众不同。他认为,书要从头到尾读完,并把啃不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尤其反对被书牵着鼻子走,把别人的经验当成自己的去讲。他强调,以书观照自身,做到知行合一才是读书人一生的修行。要日日不断用功,边读边写边做,改变自己的骨相,让自己“面有德容”,散发气质,感化他人。 为了智慧、为了气质、甚至只是把读书当作生活和生命,作为一个成功人士,谁也想象不到,他把读书与写作安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并长期坚持下来。 翻开目录,我不禁大吃一惊,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分门别类。本书精选了作者13年来读过的317本,涉及历史、文学、哲学、经营管理、人物传记、军政谋略等13大类,全部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全人类公认的经典之作。 他说,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我信了。 他的这本读书笔记与大多数人概括书本主要论点的方式迥然不同。他总是用精简的一小段说出自己的深切感悟,其中用一句说明自己对于书的中心论点。如《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他概括为一句话:最伟大的创意,通过整理能让它显现出来。然后,他用了一小段话联系自己公司的5S管理来类比。 再如《中世纪的城市》,这本书被他从厚读到薄:学习是一种编织活动,也是拼图游戏。要拼出人类文明的总图,要找到其中的经纬,一根线一根线的编织起来。 他的大部分笔记就是这么随性,记录着书和自己日常生活的联系,真的把学以致用用到了极致。 他感慨:要问我人生有什么遗憾,就一个读书太少!真是求知若渴!这么成功的人都在争分夺秒地读书,是我们的榜样!
《华杉读书笔记》读后感(九)
《孟子·离娄章句下》中有名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后世流传中尚有“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的说法。民间亦有俗语同理相传,“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正是通常大家所言“富不过三代”的来源。可左右、一统“道德”者难,而“耕读传家”是可追求的,生活在高度现代化都市中的人们,有无田地可耕暂且不论,但“耕读”之“读”并非难事,不设门槛,不论边界。
关于读书,似乎自古以来总受赞美与推广,“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关于读书的名家故事、有名典故不胜枚举,出版家张元济先生以简单朴素的话语一言以蔽之,“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但今天的人们总以工作忙等各种理由,给自己不去阅读的借口,有不少爱书之人也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买了放在书架上就等于读了,但真的就没有时间读本书吗?
每每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就会聊到一个人,论事业之上,是成功的营销大师、战略名家,经手的品牌屡出爆款,如今你熟悉的许多品牌与创意都由他的团队打造,也进军出版业,誓要“像卖牙膏一样卖书”,打造多部现象级作品,迅速成为民营图书业领军企业并成功上市,可以说爱书之人的家里几乎都会有读客的书。论个人作品,著书解读《资治通鉴》《孙子兵法》《传习录》《论语》等国学名著,深受读者喜爱。
同时自身极爱读书,在如此繁忙之余,十三载如一日坚持利用早起的时间阅读、思考并创作。介绍了这么多,我想不少朋友猜到了他就是华杉,中国知名广告人、企业家、兵法家、超级畅销书作家,许多人听说华杉老师是因他与弟弟华楠共同创办了两家在广告业和出版业享有国际声誉的公司,但我是因他对读书的热爱而关注到他,我深信他能在个人事业与创作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离不开广泛、有效和深度的阅读,你还会抱怨没时间阅读吗?
年阅读量在40册左右的华杉老师在阅读的书籍中精挑细选317本,所涉领域包含文学、艺术、哲学、经济、管理、战略、营销等13个,古今中外,极其广泛,将每本书中结合个人深度思考的笔记中精华部分辑印成《华杉读书笔记》一书以飨读者,同时分享了宝贵的“华杉阅读方法论”,帮你树立正确的阅读原则,可谓“有术、有料、有道、有趣”,是一份厚重的文化书单,是一份重要的阅读参考,是一份珍贵的思考分享,是一份习得的智慧精髓。
春意渐浓,正是读书好时节,《华杉读书笔记》所列书单中,总有你想阅读的一本,更具体的内容就不剧透和复述了,留给你去开卷探索,要相信只要行动起来,就会发现你肯定能有每天读本书的时间在!
《华杉读书笔记》读后感(十)
《华杉读书笔记》一开始了解这本书是听说还有人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出来出版了,再一看哎有意思,当时想的是太牛了,把自己读书笔记出版也是厉害!后面才在网上了解到作者就是读客出版集团老大,怪不得敢把自己印在自家书上。华杉在读客出了不少本了,解读《论语》《孙子兵法》《资治通鉴》、《超级符号案例》……
华杉与弟弟华楠共同创办了两家在广告业和出版业声名远扬的公司: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和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在各自领域享有国际声誉。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蜜雪冰城甜蜜蜜都是他们整的。相信大家从小都看过这个广告:“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用小葵花小儿肺热咳嗽口服液。”如果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有兴趣的,可以从这本读书笔记了解下华杉的灵感来源于哪些书,受到了哪些人的影响。顺便学习了解下“浏览密码”是怎么来的。
全书营养成分最高的是作者华杉自己写的序——《我的读书方法论》,很具备参考价值,为了这篇文章看这本书都值了。读书不应该玩物丧志,不能为了表演,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还有些人,到处听课,也是把那些课当玩物、自欺欺入、自我麻醉,搞得自己很忙,上很多溪,而且上不同的课、听不同的说法、当看戏一样。这些人最喜欢的,就是“被颜厦”,一说某某老师的讲解领覆了自己之前的认识,就兴奋得不得了。我写了一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经常有读者跟我暖:“睡!华杉老师!你的书颠覆了我之前对《孙子兵法》的认颜!”我看脸兴高采烈的样子,心想:如果有人顺覆了我过去的认明。对我而言肯定不是一件轻松和高兴的事,而是心情沉重,沉痛!为什么呢?因为知行合一,我的认识决定我的行为,如果过去的认识被颠覆了,证明我过去半辈子对某一事物的以知都是销的、那是多么大的人生悲哀!我该怎么办?”
本书收录了其13年的读书笔记,选取了317本,内容覆盖战略、传记、历史、哲学、管理、营销、传播、经济、艺术、文学等13个领域。就所占笔记页数来说,华杉爱看历史类、哲学类、管理类,不太爱看小说,到了小说这就变成了微博记日记形式,和小说本身内容无甚关系,在管理里和后面社科、艺术设计里有着很多重复的论调,可以看出以前的商业书和采访稿的影子是来自平常这些读书笔记。果然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还是看书来得实在有效。但是为一本出版读物,面向大众开放的书籍。词藻内容的重复和注水的批注不是很能接受
《华杉读书笔记》读后感(十一)
如果你没有做到,学它干吗呢?
许多人觉得这本书写得最好的是序言。深以为然,仅是序言就已经值得打五星。
许多人觉得正文“金句+小段解说”的内容不读也罢,那可谓买椟还珠未已,大谬再次现身矣。
读不懂、读不下去可以理解,因为这些内容是跳跃的,是零碎的,可能是与书的缘分没到,但绝不是“没有价值的”。
华杉在读书笔记里,一共只讲了两件事:修身和营销。
他用这两把锤子去敲打世界,寻找真因,解读了整整317本书。
用奥卡姆剃刀,把无关乎修身和营销的内容统统摒弃。
书中的所有感悟都是从这两个视角出发,
从一个正人君子+营销宗师的角度,解读身边的一切,这是难能可贵的地方。
华杉读书笔记
7.2
华杉 / 2023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读书学习,是人人都赞同的事,很多人乐在其中。但读书有没有方法论?如何有效地读书呢?
在这本书里,华杉用13年的读书经验表示:读书学习存在两种常见错误,一是玩物丧志式学习,二是恐慌性学习。
“玩物丧志式学习”最喜欢的,就是“被颠覆”。
许多人读很多书,听很多课,搞得自己很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和自我麻醉,把书和课程当成了一种娱乐活动,甚至相较其他活动还会有优越感,心里有个声音在宽慰自己:我读书总比你刷抖音强。
如果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就最后结果而言,两者其实并没有区别,甚至沉重一点说,人家至少还获得了快乐……
就像华杉在书中所说:
“恐慌式学习”则是一种焦虑症症状,总感觉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弃、被世界淘汰,所以拼命读书、拼命学习,往往就演变成“前沿性学习”。
这种学习,其实是一种拔本塞源的无效劳动。
飞机已经发明了121年,中国还有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
从3D打印、无人驾驶、无人机、机器人……这些所谓的前沿科技到社会大众商用,还需要许多年。
ChatGPT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它能在未来10年里能改变世界1%吗?
很多学习任务,并没那么急。
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落入学习圈套——
追逐前沿,丢失本源;追求细碎,丢失整体。
怕落后,怕失去功利,就是没有做事的行动,这种焦虑要不得。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工具,叫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把事情分为重要而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四类,然后集中做重要而紧急的事。
这个法则符合所有不会管理时间的人的想象,
华杉认为,真正能管理时间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正是时间管理失控的结果。
好的时间管理,应该没有什么紧急的事。
华杉的时间管理六原则:
【1】少举事。减少兴趣爱好,把你的时间从源头上聚集起来,才能学有所成。
【2】节拍时间。尽量固定自己的日程,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
【3】铁石心肠。决不允许任何人打乱我的时间。饭局和喝茶聊天是读书的大敌。
【4】专时专用。一段时间内,就做一件事情。
【5】避免碎片化时间。时间的使用,就是排兵布阵,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大块大块地用时间,做到极致,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唯精唯一。
【6】不追热点。不看热闹,是读书人的基本素质。
学习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立志,有志向,你才有目的,才能有读书的方向和范围;有志向,才能专注,才能只关心老师讲得对的,不关心老师讲得不对的。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他一生求学的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十五岁开始有志于求学。
第二个阶段,是三十而立。一般人在这里就理解错了。把而立之年,理解为能自食其力,或在社会有独立地位,不再靠父母,能自立。这是想当然。
孔子说的三十而立,还是立志的“立”。立志很难的,多少人,一辈子都立不了志。我们身边多少人,过了四十岁还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就是想多挣钱。经济上说,他可能已经能自立了,但这并不是孔子所说三十而立的“立”。
张居正说:“学既有得,自家把捉得定,世间外物都动摇我不得。”这叫志有定向。志向是一切的基础,你如果想要将一件事情搞明白,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你只要肯下功夫,总能把它弄明白,总能做好。但是,你如果只是想挣钱,想什么办法也挣不到,想的办法越多,就越挣不到。
第三个阶段,四十而不惑。到四十岁成了明白人,就像今天这社会,发生什么事,谁说什么话,他怎么回事,你都一眼看明。
第四个阶段,五十而知天命。四十岁成了“明白人”,但内心还是不够强大,你越往前进,遇到的困难越大,你还是扛不住。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你是明白人,你不惑,又如何?做明白人只会给你带来痛苦。要再往前进,就得知天命。给自己注入天命的“原力”。天命,是人生一切当然的道义与职责。我不管你怎样,我只凭着自己的良知,凭着大是大非,去做,去行。天命在我,我是听天所命。这就是王阳明说的“致良知”,平定宸濠之乱后,在暗无天日的朝政中,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他凭着天命良知,一往无畏,战胜了所有困难。
第五个阶段,六十而耳顺。大风大浪过来了,见多了,外界的一切相反的意见与言论,一切违逆不顺的反应与刺激,既然我自己能立,能不惑,又能以天命处之,所以都不觉得刺耳。我知道他是怎么回事,也知其所以然,知道他为什么这样,我能心平气顺地去帮助他,教化他。
第六个阶段,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所谓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了。纵己之心之所至,不去检点管束自己,也无处不合规矩法度。这就是中庸之道,生知安行,不勉而中。什么叫生知安行呢?就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如果越了规矩法度,他自己就不舒服,不得劲儿,不安心,马上自动会调整过来,人生进入自动巡航,无论遇到什么人,处理什么事,都恰到好处,分毫不差。
华杉阅读学习的宗师,具体有以下这些人:
孔子、孟子、曾子、子思、朱熹、王阳明、孙子、克劳塞维茨、若米尼、富勒、科斯、德鲁克、熊彼特、迈克尔·波特、弗洛伊德、荣格、坎贝尔、巴甫洛夫、维纳、华生、索绪尔、皮尔斯、罗兰·巴尔特、拉斯韦尔、勒庞、麦克卢汉、尼尔·波斯曼、沃尔特翁、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怀特海、丰田英二、大野耐一、今井正明。
其中迈克尔·波特和今井正明二人还在世。
这些宗师分为以下九类:
第一类是儒家思想和孙子兵法,这是华杉的“童子功”,出版了众多“华杉讲透”系列图书。
第二类是西方战略家,克劳塞维茨、若米尼、富勒,是他最熟悉的三位。
第三类是经济学家、企业管理学家、企业战略学家,科斯、德鲁克、熊彼特、迈克尔·波特,构成华与华的企业理论和企业战略方法论。
第四类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坎贝尔、巴甫洛夫、维纳、华生,这些人的思想,构成了营销传播理论在心理学的两条线索。
第五类是符号学家,索绪尔、皮尔斯、罗兰·巴尔特,特别是前两位,属于开山祖师。
第六类是传播学家,拉斯韦尔、勒庞,是传播学的底子。
第七类是媒介环境学,属于传播学的范畴,但是需要单列出来,麦克卢汉、尼尔·波斯曼、沃尔特翁对华与华方法影响巨大。
第八类是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怀特海,这几位是主要的;又分为两类,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是大哲学,让我建立起思维的哲学框架;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怀特海则主要是语言哲学,是我建立华与华传播学的底子。
第九类是三位日本人,丰田英二、大野耐一、今井正明,华与华在企业管理上以丰田为宗师。德鲁克说,日本企业是把本国文化传统和西方管理思想结合得最好的典范。那日本的本国文化传统是什么呢?就是从我们这学的儒家思想。
华杉常说,华与华方法是集中、西、日之正道,就是以上这些大师的道。
华杉每天早上六点前起床,然后看书写笔记,一直没有断过。
过去13年,他读了515本书,平均一年40本。
关于如何高效地读书,华杉总结了十条原则:
原则一 立志
有志向,才有目的,才能专注。
原则二 日日不断
不要今天有时间多读,明天没时间不读,一定要每天读。
原则三 时间管理
少举事、专时专用、不追热点。
原则四 每本都读完
每隔几年重读一遍。书还是那书,但是你变了,读到的东西就完全不同。
原则五 读全集
除了全集,还要读作者的传记,这样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思想。
原则六 不可有胜心
一旦去挑作者的错,有了胜心,读书就很难吸收了。
原则七 先读经典
读经典,你才知道它的根源在哪里。
原则八 读书就是读自己
把本事学到手,用到具体事情上,进步在自己身上。
原则九 不只是为了知识
不是光为了知识而读书,还要为了修养而读书。
原则十 不贪多
“赶紧看”就是读速度,贪多的结果就是一本都没有读。
摘录几句内文,以飨大家:
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把事情变得简单
做广告关键要够庸俗
字体、箭头、粗大是基础
这类干货满满的金句在书中比比皆是,助你逐个击破工作中的常见错误,练就日日不断之功。
无论是大学生、创业者还是企业管理者,这套读书方法都有可以借鉴之处!
如果你也想从茫茫书海中锁定灯塔,并从经典书中获取智慧,那这本书一定能给你带来想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