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孟浩然》是一篇关于古代诗人孟浩然的文章。作者通过显微镜的比喻,将孟浩然的诗歌比喻为显微镜下的微小生物。文章描绘了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和主题,强调了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观察和思考。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孟浩然的诗歌,感受到他的诗歌艺术之美。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一)
说起唐代的诗人,大多人可能先想到李白、杜甫等,在繁星闪耀的盛唐,孟浩然能在你心里排上怎样的地位呢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二)
孟浩然,名浩,字洁然,襄州囊阳(今湖北要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为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未曾入仕,又隐居鹿门山。
出生 于襄阳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除了出生年份为 689年,具体的出生月份我们已经无从查考了,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与孟浩然在襄阳重逢,那时生病的孟浩然病情经过医治已经大为好转,两人畅饮食鲜数日,孟浩然病发而暴亡。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们对孟浩然最初的印象,或许就来自于这首被选入小学教科书中的名诗。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过故人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大概就是我们对孟浩然的全部印象,但他完整的人生历程,恐怕没几个人说得上来。
当代诗人霍俊明的《显微镜下的孟浩然》是一部为孟浩然树碑立传的书,这本书详细讲述了孟浩然的人生轨迹,包括他的成长历程、交友、科举求仕、隐居田园、兴趣爱好等,呈现了孟浩然作为诗人之外的丰富形象,如隐士、剑术高手、老饕、行者等。
这类为古人作传的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毕竟,这类著作要么迷恋宏大叙事,无法挖掘出丰富的历史细节,要么落入窠臼,人云亦云,没有呈现新颖的观点和深刻的解读。本书则结合了“高屋建瓴”与“解剖麻雀”,既有对孟浩然一生的宏观概括,又有对精神气质的探求与新解,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位田园诗人的认识与理解。
而且,本书还勾连出了一幅恢弘大气的大唐画卷。作者不仅仅是介绍王维的人生历程,还精心选取了其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呈现出经典作品的迷人魅力,让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感受孟浩然的心理世界与精神追求。
多读读这样的书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作为一个阅读爱好者,或许你读过卡夫卡、福克纳、博尔赫斯、波拉尼奥、卡尔维诺,或许你也读过韦伯、涂尔干、施密特、福柯、拉康、索绪尔、雅斯贝尔斯,可是你多久没有读过《道德经》《论语》《逍遥游》《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蜀道难》《传习录》了呢?
古典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无比珍贵的文化瑰宝,其中牵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也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多读读四书五经、老庄哲学、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其实也是我们国人的一项重要的“文化义务”。通过读《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这样的古人传记,在认识古代诗人的同时,还能学习到丰富的国学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四)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作者霍俊明。 喜欢这本书的两个特点。 一是小。 细节的地方精细得很。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不才民主弃”的故事,作者就选取了《新唐书》、《唐音癸签》、《唐(zhi)摭言》几本古书的记载,并提出这个传说之所以当时横传后世竖传,其实是因为他打中了很多知识分子的痛处,“开辟了千百年来怀才不遇的纹饰和诗人们的愤怒心理。”(p169) 真的是一针见血。 传说里包含的其实是民心。 如果孟浩然这样的诗人都还有如此待遇,自己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可能也是人们无可奈何中的一种自我宽解吧。就如同四大美女链接的也是四大悲剧一样,让平凡人为之宽解自己的平凡。 作者在写作这本书之前,看了大量的周边著作,所以他还指出这个故事中,和孟浩然在一起的官员,有至少4个版本,除了颇为流行的王维之外,还有李白张说李丞相之说,作者也分别解释了这些说法的不同之处。 作者对此事得出的结论就是,孟浩然在当时的确富有才名,这是事实。 孟浩然一生怀才不遇,这也是事实。 怀才不遇的原因归咎到皇帝身上,这是小说家言。 马上转了这段资料,给一个讲小说的朋友,她很喜欢,说下学期再讲唐代诗人与小说的关系,可以把这些内容用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小说的原型及流变。这本书,她要了。我看完之后会送给她。 另一个特点就是大,作者写的是孟浩然,但又不完全是孟浩然。 可以说他以孟浩然为一个出发点,然后辐射到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能借助于孟浩然看到唐朝的各个节令。 从除夕守岁开始,“守岁家家应未卧”,然后一路元日、人日(正月初七)、立春、穿天节(正月二十一二十二)、寒食节、上巳节(三月初三)、清明节,七夕节、重阳节、冬至节,这些节令孟浩然都有诗篇留下作者借助于这些诗篇的内容,让我们既看到了孟浩然的足迹,也看到了当时社会上过各种节日时的风俗,十分热闹好玩。 这里面有些节日,只是听说过名词,比如说上巳节,有的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比如说穿天节,作者是把唐代的社会风貌拉近给我们看,让我们能够在大唐的热闹中快乐连连。 作者的叙述语言很有现代感,让读者很有参与的意识,比如孟浩然喜欢吃,他就把孟浩然称之为吃货,并且借孟浩然的行踪,让我们看到了唐代的农家之乐,孟浩然一生游历了很多地方,他就称孟浩然为超级背包客,也让我们借孟浩然的行踪,看到了唐诗之路的风采。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五)
在《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这部作品中,作者霍俊明带我们进入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唐朝,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孟浩然的生平与创作。整部作品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展现了孟浩然的生活琐事、心境起伏和诗作的背后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遥远的时代,感受着孟浩然的喜怒哀乐。
霍俊明在书中巧妙地运用了现代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对孟浩然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他不仅分析了孟浩然的诗歌风格、意象和语言特色,还从文化、历史和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其诗作所蕴含的深意。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得整部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让读者对孟浩然的诗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描述孟浩然的人生轨迹时,霍俊明采用了传记体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其生平事迹的生动描绘,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诗人的心路历程。从早年隐居鹿门山,到成为李白、王维等人的挚友,再到晚年的漂泊生活,霍俊明将孟浩然的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孟浩然。
此外,霍俊明在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使得整部作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他通过对各种史料的考据与比较,还原了孟浩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显微镜下的孟浩然》在语言表达上也非常出色。霍俊明运用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文学理论和史实融入到了流畅的叙述之中。读来让人倍感亲切,仿佛与作者一同走进了那个属于孟浩然的世界。
总体而言,《显微镜下的孟浩然》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文学性的佳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孟浩然的诗歌和人生,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唐盛世。对于热爱文学、历史和诗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六)
翻开这本书还没读多久就被作者本人做学问的态度震惊到了,上次看到这么严谨的作者还是读一本民国时期的老先生写的有关于清朝的书。 因为孟浩然的一生只有过两次且非常短暂的幕僚经历,而在曾经的科举时代,一个不曾出仕做官的普通“布衣”是不会被时人所重视的。所以甚至在他去世之后墓地遭到破坏也没有受到什么重视,而因为墓碑不存,所以孟浩然的生卒年月、生平经历以及家人的信息几乎都是空白的。再加上孟浩然对待自己诗歌的态度非常随意,往往写完之后就随手丢掉,所以他留存于世的诗歌也只有200多首,其他大多都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 这种种的原因也导致了我们如果想要了解孟浩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有着什么样的生平经历?我们都一无所知。 而作者为了给孟浩然作传,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出一个更为全面且真实的孟浩然,他先是全面的考量了整个唐代尤其是开元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历史,探究了孟浩然所处时期的社会背景与世俗文化。然后作者通读了几乎所有关于孟浩然的诗文资料、研究了几百篇论文著作,甚至阅读了许多著名汉学家和海外作家有关于孟浩然集唐诗文化的研究资料。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必不可少的各类史书以及唐代时期的传奇话本与各方面史料,甚至还有其他诗人和画家为孟浩然所作的诗画被作者一一搜集。 可以说有关于孟浩然及其所处时代的各种可能性,都被作者考虑周全,并且逐一追寻。光是这种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就足以令人尊重且敬佩。 所以这本书并非是一本通篇华丽辞藻的小说式人物传记,也并非是一本浮于表面的浅显式人物科普,而是一本真真正正的人物传记。 生于盛唐时期的孟浩然,也曾有过入仕的志向,但也终究难免陷入到失意的困顿中去,但他终究选择了归隐,不媚世俗,不媚权贵。他的隐是“真隐”,是“能令许玄度,卧吟不知还”的隐,是“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的隐。 对于这样的一位真隐士,我个人是很羡慕的,世人忙忙碌碌,很多人都想放下一切归隐山林,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能不受外界所扰真心归隐的又有几人? 而这本书也不单单是一本孟浩然的人物传记,孟浩然本人仿佛像是一张蛛网的最中心点,而蛛网却能四面八方延伸开来。点线相连,交织纵横,我们能通过孟浩然的诗了解到源远流长的琴文化,也能通过有关孟浩然的画了解到自隋唐到宋代时期士人裹发的幞头和重戴。但又何止于此?从吃穿住行到风俗民情,从山水田园到世俗人情,从儒释道到诗酒茶……这也是一本极为详尽的盛唐风土志。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七)
一向狂放不羁的李白曾经写下过盛赞孟浩然的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令他高山仰止之感。孟浩然刚好大了,李白和王维一轮,他和王维也是莫逆之交,王维还给他画个画像。大了杜甫两轮,杜甫应该是没有见过他的,不过杜甫也真挚地称赞他的诗道:“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孟浩然留下来的时刻确实不多。这和他自己没有特别在意保存自己的诗歌有关系。整理孟浩然诗歌的他的同乡王士源说到:“浩然凡所属缀,就辄毁弃,无复编录,常自叹为文不逮意也。流落既多,篇章散逸,乡里购采,不有其半。”孟浩然多少有点完美主义,他觉得文不逮意的,大概也就随意弃之了吧?他又不殷仕途,所以文献中对他的记载也特别少。甚至他的墓很快就遭到了破坏,所以关他的生卒年月,家世,经历,他的妻子、后代信息几乎都是空白。
这本《显微镜下的孟浩然》,作者认为,简单的将孟浩然当做是一名隐士或者山水田园诗人,明显是不够的,他将为我们还原一个更全面,真实,复杂,多侧面的孟浩然形象。他不是一个天生就散淡的隐士的性格的人,哪个人年轻时候没有鸿鹄之志呢?他也有热切的用世之心,只是多次求仕不利,又不愿阿附权贵,于是才拂衣而去,漂泊江湖,寄情山水, 他的诗中也有发泄愤懑“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跃马非吾事,狎鸥真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孟浩然也酷爱饮酒,饮酒的人都少不了朋友。这点和李白相似,饮酒仗剑,踏飒江湖,孟浩然“风神散朗,救难解纷”,他的诗歌中一些也有侠然豪爽的一面,《送朱大入秦》:“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赠马四》:“四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秦城游侠客,相得半酣时。”解剑赠酒,三杯重然诺、义气素霓生。 在这本书中,从作者列举了那么多名人,那么长的研究的书单,可以看出他想从更广泛的背景中去研究孟浩然。要从开元时期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大的框架中来综合的考量,一个诗人,他的精神世界,他的性格,他的一生遭遇。同时要反映出他所在的大唐时期的世俗社会,市井文化,整个生活处境,社会环境的真实的景况。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八)
当孟浩然行走于江湖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在求仕不得的情况下,他把自己内心的兴趣和情感更多地关注到身外的山水,这也为他的此后余生定下了纵情于山水之间的基调,所以,横空出世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就此定格孟襄阳身上,他的诗歌魅力余韵悠悠,千年依旧!
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霍俊明的《显微镜下的孟浩然》,作者是位诗人,也是国家级《诗刊》的副主编,所以,在他的以诗人的心态,诗人的视觉角度,以及以诗人深谙诗歌腠理的解读下,之于读者,在我未读之前,一直在想象着,霍俊明的笔下的孟襄阳,是怎样的一位的诗人,跨山越海向我们走来!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当生于公元689年的孟浩然,与小其十余岁的李白相遇成为知己,同时与王维成为莫逆之交,在科考不第和被玄宗放归襄阳的仕途打击下,痛苦失望后,终于,孟浩然放空了自己追求功名的入世心态,放浪形骸与山水民间,与当时的李白、王维唱和诗歌,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非常惊叹诗人霍俊明的精研孟浩然之前生后世,在这本确实是显微镜的抽丝剥茧下,诗人用了十卷的内容,进我们带入到孟浩然的生命行走的轨迹里,而且,更是以一种俯瞰的视角,将他的一生细致入微的描摹,未曾遗漏!
霍俊明不惜笔墨,引经据典,在他的笔下,各个历史事件,众多的诗歌以及民间风物习俗的展介,真实的还原了唐代开元盛世的玄宗年代诗歌传诵至今的极具张力、异彩纷呈!
作为孟浩然的传记,诗人霍俊明从其“病发与猝亡”,在回顾孟襄阳的诗歌成就、情感世界,也为我们展现了食人间烟火的孟襄阳在日常生活与社会圈子里的趣事,因为少了一份对于仕途的勃发,所以他的在他也有的无愤世嫉俗诗歌里面,而更多的是对于诗人的自我情感以及对于外物的出世心态的自我表现。
从王士源描述孟浩然“行不为饰,动以求真,故似诞”,到李白写他是“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再到杜甫的“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我们可以看到孟浩然的一生,正如叶嘉莹讲先生所对其定位的“仕隐两失”,再结合诗人霍俊明“显微镜下”毫发毕现地讲述,立体而丰腴地展示了一代诗人矛盾内化、内卷且失意、诗意的人生!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九)
孟浩然,你是我幼年最早识得的诗人,那句简单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知吟诵了多少年。
你是大诗人李白的偶像,他直接提笔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真的是明晃晃的偏爱啊。
你和王维并称“王孟”,是唐朝蕞耀眼的山水诗人,他也是你的挚友,他在你故去后,写下了“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可谓情真意切。 因你为人洒脱豁达,重情重义,除了他们,贺知章、杜甫、王昌龄、张说等都引你为至交。 孟浩然,你真的是一身反骨,年轻的时候不爱功名爱红颜,知道父亲去世才幡然醒悟。但可惜你仕途不顺,心中郁闷无处排遣。 你千不该万不该写了那篇饱含失意,满腹牢骚的诗作,“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于是你被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孟浩然,你真的是一身反骨,年轻的时候不爱功名爱红颜,知道父亲去世才幡然醒悟。但可惜你仕途不顺,心中郁闷无处排遣。 你千不该万不该写了那篇饱含失意,满腹牢骚的诗作,“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于是你被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在我看来,你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后的你寄情山水田园,呼朋唤友,过上了隐士的生活,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出了田园生活总纯朴的意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传达出了一种寂寞而清旷的意味。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写出了夏日生活的清雅闲淡。
世间难得两全,也许你的清淡风雅并不适合官场,虽然终身布衣,但是在山水间实现诗的大成。希望山水田园让你萌发诗意,也治愈了你所有失意。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十)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的霍俊明先生,他是一位诗人、批评家和研究员,也是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的副主编,出版了以“当代诗人传论三部曲”《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雷平阳词典》和《于坚论》为代表的多部作品供我们阅读、分享和收藏,还获得了很多国内的重大奖项。书中的内容共分为十个部分二十个章节,向我们介绍了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和去世的原因。孟浩然先生的文学作品举世闻名,流传千古,但是他所经历的事情我们却知之甚少,通过书中的内容,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生活在唐朝的百姓们的风俗习惯和人文风貌等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唐朝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孟浩然生前多病,尤其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之后,虽说思念家乡,倒也是因为患病才能够顺利回家乡休养,而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够看出来到底有多少人是我们值得相交的朋友,而这个时候来看他的只有毕曜毕太祝和被贬岭南的王昌龄,虽说老友重逢是非常难得的,但是这个时候的孟浩然在饮食上要多加注意,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把自己的身体放在首位,也只有自己的身体健康才能有机会实现梦想。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十一)
这本书我读的比较慢,书里引文太多了,还没有注释和讲解。而我文言文的水平太差了。但是呢,它又在谈我感兴趣的话题,于是就这样慢悠悠的读完了。 这本书虽然叫《显微镜下的孟浩然》,实际上是以孟浩然为线索在讲盛唐时期的文化,并且有一半左右的篇幅在讲美食和美酒。对于孟浩然本人和他的诗歌,基本上也是从一个文化的角度来看,而不是从一个文学的角度。书里还讲述了盛唐时期的经济和很多风俗,以及同时代和后代的诗人对孟浩然的评价。 然后作者真的旁征博引,读着读着就能理解书名《显微镜下的孟浩然》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是真的把孟浩然的每一个点放大,然后引一大堆东西。作者说他这几年几乎通读了所有关于孟浩然的诗文材料、研究著作以及几百篇论文,我完全相信,这些作者一边写一边就都列出来了。而且在很多细节上作者也努力地旁征博引,书里面甚至还会引用《红楼梦》里面的片段来讲述孟浩然的诗作对后世的影响。由这样的作者考据还原出来的孟浩然,我觉得是十分可信的。 除了读着有点费劲之外,这本书是极好的,对于想了解盛唐这个时代和孟浩然本人的读者来说都非常有用。 随书附赠了一张李白的《赠孟浩然》的书法海报和一张书签。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十二)
孟浩然,名浩,字洁然,襄州囊阳(今湖北要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为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未曾入仕,又隐居鹿门山。
出生 于襄阳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除了出生年份为 689年,具体的出生月份我们已经无从查考了,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与孟浩然在襄阳重逢,那时生病的孟浩然病情经过医治已经大为好转,两人畅饮食鲜数日,孟浩然病发而暴亡。
在大唐数千位流传后世的诗人中,孟浩然可以称为经典人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我们幼儿园就学习过的,他一生写诗无数首,但他对自己的诗歌非常随意,有时随手就丢掉了,不会可以保存,所以也只给我们留下了二百多首诗。
孟浩然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隐士,也不只是只是一个山水田园的诗人,他与李白都是喜好剑术的用剑高手,他还是一个有着纷杂的朋友圈的超级食客,他的诗富有田园生活的宁静舒适,他还喜欢旅行,去了很多华夏的大好河山。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带我看到一个立体、鲜活、真实的孟浩然,也看到了他的那些佳作和挚友。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十三)
孟浩然,名浩,字洁然,襄州囊阳(今湖北要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为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未曾入仕,又隐居鹿门山。
出生 于襄阳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除了出生年份为 689年,具体的出生月份我们已经无从查考了,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与孟浩然在襄阳重逢,那时生病的孟浩然病情经过医治已经大为好转,两人畅饮食鲜数日,孟浩然病发而暴亡。
在大唐数千位流传后世的诗人中,孟浩然可以称为经典人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我们幼儿园就学习过的,他一生写诗无数首,但他对自己的诗歌非常随意,有时随手就丢掉了,不会可以保存,所以也只给我们留下了二百多首诗。
孟浩然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隐士,也不只是只是一个山水田园的诗人,他与李白都是喜好剑术的用剑高手,他还是一个有着纷杂的朋友圈的超级食客,他的诗富有田园生活的宁静舒适,他还喜欢旅行,去了很多华夏的大好河山。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带我看到一个立体、鲜活、真实的孟浩然,也看到了他的那些佳作和挚友。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十四)
透过显微镜看孟浩然的一生,那将会多么的细致深入人心。《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让我们了解当代大唐兴盛时期浓浓的烟火气和孟浩然充满人文气息的诗词,孟浩然的很多诗都是与故乡风物以及荆州有关。 孟浩然在古代是名副其实的旅行家,更是超级的背包客,常年在外游历。作者通过在襄阳以及锦州之外考察孟浩然一生的行迹,孟浩然不只是一个山水田园诗人,他还是与李白一样喜好剑术的用剑高手。孟浩然虽然体弱多病,然而他却嗜酒如命,甚至因为嗜酒耽误了大好前程。孟浩然有数量颇为可观的饮酒诗,他是一个超级食客。 孟浩然有着深厚的儒家背景,儒家传统对他的人格品行影响都非常大。孟浩然也喜好佛道文化,儒释道三种文化对他的影响复杂的体现在他的人格、写作、交友和世界观之中。通过这本书,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追寻孟浩然一生的足迹。孟浩然的部分诗和节气有关,这些时令习俗有关的诗体现了人与时节、物候以及自然环境的深层互动关系以及在唐朝祈福消灾的心理。 透过这本书从孟浩然的视角中,我们了解了唐朝人的生活习俗,农耕劳作、出行饮宴以及交友习俗,对唐朝的市井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生活都有了淋漓尽致的描绘。透过这本《显微镜下的孟浩然》带我们了解了更多关于唐朝的著名诗人孟浩然鲜为人知的一面,同时跟着孟浩然看透美食、美酒、诗和远方下的兴盛唐朝。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读后感(十五)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说到孟浩然,我想大家都能想到他的那首耳熟能详的《春晓》,关于他的印象,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一直以为他仅是一个纯然的隐士和“山水田园派”的隐逸诗人。
而当代诗人霍俊明所著的《显微镜下的孟浩然》,则将一个常被笼统理解的孟浩然重新呈现于世人面前。他的生活并非只有诗意的追求,还有酒肉之欢,剑术之妙,他的诗歌和生活犹如他笔下的山水,既有清逸之美,也有豪放之态。霍先生的文字,宛若细腻的刻刀,描绘出一个鲜活立体、充满人性光辉的孟浩然,让人对这位诗人有了更为现实且近距离的认识。
霍俊明先生的书写手法也是匠心十足的。他不拘泥于史实的堆砌,而是在细节之处透露深意,在点滴间展现孟浩然诗歌的内涵。如他对孟浩然的剑术高超、嗜酒如命等生活特点的描写,让我们看到诗人的生活并非只有诗意的追求,还有人性的复杂与真实。这些丰富的生活色彩,让孟浩然的形象更加立体,更易于让读者产生共鸣。
书中将孟浩然的诗歌称之为“微观诗意”,实为贴切。他的诗,虽以山水田园为背景,但通过他的笔触,每一处山川、每一片水域都生动起来,充满了情感和哲理。如他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这四句短短的诗句中,既有对春日晨起的惬意,也有对夜雨过后花瓣凋零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易逝的哲思。读者在阅读他的诗时,仿佛能感受到诗中的风吹过面颊,听到雨滴敲打窗棂,这种深刻的体验力是霍俊明先生赋予我们的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诗人的传记,更是一次深入人心、情感丰富的阅读体验。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孟浩然,也让我们对唐代的文化社会有了全新的认识。霍俊明先生的著作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文人的新窗口,让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能够静下心来,品味那些古老而永恒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