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读后感100字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29 06:21:02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9-29 06:21:02   小编: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读后感篇一

基于书中的观点

外星智慧生命大概是这样的:

1、如果外星同样使用糖-磷酸骨架,他们会和地球生命十分类似

2、真核细胞向多核细胞进化是生物进化必然结果

3、地球上生命使用的蛋白质仅由20种氨基酸组成,但在太空中有70多种蛋白质可供生命选择

4、地球生命的细胞镜像模式是氨基酸左旋和糖类右旋,外星生命可以采取和我们相反的旋光性

5、生命进化中会保留有益的改变

6、地球上的动物大都有对称性结构,外星生命还有其他选择,比如水母式放射状

7、陆地生物对抗重力可能需要“腿”或类似结构,“腿”越多可以支撑更重的身体

8、感觉器官必不可少,头对于高等生命至关重要

9、叶绿素可能是全宇宙通用的分子,体内循环系统必不可少,“血液”可以是很多种颜色

10、流线型线条对生命很有用,喷射式推进方式可能是主流运动方式(全员喷射战士)

11、想要飞的话翅膀可能必不可少

12、生物发光可以起到防御、警告、交流、拟态等多种作用

13、外星植物可以是漂浮在空中的,颜色取决于外形光合用和星球过滤效果,以及外星球环绕的恒星

1/9页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读后感篇二

随着《异星觉醒》的上映,对地外生命探索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庞大的宇宙中难道只有地球是上帝的宠儿吗?如果地外真有生命,他们会在哪里?虽然著名的费米悖论始终盘旋在上空,但人类对地外生命的探索也从未止步。确实,试想一下,如果在广袤寂寥的宇宙中,只有地球生命独自仰望星空,那是何等的寂寞!

伦敦大学天体生物学家和行星地质学家、英国航天局极光计划研究员路易莎•普雷斯顿(Louisa Preston),怀着对宇宙和生命无比的敬意,在《地外生命探索之旅:金发姑娘与水熊虫》一书中对地外生命的存在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其中包括生命产生的必要条件、生命存在的条件以及打造宜居星球的条件,等等。在路易莎的笔下,一切可能都不放过,一切都有科学解释,在刨根问底式的自问自答中,不断地立题、破题,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开展科普教育,有趣、有理也非常客观。

路易莎从艺术作品娓娓道来,对生命的本质和起源进行了解读,并对生命的组成和生命的产生进行了科学阐释。可以说,生命的产生是偶然的,也可以说是上帝之手创造的。生命不仅需要天时地利,更需要电光火石般的巧合,在恰当地时间、恰当地地点、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条件下,奇迹般地产生。而且,碳基生命的生存还需要水的滋养、光能利用、适当气压等等外在条件的配合。要知道,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对生命都怀有深深地恶意。严寒、炙热、缺氧、缺水、辐射等等宇宙灾害,无时无刻不在给生命的存活制造麻烦。因此,生命的产生需要很多条件,是在一定概率下方能产生。人类要寻找地外生命,事半功倍的办法就是通过思考生命本身来寻求蛛丝马迹。

2/9页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读后感篇三

这是英国女天体生物学家、行星地质学家Lousia Preston所写的一本科普著作,英文原名是Goldilocks and the Waterbears: The Search for Life in the Universe,中译名用副标题做了书名,其实它的英文主标题“从金发姑娘到水熊虫”,更能体现这位女科学家细腻的情怀和写作思路。

金发姑娘是经典童话《金发姑娘与三只小熊》中的角色,她误闯进了三只熊的家里,里面有三只熊的椅子、做好的粥和床。椅子有的太高,有的太矮,粥有的太烫,有的太凉,床有的太硬,有的太软。最后金发姑娘选择坐了高低合适的椅子,喝了不烫也不凉的粥,吃饱后舒舒服服地睡了不硬也不软的床。

传统地外生命的探索,自然离不开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人类想象出的外星人以人类为原型,生物也以地球上的生命为模板。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是娇嫩的,他们的生存需要有恰当的阳光、空气、水和温度,这些条件在地球上恰巧具备,生命也便选择了地球。寻找和地球类似的星球也成为了外星探索的起点。不过水熊虫(Waterbear)的发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这种身长不到1毫米的“神兽”不仅能在地球环境最严酷的环境下身长,在外太空中也能存活下来。地外生命需要什么样生存环境,似乎还要更深入地探讨。

这本书还介绍了科学家对太阳系内外地外生命的探讨,虽然太阳系已被证实,除了地球之外不存在高等智慧生物。但是诸如火星,以及木星和土星的卫星等被科学家们认为可能存在原始生命。当然,太阳系之外人类也在探索,比如开普勒望远镜已经发现了大量类地行星。

大多数科学家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并给这些生命划了等级,比如卡尔达夫尔系数的划分。1级可以掌控所在行星的能源,2级可以掌控所在恒星的能源,3级可以掌控星系的能源,4级可以利用整个宇宙的能源,5级就相当于是上帝,控制整个宇宙。人类的系数被计算0.7。

如果外星生命足够发达,比如系数高于3,它们为啥还没有联系我们呢?作为一名女性,对于这个问题,Preston是谨慎和悲观的,她相信“动物园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受制于发展阶段的限制,人类就像动物园的动物一样,被关在太阳系的牢笼中。那些能突破障碍的文明要比我们高级的多。如果他们尝试和我们接触,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根本无法理解,就像我们试图和蚂蚁聊天一样。

3/9页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读后感篇四

之所以翻开这部《地外生命探索之旅》,是拜著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所赐。这部本土有名的科幻小说,将宇宙、未来、科学、幻想融为一体,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而又妙趣横生的想象世界。其中的“宇宙丛林法则”(不能轻易暴露一个星球的坐标,否则会遭到其他星球生命的攻击而毁灭)等想法,更是极富想象力。也不由得引发人们深思:地外生命对人类会抱持怎样的态度?地外生命之所以不和地球生命联络,是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坐标位置,而使自己陷入危险中吗?

读罢《地外生命探索之旅》,才发现“宇宙丛林法则”并非完全源于刘慈欣的创造。其实,科学家们早就对是否存在地外生命和地外生命不与地球联络问题有所探索和思考。比如著名的“费米悖论”和“动物园论”。而刘慈欣的法则的提出是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地外生命确实存在;二是地外生命对人类并不友好,具有侵略性和攻击性。

这本《地外生命探索之旅》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天体生物学“入门级”科普读物。作者是英国天体生物学家路易斯.普雷斯顿,她巧妙的将天体生物学研究成果与大众科普结合在了一起。天体生物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生物学、天体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支撑,属于新兴学科。这本书写的很是通俗易懂,从《星际漂流》等多篇科幻小说作为切入点,引起人们的兴趣,将目前业内的一些天体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娓娓道来。

这本书的结构颇有内在逻辑体系:以生命自身的存在作为基点,阐述了生命的组成是细胞,基础是碳,DNA作为承载遗传信息的载体等,其中不乏氨基酸分L型和D型,地球生命多为L型氨基酸等科普;进而阐述生命所需要的外在条件:比如适度的温度、水、氧气以及木星的天然屏障;接着讲了生命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缓慢的过程、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原因等。此外,还展望了未来,探讨了人类移民其他星球的可能性。

有很多有趣的思索,比如言及碳基生命,很自然的谈到了其他元素作为生命体基础是否可能;不乏对生命存在的一些条件的可替代性的思索等。科普了许多生僻科学名词:如古迪洛克区(宜居区)、费米悖论(如果地外生命存在,为什么不联络人类。所以地外生命不存在)、动物园论(其他地外生命受其局限无法和我们相互联络)等。只是,让我颇觉得遗憾的是,书中关于地外生命的思考更多的是以对地球生命的存在条件作为蓝本,虽然尽力跳脱这种思维的局限,但鲜有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探索。不过,我想,这也正是天体生物学的魅力所在和亟待探索的原因所在吧。

书的前言提到了广为人知的《金发女郎和三只小熊》的故事。金发女郎闯进了小熊的家,坐坏了小熊的凳子,吃了小熊家的饭,最后躺在了小熊家的床上。三只小熊发现了金发女郎,咆哮而来,金发女郎再也不敢闯入别人家了。

路易斯借用这则童话是在隐喻什么?如果说地外生命是金发女郎,那么三只小熊就是我们人类。当地外生命闯入我们的家时,我们会咆哮而来吗?或者,我们的凳子、饭和床会有适合金发女郎的“那一款”吗?

让未来给我们答案吧。

4/9页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读后感篇五

神秘圆圈和其他图案的麦田怪圈是不是外星人的杰作;因为无法对大金字塔的排列和设计如此完美做出解释,有人认为在很久以前,外星人在建造这些宏伟建筑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1947年轰动一时的罗斯威尔发现坠落的飞碟新闻,据说美国当年不仅捡到了飞碟碎片,还秘密解剖了外星人的尸体……这些关于外星人的猜测和传闻,有些已经被证实只是恶作剧,但是关于外星人的存在几乎已经深入人心,飞碟也成为人们心目中外星人当然的交通工具。 自从凡尔纳在1870年的小说《环绕月球》中第一次提到地外生命以后,德国的拉斯维兹和英国的威尔斯也先后在小说中描述了火星人拜访地球的故事。在随后的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外星人不断出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艺术和科学的美妙结合,也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不是完全的胡编乱造,空穴来风。 人们对于地球外星球的好奇与探索历史悠久,在日心说被接受后,特别是1609年,伽利略第一次将望远镜应用到天文观测中,人类的视线更远了,视野更广阔了。现代的天文望远镜已经用于发现更多的星球,以及接收外星信号。航天技术的发展,也使人类的脚步迈出了地球。1961年,前苏联的东方1号飞船第一次进入太空;1969年,地球人首次踏上月球;旅行者号和后续的火星探测车先后到达了火星表面……人类对于地外的探索一直在不停地进行中,而对于我们这些天体生物科学方面的小白,可能会有疑问,外星球的生存环境和外星生命究竟是怎样的呢? 英国天体生物学家、行星地质学家路易莎•普雷斯顿所著的《地外生命探索:金发姑娘和水熊虫》是天体生物学的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书中没有太多的理论灌输,而是通俗易懂。从科幻电影说起,生命是什么,谈到地球生命的由来,地球生命存在离不开的碳、水、能量,在研究生命宜居条件的同时,以地球为模板,根据地球生命生存需要的各种条件,在太阳系及外星世界寻找适合人类和生命居住的星球或环境,也许我们应该像童话里的金发姑娘那样,选择最合适的那一个,在星系中合适的位置去寻找,行星或卫星要有着合适的体积,并围绕着合适的天体旋转,有适合生命生存的合适条件。比如在金星的50㎞上空,因为有着适宜的气压和温度,可以建造宜居的空中小屋。而比句号还小的水熊虫,却是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经历了五次物种大灭绝,克服了各种极端环境幸存至今,甚至可以在太空中生存。也许这些顽强的生物可以适应更恶劣的环境。地外星球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生命存在,有没有宜居的环境,天文生物学家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奥兹玛计划,地外生命搜索计划各式各样的宇宙飞船和卫星……我们一直在寻找答案。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随着战争、饥荒的减少,科学的进步,全球人口增长率明显加快,预计到2030年可达到80亿人口,突破百亿也是近在眼前。而水、能源远谈不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深入了解研究地球,挖掘潜力,另一方面,太空移民也成为一种解决办法,可是,人类将来能到哪里去呢?我们的另一个家会在哪里?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会给出答案。

5/9页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读后感篇六

儿时我曾经疯狂的迷恋一部名为《太空堡垒》的长篇动画片。在该片中,人类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将一艘坠落到地球上的外星人飞船修复重建为一座太空城市,并且开始了太空航行使用,这便是太空堡垒。结果太空堡垒的首航之日就引来了一支由天顶星人率领的外星人舰队前来交战,人类与外星人的宇宙大战由此而爆发。

当时这部动画出品于1985年,太空堡垒的首航时间被设定为2009年。现在的我不得不佩服当年那些制作者的想象力,他们当时对人类太空科技的发展简直是太乐观了,认为二十多年后人类就能发现地外生命并且开始太空航行。可是时间是可以证明一切的,如今都已经到了2017年了,不但尚未出现地外生命存在的有力证明,更不要说人类在宇宙中建立太空城市进行太空航行了,连我们的近邻火星,还没有人能够登上去看个究竟呢?

在这浩瀚无边的茫茫宇宙之中,与地球一样具有宜居潜质的星球据说至少足足有1000亿个,可是为什么直至今日尚未有地外生命存在的有力证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真的只是唯一存在的生命的天体吗?人类的文明在宇宙中注定只能是孤独的一支吗?随着地球上的资源被不断的消耗以及环境的不断恶化,当我们的地球家园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之时,人类又将何去何从?

或许这本《地外生命探索之旅》可以为你解惑答疑。

在这本书中,作者伦敦大学天体生物学家和行星地质学家、英国航天局极光计划研究员路易莎•普雷斯顿为我们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必要因素与条件,详解了宇宙天体的诞生以及什么样的星球能够孕育并适宜生命居住。

虽然理论上来讲,存在其他生命的天体应该是存在的,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却尚未找到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不过地球绝对不是一个孤独的天体,仅是在太阳系中我们便有诸多的邻居。火星、金星、以及木星的卫星,都曾被科学家列为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天体,可是实际上这些几乎就在我们家门口的邻居的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若是有一天,我们真的发现了外星人的存在,人类将如何去面对他们,而他们又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的地球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真的能够像《太空堡垒》中所演绎的那样,建立太空城市或是移民其他星球吗?

种种问题,作者都将用她轻松而流畅的语言文字来为你解答,不管你是不是一个宇宙科学爱好者,你都不应该错过这场与作者一起探索地外生命的有趣旅程。

6/9页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读后感篇七

随着《摔跤吧爸爸》的火热,大众的视线又重新聚焦到阿米尔·汗身上,回顾他主演的电影,《我的个神啊》应该是他从影以来极具争议的片子,抛开那些讽刺意味的话题,只关注主角PK,他是个为了研究人类而来到地球的外星人,却一度无法融入地球人的社会,默默学习一段时间后,总算掌握了四条在地球生存的法则,于是影片的末尾,回到自己星球的PK又带着伙伴重返地球。 其实与外星人有关的电影不在少数,从《外星人ET》开始,人类第一次直观的见识外星人可能的样貌,此后人类一直渴望了解其他星球的未知生命,到如今外星人以及他们所乘坐的UFO,早已是人类津津乐道的话题。不禁想到,在人类还处于探索外星人是否存在时,或许外星人早已了解到人类的存在,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地球的一些情况。而就人类目前所知,地球暂时是已知的唯一孕育了生命的星球,但宇宙中还有着数以亿计的具有宜居潜质的星球,不排除有尚未被发现的生命存在。 那么,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有了哪些进展呢?不妨看看这本《地外生命探索之旅:金发姑娘与水熊虫》,作者路易莎•普雷斯顿,伦敦大学天体生物学家和行星地质学家、英国航天局极光计划研究员,书中主要以地球为模版,从她的研究方向——地球上的生命禁区为蓝本,探究极端艰苦的环境能否萌发出生命,进而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宇宙中,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线索去搜寻地外生命。尽管作者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但她并未以各种高深莫测的专业知识为切入点,而是从普通人最为熟悉的童话、科幻等作品入手,用不同于严肃科普读物的风趣语言,将地外生命探索领域最基本的条件、概念和知识体系娓娓道来。 例如副标题中的“金发姑娘”就是来自于经典童话《金发姑娘和三只熊》,作为孩子必读童话,这里就不再详述其内容,说说其与地外探索的关系。童话里的金发姑娘虽鲁莽,却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正如在茫茫宇宙中找寻生命迹象,盲目的寻找只会大海捞针,必须从合适的位置下手,因为只有当一切因素恰到好处时,在适宜的温度下,星球表面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才有孕育出生命的可能。故而,科学家首先要费尽心思地确定大概的合适位置,再不断缩小搜索范围,并根据地球上的生命分布规律,定位到具有某种环境或地理特征的星球。当然,这样的定位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不靠谱,毕竟谁也无法保证,地外生命的生活环境一定与地球类似。 可要说哪部电影对地外生命想象得最为科学,那应该非卡梅隆指导的《阿凡达》莫属,片中有一个相当梦幻的星球——潘多拉星,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茂盛,大片的热带雨林和蓝色海洋。丛林中漫步着外形奇异的生物,天空中盘旋着类似翼手龙的生物,土著纳美人则是通体蓝色与人类极为相的高级智慧生物。除此以外,潘多拉与地球世界也相差无几,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生物的个头普遍高大,其原因就在于所受重力小,仅为地球的20%。当然片中还有一段颇具震撼力的画面——绚烂的极光,其产生原理与太阳风冲击地球磁场类似,都是因为星球外部形成了阻挡辐射侵袭的磁场保护层。 由此可见,科幻作品大部分都是在科学的基础上,经过想象、夸张等方式创造出不一样的地外生命。而要想揭开地外生命的神秘面纱,目前唯一能做的只有不断探索生命的起源和发展,感受环境对生命的影响。对普通人而言,既然暂时不具备探索生命的专业素养,不如先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专业的《地外生命探索之旅》,去见证生命的神奇与顽强。

7/9页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读后感篇八

文/初晓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绝对是神奇的存在,为何神奇?自然是这个星球上存在生命体,尤其是人类这种高级生命体。更为神奇的是,这种高级生命体还不满足于与人类本身交流,试图在宇宙中寻找可以交流的其他不明生物。那么,这种不明生物——外星人究竟存在与否?这估计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关于地外生命究竟存在与否的问题,天文学家一直在探索之中。至少在今天,人类探索的结果,除了地球以外,并未在其他星球发现生命体。这样似乎也不能说明地外生命就不存在。于是,路易莎·普雷斯顿所著的《地外生命探索之旅》一书中,详尽的分析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在本书中,他以以地球为模版,试图在宇宙中搜寻地外的生命。作为科普读物,作者并没有严肃的讲解科普知识,而是从大众最为熟悉童话、科幻、文艺作品入手,深入的探索了地外生命存在需要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将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娓娓道来,知识与趣味性并存,似乎是让阅读变得轻松了许多。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从多数人熟知的童话《金发姑娘和三只熊》入手,谈及了“合适”的重要性。金发姑娘只选择最合适的,那么人类去探索地外生命是否存在,最先考虑的自然也是“合适”。这个“合适”便是适宜人类生存居住的最基本的条件,适宜的土壤,适宜的水源,适宜的光照……若是这一系列条件适合,才有可能适合地外生命居住。当然这只是最为基本的条件,毕竟生命的存在不仅仅如此,生命体主要是有碳元素组成,这碳元素又从何而来?我们都知道这是大爆炸产生的重元素碳,可只有这种碳元素,还是无法组成生命体。

若是从“生物”的组成去分析,会发现虽然地球有100多种元素,但是组成生命体的只有24种。“在这24种元素中,碳、氢、氧、氮占据了细胞质量的96%。”这些元素构成了聚合物,聚合物构成了生命的基础。这是不是代表地外生命就只能利用碳元素吗?若不使用碳元素,有可能是哪一种元素?这是科学家一直探讨的问题。水如何而来暂且没有人知道,但水至关重要,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源。若是没有水呢?何种液体才是最好的选择?是硫酸吗?事实证明,所有假象的液体都存在各种利弊。

在此基础上,作者在《地外生命探索之旅》一书中深入分析了如何打造一个适宜的星球,这一星球需要存在合适的水源,气体,岩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距离太阳的位置,距离太近或者太远都不可能有生命体的存在。这所有一切的巧合同时产生的概率究竟有多大?似乎可能性并不大。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排除外星生命存在可能性。之后作者从人类进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是否地外生命也可以进入到“人类大爆炸”时期。

在地球上,生命的出现似乎是巧合,但也存在其必然性。在探索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方面,很多科学家都注重气体、水源的寻找,但这并不代表其他气体与液体可以替代空气与水,因此,作者逐一对太阳系许多行星进行分析研究。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探索,但却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究竟存在不存在外星人,存在不存在外星文明?这显然还是一个不可以回答的问题。一切似乎都有可能,对于这一切,科学家还在不断的探索中。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有能力进入太空,地外生命是否存在,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知道答案,说不定那些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形象,便可以真实的出现在人类面前。

8/9页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读后感篇九

作者说我们这个宇宙,并不是一个鼓励生物肆意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宇宙。作者说就算是在宇宙尽头的行星上,真的发现了外星人,也会发现,构建生物的底层生理机制也是相同的。一起看看这本书论证过程:

生命是复杂结构,这是生命的共同特性。宇宙给我们准备了什么材料制造生命?其实这没有什么神秘,这些材料都写在我们初中化学学过的元素周期表上。人类到目前发现了110多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序号靠后的绝大多数都是金属元素,制造生命指望不上,它们在宇宙里的存量太少了。更重要的是,序号越靠后,这些元素就越不稳定。有时候它们的存在只会维持零点几纳秒,那么短,元素自身难保。

序号靠前的,宇宙里含量排名从第一到第四名的元素:碳、氢、氧、氮。存量多,材料丰富,要用来制造生命,这个好处非常明显。在这四种元素里,起核心作用的是碳。因为碳在化学反应里的“可塑性”非常强。我们学过,碳的化合价从-4到4,有8种状态。碳元素摆开的姿态是:我怎么都行,看您怎么方便。所以,氢、氧、氮这三种元素和碳,都可以发生反应。这么一来,碳元素就变成了我们在人际关系里的说 “交际花”。每个人都愿意和它发生联系。围绕着碳元素,就能搭建出一个长长的合作链条,各种元素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种碳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机物。它的最大特点是,能用极少的原料,拼接出无比丰富,结构复杂的物质。除了碳之外,其他元素能扮演这个交际花的角色吗?答案是:可以,但是不好用。比如硅。科幻小说里经常提到,说我们熟悉的生命世界是碳基生命,而还可能会有硅基生命。

接下来,提到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氨基酸。 氨基酸这个词汇好像很神秘,很多保健品都在用它吹牛。其实它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有机物。主要成分就是碳氢氧氮四种最简单的元素。我们人体的蛋白质就由20种氨基酸构成。

1969年,一颗陨石在澳大利亚从天而降。这颗陨石看上去像是一坨烧焦的黑乎乎的碳,但科学家在里面发现了超过100种氨基酸。经过同位素测定,科学家确定这些氨基酸是来自宇宙的。说明在宇宙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也在默默合成氨基酸。2014年,欧洲宇航局的“罗塞塔探测器”,成功登陆一颗彗星。在彗星上,人类也探测到了氨基酸。所有这些事实都说明,氨基酸,可能是凑齐了碳氢氧氮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它完成了从简单走向复杂的第一步。是我们这个宇宙搭建生命的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环。

要想制造生命,得到氨基酸之后,要有水,因为生命需要一种溶剂。 我们把生命想象成不同有机物之间的一场巧遇。但如果不同的氨基酸像粉末一样散落在地表上,它们就碰不到对方。这时候,这就要有一种溶剂,能让这些氨基酸在一个三维空间里漂浮起来,就方便在空间里碰撞,偶然形成更复杂的结构。

水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由氧和氢这两种最主流的元素组成。其次,水是一种万能溶剂,它能溶解糖、盐、酸、碱,二氧化碳和氧气。同时,水还有一个大优点,就是“比热”非常高。这就给水里的生命带来了一个缓冲。可以降低外界温度因素的影响。那有没有水的替代品。甲烷、氨和硫酸或许有可能。但它们在各个方面都比水差得多。生命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要建构生命,碳、氨基酸和水可能是三条绕不过去的路。而且它们同时需要一个条件:就是0-100摄氏度的温度。大部分氨基酸会在90度的温度时崩解,水在100度也会变成气态。这些条件都不存在了。 所以,一个有适当温度,有水,有大气层的岩石行星最可能存在生命。这条规律在全宇宙都使用。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生物学家乔治·沃尔德,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同学们,学好生物化学吧,因为它能帮你通过,那些银河系之外的生物化学考试。”这言下之意,就是全宇宙这些规律都成立。

按照书中的推论,宇宙中如果有生命,也是碳基生命,也许在遥远的星球上,那里的智慧生命的形式与体态与我们人类有很大区别,但底层基础是一样的。

我想,宇宙这么大,光是银河系的恒星就上千亿颗。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怎么知道,我们熟悉的生物形态就是这个宇宙里唯一的形态呢?我并不同意书中观点。

我承认碳基生命是最易形成的生命形态,那生命的进化是否可以进化的更高级的生命形式?生命的2.0、3.0及以上的形式呢?生命应当有很多种形式。

9/9页

还剩6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