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艺术课》是一本介绍卢浮宫艺术品的书籍。作者将自己在卢浮宫的经历和知识融入到书中,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珍贵的艺术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艺术品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历史、文化和美学的启示。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卢浮宫和艺术。
《卢浮宫艺术课》读后感(一)
#读书.2月.04.012#2022年2月13日,花了5小时7分钟用微信读书看完了《卢浮宫艺术课》。我是10年前去看的卢浮宫,导游给我们说镇馆三宝一定要看,到了蒙娜丽莎那儿,傻眼了,妈也,小得不行,还隔很远,人又多,看了个寂寞。胜利女神雕塑倒是震撼了我,在那高高的台阶上要破空飞去的感觉。看了三宝就是乱逛,只觉得东西好多,但不得门道,看了个热闹。最后印象最深的是,埃及馆的厕所,女厕那边大长队,刚进男厕所,蹲便间隔开门出来个中国女人,小便池嘘嘘的男士捂个不停,女人坦然离去,我心感叹,尿憋不死中国人啊。我是艺术的白痴,所以这书对我很有用,很有趣,很有收获。讲了艺术品的背景,历史的、作者的,艺术品本身的,还有作品要展现的东西。我喜欢六足的拉玛苏,喜欢钱商和他妻子数钱的样子,喜欢迦拿婚礼的热闹的烟火气。小白们可以看看,大神们,嘿嘿,写本给我们看看。有生之年,希望再去一次卢浮宫看看,希望这次不是看热闹。
《卢浮宫艺术课》读后感(二)
出门旅行我是很喜欢逛博物馆的,不管国内的国外的,只要有时间,都去走走看看,和老物件儿对对话,读一读千年万年前的讯息,感觉非常神奇。
作者是一位在法国留学的理工科博士,去了卢浮宫很多次,对艺术品、博物馆以及法国文化都有很深的体会。这也让这本书的视角更加大众化,没有特别难以理解的艺术表达,而是从一个参观者的角度,解读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体会。
书的形式也很容易让人接受,是以艺术课的方式,讲述一幅作品的来历、背景和闻名于世的原因。每一课讲解完还有小结和思考题,能够启发我们展开新的角度。
最难得的是作者不是仅仅给我们讲述作品,而是能够将艺术品与法国的文化、乃至欧洲的文化联系起来,深入浅出,从更高的层次和眼界上,打开了艺术品观赏的视角。这是很多讲述博物馆的书籍所没有的。
书里介绍的艺术品我绝大部分都看过真迹,七八年前去的巴黎卢浮宫了,看了作者的讲解,才发现自己当时看的太走马观花,没有来得及好好体悟每一幅作品的意味和精髓。这次边看书边回忆,边体会边印证,确实感觉到有很多曾经没有发现的亮点。还没有去过卢浮宫的亲们,先买这本书读起来吧,希望疫情过后,能够有机会再逛逛卢浮宫。
《卢浮宫艺术课》读后感(三)
《卢浮宫艺术课》是一本艺术类科普读物,它通过展现卢浮宫内的代表性艺术品,来介绍它们所承载的美学价值与人文精神。其中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卢浮宫在收藏艺术品的过程中,所担任的多种角色。 卢浮宫的职责,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对艺术品进行收藏、展示,而是担任了艺术品的经纪人。书中提到,20世纪初,《蒙娜丽莎》并不起眼,却偶然被卢浮宫内一位普通工匠顺手偷走。面对媒体的质疑,卢浮宫及时公开道歉,承认自己的安保系统不够完善。紧接着,在原来挂画的地方,依然保留了空荡荡的墙和挂画的钩子。自此之后,来参观的人更多了。游客们远道而来,宁愿花时间排长队,也要目睹那面空荡荡的墙。《蒙娜丽莎》就这样成了妇孺皆知的名画,它的走红,与卢浮宫精彩的宣传手段密不可分。这位优秀的经纪人通过品牌宣传,形象打造,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艺术品,主动去领会美、欣赏美。 此外,卢浮宫也是一个很好的医生。在对艺术品修复的过程中,它对艺术品该修复到何种程度,总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卢浮宫三宝之一的《胜利女神雕塑》,在19世纪被发现,那个时候它仅仅是200多块大理石碎片。正如作者讲述的,卢浮宫像一位技术高超的外科医生,魔术般地将它们拼凑起来,修成一个屹立于船头、插着翅膀的女神。然而,即使技术和想象力是足够的,卢浮宫却没有为她修复头和手臂,保留了残缺的状态,想等等最新的考古发现。果然,100年后,又有考古学家挖出来女神的右手,这就验证了,当初不去修复女神的手臂,是无比明智的。卢浮宫的学者们,巧妙地在复原和残缺之间取得平衡,没有为了追求完美而过度修复,而是随着考古的发展逐渐进行完善。这样做,既能及时展示艺术品原本的风采,也不至于因为过度修复而错失了接近真相的机会。 当然,卢浮宫最重要的角色,我认为当属研究员。它通过大量的学术研究,将现代人对古文明的了解,又往前延伸了几千年。这本书里讲到,卢浮宫内有一个占据三层楼高的埃及馆,里面完整还原了古埃及3000多年的文明。18世纪末,一位在卢浮宫工作的学者商博良,根据埃及古文物《罗塞塔石碑》,破译了埃及的象形文字。要知道,古埃及象形文字,比中国的甲骨文还要早900年。从那以后,经过卢浮宫的持续研究,越来越多的古埃及的文物有了真正的意义,它们成为人们认识古埃及完整历史的窗口。卢浮宫在拓展人类对历史认知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把诸多已经流失的文明一一解密,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卢浮宫是伟大的,它所做的,并不是用艺术品取悦大众,而在对人类文明的宣传、修复和研究方面,担当了重要角色。正是这些多方面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今天得以欣赏几千年文明史上璀璨的文化瑰宝。
《卢浮宫艺术课》读后感(四)
单纯放下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记录一下。尤记得如何评价“优雅”,追求简洁,回到本质。香奈儿说:“奢侈,其实是那些不被看见的东西。”因为奢侈如同优雅,她的本质都是选择和舍弃。但这种本领并不是天生的,它是良好教养的产物,也是文化熏陶的结果。
艺术的力量需要反复品味,开开眼界。物质的大门可以为你敞开,精神陶冶的大门却需要实打实的文化内涵积淀。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才是真的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