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朋友2015》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通过描绘人与时间的关系,引发了我对时间的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与时间朋友的交流,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和珍贵。这让我反思自己对时间的浪费和不珍惜,激励我要更好地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刻。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启示。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一)
互联网与商业的双重标签 花了两个晚上终于算是看完 从show的搭建到整个过程与结束 不可为不用心 当然 忽略两个…插播演讲 罗胖的确是厉害的不行 整个主题也巨是宏达 对思想与眼界拓展的不是一心半点 很是感谢与启发 最后的 做一件有价值的事 一直做 直到时间给到回报 这碗鸡汤我干了 愿在前辈的照耀下 共同成长!(居然超140个zhi了…挪到这)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二)
找不到2016版,就把书评写在这里吧。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未来,值得期待。
书摘:用户不会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而付钱,用户会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而付钱。这两个“茶”的区别是什么?上一个茶是你空间当中的一个物件,而下一个茶和周边的每一个字都代表一段美好的时间。
与其听人们说什么,不如看他们怎么花时间。
你不用懂,听我的。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三)
怎么说呢,关于罗胖的褒贬不一,但是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唯信灌注〔智识集〕,获取时间的朋友视频!获取更多罗胖的书籍课程资源!多了解才有发言权!
时间的朋友我看完了,感觉还是不错的,其实像罗胖这样的评论预测者,我们可以了解借鉴一下即可,作为参考!看了他的书和视频,我感觉罗胖还是很不错的!语言风趣幽默,学识也蛮丰富的!学到了不少东西!至少我承认人家较我要强多了!所以就有学习的必要!希望喜欢罗胖的可以一起来讨论一波!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四)
最近在知乎上、在豆瓣上都看到一些质疑或者否定逻辑思维的观点。就如一些人对这本书的评论,他们认为罗胖只不过在罗列事实,鲜有实质之处。但我在看这本书,在赞叹作者如此之广的知识面之余,我会仔细的对每一个我不知道的人,不知道的事,不知道的概念而去百度,去Google。这就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 正如最后一章的一句话「就像你看完这本书,无论写得好还是不好,你有没有收获,你都已经是不同的人。」 经过这些过程,经过这本书的一些点刺激到我,另令我有所思,这就够了。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五)
1、点和线
线是基础设施,短期内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已基本满足需求,未来几年是点的机会。但是窗口期正在缩短,「时间在加快」。少讲生态,好好挣钱。
2、老教父
互联网明星看起来耀眼,估值也好,但老去的企业仍然不可忽视。而且老人们输得起,甚至比年轻人更有耐心。
3、数据时代
一切都将数据化,数据可能比你更了解自己。
4、资本寒冬
资本只是冷静了一会儿,而已。
5、IP
做好IP,只有笨方法:找到有价值的事情,坚持做,死磕自己,等时间的回报。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六)
没有目录, 重点就看下这篇内容整理吧
《时间的朋友2015》内容整理
1.创业者PK资本 (#创业潮和资本寒冬#)
2.层累结构 (#O2O大战与合并潮#)
3.新物种 (#两只妖股#)
4.新入口 (#IP大爆发#)
5.新土壤 (#支付大战#、#阿里巴巴的数据帝国#、#沉默的微信#)
6.拦路抢劫VS坐地分赃 (#小米和华为#)
7.无限游戏 (#老教父们#)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七)
QQ和微信通过不断改进“端”的产品让用户更便利地使用,更便利地把世界拉到自己眼前;而阿里巴巴通过不断收集数据和增强计算能力,来更有效地辨识出个体的真正爱好、需求,然后把一个个性化的世界推荐给个体。
它们都在回到个体,都在构造以个体为中心的新世界。阿里巴巴是让世界看到清晰的人,腾讯是让人看到属于自己的清晰世界;阿里巴巴的工具是数据和计算能力,腾讯的工具是成为个体在数字时代ID的连接器。
你以为这两家公司是在竞争吗?其实它们是在从南坡和北坡同时攀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喜马拉雅。
每一次和高人的对谈,每一次阅读,每一次灵光闪现的领悟,都在把我们和周边的人区分开来。也许只需要一个瞬间,你和原来的伙伴已经踏上了不同的演化之路。
突然就热血沸腾了(๑òᆺó๑)!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八)
今年第三本书,“罗胖子”四小时的跨年演讲还是很能打动人心的,有理论有干货有“老辈”创业者的情怀!后来,在kindle上把这四个小时的演讲资料又看了一遍。
《时》相比演讲的现场性而言,书中更加全面的介绍了互联网的恐慌(对互联网的认知),创业潮、资本寒冬、O2O、妖股、IP、支付大战、合并、阿里大数据和云计算、微信的厚积薄发、小米和华为(15年互联网大事件),以及中国老一辈创业者的个人奋斗和自我情怀(就如老炮儿,有些事情就是要有自己的规矩,不能乱!)
《互联网世界观》是以物理角度来阐述互联网的发展,而罗胖的《时》是用生物学的“演化论”来透视商业现象!还真有些顺势者继续生存,逆势者则必然凋零的感觉!想起AI那句刻骨的话语,“Only the strong survive.” 适者生存,才是我们的行为准则!
为那些真正的创业者感到骄傲,也要向前辈们致敬!“有些人活着但已经死去”,那些老骨头才不会死去,而他们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去开拓人类商业新篇章!
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一直做,然后静静等待时间的回报!
@Kingsley王智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九)
很高兴看到经过3年的努力,《罗辑思维》节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按照书中罗振宇的描述,罗辑思维也就是“IP”吧^-^),尽管自开播以来的《罗辑思维》节目几乎全部看了,但是,这么多年来,唯一做出的直接贡献,也许只是从他们的商城买了一本《秦谜》吧,而且我连他们的微信公众号都没有进行关注。
书中是罗振宇年终演讲的文字版内容,显然,内容都是围绕着互联网这一块儿来进行的,有这一年来互联网圈子内的大事儿小事儿总结,也有罗胖根据现状,做出对未来互联网行业的思考等。
显然,这本书更明确地把目光瞄准了互联网从业者和IT相关创业人员等,不过这完全可以理解:作为一个以营利为最终目的团队,这样做显然并没有什么不妥,目标更明确,推送也更精准,彼此才会产生更大的黏性。
其实从他平时的《罗辑思维》节目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尽管节目中涉及到的内容太广,有名人故事,创业历程,历史发展,经济脉络,人文经典,社会科学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在他三段式结构的最后一段做总结的时候,往往都要和互联网及创业搭上关系,也许早在几年前,他已经把他未来的目标客户给定位好了。
当然,作为一名非核心目标客户,读上一读,也会获得不少收获,毕竟未来是互联网的世界,对此多一些了解毫无坏处,并且里面涉及到的内容既广又多,干货不少,连我这个互联网门外汉都得到了不少的启发的。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十)
『马化腾讲他每年都感觉这个公司快完蛋了,要死了,而每次渡过险关,都觉得是大难不死,再世为人。
关于开发微信,马化腾讲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微信晚了三个月,整个腾讯可能就要被颠覆掉了。”』
成功背后是风险和煎熬。
『当雌孔雀喜欢长尾巴雄孔雀的时候,一根奇妙的逻辑链条就被启动了。短尾巴雄孔雀虽然活得雄姿英发、活蹦乱跳,但是因为颜值太低,以至于没有雌孔雀愿意和它交配,于是就绝种了。而长尾巴的雄孔雀纵有千般毛病、万种不是,却成功地把基因传承下来。』
物竞天择,美者生存……
『未来中国市场上会不会出现一个最长的公司名称——“滴滴快的美团点评58赶集糯米饿了么”』
还真别说~我们等着瞧。
『也不知是乐视为干事忙着圈钱钱不够干事了又回来圈,还是乐视为圈钱假装干事事不足圈钱了又找个事。』
乐视啊我们看不懂。
『马云说:“对于一个新事物,我们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理都懂,人们那么忙碌,谁有功夫去看得见、看得起新事物。
『你的报酬不是和你的劳动成正比,而是和你的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bingo!
『一切的经济形态,最高表现形式都是金融。互联网产业,改变了信息行业,改变了零售行业,改变了传统行业,它将升级为互联网金融。』
各巨头对互联网金融抢占、瓜分的正厉害呢。
『要么让世界更高效地来到人面前;要么让人更高效地得到整个世界。』
『阿里巴巴是让世界看到清晰的人,腾讯是让人看到属于自己的清晰世界;阿里巴巴的工具是数据和计算能力,腾讯的工具是成为个体在数字时代ID的连接器。』
给大家个建议:
『1. 做一件有价值的事,要咬牙坚持,持续改善,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
2. 得对自己狠一点。』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十一)
当一本书,看完后如果能让人有所启发,哪怕只是一点点,对于读者来说就是赚了,尤其是在书这么便宜的中国。当然启发是很个人的,对于入门者来说,很容易产生启发,而对于老玩家,大部分都是冗余信息。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是让我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商业、社会的发展:“商业生物体”。
生物会照当下最优的行为来让自己生存得更好。所以它没有定型,它会不断改变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甚至会变化成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乐视是最明显的例子。
高级生物通过有形生殖来完成繁殖。资本在其中化身成为雄心基因的角色:广布种子玩概率,同时承担一些统筹协作。2015年O2O的几大合并,背后正是资本协作的力量。
生物具备多样性。2015出现的新词“IP”就是多样性的体现。具体到商业上,首先是粉丝经济,在小圈子内做到极致,然后从最极致的这些IP中选择少量最有普适性的,各种资源环境推上去,让其尽情繁衍。多样性还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商业入口,一开始是流量,然后是价格,最近是人格,之后,可能是“知识”。信息流太大,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需求:从信息流中找到适于我们的知识。这不是简单的搜索能够实现的,因为很多时候你根部不知道应该搜什么。
生物需要一套生态环境。生态是点和线交织在一起构成的。商业模式也可分为“线型”和“点型”。所谓“线型”,就是构造基础设施(服务),然后再基础设施之间打造连接它们的线,用户为使用这些线付钱。所谓“点型”,就是把一种产品做到最好,卖这种产品付钱。各种平台化、补贴站、流量争夺之类都是“线型”,可口可乐、老干妈是“点型”。书中认为新的机会,会主要出现在“点型”,当然这些点,是建立在充分使用各种“线”的基础上的。
这些观点当然不能说对,但的确给我带来了一种思路,对我来说,这就体现了这本书的价值了。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十二)
其实的是《时间的朋友2016》。懒得填书,毕竟,时间是宝贵的。
作为曾经的知识松鼠,NAS、苹果“图书”APP里存了大量的书籍,有时间有心情地时候会翻出来“消”书,这就是与《时间的朋友2016》相逢的由来。
在2024年去回首看2016年的一些分享、预测,前后验证,发现老罗的话说得还是很精准的。当然,我得承认,作为一位曾经的得到APP的用户,有段时间特别反感“得到”里动不动造词、造概念的行为。有点像近期突然又在互联网窜出来的“下周回国”贾会计,塔尖科技、中美桥梁.......种种唬人的词让人心理不适。因为,会觉得,这是对自己时间的浪费。然而,现在却能看出点东西来。因为
时间证明了老罗的话并非只有概念的冲击,还有对认知的重新组合和凝练。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人。
时间就是一切。以此为出发,2016年的演说都可以串联。时间叫醒了五只黑天鹅,一只是对商业的深入理解,一只是对空间的逆向解构,一只是对技术变革的畅想,一只对用户的精准把握,一只是未来生态的寓言。
这一切都存在于时间,又生长于时间。
当然,还有其他的好句。“世界不是平的,是碎的”“自律和有趣是同一件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反面,叫自我懈怠。”等等。
这一切。同样都存在于时间,又生长于时间。
做为个人。我们要做的,是件很简单的事,就是觉察时间,运用时间,把它用在能够长期复利或正满足的事情上。
愿我们都做时间的朋友。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十三)
我在喜马拉雅上听完了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开始的时候有点惊讶,因为罗及其团队对商业没有这么细致全面的关注。听到后面罗振宇说总策划是李翔,就明白了。
以前看过李翔的一些文章,是一个优秀的商业与财经记者。我感觉本书更像是李翔及其团队写好了2015年商业大事记,罗振宇及其团队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些点评,点评中不忘讨好所有涉及到的公司与人物。
也许罗辑思维的想法是把这个跨年演讲系列做成一个中国的商业与财经的年度排行榜。
李翔的商业大事记我给4星,值得看一看,罗振宇的点评给3星,不够深刻。我感觉罗振宇及其团队对历史最感兴趣,说的最好,商业与科学相关的话题,功力都不太够。
以下是书中的一些主要信息与观点的摘抄与概括:
1:用生物学思维看待互联网,传统企业不必恐慌。所谓生物学思维方式,就是把企业看作动物,猫没法转型为狗;
2:2015年,连疯子都在创业。相对创业者、企业家来说,资本处在越来越弱势的位置,可以投资,值得投资的资产太少了;
3:把老二并购了,这个市场就踏实了吗?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4:大量的资本会烧出一个社会协作体系。过去的一年,O2O给北上广深的居民带来了许多便利,也让一些普通蓝领工人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5:2015的两只妖股,暴风影音靠运气,乐视则是有意与资本共舞;
6:回顾过往,商业交易的入口一共有三代:第一代是流量,第二代是价格,第三代是人格(以前叫品牌),还有第四个交易入口也在打开过程中,那就是“知识”;
7:我们这一代创业者,面对两个时代性的机会:互联网科技大爆发,中国中产阶级崛起;
8:只要拥有交易大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能够成为金融帝国,成为更高维度的银行。因为金融看起来高大上,其实核心能力无非四个字——风险定价;
9:小米就像手机中的优衣库。优衣库在日本经济低迷时期,提供了优质低价的商品。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比2012年增长3倍,这里面,小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0:2015年格力电器分红90亿。老人们不但输得起,还等得起,我们这个时代最有耐心的恰恰是这些老同志。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十四)
“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每到年末就没心没肺地等着元旦放假,还有一种人,想起一年即将过去,心中就会泛起淡淡的忧伤。跨年这样的时刻,它提醒着我们,再不做点事,就来不及了。”这是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2015》开头部分提到的,这也是他做跨年演讲的原因。 我们用时间寄托未来,用时间提醒当下,做时间的朋友,需要深入地探问和好奇地张望。2015年的商业现象,罗振宇拨开了表象,和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实质是什么。 一、在这本书里,摘录了一些名人的语录,言语虽然精短,却有无限的意味和思考。 美丽说的创始人徐易容说“创业之后,第一天睡觉之前,我会觉得自己拥有整个世界;而第二天醒来时,我又觉得自己失去了整个世界。” 马云说“对于一个新事物,我们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你的报酬不是和你的劳动成正比,而是和你的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威廉 吉布森所说的“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阑夕说:判断一个内容是不是IP,只看一个标准:它能否凭自身的吸引力,挣脱单一平台的束缚,在多个平台上获得流量,进行分发; 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二、这本书谈到了互联网转型、资本寒冬和创业潮、O2O大战和合并大潮、IP大爆发、支付大战、阿里巴巴、微信、小米和华为等,并在这些案例中穿插了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IP不仅会越来越火,而且还会从内容产业这个狭窄地带走出来,进一步影响其他商业领域: 第一,人人都要存在感。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一个IP的背后只要有一小撮人追随,在商业上就足以开花结果。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人人都想要刷出自己的存在感。英雄的标准正在泛化,雷锋虽然只有一个,但大侠却很多。 第二,人人都要“社交货币”。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所谓无益之事,之所以是有益的,就是因为它能凝结人们的共同想象,对内能呼应我们作为社交动物的基因本质,对外能达成更大规模的社会协作。 第三,也是更重要的理由,商业交易的世界将会洞开第三个入口。回顾过往,商业交易的入口一共有三代:第一代,是流量。第二代,是价格。第三代,是人格。互联网解决了成本问题。不仅传播成本更低,试错成本也很低。互联网的用户互动机制可以很快滴筛选出高质量的IP,迅速让它从一个念头变成一个庞然大物。一个IP的粉丝,和LV、爱马仕的粉丝截然不同。消费一款LV的包包,仅止于此。而一部小说的粉丝,会为这部小说投票,为剧情发展操碎了心,为改编剧摇旗呐喊汉,甚至还会和原作者吵架。粉丝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是未来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两者缺一不可。 拥有了数据,就可以无限逼近式了解我的客户,反过来不断提升企业的能力。未来阿里的本质,是一家大数据公司。它可以为未来的创业者提供惟妙惟肖的客户画像:性别、年龄、个人爱好、消费习惯、信用等级,等等。 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就按照罗振宇提出的要求来做吧:做一件有价值的事,要咬牙坚持,持续改善,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得对自己狠一点。这是造就一个IP的笨办法,但是真的人人都能做到。
《时间的朋友2015》读后感(篇十五)
用生物学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商业,用生物学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用生物学的物种演化,来透视商业的进化现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自我进化”。
物种通过两性繁殖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以达到向更高级物种进化的可能。其中资本扮演雄性,创业者扮演雌性。资本通过不停的交配开启后宫模式,来保证基因能够得到繁衍。资本会按照这个演化趋势和路径继续下去,未来对雌性的追逐将更为激烈,同时新物种将层出不穷。
由人性本能存在感催生出的IP(思维产权、知识产权)将成为社会下个阶段的普遍形态,社交货币就是其主要的代言,也是其价值的最终体现,稀缺性是其内在的逻辑,报酬不在强调努力程度,而更多的是强调独特。未来交易不在是冰冷的数字,更多体现在与世界的关系和链接,每笔交易背后的逻辑都有“社交的基因”,IP跟自媒体一样会成为交易入口和流量的载体,其内在的本质--认知革命。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未来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未来商业的成败取决于数据的挖掘和工具的运用。不断积累的数据可以无限的接近客户的需求,提升企业的反应能力,促成企业的进化。环境和物种总在协同进化,不会用就说明你已经老了。---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在进托帮的文明底色下,由思想累积的能量,促使思想以复利的形态快速前进。思想的交合、繁殖同样能演化出更高层级的思想维度,层累结构。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更高级的思维层次必然由各种不同维度的思维组成,人工智能同样如此。
商业同样纳入进化路径,本质跟要想富先修路道理通用,以前乡村城市,由路致富。现在更多体现在网络的路径发现和运用上,路径本身的进化也是如此,土路--公路--铁路--电力--网络,商业的竞争本质依然没有跳出对路径的依赖,只是有显性路径转变为隐性路径,也是文明进化的外在表现,进化取决于你识别能力,科学的层累结构是其内在的本质。而这些路径上的路径就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
商业内在竞争关系由以前远古时代的部落竞争转变为文明社会下的团体竞争,公司是其外在的表像,公司内部用多用样化孕育出不同基因的孩子,以促进公司的自我演化。公司发展的越大,其拥有的容错率越高,通过不断的试错,增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看懂这篇笔记就说明你已经进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