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在一起》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两个相爱的人在错过了一起的机会后,各自经历着生活的起伏和变化。小说通过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描写,揭示了人生中的无奈与遗憾。读后让人深思人生的选择与抉择,感叹命运的无常与不可预测。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一)
喜欢吴忠全几年记不得了, 喜欢他是源于《最小说》上 的《表象》,看完了深陷不拔,开启了喜欢吴忠全之旅,之后的每本书都买,虽然他号称“黑暗骑士”,但我觉得他是一个温柔的人,从文字里感觉,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爱全全o(≧v≦)o~~加油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二)
‘’不过是一场简单的物是人非,却非要有缱绻的浓意,是爱情让人活在诗意里,还是人们把爱情美化成故事?‘’喜欢就不要分开 分开就不要想念。可你又岂会是那么容易放下的 我宁愿与你纠缠。 既然放不下你 我不愿与你分开。没有在一起 毕竟会是悲伤的故事 可在一起的 不好好去珍惜 是否会比没有在一起更幸运?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三)
断断续续的将一本书终结。因为我看完每一个故事都会合上书本品味一番,有些活该分开,有些又太遗憾。也许,这才是我们的青春,如此的不尽完美,不是每一次感情都那么顺利,不是每一个青春都单纯完整。如此,甚好。看完最后一个故事,合上书。这就对了,这才是我想象中的青春。深吸了一口,却发现心已沉入谷底。许久开心不起来。。。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四)
曾经不想去回想那段暧昧,但始终那段记忆会出来刺痛。现在更多了一份坦然,虽然明白,自己还不能全然放下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再以后的某一天想起他,是何种心情。我们没有在一起。但终有一天,我会做到,让你不再刺痛一下心里。愿你一切都好,记得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我不是爱的卑微,现在也不去想你会不会想我了,那些都不重要了。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五)
一直在想的一件事是如何去写这篇书评,才能让它听起来不娇作又不失本真。结果,我发现我失败了。
我们没有在一起,这是你的第六本书。17个故事,分分合合。对于爱这个词,我还是不能真切的去体会。在一起是因为爱,不在一起也是因为爱。
有人问我会因为什么喜欢上一个人,可能一个动作,一个神情,或者我也不知道是哪一处。之前喜欢的一个人,只因为他跟你长得很像。听起来有些荒谬。所幸的是,我们没有在一起。
变幻的年代,那些白水一样的日子,我没有拥有小说家的爱情,也没有遇到更好的人。烟圈,月光与荒草,这些东西伸手就可得,只有一层透明的隔断,就像是窗外的黄昏,但却不会永远属于你。
没有你的生活,我也时常出去走走。在悠远的天空下,世界那么大,我的爱人,若北风吹起时我会想起你。想知道你那里几点了,你会在我不知道的城市怎样的过活。该怎么诉说我对你的思念呢,我不是个喜欢回忆的人,却还是在寒冬时候回忆你温柔。
外面安静的街道,没有车辆,没有行人,就像我现在的心一样空空如也。我们没有在一起,也好。就这样吧。
天色将晚,往如秋时,我想为你写下第六行诗。
我想过很多我们可以分开的理由,距离,战争,疾病,还有最可怕的死亡,这些生老病死,像无法改变的春夏秋冬,在岁月里与我们寂静地对峙。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六)
所谓完满,不见得最后都要在一起,有些遗憾,却是成长所依。
很多爱情故事,并非都是美好结局,就如吴忠全这本新作《我们没有在一起》,17个爱情故事,各有自己的叙事风格,或淡如白水文笔流畅,或设定大胆情节惊艳,这不同于他人的爱情语言,表现出了写作者对“爱”的独立思考,和对人心最深情的领悟。
17个故事,讲述了不同背景不同职业不同遭遇的爱情,可无一逃出命运的摆弄,均以分离告终,那些短暂的、久长的、小心的或是疯狂的对爱情的信仰,最后都如烟花绽放时的光亮,瞬间被漆黑埋藏。
怀念吗?时间那头,是牵着手的你我,用许诺铺满未来的景色,视对方胜过理想的花火,任时间考验,让现实打磨,却也希望能够爱得轰轰烈烈,就像我把对爱的自私献给了你,你将对爱的认真送给了我,我们的故事,回忆起来,可以很长,长到许多个失眠的夜,目睹了天亮。
有时候,我觉得这些故事离我很近,近到我与他们,呼吸着同一空间下的氧气,那些情绪,随着文字传入我的身体,感觉很轻,却又无法抽离。有那么几刻,我甚至相信自己,就是那个对生活隐忍、对喜欢的人任性,每天骑着单车送递信件的阿旻,又或是,那个相信命运却又敢于争取的周策,原来爱情,始终替我们保存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敢爱的人,正如林夕的一首词作:我们不傻,我们伟大。
最为喜欢的一篇为《烟圈》,故事的双重设定相互呼应,乍看似是现实与虚幻交融,其实也在影射许多人的内心世界,爱并非单一存在的,有时你败给的是身不由己,而有时,是自以为是。而《月光与荒草》的年代性让角色在塑造上更加丰满,这也是全书中角色数量最多的一篇,从背景的描写到人物个性的刻画,都对爱情这个主题做了一次完美的升华。
其实每个年纪,对爱情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年华于我们而言如同描好的轨迹,我们顺着那些线条,望到了你的傻笑,我的讨好,却也封存了你的眼角,我的眉梢,时间改变了我们的样子,可扯不断,曾经我们有过的快乐交集,如若怀念,是对往事的成全,那么祝愿,就是最坦然的祭奠。
不要怕,这本书里伤感的字眼,那些只不过是写作者对情感最深沉的表达,每一场爱情的遇见,都是对自我的剖析,我们在现实里跌跌撞撞的长大,学会爱人的同时,更懂得如何爱自己,爱情本身就是个庞大的命题,先要学会放下,才能重新出发。
没有在一起,也许你会觉得可惜,但请不要忘记,爱情的美,不是一纸协议。
去爱吧,趁还没有老去。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七)
风来了,雨来了,裹挟着炎夏的清凉奇爽,如莲。
全大的书没有让我失望,那种不动声色的绝望,那种无能为力的温情,那种如凉白开的文字里暗涌的漩涡,翻来覆去,还有一如既往的对北方的热爱,当年那句“跟我去北方”真的让我的心颤了一下。
虽说忠全被称作“小余华”,文字凛冽犀利如“黑暗骑士”,但就我而言,忠全其实也只是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经历过几段爱念,尝过几次失恋的疼,更年少时身上坚硬而自我的棱角也被所谓世俗磨得圆滑了些,但他仍是能在望见生活的阳光时依旧想往阳光跑的人,仍是会对自己不理解、不认可的事物愤世嫉俗的人。我想,忠全在电脑前写下这部短篇时,表情一定是漠然的,仿佛写着与自己无关的故事。但实际上呢,忠全也说过自己再重温这些文字时会羞赧,那么说到底他还不是一个成熟到可以从人面对过去或激烈或抑郁的自己的人吧。
从初二看了《桥声》,我就喜欢上了全大,他的每一本书,我都会买。从每本书的正文、前言或后记中,我会猜想真实的忠全的性格、生活甚至是人生是如何的,他笔下的朴实而残酷的故事是否可信,他钟情的北方是个多么美好的地方······总之,一开始纯粹是喜欢他的文字,而后渐渐地将他作为自己最爱的作家,甚至会幻想自己与他偶遇的情景······真的很喜欢啊。
而我,现在已经准高三了,不说什么约定、坚守,我只想一直做全大的读者,直到他写不动为止。
尤其欢喜的是全大在新书《我们没有在一起》两次用了林宥嘉的歌词,宥嘉也是我喜欢了三年的歌手啊。当我看见那句宥嘉在《耳朵》里的“太亲密的关系像不像海底”出现在忠全的文章里,真的挺惊讶的,因为他在《等路人》里还一个劲地引用李宗盛、左小祖咒、叶蓓什么的,嘉哥的风格和他一贯的文风其实是不搭的啊。不过不管怎么说,全大是实实在在地用上了,这让我觉得相隔千里的我们还是有着微妙的联系,或许某天我夜深人静听林宥嘉的《晚安》时,全大爷在听同一首歌呢。
都是些絮絮叨叨的话,但也是我最诚恳的心里话。
“留一片孤单卧心底。”这好像是你写过的,我很喜欢,你呢?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八)
哪怕我们没有在一起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隔了很久 才开始写这篇书评 从学校回家的前一天收到这本书 之前很担心会赶不上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不过还好 最后 不早不晚的到了
开始知道这本书因为吴忠全 想买这本书因为书名 看过很多他写的文字 桥声 有声默片 还有单身列车 这本书里的一些也断断续续的在最小说在公众平台上看过 一篇一篇的看 总是不如 一整本的故事来得有感悟的
第一次写书评 还是觉得会写不好 书里十七个故事 相同的是结局 没有在一起 却 柔情满怀 字里行间有他对爱的感悟 不是治愈他人的那种感悟 而是接受了 最后不能在一起 这份成长
我们没有在一起 我相信终究会有一天清晨醒来 整个人豁然开朗 不再去想念你的样子 不再去斟酌你说过的话 不再苦闷压抑 不再不敢面对未来 不再不敢奢望幸福 也不是就能把你忘了 而是学会在心里把你安置好 留下整个余生去照看好那个位置 不让他轻易的跑出来 刺痛我一下
上面的一段大概是我这本书里触动这深的一段了 在看了这段以后 我隔了几天才开始接着看这本书 突然想起来 以前谁说过 从别人的故事里 看自己 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 感觉这样最好但是也感觉这样很难 因为很多事情很多情绪是不那么容易控制的 后来我又接着看的时候 看见他写 我并不想那样(就是下面一段的最后一句) 现在这本书的这一页也开在电脑的旁边 好像遗憾 才是爱了没有在一起的结局 那个人究竟要放在什么位置 要怎么对待永远都没有好的答案 是从此不联系回忆起的时候缅怀当初 还是 从此有距离不远不近各自幸福 还是从此忘记继续在身边假装什么都没有过
前几天看完了 我可能不会爱你 那样的爱情大概是最好得了 可是在结局之前 爱到不知道的过程里 为了喜欢的人改变 为了想要放弃一个人躲得很远 还好那有个好的结局 那是虚幻里的幸运 却经不起一个现实中的错过 这本书里有太多的故事 是当下我想和你在一起你不愿意 后来你想和我在一起 已经没了可能 错失是一个瞬间的事情
感觉被自己写的很乱了 写了多少也不是很清楚 有一些是书里给我的感受 有一些是自己对于没有在一起的感受
我现在很好 只是回忆很长
失恋失去的其实是原来的自己
做一个明亮的人 看一遍日落长河
他还在那里 等着你穿过人海 找到他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九)
书评/我们没有在一起>你过得很好,我也是
第一眼看到封面就知道是小西作的,清晰明了中的有一种沉稳的大气。
然后想到天寒地冻,想到孤身一人,“没有在一起”就像是恋人未赴约的无尽等待。
其实一开始还不是很能理解封面上的那一句“哪怕我们没有在一起,也要像是在一起”的意义,直到阅读了自序,阅读了那一个个“没有在一起”的故事,我好像才发觉这句话所包含的,思念的厚重,爱的厚重,是哪怕没有在一起也会祝福的爱。
其实在忠全比赛的时候他并不是我特别喜欢的选手,甚至还一度觉得他的文字太过锐利对人性阴暗面的刻画太过偏执。
可能是年少时都把爱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喜欢他的散文而近乎拒绝地阅读他的小说,他的深情他的风度翩翩是他的散文里我最能感受到的魅力。
这一次经由他的小说集,我感觉又认识了他多一点,也再一次被他的文字,他的温柔所打动。他的文字风格在我看来一直都是写实的,我觉得这是很大胆的一点,因为最真的回忆最痛。而他不急不缓的叙事风格,使得故事绵长而情深,恰似流淌的白水,我想这大抵是我一直喜欢他的原因吧。
要诚实地说,《最小说》我一直都买,可因为读书比较慢的缘故,不可能每一个篇目都有阅读过,所以我在阅读这本短篇集时发现只有《往如秋时》《就这样吧》和《空空如也》三个篇目我是先前就阅读过的,所以也就略微写一下对这几篇的印象。
《往如秋时》是最小说的大赏,第一次读到名字就很喜欢(忠全真的很会起题目)讲述了一段寻找的故事,寻找神秘的音乐人,寻找关系不明的父亲,寻找一段关于爱的关系。他是真的不按套路出牌的作者,虽然故事的前半部分大抵都沿着预想的方向发展,回忆与现实的穿插处理得非常融洽,可到了结尾,主人公才发现可悲的不是被抛弃,而是从未得到还执念付出的爱情。
《就这样吧》应该是今年刊登的小说(?)这一篇我就很喜欢,因为知道忠全就是和男主人公一样会很会照顾人而且很深情的男人,但结局就是……(对的这个作者就是那么狠心全部的结局都是……)其实很多人在爱里不是不勇敢,真的只是在不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空空如也》这种(消音)小说是女读者最不喜欢的吧,直男癌真的很严重……,而且和没有在一起这样的选题一点关系都没有好吗,真的很阴沉(算了谁叫作者是男人有点(消音)的念头也正常啊)
不知不觉就写了好多(……)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最喜欢的篇目一定是《自序》(诶诶小说集!)(没错就是喜欢他的散文)
你可以不时刻明亮着,但一定不要一直在阴郁里沉沦
你可以有封藏的故事,但一定不要一直因记忆而止步
你可以看日落,看长河,但一定不要忘记了归家的方向
你说你要安稳度过一生,哪怕我们没有在一起,你也一定要做到最后一点
因为这是,让我放心,没有我你一样过得很好的理由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十)
只是回忆很长
迟迟的没有动笔,就是因为回忆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一个越了狱的的人不愿再回到监牢,一个康复了的人不愿再回到医院,一个快乐的人不愿再回到忧郁。一个刚放下的我,不愿再提起过去。
我们没有在一起。
比我们没有在一起更糟糕的是,我曾以为我们会在一起。而更更糟糕的是,你从未想过我们会在一起,而我日夜幻想,你是我最美好的结局。你是我未来所有的美梦,我却是你无暇顾及的过往云烟。人生如梦,美梦别成真。
喜欢的第一个男孩儿,优秀霸道淘气。因为喜欢,所以害羞到不敢多看他一眼。
我不善于流露自己的感情,不善于去表达。比起不善于更多的是羞涩和所谓好孩子对早恋的矜持和对家长百般教导的遵守。我甚至躲着他离他不近又不远,保持一个刚刚好的位置,就像俗话说的,距离产生美,现在的我,恨死了这句话。还好当年有一点点尝试不后悔的精神,也可能是高中做过最大胆的事儿,那就是在高考之前的5.20号,给喜欢了好久好久而我已经放下的他,发了一封短信,告诉他我的爱慕,我的害羞,我的心思,以及我的放下。现在一想,几年的小心思用几毛钱的短信就去草率的表达,真是不知道值得不值得。但终究的结果是,我们没有在一起。他没回我短信,我就好几年没再联系过他。后来渐渐消失的尴尬和不得不说话的场面,消磨了曾经的不自在。可消磨不掉的是曾经小鹿乱撞的怦然心动。
就像是你25岁的时候可以指着你五岁时候留下的伤疤,在上面用手指甲刻个十字印或井字,笑嘻嘻的说,看我以前多淘气;而却不能用手去猛力地戳你昨天结下的伤疤告诉别人你有多痛,别人可以看见你的伤疤,而你却切肤的感受其痛,甚至十倍,甚至百倍。愈合需要时间需要契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现在的我,可以轻松的讲出我喜欢的第一个男孩,可是关于第二个他,我却迟迟不想打开回忆的牢笼。心疼的感受不是深夜的一颗烟不是大排档的一瓶酒就能化解的。有时候甚至连时间都治愈不好。
那就不谈他,终究我们不会在一起。
我也不会再做一些傻乎乎表白的事情。
说一说对于全大的爱吧。五年第六本书,一直追随一直喜欢一直惦念。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若你坚持了这么长时间你也会懂得。就像是大家都说性格相反的人才适合在一起一样,最开始喜欢全大的文字是因为他字里行间透着我写不出来的黑暗气质。他善于讽刺善于揭露善于把文字当成一把刀,狠狠的刺向人性的本质。而当代文学不缺青春不缺正能量,缺的是一面像全大一样的镜子。不管文风变没变,触动人心的就是好书。《桥声》可能让人诧异;《有声默片》可能让人悲哀;《单声列车》可能让人深思;《等路人》可能让人回味;《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可能让人思索;而《我们没有在一起》让人心痛。
想说的太多,每一个短篇都是感触。想动笔却迟迟不敢动。不想说太多,因为太伤感。却还是乱七八糟的打出了一千多的文字,大概都是因为爱吧。
当北风吹起时我会想起你。
何时再南风。
然而,然而。
2015年7月31号23:30 于哈尔滨
有阵阵火车声不安静的夜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十一)
☆前记☆
在凌晨的时候不温不火地开始在夜幕黑暗的边界看书,在所处的这个世界缓慢睁开昏睡的眼睛的时候,看完了。(不过是从4点到7点,被我说的那么文艺……)
很久没有写书评了,我也不确定我这篇是不是中长评,也许只能算个短评。一直以来写的都是短篇的评,不管是杂志,还是书,都是每一个的短篇,这次也是。不打算每一篇都写,只单挑几篇――第一次写给“黑暗骑士”吴忠全(第一次怎么都要正式点对吧,本来挺正式,一加括弧就不正式了……)的书评。
题目选了《月光与荒草》里的一句话,只是觉得这一句话恰好可以表达我所想描绘的意思。
☆选评☆
♔《我们没有在一起》♔
写这篇有很多的理由。有这篇名字是书名的缘故,也有自己挺喜欢这篇的缘故。
这篇是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篇,因为给我的感觉特别温和(差点想说“温润如玉”了……)。
这小小的恋情,并没有被维持。赌气也好,孩子气也好,文艺也好,不管怎样都好,一句“失恋”就像是世界崩塌,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因为失去了原来的自己。醉酒后、多年后,发现唯一的悸动一直都在。
一直不敢告诉你“我喜欢你”,却在独自期待着这段回忆过去,只愿偶然抬头看见云淡风轻。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最喜欢莫过于最后的结局,还能心平气和地为你上炷香,愿你此生平安;还能想着买个木雕送你。我所认为的失恋最好的结局,各自相安。
♚《第六行诗》♚
很早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就是讲邮递员爱上了他长年送信的姑娘,姑娘的男朋友在战场,而邮递员扣留了他们的信件,最后这一对苦命鸳鸯死了。
一步走错,局局皆错。迈出了第一步,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一直祈望希冀的咖啡店,终究只能用来眺望,除非再一个倒霉鬼撞上残破的腿。
“天微亮,暮已迟,我想为你写下第六行诗。”最终一无所有。
♔《悠远的天空》♔
这绝对是一篇看了开头猜不到结尾的小说。本来以为是细水长流的生活,结果还是负罪的情感。但不得不说,虽然是这样,但发生变故之前,知道真相之前,那种状态还是挺满意的。
就看到秋柔想不起每天都是夏冬做的早饭,以及他已经在牧场工作了一段时间那里,想到以前看的一部电影。女主每天醒来都会忘记前一天的事,记忆永远停留在她出车祸那天。每一天都是新的恋爱,虽然两个认识很久了,也爱了很久。但由于女主不记得,于是每天都是新的开始,崭新的一切永远不会厌倦。所以会以为最后两人会这样下去,结果居然这么个结局。
也是波动起伏,“黑暗骑士”不改黑暗(……什么鬼……)。但其实设定很诗情画意啊,诗人写诗,吉他手作曲,怎么想都应该是文艺复兴(……又是什么鬼……)的爱情啊。
♚《爱人》♚
这篇是最现实的一篇了。不关乎爱,而只涉及利。是相互离不开,但所求所需不同。一方需要的细腻的照顾,是一生的托付;一方只需要奖,和明耀四方的虚荣。就是这样,各取所需,各用其益,而已。
♔《在寒冬时候回忆你温柔》♔
以前朋友跟我聊天时,她说,爱情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细水长流。这篇也是最喜欢之一。就是喜欢这种温和的你咬我呀。
再平淡不过的相处,就是通常人家的生活。对于恋爱中的两人,反而有点冷淡了,但依旧是绵绵的眷恋。孤寂长夜后枕边的一杯水,和一杯冬日温吞的日光;异乡街头汲取温暖的拥抱;酒醉后始终亮着的灯和一碗热腾腾的粥。
“哪一天我落魄了你得养我”,这一句,自始自终都没有变。从第一次离别,到有一次相聚,到她终于结了婚。
绵延相处,只一句“像你”。
☆后记☆
好久没写书评,虽然写来依旧不怎么像是书评,自己果然还是需要再好好看看,虽然还是已经尽力和拖延症抗争写完了。没有写所有的篇目,因为相信我写多了最后一定会写来一律雷同……
所有的柔情,是否会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否会在慵懒的午后想起,是否会微微一笑释怀当年的稚气。时间悠悠,细水长流之怡然,云淡风轻之平淡。
这次书评至此,谢谢全大的短篇集,谢谢全大所带给我们的期盼和感动。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十二)
删掉的人可能曾经有过几百页畅谈的聊天记录;街上碰见了也不打招呼的人可能曾经也乐此不疲地整天腻在一起过。那一刻,揣着一颗完整真心的、疲惫而欣喜的我们,竟然还以为眼前的美好就是人生的大结局;竟然还以为,就这样轻而易举,我们便会和眼前的这个人永远在一起。今天想与你一起分享一些故事:还以为会在一起。 《一起来看流星雨》开始播出的时候,我正式成为了一名“迷妹”。 剧中的慕容云海和楚雨荨在一次次的矛盾中慢慢发现自己喜欢对方,又一起经历了很多故事,最后在一起了。而在现实生活中,张翰也和郑爽走到了一起。当时正是我最憧憬爱情的年纪吧,觉得他们好幸福,就像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一样。可是没多久,他们分手了。 前不久,许晴和郑爽的一段对话被披露出来: [“你和张翰还有联系吗?”许晴在伦敦地铁中问郑爽。“有的。”郑爽大方回答。 “他说他这一生最爱的人是你,可你当时就是不理他。他发了疯似的找你,就是找不到。”许晴的声音里有一种淡淡的惋惜。 郑爽只是一笑,眼神飘向远方:“然而,最爱的人往往都没有在一起。”] 可是我当时就是以为,最爱的人就是应该要在一起的啊。好像在那时的我的爱情观里,只要是两个人相爱,那么根本不会有什么能阻挡。 D姑娘是我初中同学,典型乖乖女,安静,温柔又细腻。初一初二的时候,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 那时我和D姑娘身边还有一个姓L的姑娘。我和L姑娘总会犯花痴,知道看帅哥,知道哪些明星又有了哪些八卦,知道谁谁谁跟谁谁谁在一起了……也憧憬过爱情。 而每次我们提起爱情的时候,D姑娘总会像个老师一样“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她也曾说过,自己在大学毕业之前是绝对不会谈恋爱的。 初三时我们班来了一个转学生。开学没多久,D姑娘就跟他在一起了。我并不知道具体故事,因为在初三我变得很忙,忙到跟她们都疏远了。但我想,D姑娘一定很爱他吧,不然,好好学生、乖乖女D姑娘,怎么会在最需要好好学习的初三恋爱呢。 后来啊,他们分手了。再后来,D姑娘又跟我们班另外一个男孩子在一起了。 还以为会在一起,最终却也免不了分离。爱情如此,友情亦是。 看《七月与安生》的时候是在青岛,那天我跟好友在早上时从五四广场走到第三浴场,吃过午饭后又去了鲁迅公园。下午脚实在疼,就不想走了,想换个安静省力的方式玩,于是就想着去看电影吧。也是难为了好友,一个男孩子,被迫跟我去看了《七月与安生》 。 看这部剧时我就像个神经病,一会儿想哭,一会儿想笑。最感动的,是安生把七月带到自己的小屋时说:“我这一生注定会四海为家,但我的家就是你的家。”最心酸在于七月写给安生的某张明信片,上面说:“我以前想象过的未来都是有你的。” 可是最后她们还是没有在一起。就不用说到受争议的三种结局了,好像就是从她俩长大后,就已经有了分歧和距离了。 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第一块倒下,之后的所有也都会倒下。一个接一个。那些让她们的关系变得小心翼翼的情绪是什么?将原本无话不说的她们推的无话可说的力量又来自哪里?我不知道,谁也不会知道。 在几年前看完《匆匆那年》之后,我发了一条说说,内容是我很怕离别的状态,希望和朋友们永远不分开。当天有很多人安慰我,说是不要难过,我们不会分开的。可是今天还陪伴在我身边愿意做我的朋友的人,只剩下了当时的多少呢?没数过。 更多的是感激和庆幸,但也还是有过想念,有过失落。 有人说,没有在一起,便是最可悲的。需要的时候,说过陪伴的人却不在。该怎么对抗、该怎么战斗都成了自己的事。只有自己站在这儿,哪怕对面是成群结队的敌人。 可是怎么就可悲呢?经历了时光的打磨后,我所喜欢的那些人,较之从前的乱花迷眼会更接近我的本性。所以那些成为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故人,不过是频率、节奏不一致,或是早已选择了相反的路而已。 人世冷暖,如同盲人摸象,永远无法得知其全貌,只得用真诚和勇气来探究它的虚实。 就像是,这个世界的确有肮脏险恶,但我还是想用最强的意念,去相信它的光明和仁慈。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十三)
我来勤勤恳恳的写一篇正儿八经的书评。
全大的第六本书了。把一个作者的书一本不落的都买回来,全大是第一个。说到最初的相遇,就是那本我提了很多遍讲给了很多人听却还想继续说下去的《桥声》,四年过去了,回头发现自己还是爱陆成安爱得紧,“世界变成了一个万花筒,我想要葬身其中”,我没来由的喜欢这样的故事,妄图探究神经病的神。
然后在《有声默片》这本“小城市,大末日”的故事里,第一次出现了跟我去北方,之后那本有关成长的《单身列车》完结了声音三部曲,却在后记里说“那么,还是要请跟我去北方”。《在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深得人心的名字,后记依然是不变的“跟我去北方”。
便也恍惚间明白了他心中那份对北方的执念。于是心里也油生出一股对北方的向往,北方以北,边陲小镇,最好不过。
看完《等路人》的时候写了一篇摸鱼的书评,不过看到结局却是再一次回到了当初的感觉,那种“果然不能每一个人都正常啊我很欣慰”的扭曲的情感。
全大真的是深谙人性的剖析,剖析那种深藏心底的极端与毁灭,初见觉得他是足够大胆写出了人内心中的那些都有却又都不愿为人诉说的小心思,有些俗却很真实,后来慢慢的发现他这种对人性反面剖析的热衷是与生俱来的。
他爱极了这种风格,我也爱极了看。
说了这么多发现自己跑偏了,该仔细说的应该是《我们没有在一起》。
“我现在很好,只是回忆很长。”
这十七个短篇,关于回忆,关于爱情,关于不了了之的种种。
每看完一篇故事,便习惯回过头看看书封,我们没有在一起,哦,没有在一起。
那些白水一样的日子。看到最后,一辆出租车在身边停下,我下意识的觉得苏雅是要留下来了,可是转念又想到还有另一种可能,出租车来了,她得以继续敢去机场,没有在一起,他们最后没有在一起。
变幻的年代。那个说了“回聊”却没能再见的故事,说到东哥,悲从中来,心中的苦只有己知,从不曾为外人道。
往如秋时。昨天早上片刻推送了这篇,又拿着手机看了一遍。很难将这种一生不求回报只爱一人的深情感同身受,而不爱就是不爱却似乎更易接受。
若被风吹起时我会想起你。很喜欢的一篇。关于这样离经叛道的爱情,我不知道为什么却觉得她洒脱。
小说家的爱情。最意味深长的一篇,小说家与女朋友制造争吵是为了灵感,而最后女朋友离开却出了书叫做《小说家的爱情》,这样的结局让我不禁觉得女朋友其实也是一场为了灵感的“做戏”,反利用,不知道是不是我太阴谋论。
更好的人。很难描述看完这篇的感受,很不一样,你一次又一次的为了达成目标而背弃他人,知道你不想这样的那一天,你放弃了目标,却被他人背弃,到头来发现自己最不该错过的是最初。
窗外的黄昏。又是一篇结局类似角色互换的故事,和上一篇有微妙的像。
就这样吧。成都,北京,漠河,关于错过,关于回不来,关于就这样吧。
烟圈。一篇刻意混淆了小说与现实的故事,恰到好处的蒙太奇手法,让人转换不及角色而迷失其中。
我们没有在一起。看到这里才发现原来整本书是取了与这一篇相同的名字。看到有地方说这本书书写了作者本人经历过得感情,看到这篇感受最深。关于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我知道肯定会有那么一天的,不再那么思念你,却又不知道那一天何时到来。“我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跟随你的喜好,你却突然告诉我组成这些你喜欢标准的人你并不喜欢,我一下子就不知如何是好了。”还是要做自己。什么为了爱人试图改变自己,迎合他,由着他,对自己而言,除了迷失之外是根本没有半点好处的。深处爱情之中的人走出来才发现自己竟然也未能免俗,实在是觉得可笑之外还有无限悲哀。
第六行诗。俗套的情节,却有打破俗套的结局。不得不说故事男主理想中的咖啡店也是我很向往的一种生活,只是结局那种为了咖啡店宁愿另一条腿也被撞伤的想法也是够极端了。
空空如也。很大尺度的一篇,故事中的主人公一直走在自己觉得自己要完了的边缘,并最终走向失控。这是一种对内心中不受控制的欲望的剖析,日不能寝夜不能寐。
你那里几点了。“在那样一个年纪里,真的会很轻易地就喜欢上一个人。”关于年少时期的感情,或许是在年华逝去后记忆最深的了,不过看罢倒也会觉得释然,那固然是很好,只不过失去的却再也回不来。
悠远的天空。最喜欢的一篇。全大很喜欢写这种结局反转的故事,而且是前文丝毫不做提示的。喜欢这一篇,不单是因为这个结局,更是因为故事里描述的生活,之后的《月光与荒草》里也有相似的生活,寻个静处,和所爱之人安然生活,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境,不过也明白这样的生活虽是向往却很难长久。日子很难,生活也不容易。
爱人。很讽刺的一篇,俗话中的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就是这样了吧。
在寒冬时候回忆你温柔。看完这篇的感觉,就是那句网上红烂了的话,“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爱上的人都很像你。”看过脑子里一直反反复复地唱着伍佰的这首突然的自我,从前总不觉得这首歌有柔情,可“我怕我没有机会,和你说一声再见”却是最好听的情话。
月光与荒草。看了第一句心想这不会是一篇古代的文吧,没想到还真是民国后期。很长的一篇,也是整本书的最后一篇,却留给了我一个捉摸不透的结局。冬生为什么被带走又为什么没能回来,白月最后做了奶奶,年年等着一个不会回来的人,可是她又到底有没有真正爱过。
整本书看完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总觉得短篇虽然容易看却更适合慢慢的读,急不得,不过好在在七月看完了它。
全大还是很喜欢引入歌词,从《等路人》里看出的习惯。
关于感情,关于爱情,写之前想说很多,想由己及人,可是真到要说出来,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总觉得言语太过单薄,而感情偏偏又是很重的东西。
看完整本书最大的感触还是每篇故事都万变不离其宗的爱而不得,我们大部分时间经历的爱情,总会在某个时刻让你明白它的不适合。
不过还是要相信我们无论怎样总会遇见那个人,他在那里,他在等着穿过茫茫人群来到你身边,所以要等。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十四)
总评
在哄骗Sky和我一起写情侣评的时候,我问她,你知道吗,这本书写的都是全大的真实故事。当然不是这样子的,我也不知道当初自己怎么会那样认为,大概是因为书名吧,那篇《我们没有在一起》第一次在杂志上看到时就感觉,这个故事是真的。
看完这本书之后想了一下,全大笔下的故事大约可以分为两类,暗黑系的严肃文学和现实派的情感文。想问之前吐槽说这本书改变风格感到失望的朋友,你真的从头到尾认真看了吗?没发现除了少半的情感文外,其他全部是披着情感文外皮的暗黑故事吗!
然而我口味奇怪,从很早前就偏爱不是全大招牌的情感文,就像《等路人》那样子的故事,感觉很戳心。而这一类风格在本次出现的就是那几个故事了:《那些白水一样的日子》《若北风吹起时我会想起你》《就这样吧》《我们没有在一起》《你那里几点了》《在寒冬时候回忆你温柔》。
记得曾有朋友和我说,全大的暗黑文真的很棒,但如果现实中遇见这样子的人,一定要躲得远远的,因为能写出这种文的应该是个心理阴暗的人。哈哈哈哈太搞笑了,不过我想暗黑文是他的脑洞吧,情感文写的才是他的生活。
全大的情感文有着相似的情感发展套路,大多是女主动男被动的关系,男主深情而性格温吞,对女主的示好无动于衷,等她失望了死心了离开了再疯了一样去追去挽回,从来都是BE的结局。有时还会逞强装高冷,以“自我中心”为借口,掩饰自己的懦弱。不是迟钝不是自私,只是少了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勇气,总有那样一种人,有颜有才华,看起来怎么都好,却在面对情感时,让过强的自尊搞得很自卑。全大笔下的男主大多是这种人。
几个故事反复提到的还有恋爱关系发展中最重要的timing,全大笔下的女主不止一人表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回不到过去,无法重新开始。我很爱看这些女主们的冷酷,全大他太擅长写死心,写那种“我还爱你,但我不想再和你在一起”的心理状态。很虐也很戳,不过很好奇,作为一名直男,他到底是如何理解到这种程度的。
细评
《自序》
被戳中是从自序开始的,如果我说全书最心水的句子出自自序,不知道会不会被打。就是那句,因为失去所以想着——要无酒不欢,要放浪不羁,要寻欢作乐,要游荡人间。然而实际上却是——要做一个明亮的人,要有一个封藏的故事,要看一遍日落长河,要安稳度过一生。被一个个失去的恋人将饱满的自己抽空,却拥有了更加淡泊的心境。所以说,快点遇到那个对的人吧,恋爱失败的次数越多,就越不相信感情。对我来说,这一处是全书最早也是最吻合的共鸣。
《我们没有在一起》
不知道最终为什么将这一篇改做了全书的名字,是因为这是全大最满意的作品吗?这个故事写的是男主的爱而不得,因为错过了朝夕相处的日子,也错过了女主心里的timing,以后再努力都没有用了。全书最心水的片段要属这一篇快结束的部分,男主告白被拒,威胁似的说以后不要再联络,女主却还想继续做朋友,说何必呢成熟点。也许所谓的成熟就是,当面对自己还放不下的人,说一句我不爱你了。
《就这样吧》
这个故事是由几场旅行串连起来的:第一场,男主的成都之旅结识女主。第二场,女主只身来到北京想要再争取一次,却发现男主有了女友,讪讪而归。第三场,两人一起去往边陲小城漠河,这场旅行对两人的意义大相径庭,男主想用它来挽回,不料这却是女主送给自己的结束仪式。她告诉他说,自己全部的勇气都在去北京的时候用完了。她没有告诉他,疾病已经不允许她再逞强了。如果不是她说了,他永远都不会知道,在成都时她有默默送他离开,也不知道发现他有了女友后泰然自若的她独自在出租车上大哭一场。她决定将这些都告诉他,便是死心了,所有决绝的转身,都是由一次次的失望积累起来的不信任,强迫自己不再为他回首。
《你那里几点了》
讲真很喜欢这个故事的人物设定呢,一段从始至终没有被捉住的出轨,一个懦弱小三的自白。女主一直都是灿烂的,霸道无畏的性格,脖子上的伤疤画几笔就变成了一枝花藤。结婚又离婚,她说无论毕业还是现在,我都想跟你走。其实她是在奢望他可以带她走,可是他不会的,他说他们像是跨国恋人,每次通话都要问你那里几点,他从来都知道,他们不是同个世界的人。
《在寒冬时候回忆你温柔》
全书最被虐到的就是这个故事了。男主蛰伏在小城时,享受着女主给予的温暖,当有机会离开时潇洒地离开,女主从未奢望他会为了她留下来。他会在醉酒胃痛时去她家求一碗暖粥,两人聊着天度过漫漫长夜。他醒悟自己对她的爱,跑到她家砸门,听见她的手机铃声在屋子里响起,误以为她不想见他,殊不知她那时正手拿围巾在火车站内寻找他。他对她的爱,总是比她对他的付出,慢了一拍,少了一点。他自认为美好的遗憾,是她最想遗忘的伤痕。
《那些白水一样的日子》
全书的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拥有happy ending的故事。读完它的时候,本以为这本书都是在写这种现实的温暖,结果呵呵哒。蹭课的男主遇见打工送外卖的女主,看着她从和男友秀恩爱到分手打算离开这座城市,一拖再拖,终于在送她去机场的时候,说出了那句留下来。很喜欢结尾处出租车和地铁的设定,既然命运不让你离开,那么不如留下来。
《月光与荒草》
好久没有看民国文了,我看民国文很少,实际上却很心水。所以对这一篇故事的月光部分爱得不行,花街柳巷姊妹中最没有姿色的白月恋上客人中最冷峻的宋军官,用玉镯换一个侍候他的机会,痴情单纯的她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直到战争袭来兵荒马乱,他坦白自己的身世带着她私奔。故事讲到这里都是唯美的,唯美得不像是全大的故事。荒草部分情节急转直下,她的出轨他的狼狈,他们的分崩离析,她与他的生离死别。全大最擅长的便是打碎华美的外壳,让暗黑的本质裸露出来。
看完这17个故事,忽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微信,讨论80、90后为什么没有父母一辈人长情,为什么我们的感情经不起现实的考验。答案是:我们比父母一辈人更懂得考虑自己,考虑自己的感受和人生,而恋人如果正巧有着同样的未来就继续走下去,如果没有就分道扬镳。换句话说,对于我们来说,显然合适比爱更重要。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篇十五)
现在是七月七号,半晚,饭点。坐在电脑前,桌上一个碗,一本书。碗里是油得发亮光的红烧肉,看起来就甜腻得很,肉底下铺了一层胡萝卜,这是个诡异的搭配。那本书放在碗旁边靠后的地方,半掩着,怕把它弄脏,被一只手搭着,并时时翻动。一只另一只在键盘上码着字,不受控制地,却只打,不删。
这本书,《我们没有在一起》,今天下午刚到,部分文章都已看过,故不急着看完,因买它的意思并非急于阅读。似乎看老吴的书成了一种习惯,一年一本,一本一心,一心一生。
早前得知此书将出版之时,与友人交流过它。“我们没有在一起”,一个很言情的名字。友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烂俗的小说情节,什么生死离别的大悲大恸,什么爱恨缠绵的大喜大嗔。我笑笑,深知这不是吴忠全会写的东西。与题目一般,我们没有在一起。但其实,我们早已在一起。
好了,那便开始这篇书评。它实算不得书评,写的是一种心境,一种情愫,一种剖白,和一种成全。
很多作家爱出散文集,我几乎不买,说法是:上网看看即可,我对他们无感,老吴是个例外。我觉得买书,就像是谈情的过程,最要紧的不是拿着它走到收银台付钱的时刻,而是这之前。你首先看到这个题目,心里已在不自觉中作着筛选,当你拿起它时,便是最初的选择。接着翻动,字里行间就如眼前人的容颜,你细细端详,字字申视。若博你会心一笑,即为钟情。人是有情人,书也是有缘书。虽然那作者声声说着“我们没有在一起”,但既然选择,既然愿意读着他的心一页页看下去,一秒秒花下去,也是两心相悦。尽管不相见,已然在一起。
初二时将《桥声》借给班里同学,不幸被班主任发现并没收时,我是伤心的,立马跑道办公室试图将书要回。素来跟班主任关系挺好,可经一番软磨硬泡后仍是徒劳。我便黯然放下一句,你拐走了我男人。那时我尚未关注老吴的微博,甚至连他的脸也记的不真切,但我以为,我们没有在一起,却已像是在一起。
后来老吴出了《有声默片》和《单声列车》,班里许多同学买了,老吴被他们熟知,课间聊天话题变成吴忠全。那时矫情,不喜欢自己中意的东西被人家分了去,到现在仍有这种心理。我不愿加入他们的谈话,却忍不住要插几句,开口便是“我们家全全”,真矫情。彼时我亦没有熟知老吴,却会因他被身边人喜欢而感到抽离。他离我很远,又很近,我愿葬身在他万花筒的世界里,那不是深渊,是更能走进他用来写作的灵魂的境地。
至于那本《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说实话,我没买。我们那儿的书店,看起来就是市侩功利的,在二楼转了好久,满眼都是所谓畅销书和热播剧原著,在书架上堆了一排又一排。去问工作人员,他们反问我:这书讲什么,吴忠全是谁。我便无心去寻,也无意告诉。想到我妈说的所谓生活在小地方的悲哀,喊我长大后离开这个城市,我虽是满口答应,可对于家乡,我不想别离,也不怀憧憬。我想走在桥上看日光折射在桥洞水波上的余影,但不想在赏景之时瞥见桥旁老大爷下河光膀子裸泳的模样。这个城市是矛盾的,身处其中的我们,要将原本饱满的生命原封不动地寄放在这个城市里。从书店出来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作为一个没有依傍的个体要拥挤在人口密度极大的小堆里,被不同的衣袖擦过鞋跟儿挤过,我们的生命,的确是寂寥的。
我常常跟以前的班主任说起“生命”这个词,当我怀着一种装逼少女的心态跟她如何高大上地解释我的所谓人生观价值观时,她笑了笑,说,姑娘,你要活得松一点儿,这样能少走点弯路。我说,桥本没有声音,人们走过它才发出声音,它才被人们看见,我得自己走过弯路才能发现自己的弱点。她又是笑,说,这是哪本书里看来的,你再回去好好看看。
这一回我听话了。回家,又捧着《桥声》,一边剥额头上的痘疤一边读,手剥得很有节奏,眼也扫了一遍又一遍。额头上被虐待地掉了死皮出了血,书上染了血迹,我透过一层粘稠的红色看着轻描淡写的黑字开始发呆,等到额头上泛过一阵扎痛,回神了,好像也明白了什么。
《我们没有在一起》,对老吴来说是个五年的纪念,对于我们,是五年的回望。回望他最初的样子,那个我彼时以为的冷影子。也回望我最初的样子,那个用暖心贴着冷字的人。我不知道是不是字会回暖,去年那本《等路人》竟叫我读出那个男人的温情。收到那张明信片,老吴点着烟,我却生出醉意。新书上写着“黑暗骑士首度变身柔情侠骨”,是首度吗?我不觉得。可能回首五年前他写出的那些文字,我亦能读出柔情。
这也是我想对这个男人说的话:我们没有在一起,却在无数个夜晚与你的文字在一起,我想也是与你的心在一起。与人在一起,不如与心在一起。
是的,与心在一起,与别人的心,也要与自己的心。
人生旅途中我们走过无数桥看过无数片坐过无数列车,不同的它们有不同的声音,循着声音,桥上车上的我们要驶向哪里?我们可能迷茫过自己将要行进的方向,我们可能对司机说随便转一转,只是当步迈上桥的一瞬,当列车真正启动,当它们的声音被我们听见,似乎,我们知道了何为旅途。书里的他们在迷茫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生活里的我们也缕缕目送他人离开,到另一个心灵的归属地。那我们自己呢?是要在路口等待当一个目送路人纷纷离开的过路人,还是当一个等待自己踏上所盼归路的寻路人?
我们的心寄居在自己的身体里,人们却常常爱说身不由己。我们与心看似在一起,却会在神情恍惚中霎时别离。人会很迷茫,为谁迷茫,更多时候是为自己的思想情绪心理。迷茫中便开始寻找,寻找自己的归属,既然出发,便要追寻心心念念的静地。
这时便是个内部的关系:我们其实在一起,有时却并不在一起,但是我们愿意找到彼此,然后在一起。
要做一个明亮的人,哪怕眼前是黑暗,也要寻找自己的光明,因为我们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出发以后要寻找什么归路。
要有一个封藏的故事,哪怕是无法逃离的过去,也要等一条出路,因为我们的心已为我们找到光明。
要看一遍日落长河,哪怕眼前日落之下是短溪,也要在心里无限扩张它的容量,因为我们要在此为封藏的故事找到寄托。
要安稳度过一生,哪怕前路崎岖,一时不知如何行进,也要踱过一草一石,一叶一木,因为眼前的日落心间的长河,需要一个安稳的你,静静瞭望。
字在心间,人在远方,我们不会在一起,也已像是在一起。
路开始走,心开始静,我们没有在一起,终究也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