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江南行吟》经典读后感有感

《江南行吟》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8 09:40:49
《江南行吟》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4-18 09:40:49   小编:

《江南行吟》是一首描绘江南风光的诗歌,作者借由描述江南的山水风景和人文气息,展现了一幅优美而宁静的画面。诗中流淌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与舒适。这首诗让人回味无穷,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美丽景色中。

江南行吟读后感第一篇

这本《江南行吟》亦文亦诗,文情并茂,细腻传神,像一杯陈酿。深深的打动了我。 文章文笔优美,感情真挚深厚,气韵流畅不露斧凿之痕,是一曲对江南和生活的优美颂歌。作者以浓厚抒怀的笔调,刻画出对江南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热爱,对父亲母亲、亲情的眷恋。在朴素的文笔中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相信作者写作后、读者阅读后,都经历了一遍灵魂的洗礼。

江南行吟读后感第二篇

这本《江南行吟》亦文亦诗,文情并茂,细腻传神,像一杯陈酿。深深的打动了我。 文章文笔优美,感情真挚深厚,气韵流畅不露斧凿之痕,是一曲对江南和生活的优美颂歌。作者以浓厚抒怀的笔调,刻画出对江南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热爱,对父亲母亲、亲情的眷恋。在朴素的文笔中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相信作者写作后、读者阅读后,都经历了一遍灵魂的洗礼。

江南行吟读后感第三篇

江南的美,在文人笔下各具特色。

程兄笔下的江南,有古龙文风之美。程兄心中有古龙,笔下亦有古龙。

江南行吟,亦诗亦文,特别适合慢慢品读,在慢品中见风采。正所谓: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然,更让人心动的是下篇,旧雨新知,性情文也。尤记得当年会聚杭州,聆听程兄畅谈古龙,今再读,历历在目,当浮一大白话。

江南行吟读后感第四篇

“诗情画意,只在阑干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宫烟醉柳春晴。海风洗月秋明。唤取九霞飞佩,夜凉跨鹤吹笙。”

“天随望落低低鸟,海欲潮生细细风。 裘恋客边春夜冷,梦依天末翠微重。 云深碧树浑经湿,日落清江半染红。 愁倚西楼芳草合,吴山越水暮烟中。”

虽没有去过江南一带,但可以从作者程维钧先生这本《江南行吟》的文字里体验到吴山越水之美,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作者自己创作的诗,更是锦上添花,请诸君万勿错过此书!

江南行吟读后感第五篇

本来打算每天看一篇的,今天中午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一口气看完了半阙,徜徉在吴越山水里近五个小时,满眼的碧水清风,竹林环抱;满眼的枫叶火红,梅林飘香。 绝美的景色伴随着绝妙的诗情,有感于“绝色空留待雪风”的凛冽冲击,有感于“才沾指掌便随风”的侘寂之美,有感于“雨滴风荷两三声”的深沉笃定,有感于“蓦然枝动露芳颜”的心灵震颤,有感于“枫桥独坐寻渔火”的古雅幽远,有感于“春寒一阵过庭院”的萧瑟伤感…… 最爱的是那篇《微雨荡口》,整篇文章就是一首行走的诗,一幅动态的“江南烟雨”图,每个小节又是一首完整的小诗,讲雨,讲风,讲庭院,讲桥,最终归拢到一蓬轻舟上,雨丝缠着柳丝,橹声和着笛声,舟上旅人静谧不言,满载一船风雅。 在这里结束本来已经很完美了,文章突然又冒出第五节讲“小雪”,以雪的意象来为烟雨朦胧的江南收尾,堪称神来之笔! 此节一共六句话,却讲了三重结束,这趟“行舟”结束了,这趟“旅程”也结束了,而“小雪”节气代表了季节的轮转,由雨到雪的质变代表着一段“时空”的结束。第五节用三重结束来为“文章”收尾,如诗歌般一唱三叹,隽永深情。 整篇文章的不论画面渲染,还是结构张力,都像泼墨山水一般,简洁优美,神韵无穷,反复品读,沉浸在美中……

江南行吟读后感第六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一直是我多年来向往的所在。或许在我心里,她不是一个地方,也不是某个盛景,而是那种躺在云朵里的那份惬意和自在。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能亲自前往,甚为遗憾,而《江南行吟》的出版,仿佛能弥补这份遗憾,跟着作者的目光和思绪,心情饱览。

本书作者程维钧先生是古龙研究领域的专家,也是一名出色的文艺工作者,之前已经出版过古龙研究著作《本色古龙》(台版)、《古龙小说原貌探究》(朗声)及独立编写的古龙评论集《神交古龙》,都取得了不俗口碑和成绩,甚至一印再印。当得知程先生要出这样一本书时,就一直翘首以盼。苦等数月,终于如愿。

首先,书的包装上,简约,素雅,完全契合内容与主题。内外封都采用了特种纸。因为是诗文结合,在目录上也完美的体现了出来,诗词部分字体纤细,美文部分字体加粗,一目了然。正文文字适中,排版舒朗,极为便于阅读,且线条插画相间其中,这些细节上的考量,也为本书锦上添花,极为难得。

当然,更重要的自然还是书中的内容。全书分上下两篇,如果说上篇为游记,带你领略江南之美,那么下篇则为心记,带你感受江南之情——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类共同的情感,在每个人面前又全不同。

以前读散文、随笔,大多为纯表述文字,但《江南行吟》却别出心裁,在每篇文章前配一首,或两首诗词,读诗词清新隽永,品文章回味无穷。“江城有幽境,春至几徘徊。清水绕浮栈,白鸥栖露台”,即使我全不懂诗词,每每读来,也忍不住叫出好来。

相对诗词的信手拈来,美文无论从哪一篇读起,都觉得自然舒展,味美如甘。作者对于文字的把握,相当独到,非一般写手可比,全不输名腕大家。

也许多年以后,我们早已物是人非,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字,却只会像美酒一样,越陈越香。

江南行吟读后感第七篇

「詩詞好不好?」

「很好!」

「苦學近十年,詩詞怎麼會不好?」

「文章是什麼風格的?」

「是藍的,就像海一樣藍,一樣深,一樣憂鬱。」

「文章在哪裡?」

「就在他的筆下,他的筆就是文章。」

「書呢?」

「書就在他手裡!」

「那是本什麼樣的書?」

「他的書如天涯般遼闊寂寞,如明月般皎潔憂鬱。有時一書在手,又彷彿是空的!」

「空的?」

「空空蒙蒙,縹緲虛幻,彷彿根本沒有字,又彷彿到處都有。」

「可是他的書看起來並不厚。」

「是的。」

「不厚的書,怎麼能傳世於天下?」

「因為他的書已超越了厚度的極限!」

「他的人呢?」

「人在江南,人已微醺。」

「何處是書店?」

「書店就在他眼前。」

「他看不見?」

「他沒有去看。」

「所以他買不到?」

「現在雖然買不到,遲早總有一天會買到的!」

「一定會買到?」

「一定!」

江南行吟读后感第八篇

古典诗词是韵文的一种,它含蓄凝练,讲究平仄格律,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现代散文是白话文的一种,它清新隽永,娓娓道来,写景状物,旨在“形散而神不散”。

这两种文体一古典,一现代,我都很喜欢。

我年轻时就开始写散文,到张家港文化馆从事文艺创作后,更是一直没有间断过。但我系统学写古典诗词,还不到十年。

2014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本地的诗词学会,从平仄、格律一点点学起,逐渐掌握了律诗、绝句和常见词牌的写法。

我原以为古典诗词和现代散文完全没有关系,但是等我真正学习的时候,才发现以往对散文的心得和技巧,同样可以用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上。

文学的形式体裁虽然不同,但内在却是相通的。

散文虽无需讲究平仄和格律,但它同样讲究意象的运用、行文的节奏,同样蕴含着诗意。

有一年春天,单位组织在乌镇采风,回家后我灵感激荡,写了三首七言绝句,分述古镇白天、夜晚和清晨的美:

这组诗是我七言绝句的处女作,没想到获得了诗友们的赞赏,后来还发表在了《诗潮》杂志上。

七言绝句虽语言浅显,但言近旨远,含蓄蕴藉,常用兴托和巧思表达转瞬即逝的灵感,而且音节柔美舒展,适合和乐吟唱。

一首好的七绝,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甚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譬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等。

我对七绝有着偏爱。所以在我这本诗文集中,它们占了很大的分量。

我没有奢望我写的七绝能及得上这些名家之万一,但我对七绝的技法和巧思,还是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去揣摩的,使得它们读上去至少有一点味。

当然,其他体裁也各有妙处:五言律诗清健秀拔,立意集中,多寄情于山水田园;七言律诗对仗工整,章法严密,善用典故,表达内容较为丰富;五言绝句以小见大,质朴古淡,崇尚自然真趣。

等诗的创作熟练掌握后,我又开始学着填词。

词的婉约和豪放、绮丽和雄壮、缠绵和开阔、长短结合中的抑扬顿挫,又为我的情绪表达提供了多种可能。

有几位诗友,不但学习古典诗词,也喜欢清新优美的散文。

他们读了我关于乌镇的那三首七绝后,觉得“意犹未尽”,让我抽空再写一篇散文,让他们“拜读”一下。

于是我创作了《乌镇三味》这篇白话散文。三味,就是古镇白天、夜晚和清晨带给我的三种回味。

在每一段回味前面,我分别插放了一首七绝。

这篇散文后来发表在了我们文化馆主办的刊物《沙洲文艺》上,诗、散文和图片,经过用心的排版后,效果和反响还很不错。

诗与散文相辅相成,也赋予了阅读的多种可能。

之后的每一次踏春赏秋、步月看花,或者追忆往事、怀念故人,在创作古典诗词的同时,我都会另外撰写一篇散文,将诗词无法完全表达的细节、场景和感悟,以及一些类似“诗话”的心得,用或长或短的白话文表达出来。

或者也可以说,将散文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片段,用凝练含蓄的古典诗词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

于是既有了《丙申年小雪日访双杏寺》《过荡口》《秋尽西湖二首》《扬州慢·春来重游》《深秋过寒山寺及枫桥》《重阳夜陪家母叙旧》《赠小女于壬寅年中考后》《初夏恬庄品茗》《水龙吟·悼古龙》等古典诗词,又有了《三访双杏寺》《微雨荡口》《西湖忆旧》《廿年一觉扬州梦》《寒山寺的诗意》《母亲的手》《秋秋趣事》《茶之味》《流星与恒星》等现代散文。

我生在江南,长在江南,虽也曾到过江南以外的其他地方,领略过一些名山大川的风光,但是在我午夜梦回的时候,想起的从来只是江南。

江南的春夏秋冬、一草一木,都已深深地刻在我的骨子里。

这几年因为疫情,我已久没有去过其他地方。

但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也许正因为去不了其他地方,使得我能更静下心来,行走在江南的时空里。对于张家港、苏州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风物人情,也有了一些以往没有的细腻感触。

于是便有了上面说的这些诗词和散文。把每一首诗词、每一篇散文结集起来,就有了这本《江南行吟》。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每个在尘世中生存漂泊的人,都希望心灵能得到宁静和安逸,哪怕只是片刻的、短暂的。

诗文并列,我不知道前人有没有尝试过这种形式,至少对我个人来说,是第一次。

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尝试算不算成功,也许要请诸君读过之后才知道。

程维钧

癸卯年春于汲古斋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