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是一部充满惊险刺激的冒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主人公们在追寻宝藏的过程中,经历了重重困难,但最终他们团结一心,克服了所有障碍,成功找到了宝藏。这本书不仅富有创意,还富有教育意义。
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一
《海错图笔记》系列是知名科普博主无穷小亮根据对《海错图》进行的研究,撰写的一系列科普作品。
此前本人已购买并读完了《海错图笔记》的前三本,尚于近年出版的《海错图笔记肆》尚未购入,此次抽中鉴书团的《海错图笔记·青少年版2》有些意外,也正好借此机会重复一遍。
一眼看上去青少年版和普通版的区别很明显的就是开本变大了,图片也放大了,生僻字还添加了注音,这一点作为成人的我也很需要啊
1/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二
《海错图笔记》对介绍的每一种生物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科普,青少年的版本对生僻字添加了拼音,书中配有很多插图,即便是对于成年人来说也使阅读更加轻松且提升了趣味性。每篇后"笔记"一栏还有对当前篇幅的重点内容作出的总结,方便阅读也方便过后回顾。
只要是对海洋知识感兴趣的人都会对这本书吸引,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2/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三
感谢豆瓣赠书!
真的是质量非常高,也非常值得收藏的一本书。出版社采用的纸张非常结实,拿到手之后手感很不错,纸面看着也很自然舒适。
前半段清人原本,把文言文贴在一旁,辅以笔记和注释,完整清晰,孩子也愿意看,相应的图画也很可爱。
后半段当代人专业的讲解和科普,简单易懂,寓教于乐。推荐!
3/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四
开本很大 全彩印刷 生僻字注音 附带多幅实物图 随书赠送五张压模彩片
该书以青少年认知度高 与中华饮食相关 物种亟待保护 解谜难度高 中国滨海地区生活文化相关为筛选条件 补足一册 非常好的科普
对于不少动物 从吃的角度进行科普 或许能更易让读者阅读 多处也浸润了作者的思考 对聂璜海错图有批评有赞扬 以一种中正客观的态度阐发 这样实际上也在不经意间表述了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实事求是 对于青少年读者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导作用 整体文字流畅 极易阅读 同时不少地方也援引了沿海地区的风俗习语 对于沿海读者来说读来也能更亲切
当然 该书的目标正如题目所说 更加侧重于青少年 能有这样一套的科普对青少年来说也是不无裨益的
4/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五
海鳝,色大赤而无鳞,它全身的红色非常诱人,甚至被形容为“珊瑚做的鞭子”。这么好看,一定很好吃吧! 可再看最后一句“全体皆油,不堪食。” 这种鱼的肉富含油脂,很难吃。
本书都是类似有趣的故事,提升青少年认知度高、了解海鲜饮食、培养物种保护意识、分享生活文化。利用科普的故事设计,既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也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是张辰亮创作的一本科普书籍,专为青少年读者设计。这本书是《海错图笔记》系列的青少版完结篇,继承并发展了原版的特点。书中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解读了清代海洋生物图谱《海错图》,涉及多种海洋生物和植物,包括鱼类、鸟类、甲壳类、海洋哺乳动物及滨海植物等,内容丰富多样。
本书用了彩色的配图,大开本的装订,非常适合小朋友,既能增加海洋生物知识,又扩展了小朋友的兴趣点。
不过本书还是更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年纪太小可能不好理解。
5/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六
这一册《海错图笔记·青少年版》开篇就说明了文中介绍的物种具备五个维度的特点:青少年认知度高、与中华饮食相关、物种亟待保护、解密难度高,和中国滨海地区生活文化相关。
但作为一个内陆居民,也不爱吃海鲜的人,看完本书时时发出的感慨就是,这也能吃啊!
循着中华饮食这条脉络,也为我增加了许多丰富的、贴近生活的冷僻知识,精心编排的内容、插图与《海错图》遥遥呼应,小亮时不时的戏谑的打趣也更贴近读者。青少年版增加了海洋生物知识栏目和生僻字注音,结尾“海错图的笔记的笔记”又对上一章节进行一个总结,总的来说对非专业人士相当友好了,读下来不算太难,更多是带着求知与好奇去了解海洋生物的秘密。同时,看到一些曾经“枝繁叶茂的种群”如今濒临灭绝,也觉得“人类的智慧如果用对地方,就能加快大自然愈伤的速度。用不对地方,大自然就会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无论是对于海洋生物有浓厚兴趣的青少年,还是希望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6/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七
这本书让人一读就饿!自从我读了这本《海错图笔记》之后,我就一直想找个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的魅力。这本书的作者是张辰亮,一个非常有趣且知识渊博的科普作者。他以《海错图》这本古老的海洋生物图谱为引子,用幽默风趣的笔触解读了其中的海洋生物,让我们这些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略了海洋生物的奇妙世界和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作者对《海错图》中各种奇特的海洋生物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既有对生物本身的介绍,也有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解读。他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对这些海洋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种科普方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让人忍不住想一直读下去。
接着是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作者真的是个幽默感十足的人。他的文字充满了幽默和趣味性,让人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听他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他善于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将复杂的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变得生动有趣。
当然,这本书也不是完全没有瑕疵。有些地方的解释可能稍微有些简单,但是给青少年读绰绰有余了。我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孩子阅读,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感兴趣的孩子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必读之作。
7/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八
最近这几年,科普类图书的一大种类,就是重新注解、排版、出版古代志怪类书籍,展现风格无外乎是先来一段原文、下面加上一幅插图,再加上一段评价,其中,有的插图是古人原汁原味画的,有的插图是出版方找人重新仿古手绘,一开始会让人觉得别开生面,觉得漫游其间能像古人那般脑洞大开,从而拥抱一个神秘、玄妙、丰富多彩的异世界。
这类书看多了,难免有点审美疲劳,毕竟现代海洋知识虽然没有完全探究得明明白白,但现有的成果如各地的海底世界,展现出来的生物世界足够绝大多数人赞叹,光靠神秘、玄妙、美丽等感受,不可能持续地吸引大家的目光,所以刚一见到张辰亮的这本《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我的感觉就是:对,就是这本了!
虽然是一本“青少版”,但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本满足沉浸感的读物。生物的种类、名称、古人认知等是骨干构架之一,是众多知识点的切入点,当然也离不开很有古朴感的插图,和非常具有现代海洋意识的纪实图片,然后就是作者的个性化解读,采取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今入古的思路。
就拿俺们青岛人最熟悉的蓝点马鲛也就是鲅鱼为例。鲅鱼在青岛地区家喻户晓,怎么吃鲍鱼几乎所有人都能略知一二,但是鲅鱼的鱼翅有什么特色呢,作者介绍了聂璜在《海错图》中的观察,接着以一种验证的心态,说了自己在宁波吃午饭的时候在某个餐馆是怎么观察鲅鱼的,再展开介绍了鲅鱼的离鳍的功能,轻轻松松地、三言两语地,进行了丝滑的时空转换,把事儿说清楚了,甚至古代其他人对鲅鱼有什么评价、邻国人对鲅鱼有啥评价也都介绍了一下,好嘛,连“国际视角”都有了,妥妥的有深度的海洋文化读本,吃货的谈资都有了,还是打上“美食文化”烙印那种
这样的张辰亮,你怎能不去爱,难怪在中国的科普赛道上他能独树一帜,在这本书里能学到生物知识,能感受到科学探索精神和对古人的尊重,体会到博物生活美学,以及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文化,我相信连生活在海滨的人,那些深度沉浸在海洋生活文化中的人例如我这样的海鲜吃货,都会对这本书赞不绝口。
专业性足、趣味性强,这是一本融会贯通的科普读物,有开拓的视野,有广阔的胸怀,读起来能体会到书海中纵横捭阖的感觉。希望我的女儿也会爱不释手!
8/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九
购买《博物》已经很多年了,当然也就是顺势认识了主笔,也是科普大v小亮。
因为对生物,奇闻怪事,古老传说都抱着浓厚的兴趣,购买过山海经,搜神记,博物志等古书。
拿到这本海错图笔记是非常惊喜的。本来海错图的作者的画风就又逼真又憨态可掬,我也参加了很多海错图ip的活动,他画的那些海物萌萌的,所以一开始的设想就是小亮加了一些备注。
非也。
这是一本探究之书,也是一本科普探案。
你看到小蚌壳上的小翅膀,大牡蛎里的小豆蟹,在看小亮一波三折的不断寻求证据和推演来把这些古书里不切实际的美丽幻想用福尔摩斯的方式摊开在桌面上。
非常有趣啊。
还有一些些私信,以为可以按图索骥,寻找海鲜,寻找食材,把这本变成舌尖上的寻仙之旅,结果翻着翻着,想和他一起考据的好奇心越来越大,不禁感叹,我也曾经,并且依然喜欢大自然的生物啊。
我也经常拍些奇怪的小动物去@博物希望可以回复呢。
跳脱一下,说作者。
错错错
错杂,繁多
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画手
一场旷日持久的海物搜罗之路
他逛了多少市场寻访了多少渔民,拜托了多少朋友,案桌上放置过多少标本,又在多少架起的锅子蒸腾的香气里,为这些海物写上了鉴定的注脚。
时至今日,小亮和博物,以及很多我已经看到的生物学植物学学生,走上言传身教的科普之路,点亮了很多小朋友旺盛的求知欲,和我们这些大朋友的好奇心。
愿更多的大人孩子一起看看乾隆在故纸堆里翻出的宝书,愿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来阅读趣味怏然的《海错图笔记》
9/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十
先说结论。 推荐阅读人群:小学高年级以上,有一定自然科学基础。 如果以前买过初版四本硬装版,就不必再买这套。
首先非常感谢豆瓣鉴书团给的试读机会。我自己是博物小亮的粉丝,中信的原版《海错图笔记》我都买了并且读完。大致写一写。
左:原版四本,右:青少版
小亮的科普风格是娓娓道来,生动有风趣,严肃的主题中不乏活泼的小细节。原版《海错图笔记》系列出版完成用了六七年,期间有大量的考据、专家论证,还有作者自己的思考。从科普作品角度来说是十分出色的。
回到这套青少版。首先从目录来说,原版四本是以作者考据先后为顺序来出版的,青少版这一本则是作了一个重整,以面向读者的趣味性、科普性为原则,从原版四本中的文章摘录了24篇,顺序上跟初版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这样的好处是内容比较全面,有取有舍。
正文内容上,跟原版基本一致,除极个别段落进行了调整外,图文都是一样的,只是排版有所变化。青少版每篇最后有个“海错图笔记的笔记”,类似文章小结,更有利于青少年读者对全文回顾总结。因此,这本书对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并不合适,基础知识铺垫不足,更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
排版上来说,原版是16开本,青少版是大16开,略大一圈。字号没有变大,反而因为减少了段间空白显得更挤一点。纸质上来说,青少版的纸更白一些,对读者更友好。
左:初版,右:青少版
装订上来说,原版是硬装本,定价68-78元;青少版是软皮装,定价59.8元,算是简装本。如果以前有买原版,那青少版就没必要再买。如果是第一次接触这个系列,买本青少版看看也很不错。
10/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十一
分享给有需要的人:227k字,238页,16开本。关注作者有十年了吧?从早期微博到现在视频号。科普是越做越好了。海错图这个系列有在书店看到过硬装,但是个人不是很喜欢厚重的手感,觉得阅读不太方便就一直没看过。青少年版比硬装版更方便随手翻,还是很适合。正文观感应该不是特地为了青少版这个噱头重新撰写的,没有低幼感。我看别的评论说和海错图笔记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成年人当平装版看也一样ok(。选的生物也比较日常,不会感觉太脱离现实,但是又有很多闻所未闻的细节。真的很丰富知识面。
以下是一些豆知识分享:
第一次见到彩色海胆壳。
俗话说的土鳖不是鳖,居然是蟑螂的亲戚地鳖。
水母伞盖附近还有小鱼。
海带居然属于藻虫界,不是植物,不是素的,也不是荤的。
最后就不总结了。
一点问题:印刷味道略大。生僻字在文章内注音是括号形式,(音xx)这种感觉。还有就是不知道赠送的五张类似明信片的彩色卡片有什么用。书签?集邮?我还以为是贴纸撕了半天哈哈哈
11/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十二
内陆人+海鲜过敏,对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属于一窍不通,看藏狐老师的科普视频后认得了几种,本以为自己不会感兴趣,收到书后先给了家里的小学生看,她过了几天兴致冲冲对我说太好看了!龙虾须可以戳死奥特曼!我:。。。。。让我看看这是何方神圣
读下来就明白为什么小学生会这么爱看,我觉得面向青少年的科普书除了要内容严谨分类明确外,最重要的就是可读性要高,否则还没引起兴趣已经被复杂的层层分类给搞晕了。这本的行文流畅,口语感强,基本上还原了小亮老师的视频风格,看的时候感觉老师本人在讲,对不靠谱的民间传言有很风趣的更正。每一章的末尾还有几条简短的总结笔记,哪怕忘了内容,也能迅速翻到总结笔记来回顾。
还有书里的图片内容方面也很全面,除了《海错图》的原图,还有科普实拍图、科普绘制图(多用于科普生物结构)、以及小亮自己拍摄的内容,亲切十足又多角度补充了知识的全面性。
海错图原图
科普实拍图
科普绘制图(看了这个我才准确知道了提灯到底长什么样子)
小亮自己拍摄的
12/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十三
第一次听说《海错图》这个古怪名字,还是在4年前见到笔记第一册的时候,错的不是图都画错了,取自《尚书·禹贡》:厥贡盐縘,海物惟错。有错综复杂,包含广博的意味。说实在的,农耕文明的我们对海洋生物的著述少之又少,《海错图》本就十分宝贵,难得的是素人作者聂璜全凭热爱,从食谱角度深入浅出,经权威认证其收录的海洋生物除道听途说外,几乎都非常准确。而《青少版海错图笔记》也秉承了原著作者那股子探索和热爱的精神,略带幽默的口吻一边介绍一边考据,不忘的是好奇开道,趣味打底,科学升华。
这次的系列笔记第二册,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的。还是一样的打法,但文笔更老到了点,该娓娓道来的一目了然,该一笔带过的绝不拖沓,该重点展开的那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绝不偷懒,行文结构依旧先跟着原著观点,其次引入现代人观点与原因,最后落脚到这类生物与食物链顶端的关系演变上,始终以美食的角度穿插始终,看起来厚厚的一本博物书,竟然读出来了津津有味。
最喜欢的其实还是张辰亮老兄这次的素材对象选的好,几乎都是海鲜大排档夜市上的升级菜品,贻贝瑶柱、生蚝、龙虾、海胆这些餐桌上还没有特别普及的物种,每次点菜时候都是老熟人,知识仅停留于食用,读这些部分确实是带着一些扫盲性质的,这下轻松掌握考点,下次摊前聚会,可就一定得给小伙伴们掰扯一下瑶柱是啥的哪个部分?你们知道生蚝是怎么个养殖法儿,还贴石头上呢?
另外,书还没读完,但已经有了一个最大的收获,那就是上学时候课本上美国作家卡尔萨根那篇课文《日本平家蟹》是主观臆断胡说八道,书里有理有据,我很信服,内心爽了一把。因为,从前老是一堆人莫名吹小日子什么万世一系、什么匠人精神、什么连变相为武士道歌功颂德的文章都能上教科书,辰亮老兄在书里还是说的很委婉了,明明白白的平家蟹的由来并不是小日子渔民们的情怀,毕竟小日子们的宣传方针从来就是实话不全说,谎话全都说。
这本书是买来给儿子的,但是自己闲来翻翻,就已经受益匪浅了,向往远方,向往海洋,那就从海鲜大排档里的那几种食材开始吧!
瑶柱是什么?
海胆
平家蟹武士道的传说
生蚝们都是怎么养的?
13/14页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读后感篇十四
“一般对于海鲜,内陆人只知其死后的样子,不知其活着的样子,而海胆,内陆人都知道它活着时的样子,真把一个没刺的海胆壳塞给他们,好多人反而不认知了。”
-------- 我就是《海错图笔记·青少版》的作家张辰亮说的那样的内陆人之一。
-------- 去年暑假,带孩子第一次去三亚,终于见到心心念的大海,孩子的兴奋可想而知,海滩上的螺壳、贝壳、寄居蟹,更让是捡的不亦乐乎。
-------- 在众多的贝壳中,有好多硬币形状的,圆圆的薄片,上边还有好看的纹路,大家都不知道它是啥,就是觉得漂亮一路带回家。
-------- 今天读张辰亮著的《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我们带回家的“神秘贝壳”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它们就是歪形海胆,或“扁平蛛网海胆”的壳,西方人称“沙钱(sand dollar )”。 --------- 《海错图》是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奇书,描绘了300多种海洋生物。而张辰亮,一位现代生物科普作家,从2015年开始,抽丝剥茧地鉴定、解读书中的海洋生物,将这本古代的生物奇书推向了新的高度。
-------- 张辰亮在重新解读《海错图》时,就像拥有了“火眼金睛”,通过调查、比对、推理后,写成了“海错图笔记”系列《海错图笔记·青少版》。
-------- 《海错图笔记·青少版2》共有五章:介部、鳞部、虫部、草部和金石部。本书秉承了小亮的一贯风格,力求让更多的青少年读者能够轻松阅读,领略科学探究的魅力,在第一册的基础上,增加了海洋生物知识栏目,生僻字注音,以及更大的图片和开本,使得小读者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海洋生物。
---------------- 《海错图笔记·青少版》第二册则是一次科普与阅读的完美结合,带着青少年开始一次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奇幻海洋之旅。
1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