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渔夫》是一篇启发人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智慧过人的渔夫如何善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避开了贪婪的村庄领导的陷阱,最终保住了自己的财富和尊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比财富更重要,善良和勇气能够战胜邪恶和贪婪。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一)
我超喜欢结尾时渔夫脸上的惬意和游客脸上的一脸懵。
有很多事情,一直弯弯绕绕,扭扭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不禁会问自己,走了那么远,吃了那么多的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一位游客在遇到一位渔夫之后,拉着渔夫一直畅想,如果渔夫能够多打一些鱼,那将会发生什么呢??渔夫也很认真的跟随着游客一起畅想。游客显然已经想得有些入迷,于是渔夫轻声问他: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呢?这样一个问句,更像一个哲学问题,在追问人生的终极奥义是什么。是不断的任由自己的贪婪扩张,不断的想要得到更多?还是,我们出发的时候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目的,只要目的达到就好了呢?
显然,作者是偏向后者的。人生是有限的,我们常常忙忙碌碌的追求,却忘了自己当初想要得到什么,在兜兜转转中耗尽了人生,却发现,那个然后却是自己的曾经。
渔夫是聪明的,他想要享受的不过是这海边的阳光和美景。从这一刻开始,他就可以欣赏,又何必把那么多明天和后天花在捕鱼上呢?!事实上,每天不停不休的打鱼,那将根本都没有时间欣赏海上的美景。
出发时,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
也许,已经在我们的手上了。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二)
小屁孩快三岁,陆陆续续给他读了不少绘本故事书,刚开始很谨慎,会精挑细选,但买回来才发现,很多我认为很好的书他并不喜欢。所以,后来也就更随意一些了,各种类型的都买,故事型的,百科类的。有些他一开始不喜欢,但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他有会很喜欢,比如《隧道》,也有一些他刚开始很喜欢,但过一段时间后就不喜欢了,比如《大动物,小动物》。大概是因为他也在成长吧。
前阵子给小朋友听【小柚子电台】,大概持续了一个星期,就不愿意了,要让我读。这几天,他最喜欢两个故事《打瞌睡的房子》《搬过来,搬过来》,一星期前,他最喜欢的是《三只小猪不一样》。
《三只小猪不一样》算是比较复杂的故事,如果按照大人的理解,应该是想要告诉他,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的。而我,一直只是单纯地在给他读故事,并没有告诉他任何别的东西。并不确定这样做对不对,只是不想太早给他各种条条框框。
《聪明的渔夫》也有给他读,他对颜色的兴趣高于对故事本身的兴趣。这个富有哲理的故事,于他的年龄而言并不是最合适的,他大概还很难理解何谓得与失,何谓取与舍。也因此,更不敢轻易去给他的画板涂颜色,只能选择顺其自然。
而我,愿意付出努力,是想要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这个世界有太多美丽的沙滩可以晒太阳 ,不去经历,怎么能知道每一处的不同精彩?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三)
有幸约了《聪明的渔夫》这本书的书评,书中的故事很早就知晓,而看完后终觉得有些想法涌出,有暂时无法完整的组织成语言付诸书面。
马上就要到自己26岁的生日了,而现在的自己却越来越害怕过生日。害怕面对碌碌无为的自己,害怕面对将时光荒废的自己,害怕面对自己将来会一事无成。毫无疑问,我就是那个游客。
我想要的只是愉快的晒晒太阳!然而我终究不是那聪明的渔夫,无形的压力推着我往前走,耀眼的光芒在吸引着我停不下脚步。我深知这一切没有终点,总会有新的东西推着我走。而我最初想要的,只是愉快的晒晒太阳。
当我把注意力集中到晒晒太阳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愚蠢透了,直接躺着就能晒了啊!然而仔细分辨这其中的差别,我想要的是在豪华游上,有服务员提供美酒和饮料,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我想要的不是晒太阳,是充满物质享受的氛围里晒太阳。我原本追求的,就不是纯净的晒太阳。
我和渔夫本来追求的,本来就是两回事。
渔夫是聪明的,他最大化完成了他的理想。而游客也是聪明的,他也在尽力最大化完成自己的理想。
在生命的旅途中,为了自己的理想去行动就好了。做一个想天天晒太阳的人,渔夫是成功的。做一个想要物质享受的人,生活的重担压的透不过气来,但这也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收获的也是自己想要的,那这样的人生也是幸福的。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四)
识这本书纯属偶然,因为不是计划阅读的书籍,拿回家以后,先让15岁的儿子自己阅读。因为我儿子是读图画书长大的一代,所以,这样的图画书阅读对于一个已经上了高一的孩子来说,已然是小菜一碟。
不一会儿,就听到儿子喊了一句:“这本书挺好玩的,我觉得他告诉我们不要听信旁人的叨叨,活出自己才好,还有就是不要过分追求钱财。”于是,我也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由于这本图画书运用了单页,对页及四格漫画等形式来表达,让我看起来眼花缭乱啊。几次读错位置,还是儿子提醒我应该往右边的图画里连,而不是去看下边。我这个对漫画一窍不通的人来说,实在有点难。
整本书读下来,忽然感觉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要的生活吗?书中的两个人物,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两种不同的人物性格。比如我,就属于是渔夫型的,不过分追求收益多少,只在乎事物的结果能不能达到自己的满意。那么,说简单点就像生活一样,无论你是经过波澜壮阔的人生还是平庸无度的慵懒生活,只要自己认为幸福,就可以了。至于那位游客,我想每一位做营销和学经济的人都会非常有感觉,因为那一步一步紧紧相扣的赚钱环节,让他们超有成就感。瞧,游客越说越起劲的样子!完全就是一位众筹者的缩影。
不过,众筹者也好,悠闲的渔夫也罢,做唯一的自己的最好的。所以,我希望儿子不管做什么职业,只要自己觉得过得充实,生活幸福就可以了。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五)
很难用一句话给这本书下定义。
它很像一部古老的纸上电影,用黑色的放映机中缓慢讲述着一个小渔村里的趣闻轶事;
它也像一部轻描淡写的哲理文学,不摆深沉、不装样子,却让我开始不自觉地审视自己的生活;
最有趣的是,它实在是很搞笑。呆呆萌萌的渔夫,一激动就结巴的游客,憨憨的海鸥,还有各种看上去极具童话色彩的小人儿。
它长着一副讨孩子喜欢的外表,对大人来说,又很治愈。感觉它就是那种在匆忙的生活中偶尔拿来翻翻,能让人变得简单的书。
书中的渔夫是那种乐观派的人,只要今天够吃穿,管他明天会怎样呢!游客是有些悲观派的人,总是担忧明天会怎样,觉得如果能够更努力一些,明天的生活就会更好。
我身边的人,生活态度像游客的人貌似更多:他们努力地加班加点,总怕钱不够花,可身体却被这一日日的疲惫而累垮;她们总时时刻刻绷着一根弦,怕浪费一分一秒,一心只为梦想奋斗,也不会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
很难说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好还是坏,但我却知道,他们并不快乐,因为欲望太多,索取太多,当现实无法满足他们时,他们就会感到失落。
所以我觉得现代人应该都去读读这个故事,捡回内心丢失的简单,找到能让心灵平衡的那种东西。
这本书中有很多设计巧妙的地方,或者说很有意思的地方。单单举一个例子,“鱼”这个意象,它代表着收获、财富和名利,作者将它藏在了很多地方:封面设计得就像一个开启了的沙丁鱼罐头;P30页的大鱼地毯;P31页墙面上的鱼装饰••••••这些“幽默彩蛋”让我止不住看完一遍,再看一遍,每次都会因为新的发现止不住会心一笑。
在这个缺乏幽默、缺乏简单纯净的快节奏社会,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聪明的渔夫》,也许你们会跟我一样,在合上书的那一刻不由地感叹:生活,其实不需要太多,出去散散步吧!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六)
总有一类故事是可以在时间长河里永葆青春的,那是因为这些故事是直指我们内心最深处,在任何年龄都能给予我们养分。《聪明的渔夫》无疑就是这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只是一位西海岸的渔夫与一位衣着考究的游客之间关于打渔的简短对话,对话幽默风趣,但是背后却是两种世界观的互相观望与激烈碰撞,这本书写就于1963年,作者针对二战后德国经济繁荣以及日益野心勃勃追求利益的民众,结尾的峰回路转,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心头如拨云见日般清朗,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朴实、发人深思的生活哲学以及处事方式。是想要和煦阳光下内心安宁的午睡,还是享受腰缠万贯高高在上的成就感?我想这是会纠缠每个人一生的疑问,是每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情境下会做出的不同选择,也许你在年轻时豪情万丈,却在中年时消沉颓唐,也许你在少年时恣意悠游,中年时却奋发图强,其实只要不被虚荣与利欲迷惑,所有的选择都没有错。而能够用更宽容的眼光去看待这个故事,本身也是一种进步。
这个故事另一个诱人之处是精炼简洁,却让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感受,除了为读者展现了金钱与快乐的关系,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关系对于个人的影响。游客穿着考究,渔夫自褴褛,游客享受自己新奇的旅程,渔夫也乐得享受和煦的阳光,两个人都过得非常快乐,游客却一定要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加诸别人,这种方式与他贸贸然为渔夫拍照同样鲁莽粗暴,是一种对他人生活的横加干涉,也许这种方式在绘本上很刺目,但是在生活中却屡见不鲜,而如何在这种干扰中坚持做自己并且自得其乐,是件并不容易的事。
绘本的优点就是一切都被具象化,看起来直观生动,这本绘本就充分展现了这种特性,画面色彩浓厚,笔触风趣,且在细节方面也做到精致美丽,与这个故事以及翻译编译相得益彰,如扉页中填满的鱼代表权势与金钱,是不是很容易激发你内心的渴望,而封页内的全景看起来十足美丽,则代表了一种安闲的生活状态,两种生活方式一目了然,会让你一眼看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七)
最近我家房子准备装修,于是在豆瓣的小组看了无数个帖子,想要找到一些灵感去参考。同时也会去刚装修完房子的朋友家里参观,看了一些户型和装修风格,最打动我的就是老公的同事“王哥”家的房子,一眼就爱上。
从王哥家离开,一路上,我都在激动不已的向老公表达我多么肯定王哥如果把家装发帖会增加很多的粉丝。老公说:为什么王哥要发帖呢?他又不需要粉丝,他也不希望会红,他只是希望能够住在自己舒舒服服的家里就行了。
在这一刻我突然想到了《聪明的渔夫》,自己不就是那个书中提到自作聪明的游客吗?
一位衣衫褴褛的渔夫,一个穿着考究的游客,游客的相机声音吵醒了正在悠闲睡觉的渔夫,于是不同生活态度的两人开始说话,一个平淡疑惑,一个激动忘我。游客激动地告诉渔夫:如果他一天能够出两次海三次海甚至更多次,那么就能捞到更多的鱼,然后可以买船,雇工人,开加工厂,资产过亿,成为一个大富翁。渔夫疑惑的问游客:那然后呢?游客说,然后您就可以坐在岸边,晒太阳打瞌睡或者看看大海的美景。渔夫说可那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
这本寓言以漫画绘本的形式出现,把游客的激动和渔夫的疑惑画的生动极了。在游客畅想的时候我们仿佛真的看到大富翁渔夫一步步地走向辉煌。这本书是在探讨金钱和幸福的哲学,可是我却觉得,并没有那么的简单。
谁说充满欲望和勇于奋斗的游客不是幸福的呢?他和渔夫只不过是观念上的不同而已,然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世界观,游客会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然后再来享受安逸的生活就是幸福;渔夫觉得我每天只要有饭吃有衣穿安安稳稳的生活享受生活的惬意就是幸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如此,有一些人想要高调的人人称羡有面子的活着,而另一种却只想要过好自己简单的生活。无论哪一种,只要自己可以从生活中得到开心,只要愿意为想要的生活付出,就都是美好的。
事实上,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哪一种生活的美好。我们不能准确地说出谁更聪明。只要,去过心之所向的生活就好。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八)
亲爱的孩子:
今天你走房间,哭着和我说你有一个同学穿着好看的花裙子,还笑你没有。我告诉你,外表不是最重要的,在她上课时揉着裙子的时候,你可以用你的小脑瓜学会更多知识,得到老师的赞赏。现在你睡着了,妈妈却有更多的话想要告诉你。
孩子,当你长大之后,你会发现大人们除了攀比外表,还会有金钱、资源等等更多东西,引发他们的征服欲,让他们前仆后继。但是,当他们对这些事务过多看重时,他们自己并不快乐。所以妈妈想告诉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优越的生活本身是件好事,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你自己的生活状态。
所以妈妈前两天给你读《聪明的渔夫》,这是一本有着鲜艳插画的书,你看得津津有味,妈妈自己也很喜欢这个故事。
渔夫大叔在阳光满溢的西海岸享受悠闲的下午时光。戴着花环的游客哥哥来海边拍照,问渔夫大叔收成如何,他睡眼惺忪地拿起自己捕捞的小龙虾。游客哥哥建议渔夫大叔说,今天起,出四次海。打渔,买小船;打渔,买大船;开厂赚钱,开餐厅,谈生意……渔夫大叔会变成一个水产大亨,有很多很多财富!
渔夫大叔还是睡眼朦胧,问游客哥哥:然后会怎么样?
渔夫大叔说得很好,得到越来越多的物质,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坐在岸边,晒晒太阳,打打瞌睡,看看美景罢了。
所以孩子,也许别人所谓的成功与否,对你而言,生活也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妈妈最希望的,是你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豁达淡然。各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只要足够努力就好。我们都要在努力之后,倘然地面对自己。就算一时失败了,也不要沮丧,我们还可以从头再来,人生很长,渔夫有一天没有捕到鱼并不要紧,第二天再去就是了。就算他没有变成水产大亨,他一样可以在岸边打起盹,悠闲地感受温暖的阳光。
所以孩子,我希望你能够知道,生活是你自己的,就算你没有足够的财富,没有惊人的学识,我也希望你能够快乐地享受生活的馈赠。我不希求你现在马上就了解这全部。你只要知道,这几天你特别喜欢《聪明的渔夫》里游客哥哥的夏威夷花环,你也很喜欢渔夫的大胡子,你很清晰地表达你自己的喜欢,就够了。
所以孩子,我们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九)
知足常乐
-----------读《聪明的渔夫》 文/纪汐
《聪明的渔夫》是由一则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改编的漫画绘本,该绘本用鲜艳的色彩,形象的绘制出了整个寓言故事。让大家重新更立体的了解这则寓言,同时也引发了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故事开始于午睡的渔夫被游客吵醒后,看到渔夫如此悠闲,没有捕鱼,游客出于好意游说渔夫要努力打鱼赚钱,争取过上有钱人的生活。可是高潮之处,正当大家也在游客的有钱人美梦中畅游时,渔夫很蛋定的问了游客一句话:“然后呢?”游客回到:“然后就可以悠哉的过日子,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渔夫还是很蛋定的告诉游客说:“可我现在不就是这样过的吗?”
是啊,就算努力的去赚钱,就算真的努力成功了,所求的生活无非就是饿了有饭吃,困了有觉睡,累了有人问候。而渔夫现在每天打的鱼已经足够他生活,而且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悠哉生活。渔夫现在正过着有钱以后想过的生活,为何还要努力去拼搏一个未知数呢?说到底还是人心的不足。对物质欲望的追求胜于对精神满足的追逐。
说到底还是因为人们还是没有想清楚究竟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正是因为渔夫能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所以他能够知足常乐,抵制物质欲望的诱惑,真正做到平和的活在当下。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人比人,看着别人有车有房,而自己毫无作为,出门坐公交,朋友聚会要别人送回家,问起你打算什么时候买房,却无法回答,特别是这些来自周边同龄人的攀比,父母的殷切希望,就算曾在心理竖起了强大的城墙来保护自己,还是会不自觉的随波逐流,迫切踏入攀比的潮流。说到底还是内心不够强大,无法真正的知足常乐。
《聪明的渔夫》一书再次警醒我们。只有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去奋斗才是正道。反之,如果说你甘于稳定,那么也要心安理得的过悠闲生活。最怕的是自己随波逐流,还要拉着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同时对于别人的生活加以评论,甚至嗤之以鼻。一个祥和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互不干扰,又能互相尊重彼此的选择,不以金钱去衡量个人的成功高低。
关键是自己能够无愧于心,来此人世间走过一遭就好。
2015/9/24星期四
本文均属原创,严禁转载。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十)
前两日到朋友家中小坐,她养了一只小仓鼠,圆圆憨憨甚是可爱,我们聊天的时候滚着轮子,拼搏的样子甚是雄赳赳气昂昂。和朋友打趣说,我们这些螺丝钉,平时做的事情无甚大用,也是这么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朋友笑说,推崇能者多劳的岂止是人类,仓鼠不也这么实践的么。
只是仓鼠奔跑只是为了戏耍玩闹,人们办事多方奔走,又是为了什么呢?
空气中渗透着浮躁与焦虑,欲望之壑难以填补。无论做什么,无论多么努力地往前冲,都没有安全感。你和很多所谓的朋友夜夜笙歌,说好有福同享有钱同赚,却免不了心机算计。你在办公室加班,腰肌劳损脖颈酸痛,觉得自己被大才小用。你买来很多很多的东西,想要补偿自己,填补空虚。但是,你有多久,没有和自己,好好地说一说话,问问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所以我喜欢这本书。明艳的色彩,轻松的故事。憨憨的渔夫在阳光满溢的西海岸享受悠闲的下午时光。热情的游人带着花环拍照打扰到他,向他搭讪问他收成如何,他睡眼惺忪地拿起自己捕捞的小龙虾。游人给渔夫描绘起一副水产界大亨的蓝图,蓝图里的渔夫精神矍铄满面红光。
游人说,你今天起,出四次海。打渔,买小船;打渔,买大船;开厂赚钱,开餐厅,谈生意……直到功成身退,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多么美好的一句话,让所有人淹没在城市里,汲汲营营,直到变成一朵朵美丽的装饰花。
渔夫轻声问:然后会怎么样?
得到越来越多的物质,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坐在岸边,晒晒太阳,打打瞌睡,看看美景罢了。
口袋里装不下富可敌国的财富,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那么一点点,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所以,没有必要焦躁,也没有必要不满足。我曾经知道这个道理,看着这本书,慢慢的就想起来了。
地球围绕着太阳,人们围绕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物质。美国30年代一位心理学家西恩夫人说,自己才是宇宙的中心,相信自己,鼓励自己,就会变得无所不能。她的书里有贫穷而勇敢的单身母亲,想要租一套极好而且廉价的房子,申请者无数。她所做的不过是坚信自己能办到,然后她便实现了愿望。
这便是初心的力量。书里的渔夫不忘初心,他便是自己世界里的国王。如果忘记抚慰自己的灵魂,就算财富可敌国,内心也会饥寒如乞丐。静下心来,缓下步子,坚实初心,与自己交谈,让灵魂心安,才能够照亮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拥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十一)
文/旋栀
《聪明的渔夫》算得上是我的童年启蒙读物,估计当时只是觉得有趣吧,也琢磨不透其中的道理。这十几年里,我已从贪玩的芭比成长为朝九晚十的杜拉拉。在奔三儿的年纪,再一次翻开这本妙趣横生的绘本,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碧海蓝天之下,衣衫褴褛却怡然自乐的渔夫蠢得让游客费解。游客步步为营,为渔夫规划出成为富翁的蓝图,可他最终心愿也不过是“晒太阳打瞌睡,看着大海发发呆”而已。兜了一个大圈子,最后还是回归原点:这就是渔夫现在的生活啊。
你能说,单纯又知足的渔夫不聪明么?
而游客,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我们以“争当人上人”当幌子,在这个快节奏高消费的物质世界里摸爬滚打,在升职、加薪、理财这些物质利益上锱铢必较,早就把海因里希的《聪明的渔夫》抛到一边,却把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奉为经典.正是因为想要的太多,生活逐渐露出了刻薄的一面,我们被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体会不到快乐和轻松了。
这是一则关于虚荣和野心的幽默故事,也是一场围绕金钱与幸福的哲学探讨。很多时候,当我们为找不到幸福而苦恼时,并非是幸福真的远离了我们,变得遥不可及,而是我们自己迷失了方向,缘木求鱼。活的累的人往往混淆了一个逻辑,把“知足常乐”当成了“不思进取”。非也非也,只不过是有的人与别人攀比的欲望小,他们步调缓慢但也一直向前走,可能不会取得杰出的成就,却享受了生活乐趣。
在这一点上,我的闺蜜一直是我的榜样。她考研失利后没有一蹶不振,开开心心的去做一份看似繁琐枯燥的编辑工作,终于有一天她拍的照片被选中做成杂志封面;工资不高,就不追求什么大牌,一个白帆布袋子也能背出文艺的味道;失恋之后不抱怨,云淡风轻的开始自己的生活,不急不燥地期待下一段缘分。其实说到底,真正的幸福是脱离物质追求的一种心灵感受,不受地位、权势、财富的约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闺蜜就是一个聪明的渔夫。
一个常读常新的故事,必是能经历岁月的洗礼,启发一代又一代的人。《聪明的渔夫》就是这样。而这一版的绘本,非常具有视觉吸引力,人物神态逼真,风景色彩绚丽。幽默又贴切的译文也给这本书增色不少。
忘了说,今年闺蜜送我的生日礼物就四个大字——“不去高处”。不去高处,自有风景,这就是渔夫的大智慧。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十二)
《聪明的渔夫》这个寓言故事其实很容易理解,当然寓意不止一个,每个人或者说大人和儿童看了,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至于我理解的寓意可能有点消极,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东方的思想毕竟和西方的思想还是有些区别的。你可以把这个故事理解为虚荣和野心的幽默故事,也是一场围绕金钱与幸福的哲学探讨。成人从中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这个快节奏、高消费的社会,重新认识生活的本真意义。孩子通过它可以认识未知的成人世界,这样他们才会在释放天性的过程中变得强大,知道如何远离循规蹈矩和墨守成规,知道如何保持幽默感来获得快乐。
当然上面这些理解方式是别人的看法,我总以为这样这些理解方式不对,我的理解方式就是一种不求上进的生活方式,你们理解为野心也罢,但是人生不应该有些野心吗?没有追求的人生能快乐吗?每天就是完成一个的能够养活自己的任务,这样每天剩下的时间睡大觉,这样的人生难道就是幸福的吗?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我想我们中国人就是很会努力拼搏的人生。
虽然近代的科技革命是从欧洲国家开始的,但也是他们被逼无奈才改革的。欧洲人开辟新的航道也是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中亚要道,禁止欧洲商人通过,才逼迫他们另寻新的航道,不然以欧洲的性格他们不会去开辟新的航道的,这是他们性格的弱点,所以我的理解很不同于他们。
接下来我们说说作者吧!二战后的德国作家,二战打的那么惨,战后的德国更是惨不忍睹,每位尽力过二战的作家,我想都会刻骨铭心吧!二战后的作家其实是很有成就的一批,经历过二战,写作素材多了很多,比如海明威、老舍等这些有名的作家都是经历过二战,让他们的作品有这么高的成就,我觉得也是二战的结果。海因里希•伯尔在当代享有极高的世界声誉。他始终心系故乡,价值观坚定,一生共创作三十余部作品,其中包括多部小说、散文和广播剧。作品坚持鲜明的道德立场,充满对正义的吁求,具有广泛的艺术和思想价值。凭借略带尖刻的幽默感和从未动摇的人文主义精神,海因里希•伯尔曾于197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可见这个人的成就是很高的。出自他的寓言故事改变的漫画自然很有魅力,虽然个人有个人的观点,但是好的作品是不怕质疑,希望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十三)
故事本身已经没什么好说的,大家早就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只是没想到作者是诺贝尔奖得主吧。
我专门找原作做了对比,除了去掉"敬烟"这个尽管巧妙却不适合孩子的细节外,比原作处理得好的是,绘本去掉了结尾那段游客的反思,而是代之以一幅安静的画面。更含蓄,也留下了讨论的空间。而缺少讨论空间,正是我们的语文标准答案为人诟病之处。
故事讲完,我问谦谦:“你觉得渔夫和游客谁说的对呀?”
谦谦回答道:“游客!”
“为什么呢?”
“因为好多好多鱼啊,我喜欢好多好多鱼!”谦谦兴奋地大叫。
我没说什么。
相对于游客的狂热和多管闲事,渔夫的确是聪明的。作者的价值观也非常明确——反对物欲横流。这个故事创作于二战后,那时经济复苏繁荣,人们狂热地追求财富而道德沦丧。海因里希给亢奋的人们提了个醒。
然而,不同时代,不同境遇, 面对的困惑不同。喜欢很多很多鱼一定是错误的吗?奋斗本身会不会也是一种享受?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我们,会不会把财富过于罪恶化了?
在经济发展稳定的环境中,想必会产生更多样的价值观,安贫乐道者有之,奋发进取者有之。
我盼望谦谦,在满足了自己基本的物质需求后,寻求他的内心。做个悠哉游哉的渔夫好,做个掌控产业链的大佬也好。但我不希望他做渔夫时经不起游客的煽动,做渔业大佬时藐视他人的生活。
这是我的观点,和作者的略有不同,但我既没有把我的观点告诉谦谦,也没有把作者的观点告诉他。我想,有漫长的人生供他体会,当他需要时,会来找我讨论。那时我的观点也好,作者的观点也好,对他来说都是分享,而不是灌输(我也挺有心机的哈)。今天的阅读,已经给他奠定了讨论的基础。
这是本好书,因为它抛出了一个好问题。
另外,这本书的绘画和设计,我非常喜欢。请教了专业人士,原来是碳铅、粉彩、水彩的综合粉,用色丰富而和谐,极有质感(可惜拍了照片就感受不出来了)。纸张恰恰相得益彰。分格和跨页间隔的形式,适合故事的长度,也可以令孩子体会分镜头处理,他将来说不定当导演呢?,全幅、跨页、分格的交替让整本书的画面富有音乐的节奏感。
有意思的是,故事的结尾有两页完全空白,是留给小朋友创作吗?这本书的绘图风格还真的让人有试试欲望呢,亲民。
最后,别忘了把护封拆下来看看背面,一幅好长卷哦!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十四)
70年前,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目睹二战之后的满目疮痍,难掩伤痛。当他执笔为剑,针砭时弊,力图在废墟之上重现希望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有一天会以“废墟文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概更没有想到,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作品竟是一则短小精悍的寓言《游客与渔夫》。
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故事被世人一再引用,经久不衰,卒见它的意蕴之丰富。插画家埃米尔·布拉沃毫不讳言这是他最爱的作品。读者因之有了这样一次机会,欣赏以漫画形式改编的《聪明的渔夫》。
伯尔编写这个故事有其时代背景。二战的阴影让民众身心俱疲,生活灰暗,同时,工业化又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目标,逐渐标榜快节奏高效率的价值观。伯尔想要通过游客和渔夫的对话唤醒民众,从而反思,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正目标,是否不经意地沦为主流价值观的牺牲品。
为了更加契合读图时代的精神,布拉沃给笔下人物赋予了夸张的肢体动作和传神的表情。然而读者也能清楚地看到,游客说得兴致勃勃、唾沫横飞,仿佛胜利果实皆在眼前,渔夫却不为所动,一副鄙夷的表情。作者有意将世俗眼中的光鲜放在尴尬的位置,暗示这是浮于表面的繁华,而阅历丰富的渔夫显然更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去迎合他人眼光,淡然处之。
优秀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聪明的渔夫》仍具现实意义。大众追逐的目标或许略有改变,但像游客那样舍本逐末的还是大有人在。忙忙碌碌无暇享受,或是疏远了家人,或是忘却了本心,极端的还会变成社会新闻里的过劳死、抑郁症,那真是憾事一桩。
其实不仅是追求成功这件事,无意识的本末倒置还表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并非我们不够聪明,而是一叶障目输给了自己的主观反应。譬如常遭诟病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式旅游、被赠品吸引冲动消费、一味追求速度忘记享受过程、盲目攀比迷失自我……旁观者清,临到自己往往身不由己。人生哲学,或许真的要从日复一日的简单生活中体会。
绘本的点睛之笔是最后一页的留白。渔夫语毕继续享受清梦,留下瞠目结舌的游客欲辩忘言。真正的思考不在图片和文本之内,而在于读者的心中。故事已经说完,作者已授我们以渔,剩下的,或许该留待沉酣一梦,慢慢回味慢慢享受。
《南华经》有云:“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停下脚步及时行乐的渔夫既非巧者亦非智者,却是真正懂生活的人。反观来去匆匆的游客,不知被谁扰了清梦,其中可有你我的身影?
——乙未年读《聪明的渔夫》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十五)
最近,我刚和孩子共同分享阅读了一本《聪明的渔夫》漫画绘本书册。合卷的刹那,哪怕是身为家长的我都深深地被这本绘本折服了。虽然这是一本小故事,但是故事深处蕴藏着的哲理哪怕是成人都值得思量。
蓝色鲜艳的渔夫和鱼儿的合影画面着实艳丽地于本书封面之处精彩亮相着----吸引着读者们为着这个欢快的视觉感触走入故事的深处。”一位衣衫褴褛的渔夫,一个穿着考究的游客,两人对生活持有完全不同的态度,但一个本真的问题却将他们连结在了一起-------“通过这样一个抛砖引玉的语句,读者们会因着好奇之心迫不及待地寻找文中答案。延续着绘本漫画贯有的风格,本书正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娓娓传递着读者有关故事的内容。考虑到故事发生的背景,书中基本以蓝色的基调出现,尤显本书处处的亮眼特色。而故事之中的文字则相较于画面着墨不多,却更是以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美感凸显着故事内容的侧重点。那种欲言又止的停顿,那种无尽联想的启发,那种无限比较的推出无一不是用另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的关注和联想。于读者而言,我们仿佛在观摩着渔夫和游客的一场精彩演出。话语不多的渔夫和海阔天空联想畅说的游客形成着鲜明的对比;享受着海边闲暇生活的渔夫和充满着野心勾勒着发财梦想的游客形成着生动的对比。读者们完全可以从他们文字不多的对话中不断地品味着其中的深意。那对于虚荣和野心,金钱与幸福的哲理深思就此在本书之中得以宣讲。于一本绘本漫画,编者还很是有心地在全书最后配合上了出版后记,作者访谈,译者后记,媒体评论,作者简介等等内容。所以读者们不仅可以近距离地自我品味故事的真意,同样也可以从多个方面去了解和感受《聪明的渔夫》的精彩和亮点。
虽然这是一本漫画绘本,但是我个人觉得无论是其中的故事内容,还或者是作品的深刻用意都是适宜更多的群体去领悟和感受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品出不一样的味道来。在阅读这本书册之后,我的孩子曾经就和我说:“妈妈,这个故事写得很深刻呢!好像借助着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故事表达出了很多不同的内容。里面的游客好像就是在批判我们现在社会上那些贪婪的人类呢。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谋取利益,破坏生态环境,伤害动物朋友呢!我一定要做一个渔夫一样的人,时刻直到要有满足感。这样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幸福。” 听着孩子的话语,我觉得这本书已经实现了我推荐给孩子学习的阅读价值。不可否认,这本书册以精彩,诙谐,幽默的小故事形式诠释着深刻的大哲理。更值得推荐给其他有心的读者欣赏和品味。通过这本书册的阅读,我们会发现其中很多的精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