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超越时空》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在不同时空中相遇,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最终坚定地选择在一起。小说通过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表达了爱情的坚定和珍贵。读后让人感叹爱情的伟大和时空的神秘。
超越时空读后感(一)
行文确实非常流畅,但是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基本浅尝辄止,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概貌都没有介绍清晰。当然,要了解上世纪末物理学发展的最新进展,看一下本书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我严重怀疑《三体》从中获得了大量灵感,不少情节几乎一一印证。
1/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二)
配合三体三一起看,我是先看了三体三,后买了这本书
读完后发现这本书是对三体的良好补充
四维碎片撞击地球
11维宇宙
........
都有相关描述
所以强烈建议两本书一起看
最好是先看超越时空再看三体3
2/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三)
一开始就略翻看了下,发现一张图很有意思,一个人把一只手伸入了一个虫洞口,那此时其身体的一部分在一个时空中,另一部分在另一个时空中,如是个死物就没啥奇怪了,但人是活的,有血液循环、有神经感觉,那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论上人会是啥样的感觉了,假如是头伸进了虫洞了?大为不解,物理学和生物学交织的困惑...
3/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四)
这是我读过最好看的科普著作,加来道雄确实是有水平啊,看那些国外的科普纪录片的采访对象都是他,很会教育大家。我最喜欢的物理学家之一。虽说霍金的时间简史也很不错,不过写的确实是没有这本书好看,真的非常棒。。。。。。。。。。。。。。。。。。。。。。。。。。。。。。。。。。。。。。。。。。。。。。。。。。。。。。。。。。。。。。。。。。。。。。。。。。。。。。。。。。。。。。。。。。。。。。。。
4/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五)
“现有四维世界下所割裂存在的一些自然规律,在更高维度下有很简单的统一”。对外对客观的探索和对内认知的探索也是同步的,就像在计算力和判断力均匀的前提下,卡住的还是想象力。
这种数百年内可能都无法基于人所掌握的生产力所能产生的能量而去证实或证伪的理论,让如此多最优秀的大脑和精神投注在里面。再次说明,人世间最大的愉悦和高潮体验还是在精神与灵魂中,这些人在纯数理公式与高层概念中所享受的激荡,我隔空想想也会觉得兴奋。
5/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六)
在宇宙大爆炸那瞬间,十维宇宙裂变成一个四维宇宙和一个六维宇宙。出于一些原因,四维宇宙急剧膨胀,此时温度是10的34次方K.
这本书最重点介绍了一百年来,物理学界是如何在寻找一个合理的统一场论来统一解释宇宙的4种力。从爱因斯坦开始,到后来的quantum physics,在这相当长的时间内(50年),物理学界抛弃了有爱因斯坦创造的相对论理论。
慢慢的到7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又把目光返回到相对论领域。他们接着便创造了新的理论,称之为十维超弦理论。
6/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七)
如果小时候读了这本书,也许我就去学物理了,14年看诺兰的星际穿越,觉得不是很懂,现在看了这本书,似乎对影片的理解也加深了;这本书由浅入深,娓娓道来,解释了从二维到十维空间的演变规律,作为学文科的我看起来很吃力,尤其是讲到五维,超弦理论,更是觉得大脑容量不够,但是仍然让我觉得非常神奇和震撼,觉得大自然真的是不可思议,从人体的精妙到宇宙的神奇让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渺小,何必要烦恼,世界上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等待我们发现和探索,学无止境,又何尝不是人生意义,愿与君共勉!
7/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八)
个人觉得还是《极简宇宙史》更浅显易懂一些,普及的科学概念更多宽泛一些,基础一些。这本书(《超越》)讲到一些有关科学对艺术、文学的影响,不是特别喜欢,还是觉得科普就科普,别试图插足文学领域,把文学的东西、艺术的东西用科学来解释总感觉死在把有趣的东西变得聊无趣味。后面讲平行宇宙、蛀洞什么的还挺有趣的。中间几章讲量子理论,真的看不懂。《极简宇宙史》讲述的方式还是有文学美感的,将意识抽离身体去感觉,果然是因为法国人比较浪漫么?《极简》这本书让我感觉是在看BBC科学探索片,即视感强。《超越》这本就涉及不少学术性的东西,讲的物理原理看的很窘迫,太专业就比较费解。
8/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九)
走马观花的翻阅完了,手指间剩下无数粒子。
基础理论基本不懂,只知道扩大了视野,一是维度,物理学的。8+2=10维,24+2=26维。我需要缓缓接受。想象无力。10维可能更小观测不到,弦理论只存在于10维和26维。想象贫乏。。。
二是理论。熟悉或新见到了一些物理学家,场理论,弦理论,黑洞,平行世界。
三是收获认知。科学家也好奇,诺奖得主拉比说:促使他迈上揭露自然奥秘的漫漫旅程的是,他在翻阅行星的图书时,发现人的心智能够认识那样的宇宙真理。作者说,我们由恒星尘埃所造就,现在这些原子凝聚成能够认识主宰那种事件的普遍规律的智慧生命。 最激动人心的是,在我们这颗极小的,微不足道的行星上已经发现的物理规律跟在宇宙其他任何地方发现的规律一模一样,而这些规律还是在我们从未离开过地球的情况下被发现的。
总之,时间多的情况下值得把基础理论部分再吃一遍。
9/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十)
书中有挺多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但是基本上还可以看下去。可以说作者也太细心了,说了好多人的事迹,真的对物理没有到这个神仙地步是写不出这样的书的。
这本书的背景我没有了解过,所以对作者也无从所知。但是因为我之前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对物理有点好奇,加上看到小组有人介绍就去看了。真的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所以看了半个月了还没看完。但是里面讲的真的让人吓到了,说真的,我之前完全不知道到底爱因斯坦做了什么事让他如此受人膜拜····
好吧,我讲了很多废话,但是身为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人来说,真的觉得教科书就是个屁,我压根就没学到精准的知识,永远就在表面漂浮,还要人家老是死记硬背,还有我的高中物理成绩很烂,说真的,有人怕看不懂的真的没必要。
虽然书里说了,超越时空现在以人类的技术几乎无法达到,但是未来,谁知道呢?
10/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十一)
1、这本书很多场景在《机器猫》这部动画中有,因为作为文科生,我只能理解到这个层次。换句话说,书里超越3维的“画面”、蛀洞、度规张量、xx矩阵、引力场、坍缩、熵寂之类的概念,完全想象不出来。
2、激发大量关于宇宙、时空的思考,让人怀疑人生。以前认为:心理上恐惧的根源,是因为宇宙空虚、寂静的本质,让人找不到存在的支点。看完后认为是个体相较宇宙展现出的渺小、脆弱和无能为力,令人存在感尽失。反之,要有存在感,则需要充实、“自大”、找到“信仰”。书的最后,提到了“存在主义冲击”以及物理学“信仰”的解决之道,让人略感安慰。至少,不是我一个人有过对存在表示怀疑,而且他们采取的态度并非恐惧。
3、书中对宇宙发展的思考,也许只是若干解之中的一个,来自物理学角度。宗教哲学或者来自母语文化的其他视角,没准更好理解。实用性方面真的不高,了解就好,用来理解一些影视作品,当个谈资或许有点意义。充实生活下去,也许才更重要。
4、不想买天文望远镜了,因为关注当下,解决好身边的问题,这才是我这条小生命存在的意义。
11/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十二)
前一阵子在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频道里面看到了加来道雄,很熟悉的科学家的形象。
读过他这本书之后感觉这是一本非常之棒的科普书,但是请一定记住虽然这本书写的非常棒,书中介绍的内容很前沿,但这本书只是一本科普书,因为其中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这本书主要内容有两部分,前一半介绍弦理论的来龙去脉,讲的非常通俗同时也非常专业,居然能将如此深奥抽象的理论讲的如此清晰,真的不得不佩服,加来道雄的功力实在是非比寻常。书的后一半就和前一半不怎么相关了,主要介绍了时空旅行等等话题的科学猜想,这个跟主流科学界的关系就不怎么大了。
之所以说这本书只是一本科普书主要是因为作者在书中将弦理论当做是终极理论,但是实际上在弦理论之后又有M理论,而且作者为了让读者读懂省去了弦理论的很多内容。
当然我不是很清楚主流科学界现在对大统一理论到底是什么观点,但据我所知关于这个话题本来就没有多少人能够弄懂。所以能够看懂书中的内容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千万注意这只是一本科普书。
关于这个题材,还有一本《伟大的超越》可以读一读。
12/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十三)
超越时空带给我的震撼 真的不是一星半点 投过鲤鱼的视角来探索我们这个世界 平面国人无法理解的三维空间 宿命论中无法挣脱的时间驳论 爱因斯坦方程式中蕴含的巨大能量 幻想时间之旅 以及 世界究竟是些什么 或许理性思维是刻板 无数的实验重复来证明一个又一个的定理是否符合我们的时间准则 可你无法否认 她很美 真的真的很美 如果真的有一个人他能站在我面前带我细数银河的奥秘 给我讲解相对论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超越时空 带我领略物理的美 我想那一刻 我一定一定会爱上他 那一刻的他一定一定是浑身散发着光芒让我想要靠近 所以世界是什么 我说不清 无论他一什么形式诞生 又或者将要以什么样的形式走向最终的死亡 无数的宇宙无数种未来 这些都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 我只知道 我活着 和浩瀚宇宙满天星辰比起来 我是如此渺小 世间万物皆渺小 所以生而为人不再存在什么优越感 万物皆是平等 我的每个不同的决定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也但愿每个我都可以活的最最像我自己 最后很感谢让我遇到这本书 感谢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世界之美
13/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十四)
一座城池,半城烟沙~~
书的结尾:
这赋予生命意义或者目的了吗?
有些人通过个人所得、个人关系或者个人经历寻求生命的意义。然而,在我看来,有幸能领悟自然之最终奥妙的智慧,才赋予生命充分的意义。
骑着自行车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然而,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骑着自行车去寻找它存在的意义。
科学的尽头是宗教。
牛顿在晚年得出了一个让很多所谓的无神论者耻笑的结论——地球自转的力来自上帝的手。
宇宙为什么存在?生命为什么存在?高等智慧为什么存在?在终极问题面前,科学苍白无力,即使人类成了上帝。终极问题还有它的终极问题。
爱因斯坦一生都坚持着那个信仰——一种神秘的、神圣的秩序存在于宇宙中。——p285
无用为大用。
这本书不能为我们升职加薪。
喜欢就好。也许还能勾起自己儿时似乎幼稚的问题,人死了是去哪了?我是从哪来的?若硬是要谈意义,这就是意义。对吧。一种神秘的、神圣的秩序。
看到‘超越时空’还能怦然心动的朋友们,这是一本好书。
14/15页超越时空读后感(十五)
花了有一周多的时间,才慢慢地看完这本书。
此刻的感觉,正像它的名字——完成了一场宏大的时空旅行。同样的感觉,在刚看完刘慈欣的地球往事三部曲时也有。
没错,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似乎在读一本科幻小说。初中物理课本上那些呆板枯燥的名字——高斯、牛顿、爱因斯坦……都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活生生的“人”;那些看起来让人头晕眼花的物理名词——相对论、量子论、弦论……也都像一幅幅生动缤纷的图画,在脑海中渐渐铺开来。仿佛就是一部精彩的电影,讲述了人类物理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线索明晰,情节起伏,画面细致,气势宏大。
最后,科学还是和哲学不可避免地统一了,就像木头和大理石、相对论和量子论、还原论和整体论以及人的左脑和右脑一样。
我们真的太习惯于贴标签式的思维方式了。数学与物理,文学与历史,老师和学生,科学家和小说家,好和坏,高尚和卑劣……
正如书中反复强调的观点,人类一直在寻找统一。
讽刺的是,在寻找的路上,人类往往在割裂这种统一。
感谢这本书,让我可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