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揭开一个谜团的经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最终成功解开了谜底。这个过程让作者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让他意识到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这个故事鼓舞着读者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真相。
我终于揭开了一个谜通用作文篇1
这天,在我家屋后的荔枝树下,我和小伙伴们一边烤地瓜,一边玩磁铁。
用小铁棒在磁铁上蹭几下,然后拿着小铁棒靠近几个铁钉,铁钉就慢慢“站”了起来,轻轻晃动铁棒,铁钉还会晃晃悠悠地“跳舞”呢,真有意思!这时,火堆里的地瓜熟了,我们就拿铁棒去翻地瓜。可是翻完地瓜以后,铁棒却不能使铁钉“跳舞”了——它的磁性没有了。
这是为什么?我决定弄个明白。还是原来那根铁棒,热血传奇私服只是现在觉得有点烫手。难道这也有关系?我把铁棒放进水里冷却,然后,又拿它去吸铁钉。嘿!吸起来了!小伙伴们又高兴地玩起来,还直夸我厉害呢!
可我还是不明白,到底温度与铁棒的磁性有什么关系呢?
回到家,我又拿小刀试验。开始小刀能吸起11个订书钉,用打火机加热一下,它只能吸起6个;再加热一下,它只能吸起3个,达到一定温度时,就再也吸不起来了。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查了许多资料。原来,铁棒与磁铁摩擦就能吸起小铁钉,这是因为铁棒具有顺磁性。类似的铁磁材料都有顺磁性,而被加热后,顺磁性就会明显变弱。这种现象是皮埃尔·居里发现的,因此,顺磁性转化的温度就被称为“居里温度”或者“居里点”。
小铁棒被加热,当到达居里点以上时,顺磁性消失,等冷却到居里点以下时,它的顺磁性又恢复了。
我恍然大悟,谜底终于被我揭开了!
1/2页我终于揭开了一个谜通用作文篇2
我终于揭开了一个谜
福建省石狮市第三中学附属小学六年级〈1〉班沈冲 “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来飞到东。”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唱的一句童谣。可是有一个问题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蜜蜂会“嗡嗡嗡”地叫呢?
经过观察,我发现蚊子和苍蝇在飞行时也会发出同样的声音。于是我想,是不是它们有一个特别的发声器官,能发出这样的声音呢?可我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这个问题总是憋在心里。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一个盛夏酷暑的中午,我无聊地躺在扶手椅里打盹。忽然,一只讨厌的蚊子打算侵略我的“地盘”,挥舞着它的武器——尖嘴和翅膀。我厌恶地伸出汗津津的手,随便一抓,没想到竟把那只可恶的家伙给抓住了。咦,怎么刚抓住它,声音就没了?哦,可能是一时受了惊吓,当然就目瞪口呆、张口结舌啦。
我正准备把它捻死,可脑子里一个问题像火花似地闪现出来:会不会是翅膀扇动发出声音的呢?我把那只倒霉的蚊子从手心里捏出来,用指尖轻轻地捏住了它的肚子。我紧盯着这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只见它的翅膀飞快地扇动了起来,嗡嗡地叫着,声音响亮而凄惨。它正挣扎着想从我的手里逃出来。我赶紧用另一只手捏住它。我又试了几次,发现了一个规律,每次它发出声音时,总是在翅膀扇动的时候。看来,问题就出在翅膀上!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又活捉了一只苍蝇。因为它的翅膀和身体合在一起,所以我只好捏住它的头。结果跟上面一样。
从那以后,我只要一遇见科普书,就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查找这个问题。工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在《新世纪青少年科普经典》上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我们的耳朵只能听到每秒钟20—2万次左右的空气振动频率所产生的声音。低于或高于这个频率的声音,我们都无法听见。蜜蜂每秒钟翅膀扇动250次;苍蝇每秒100次;蚊子则高达1000次。我们所听到的“叫声”正是它们翅膀扇动所发出的。而另一些昆虫,比如蝴蝶,每秒钟扇动只有6次左右,所以我们听不见它们发出的声音。
原来如此!我高兴得差点儿叫出声来。我终于揭开了这个谜!
我常常想,我们所面对的大自然正像一篇永远读不完的迷人的童话,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你才真正地发现,世界是多么神奇,多么美丽!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