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莱特之吻》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拉莫莱特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妻子,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灵之旅。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拉莫莱特对爱与死的思考,以及他在痛苦中重建自我和寻找希望的过程。作者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了生死之间的脆弱与坚韧。这部小说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给予人们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拉莫莱特之吻读后感第一篇
罗伯特·乔特·达恩顿(Robert Choate Darnton,1939年5月10日-)是美国学界研究法国历史,特别是18世纪法国历史、新文化史,不可忽视的一位学者。其先后在菲利普斯学院、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求学。其于1964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历史博士学位,师从理查德·科布等,博士论文题目为《法国大革命前夕激进宣传的趋势》(1782-1788)。至2023年,他已经出版了19部英、法文著作,包括《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启蒙事业: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年》、《法国文化史上的猫惨案和其他事件》《审查者在工作:国家如何塑造文学》,其大部分作品已经翻译成中文,而且反响热烈。而本书,是1990年出版的《拉莫雷特之吻:文化史上的反思》(The Kiss of Lamourette: Reflections in Cultural History)的第二版中译本。
不管是书籍史、阅读史、思想史,达恩顿均有一条主线将其串联,即“观念的社会史”,将抽象的文化、思想放置在社会语境理解。而这条主线也隐藏在本书中,本书共有五个部分、十个章节。按照作者的导论所讲,这本书既讲历史,又讲媒体和媒体的历史:第一,是要显示过去如何作为暗流存在于当下(第一部分);第二,是要通过个案来分析媒体的作用(第二部分);第三,借本书的写作过程来昭示媒体研究中的历史向度(第三部分);第四,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探讨宏观历史以及与历史相关的其他人文领域(第四和第五部分)。如果从中提炼关键词,就可以浓缩为:历史的现实关怀、媒介的历史与现实、跨学科。由于作者的职业经历,使得其对社交媒介这一话题颇为关注,如果说记者生涯使得作者注意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媒介,那么,在作者开始从事史学研究工作以后,就开始关注媒介在历史上的作用,除了本书体现的“书籍”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外,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华盛顿的假牙:非典型的 18 世纪指南》和《诗歌与警察:18 世纪巴黎的交流网络》,就表现出其关注的媒介不仅仅是印刷文本,还有口头材料和被传递的信息,如流传的诗歌和歌曲。而这,侧面也体现了作者的史观——“自下而上地研究历史”,即从社会大众而非王公贵族的角度看待历史,这也是所谓的“思想的社会史”。
拉莫莱特之吻读后感第二篇
拉莫莱特之吻究竟是什么?是中世纪爱情之吻的重申?还是前浪漫主义时代的激情燥发?抑或是灵魂深处爱欲战胜死亡的一次短暂凯旋?或许都不是。在作者的眼中,历史学家要进入已逝的世界,必须要大胆想象,放下成见,不拘泥于定式思维;同时要理解发生在过去的那些生死往事,必须郑重其事。拉莫莱特之吻提醒我们的就是历史的这种复杂性。 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向我们探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文化中介及其运作过程,比如电视、新闻业、编辑室等,同时我们也能了解到作者在探讨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内容的思考。当然,从中我们也能了解到宏观历史以及与历史相关的其他人文领域是触类旁通的。 作者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明白过去是如何作为暗流存在于当下,让我们必须要了解过去的历史。书中通过电影《丹东》、适合刊载的新闻等个案让我们明白传媒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向人们传播一些知识与信息,更是能从中体现当时社会所需的文化内容与思想。因为要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故事,再把这些故事发表出来,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找到那个文化上得体与否的度。这个“度”的把我就在于作者对生活与时代的观察,把历史与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 在思想是和文化史一章中,可以了解到在20世纪的美国,思想史和社会史这两个学科研究都是刚刚兴起的,不过随着思想史逐渐脱离社会史,使得思想史的研究越来越没落,毕竟离开了社会,它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然,我们并不能把思想史作为一个简单的整体来看,而应从其多样性上来认识,在思想史研究对象中,既有伟大的哲学家,也有目不识丁的普通人。 不过随着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们开拓出越来越多的方向,如劳工史、妇女史、犯罪史等。而在欧洲,那些研究思想史的大家,在著作中体现出当时社会观念与人思想的联系。总的来说,历史研究的进程大致可以这么划分,从最早有关体系化的思想研究,即观念史到文学运动和思潮的思想史;再到具有意识形态和思想传播的社会史,最后到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史研究。目前社会上关于人类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很多研究都采取跨学科领域,这样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都十分重要。
拉莫莱特之吻读后感第三篇
文 / 芮娜
历史类书籍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晦涩难懂,有些距离感的存在。有些人,明明想了解,但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就会被门槛限制,从而望而却步。那么,作为历史学家,难道只能写给那些专攻历史的大佬和学生看,就无法跟普通读者沟通历史内容么?
《拉莫莱特之吻》的作者罗伯特·达恩顿,试图打破这种固化思维,他用一种新的方式走近人们,尽量去满足那些对过去充满好奇心的大众。
要想走进大众视野,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普通读者对历史学者写的东西感兴趣?他想到的是将内容故事化,找到文化上得体与否的度。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深度好文】,让人能够读得进去,又能有所收获。
因此,本书也是秉承这样的原则写就而成。先以大众熟悉的点为引,慢慢深入到社会与文化层面,循序渐进阐明历史遍布整个生活当中,新闻界、学术界、图书界等。其中不乏有一些会让人对历史产生误解的媒介,比如在第三章说到,影视作品有时会魔改历史细节,甚至为了博人眼球凭空臆造事件。如果让不谙世事的孩子看到,很容易信以为真,对历史教育将起到不好的影响。
如果你喜欢阅读与写作,那么恭喜你遇到了一个引路人般的作品。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各行各业的写作过程中都脱离不了历史背景,在文学作品中更是如此。除此之外,还能有幸看到伏尔泰的小黑料,以及加缪男神的《局外人》的写作灵感来源……阅读个案分析、思考与讨论贯穿全书,那些宏观历史和与历史相关的人文领域,实在是太迷人了!
总之,该书围绕着“法国大革命”那段历史展开,一点点渗入到生活里的这些维度。作者具有扎实的史料选取能力,逻辑性很强,抓取的点也都很精准地打在好奇心上,让人一读就停不下来,r阅读体验非常愉快!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更多的人对历史学感兴趣。
拉莫莱特之吻读后感第四篇
怎样让自己的著作能够迅速出版并吸引到读者阅读呢? 这样的文章由谁来写才更有说服力,才更有操作价值?由畅销书作家或者出版部门的资深编辑来完成?因为在他们手里一定创造过非常多的畅销书,当然也更有经验,这有一定道理。
但其实历史学家的经验更加丰富,因为他们能够对于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学术著作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他们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之中得出结论。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学术著作的出版窍门》。 他的作者恰恰就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哲学学会院士,英语世界中最重要的法国史专家之一,也是文化史、阅读史方面的领军人物罗伯特·达恩顿。
我们先看一下他这篇文章中给我们提供的结论。比如他提供给作者们的建议是不要交单本书稿,而是弄成系列;而如果是单本,最好讲述鸟类;或者按照作者建议选择跨学科的研究;提供给编辑的文章用更能唤起读者的兴趣的方案,用一些让人眼红的字眼,选取一个醒目的标题。这些建议对于无数人来说都一定是有帮助的。
而这篇文章就收录于作者的文集《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从这篇文章之中我们就能看到作者创作的理念。那就是这本书是致力于对于普通读者所创作,用历史的视界解决我们现实问题。因此本书语言生动,还略显诙谐幽默,把我们带进了历史学家的探究之中,开启对于文化史的思考。 这本书共有15篇文章,涉及到了文化史、书籍史,阅读史、思想史,以及历史与其他各个学科的相互关系,让我们能够通过历史的视角聚焦于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让我们从历史的研究之中去探索现实的意义。
就像作者所说“历史学家要进入已逝的世界”,那么怎样从已逝的世界之中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就是学者们所应该秉持的理念。 就比如这篇书的同名文章《拉莫莱特之吻》之中,作者依据法国大革命纪念两百周年这样的契机,对于这样一场影响了人类史的革命进行着再次的反思。反思为什么这样一场革命会成为被后世永久纪念的存在,也反思着在真正的历史上,在革命过程中暴力所产生的影响。
而在这样的反思之中,历史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单纯的文字,反而更具象,更有血有肉,让读者们也能够对于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本书中的其他文章呢?作者聚焦于媒体的历史呈现,让我们看到历史可能在被有意识的扭曲。这在他的文章《电视:一封给电视制片人的公开信》之中进行公开的谴责,呼吁着传媒应该尊重历史。
而作者在书籍史、阅读史、观念史等等相关的文章阐述之中,也都给我们以一种崭新的视角,让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这样一个维度开启一种不一样的世界认知。
拉莫莱特之吻读后感第五篇
“随着身子往椅子里越陷越深,我手中的书本渐觉沉重,人在不知不觉中迷糊过去,然后被一个香吻弄醒,发现自己正身处法 国大革 命高 潮时的巴黎。这吻时而是死亡之吻,时而是爱之吻,它蕴含了一些些爱,一些些像拉莫莱特之吻那样的迷失在过往激 情中的爱。”
如果想要读文化史之类的书,这本《拉莫莱特之吻》必不可少。在媒体只能提供简易快餐的时代,作者为我们送上了一份没掺水、没偷工减料的学术晚宴。
拉莫莱特是谁?何谓“拉莫莱特之吻”?
一位拥护宪法的不大会玩政 治的神甫,从神父变身为哲学家又变身为革 命家和主教,在一次关乎法 国未来命运的历史斗争中,提出了爱、博爱精神。他的这一建议,让原本对立的双方相互拥抱、亲吻,发誓要情同手足,化解了一切矛盾。这就是“拉莫莱特之吻”,也是本书书名的由来。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媒体不知不觉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核心,掌握媒体的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在幕后操控着一切。
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故事,再把这些故事发表出来,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找到那个文化上得体与否的度。
出版和新闻业,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传播与媒体,在现实生活中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存在?通俗的还是优雅的?
这本书既讲历史,又讲媒体和媒体的历史。前面六篇是非学术性的,后面九篇是学术性的。大部分都是关于社会、文化和思想史中的林林总总和风云变化。
历史分为两种:一种是官 方记录与发布的,大部分体现统 治阶级的意志;还有一种就是非官 方的历史,大都涉及禁忌的题目。两种历史一直是矛盾和对立的关系。
历史究竟如何书写?由于政 府的戒律,很多事实无法写进书里,所以我们看到的历史不等于真相。如何理解过去的那些生死往事,只凭郑重其事地研究历史资料估计是办不到的。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史的研究,都需要“拉姆莱特之吻”的提醒。
历史由执笔者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