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论童话读后感100字

论童话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21 10:50:20
论童话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9-21 10:50:20   小编:

《论童话》是一篇关于童话故事的读后感。作者通过对童话作品的分析,揭示了童话故事所蕴含的教育与启发意义。文章指出,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其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都对孩子的心智发展和人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童话故事也给予人们想象力和梦想的力量,让人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与勇气。总之,童话故事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学形式,值得我们去认真阅读与思考。

《论童话》读后感(一)

王小波说:“卡尔维诺厌倦了讲故事,于是开始探索小说形式的无限可能。”其实,卡尔维诺讲故事的方式,从一开始就是寓言体的,附带了浓郁的童话色彩,而非传统故事样式。

卡尔维诺说:“我深信童话是真实的......所有的童话被集合在一起,在不断重复和变化的过程中,处理着人世间各类疑难问题......决定了世间男女的命运,决定了生命中受命运支配的那一部分。” 而寓言呢?他认为寓言是帮助小说释放压抑、用文字反抗暴力的最佳利器。

卡尔维诺在谈意大利童话里的爱情时说:

童话中的神奇色彩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这与道德说教的目的形成了对立。最优良的诗歌和道德教育,童话是无法给予我们的。童话的道德性往往比较含蓄,几乎不存在浓重的说教或劝诫意味。或许是因为民众的意愿,童话叙述中的说教功能并不存在于故事的内容中,而是要在故事自身的模式,在讲故事和听故事的过程中去寻找。

在意大利童话中,爱情的痛苦和焦虑贯穿始终。例如,拥有超自然能力的新郎来到一所地下的住宅,它不能透露自己的姓名和秘密,否则就会眼看着自己消失;蛇王或猪王在黑暗中变身为英俊的少年,赢得了少女的芳心,而新娘出于好奇点燃了蜡烛,又使他们的魔法化为乌有;妖怪与贝琳达之间微妙的情感一点一滴流露出来。这些故事各不相同,但都讲述了一段摇摇欲坠的爱情,将两个天南海北的世界连接起来,也经历了生离死别的考验;这些互不相识的情侣的故事,只有在要失去对方的那一刻才能真正拥有彼此。

在这些童话中几乎碰不到那种对我们而言不足为奇的模式:男女双方坠入爱河之后历经磨难而终成眷属。不计其数的童话都在讲述着征服或解救公主的故事,或是小伙子因为少女的肖像,甚至仅仅是听到了姑娘的芳名、在一块雪白奶酪上的一滴鲜血中隐约看到了姑娘的倩影之后,就坠入爱河;这些具有魔力,或抽象,或具有象征意义的爱情都受到了诅咒。然而,童话中最具体也最痛苦的爱情并不是这些,而是那些已拥有了所爱之人,之后却不得不重获其芳心的爱情。

人类学者对“爱情与普赛克”这一类型的童话赋予了颇具启发意义上的诠释:在青年男女成年仪式的最后阶段,普赛克这位姑娘居住在男女分开的房子里;不过她总是妆扮成动物的样子或趁着夜色去和小伙子们幽会,因为这样就不会有任何人发现她的踪迹,她似乎只和一个年轻人暗中相恋;成人仪式结束后,小伙子们各自回到家中,忘记了那个曾和他们分居的姑娘,各自结婚组建了新的家庭。这则故事正是在社会制度的危机中应运而生的:它代表了一种诞生于青春期却被宗教法规阻断的爱情,讲述了一个女人是如何反抗这样的法规,重新找到自己所爱的故事。尽管这些风俗已被遗忘千年之久,故事的情节仍然生动地体现了这种精神,也反映了被某种法规、习俗或不公正而扼杀和禁止的爱情。因此,人类的情欲得以从史前延续至今,并没有被困在闪烁其词中,而是不断在深夜神秘拥抱的快乐和慌乱中穿梭而行。

《论童话》读后感(二)

伊塔洛·卡尔维诺

伊塔洛·卡尔维诺,就本质而言,是一位“童话作家”。

在我们的印象里,“童话”为儿童所作,其实并非全然如此。“儿童”不是古来有之,而是一项近代发明。在欧洲历史的很长时间里,儿童以“低龄的成年人”的面貌出现,没有经历现在所谓的“童年”时期,上层阶级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类似成人的教养,下层阶级的孩子则和大人一样担负起养家的职责,并没有人去区分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特质,区分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成人有何不同。因此,那时候没有“童话”的概念,狼人、巫婆、王子、公主……那些在篝火旁跳跃的、悠久的民间口述故事,与其说讲给孩子们听,不如说是折射了成人眼中的神秘世界,具有浓厚的民俗学和人类学特点。

根据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在《屠猫狂欢》一书中的考证,“小红帽”有三十五个版本,“小拇指”有九十个,“灰姑娘”有一百零五个。这些数量众多的样本足以让我们想象民间故事如何携带地缘血统、翻山越岭、辗转一处又一处,保留一些,改变一些,从此进入某个区域、某个族群的世代传承。经由对童话的爬梳,包括叙事的骨架、比喻、典故、俚语以及整体的感觉,可以获取某个区域、某个族群文化面相的基本要素。

卡尔维诺专研深究民间童话。他在1956年11月出版了《意大利童话》,搜集200篇采自意大利各地的民间故事,花费两年时间整理而成。卡尔维诺说他感兴趣的是童话里线性的叙述,还有它的节奏和实质性,以及把生命的意义包含在一个由事实、需要经历的考验、以及决定性时刻组成的综合体当中的方法。他在这个过程中,对童话和最古老的小说形式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比如中世纪的骑士小说,以及意大利民族复兴时期的伟大史诗。

编撰传统民间故事为卡尔维诺创作现代寓言提供了技术准备。1952年,《分成两半的子爵》出版;1957年,《树上的男爵》出版;1959年,《不存在的骑士》问世。1960年,卡尔维诺将它们整理成“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同时附上了一篇颇具价值的前言。卡尔维诺写道,小说的创作“从浪漫幻想的深层背景中诞生,也许受到古老的地方历史传统的启发”。三部曲就不同角度探讨了人的“异化”,作家从中世纪的民间传说中汲取营养,作品的童话色彩显明,凝重而又严肃的命题消融在寓言体裁所特有的神秘、空灵、朦胧的氛围之中,我们的祖先愁苦于人格的分裂,我们的祖先回到了树上,追求一条特立独行的通向完整的道路。

卡尔维诺对于童话,尤其意大利童话的关注,一以贯之,陆续发表了许多相关文章。1988年,马里奥·拉瓦杰托担任编辑,出版了卡尔维诺的文集《论童话》,收录在埃依纳乌迪出版社“短杂文”丛书的第一辑中。目前的中译本属于“奥斯卡”丛书的新版本,包括拉瓦杰托收集的文章以及他为该书所作的引言,并在附录中新增了三篇文章,其中有卡尔维诺于1949年发表的第一篇有关民间故事的演讲,即弗拉基米尔·普洛普的《童话的历史根源》的书评,卡尔维诺指出童话的根源比宗教神话更古老,可以追溯到原始狩猎社会,民间传说不仅仅是古代文明的遗产,更是历久弥新的研究对象。可见,卡尔维诺对童话的研究兴趣早就产生了,最初是从民俗角度,后来渐渐扩展至更深广的领域。

拉瓦杰托在引言中讲述了卡尔维诺编著《意大利童话》的经过以及这种想法的由来。早在1946~1947年,第一部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问世期间,卡尔维诺就说自己的创作以口述材料为基础,以传统为基础,寻获那些最为久远的童话真谛,“所有人类故事中不可替代的规则”。拉瓦杰托称童话故事是“一部巨大的百科全书”,包含所有可以讲述的故事,它所具有的原始功能先后出现在堂吉诃德、哈姆莱特、鲁滨逊等身上,当然在卡尔维诺那里也非常明显,“祖先三部曲”的童话色彩不仅斑斓,而且,表达的精确与简省,对卡尔维诺来说,也是“饱含文学美德的举动”。

《论童话》正文收录了卡尔维诺的九篇文章,核心是对意大利童话的研究,卡尔维诺以诗意的文笔,描述为“徜徉在童话间的旅行”。谈及自己的工作标准,特意与格林童话进行了比较。卡尔维诺借鉴了格林兄弟“从民众口中”收集童话的方法,并且尽可能运用了现有的历史、社会和心理意识。卡尔维诺写了格林兄弟《献给孩子和家庭的童话》的书评。卡尔维诺强调格林童话来源于日耳曼神话宏大的史诗主题,例如尼伯龙根的传说。格林童话经常讲述神秘的森林和小孩子面对难以理解的危险时的纯真,其中有较多的幻想与教化的寓意。这些来自于民间口述传统的故事流播,本身也是一部文化接受史,事实上,我们如今所读的格林童话,已经与它原初有些残暴、粗野、恐怖的面貌相去甚远。

这也是卡尔维诺谈论《非洲童话》与夏尔·佩罗的《鹅妈妈的故事》的要义。卡尔维诺关注世界范围内民间传说的流变。他从童话故事中抽取一些组织切片,然后用来仔细地扫描分析。其中,《童话中的民间传统》与《比喻概览》表明了他的兴趣点。卡尔维诺结合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结构学和普洛普的历史地理学,分析童话不同版本的奇特性以及与一个社会在转型期的本质这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的关系。童话般的情节与古怪的语言风格,象征性的层出不穷的比喻,则展现了克罗齐美学语义域中的原始力量。

卡尔维诺尤为重视西西里地区文化。三篇专论西西里童话。歌德说过:“不亲眼看看西西里,便不能透彻了解意大利。”西西里具有意大利的一切优秀品质,也具有意大利的一切不足之处。卡尔维诺以西西里童话作为观察入口,就乡村习俗与道德主义等的阐发,相当于意大利国民性的另类描摹。清新淳朴、情感丰富,对正义的诉求以及方式方法的简单粗暴,构成西西里童话的基本品位。童话里的伦理,是流行于全体西西里人当中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社会观念,一种道德准则,一种独特的感受性。

卡尔维诺童话式的小说风格在70年代后期有进一步的发展。正如卡尔维诺所说,众多童话的“现实主义”开端以及将穷困潦倒、食不果腹、失业赋闲的生活作为出发点,这是意大利民间叙述文学的特色。那么,这种特色应用到卡尔维诺本人的创作,除了放纵横逸的充满想象的超现实主义描写之外,卡尔维诺小说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奇妙,作家有意对小说形式进行实验性的探索,长篇小说《看不见的城市》(1972)、《命运交叉的城堡》(1973)、《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1979)都是超越传统童话简单结构的探索结果。这些作品扑朔迷离的后现代派风格,表明卡尔维诺不再满足于客观的记叙或痕迹明显的模仿,他要把童话所给予的启示和激情与意大利的现实糅合在一起,并用多样化的文学方式讲述出来。

《论童话》读后感(三)

正文:这本书的中间缝隙留好大。一方面让人感觉像一对斗鸡眼一样不和谐。另外一方面,从实用角度来说,中间这一块方便读者写笔记。

———————————————

精彩摘录

———————————————

书评

小记卡尔维诺《论童话》——9.5分

单纯从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评分不会太高。它就像是一篇一篇书籍序言合集,里面的很多内容需要读者去阅读原著才好。如果只是读里面的内容,容易给人一种“兴趣刚刚起来,文章就戛然而止了”,或者是那种没有给题目只给你答案的阅读理解。

我偏爱这本书,这本书很温柔。一是卡尔维诺的写作态度。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对不同的童话进行介绍,有些大学者不屑于去对童话这种浅显粗俗的体裁进行分析。但是在《论童话》一书中,我只看到一个极度谦虚、严谨,甚至可以说到过分自谦了。二是这本书的主题,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听长辈讲过的童话。即使它并不是童话故事类,而是有关童话的文学评论集,也带有一种童年旧梦的味道。

卡尔维诺被誉为意大利童话之父,他写的这本童话文学评论集,自身水平很高。译林出版社这本的文章收录的也非常全面。满足了我的了解欲。特别是书末的“作者生平”,让我对卡尔维诺更加了解。还带有一丝感动。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