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反脆弱读后感摘抄

反脆弱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3 19:20:09
反脆弱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7-13 19:20:09   小编:

《反脆弱》是一本由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著的书籍,探讨了脆弱性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逆境变得更加强大和适应力更强。作者认为,面对挑战和失败,我们应该学会从中获取经验和智慧,不断成长和进步。这本书给予了我启示,让我认识到逆境中的机遇,以及如何在变化中保持坚韧和灵活性。

反脆弱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前面部分还是很可以的,后面部分的内容感觉有些拖沓。

反脆弱的理论还是值得去领悟的。未来我们无法预测,所谓的专家们的预言也就是说说而已,我们也就听听就好。

意外的事件总是在无法预测的时间到来,我们怎样在风险中获益拥有反脆弱性?杠铃模式是一个好方法。

大自然具有反脆弱性,我们身体也是,对于不紧急的小问题,相信身体的自愈力。这点我很赞同。

反脆弱读后感篇二

这本书前面部分还是很可以的,后面部分的内容感觉有些拖沓。

反脆弱的理论还是值得去领悟的。未来我们无法预测,所谓的专家们的预言也就是说说而已,我们也就听听就好。

意外的事件总是在无法预测的时间到来,我们怎样在风险中获益拥有反脆弱性?杠铃模式是一个好方法。

大自然具有反脆弱性,我们身体也是,对于不紧急的小问题,相信身体的自愈力。这点我很赞同。

反脆弱读后感篇三

塔勒布的书建议先去读《黑天鹅》再来读《反脆弱》,前期有些无趣,坚持读下去就会好很多。

简单说几个要点:1.拥抱不确定性,它能提高机体本身的反脆弱能力;2.运用9:1杠铃法则,提升抗风险能力和最大化收益;3.时间沉淀越久的东西越具有反脆弱性,做决策时需优先考虑;4.教育无用(这点偏听则明,普通批量化公众教育我也认为用途并不大,但是这是社会决定的,改变不了只能接受它并提升自己在某项知识的深度。这里提一点,当代社会,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程度和眼光格局,所以谨慎选择配偶);5.在经验累积的基础上,直觉或许更可信;6.未来不可准确预测,但是看可以提前布局,避免受到极端伤害,有时顺其自然也能缓解困境;7.一定限度内,冲击越强,带来的正向收益越大。

反脆弱读后感篇四

如果一样事物因为风险波动而收益,那它便具有反脆弱性。换句俗话,便是打不倒我的,必将使我更加强大。如果打倒了,那便是超出了阀值,有益也变为有害了。 这个思想和观点,放到人身上,便是适当的饥饿、疾病等,有助于人身体健康。适当的挫折打击,有助于人成长进步。放到一个国家上亦然。 但目前,经济学界,普遍有厌恶风险情节,希望消除一切波动。这种观念的后果是,将风险埋藏后移,最后形成巨大的黑天鹅。 这和统计学有关系,只注重平均数概念,而忽视极端值。现实一般并不按照线性运行,如1、2、3、4;更有可能是非线性的,1、2、5、7。按线性的思维,通常会跌落非线性编织的陷阱中去。 举你能承受最大重量的杠铃2分钟,胜过你举一般重量的杠铃5分钟。极端行情才能让人暴富同理。 时间是个伟大的东西,经验法则经受过时间的考验,往往胜过许多新理论。不是理论指导实践,而是通过实践发现了理论。教鸟儿飞行是件可笑的事情。所以不读在世作家的书,确实是件比较有效率的事情。

反脆弱读后感篇五

作者把经验主义推向一个极致,我理解是为了对冲科学主义的霸权,类似于丑化美帝,利用霸权来巩固自己小区域的政权稳固,非常好的捷径。

但也会产生作者在书里提到的另一类的医源性损伤,正如作者在书里提到由于他尊崇经验主义,尊崇那些经历岁月淘汰后留下来的东西,尊崇几十万年前人类生活的方式,因此只吃地中海东岸的水果。哪里奇怪?一个是有点偏激,另一个就是不符合人类群体的反脆弱原理,而这一点在作者讽刺那些历史上个人追求永生的尝试中,被批判过的。

作者得出的生活教条应该是:顺其自然。

但不得不说,反脆弱具有普世意义,可以应用的场景也非常多,里边包含了一些古老的智慧,比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显然符合反脆弱原则,比如小病就不应该吃药,应该抗一抗,包括针灸、气功,包括喝热水、坐月子,这是当前无法被科学所证实的东西,只是因为科学暂时还无法了解其中的奥秘,中医更是如此。

还有一点,我和作者很有共鸣,就是经济学这个领域,在我学习过程中给我自己(以及我身边人)的困惑,由于课程设计的缘故,大部分“有意义的”知识,我都是自学来的,这就好像你明明学了蛙泳、自由泳,但下了水还得用狗刨才好使,蛙泳、自由泳只是为了证明你“会”游泳,可游泳是什么?难道不就是下了水可以用的一种身姿,一种让你不沉底,想去哪去哪的一套动作?我不知道为什么好像精神分裂,我明明是个正经人,正经地学知识。

我想这种愤怒,作者也是有的。

反脆弱读后感篇六

斯多葛学派的情绪强韧法

不怕失去自然也就不用烦恼失去,一无所失,庄子逍遥是无待。

反脆弱读后感篇七

确实可以用一个理念概括全书—反脆弱性,how to perceive and deal with volatility. 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是,这个世界本身就是随机性,randomness=volatility=errors=entropy=time. 读完这本书对我最大的益处是给了我trial and error的极大强大的心法,更能让自己去坦然接受幺蛾子的发生(其实类比旅途,就是一定会遇到的,但你也完全可以让自己放松,并相信有能力去应对);在应对时,心法1是相信error means information,trial and error仍然需要rationality,你要做的是每一步rule out wrong direction and move forward. 第2个心法是trust nature and evolution. (正如基因是具有反脆弱性的,虽然我们作为载体并不,但换而言之我们可以trust our body that it can do more things than we imagine. 不要人为给其设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思考,比如:做一个实干家 or 逐渐成为了理论家?你看到的历史其实是biased的(有副效应产生,记录的人的解读、传播)还有在大系统中加剧他人的脆弱性来谋求自己利益的脆弱推手…客观来说,作者的想法其实是很fresh的,是一个新鲜的视角,但是对于传统的一些观点的批驳有时候也很锋利,或许此时我们也应该采取barbell模式(杠铃)。对于optionality,convexity,绿色木材还有胖子托尼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虽然我也是金融从业者,也思考到过derivatives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影射)可能随着认知的增长,未来再读此书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最后,我觉得读中文消化和愉悦程度差不多40-60%吧,结合英文原版可以再上升20%,空间留给未来自己的思考。

反脆弱读后感篇八

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反脆弱》

你好,感谢关注《无忧在读书》的豆瓣专栏。“开卷有益、读书无忧”——我是荐书人无忧,今天在读的书是《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作者: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译者: 雨珂,中信出版社)。

《反脆弱》书评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塔勒布说,“写作的价值在于它能给予我们一种冒险的刺激感”。——反脆弱,就是“一种冒险的刺激感”。

什么是“脆弱”?作者的定义是:“不喜欢波动性的事物,而不喜欢波动性的事物往往也不喜欢随机性、不确定性、混乱、错误、压力等”。可以理解为,不喜欢不确定性。

谈到脆弱与反脆弱,作者以“风”与“火”为例,感性开篇:

“如何爱上风?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这是作者对待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态度,也提供了检测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标准:

“从随机事件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

中国人讲,世事无常。在面对不确定性(如:风)的时候,你是只能被动地成为受害者(如:蜡烛),还是能够主动利用变化(如:火)从中获益,是本书的关键。“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面对脆弱,作者认为,“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不断利用不确定性的冲击、压力和波动实现自我再生的机制”。

“脆弱”的人,总是希望能处在一个和平、宁静、有序、可预测的环境中;也不会喜欢不确定、波动性的事物;更不会不喜欢压力、伤害、混乱、事故、无序、不可预测的后果。他们更关注的是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反应,而非正面反应。

遗憾的是,现代化驱逐“不确定性”,否定“反脆弱”。

作者给现代化下了定义:“人类大规模地治理环境,系统性平整世界的凹凸不平,以及控制波动和排除压力。现代化就是系统地将人类从充满随机性的生态环境中驱逐出去,包括物理的、社会的,甚至认识论的生态环境。”

毫无疑问,作者认为,现代化让人变得更加“脆弱”。比如:预测带来了脆弱;干预带来了损伤;舒适带来了萎缩;闲置带来了衰老;安逸带来了堕落。而这与生命体的规律是相悖的——“生命的奥秘就在于强韧性”;“人体可以从压力源一定限度的刺激中受益”;“任何有生命的物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反脆弱性”。

生命体是猫,而非洗衣机。猫,作为有机体,能自我修复、喜欢随机性、在压力后需要恢复;洗衣机,作为机械体,需要维护、厌恶随机性、在压力下反应不足。

猫与洗衣机的比喻

书的后半部分,作者讲了反脆弱的方法,比如:可选择、不预测、不干预、非线性、否定法等。大家可以结合经验去体会。作为书评,就不一一剧透了。

作者认为,我们不得不接受两个事实:一个是,“黑天鹅”的随机性是无法追踪的。“不可测量和不可预测的将永远不可测量和不可预测”。另一个是,“黑天鹅”主宰着社会和历史。“黑天鹅”事件对历史、技术、知识及所有事情的发展有存在的必要。

反脆弱,不是去天真地去预测和避免“黑天鹅”事件,而是“识别脆弱性,在脆弱事物的崩溃上下注”。就像那句话,“人生总会摔倒,即使跌倒了,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当别人为不确定性恐慌,因变化哭泣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获益。

谈到人生,作者用了“游客与冒险家”的比喻,认为,“观光化是如何通过吸尽最后一点不确定性而阉割了喜欢不确定性的系统和生物体,同时还给他们以获益的错觉。”塔勒布说:“如果我能预测我未来每一天的轨迹,那么我会感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已经死了”。

结尾,作者呼吁做“生命的冒险家”:“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野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这是看透人生真相后的理性、勇敢和积极。

反脆弱读后感篇九

如果生活面对混乱、无序、冒险和不确定性,你是达摩克斯剑下战战兢兢的朝臣,还是浴火焚毁却涅槃重生的凤凰,亦或是被斩断一颗头反而生出两颗的九头蛇怪?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说道:这取决你是否具有反脆弱性。

本书的副标题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也就是说,反脆弱性并不仅仅等同于复原力、强韧性,而是指将风险转化为机会、从中额外获取能力和力量的属性。

蜡烛遇风会熄灭,火却在风的助力下越烧越旺。面对世界的变化,有些事物被击垮,有些事物能坚持,有些事物却从中成长。

1

什么是反脆弱性?

要理解反脆弱性,首先必须厘清复原力、强韧性这两个概念,因为三者常常容易被混为一谈。

类似于米特拉达梯式解毒法——通过不间断接受小计量的某种物质,达到对大计量该物质免疫的目的——凤凰、亲缘关系、低波动性、专业指导和技能、书本、经验主义、小企业……,这些事物都被作者归为强韧类。

面对压力源,它们能够“浮而不沉”。

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事物就具有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是当随机、混乱、不确定来临,从波动中获得的只有利益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你具有了反脆弱性,那么你的潜在收益将永远大于潜在损失;你得到的东西,永远比失去的要多。

就像过度反应的系统出现冗余,在对危险做出反应的时候采用了超额模式,从而建立了额外的能力和力量。这种能力也带来了机会——即使没有危险,额外力量也会产生收益。

“冗余不是防御性的,它更像是投资,而不是保险。”

为什么有了强韧性,我们还需要反脆弱性?

“你得需要多完美的强韧性才能阻止一个裂缝最终引发整个系统的崩溃。鉴于不可能存在这样完美的强韧性,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不断利用(而非逃避)随机事件、不可预测的冲击、压力和波动实现自我再生的机制。”

哪些事物具有反脆弱性?作者举了一些例子:

信息,“湮灭信息的努力比宣传信息的努力更能增强信息的力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许多人越是为自己辩解,结果越糟。”

出租车司机、技术工人、妓女,这些自雇人士因为每天都要承受波动性,当风险来临的时候更容易将其转化为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从试错中找到更好的出路。

好奇心、图书馆,“就像上瘾一样,你越是满足它,这种感觉就越强烈——书籍有一种神秘的传播使命和能力。”

此外,神话、宗教、企业家、艺术家、口述传统、饭店、风险资本、杠铃模式、小而不专……都被作者归入了反脆弱类。

值得注意的是,反脆弱性与脆弱性在某些事物上同时存在。

例如自然界的进化,对于个人来说是脆弱的,对于整体来说却是反脆弱的。“有机体本身是脆弱的,但它遗传给新生命的基因编码具有反脆弱性。这正是生命进化背后的逻辑。”

“进化最有趣的一面是,它非常依赖反脆弱性,它喜欢压力、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乱——而个体生物则相对脆弱,基因库正是利用冲击来确保优胜劣汰,从而提高整体的适应力。”

与进化一样投机、无情、自私的,是人类活动中的经济层级——个人、技术工人、小公司、企业、行业、区域经济、整体经济,同样同时具有脆弱性和反脆弱性。

一旦经济开始经历和自然一样的进化,它就从整体上具备了反脆弱性,这依赖于独立的企业具有脆弱性——完全暴露于风险之中。通过个体的死亡,实现整体改善、优胜劣汰。

“较高层级事物的反脆弱性有赖于较低层级事物的脆弱性,或者较低层级事物的牺牲。”

“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

反脆弱性是生命体在不确定中的多样性,也是有机体在打击与磨难中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作者说,“任何有生命的物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反脆弱性。生命的奥秘似乎就在于这种强韧性。”

2

反脆弱性是一种智慧,它让你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压力源即信息”。

规律锻炼、适度节食,这些对身体施加的压力,会让你更健康。因为压力源是信息的传导渠道,让机体经历急性刺激后更强壮。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

可口可乐起初是一种医药产品;蒂芙尼珠宝发家于文具生意;诺基亚一开始从事造纸行业;杜邦早期是经营炸药的公司;雅芳化妆品曾经主营图书推销……

一次次失败让反脆弱性释放出能量,造就了一个个创新的行业传奇……

反脆弱性是进化之源,也是创新的不竭动力。但作者写道,人类的过度干预正在削弱生命原本的反脆弱性。

作者为“现代化”而忧心,“人类大规模地治理环境,系统性平整世界的凹凸不平,以及控制波动和化解压力。现代化就是系统地将人类从充满随机性的生态环境中驱逐出去,包括物理的、社会的,甚至认识论的生态环境。”

医源性损伤——一旦出现小问题、就马上跑去找医生、滥用抗生素等药剂,进而剥夺了生命体自我恢复的能力,让机体更脆弱而不是更强大;

热衷战略的企业、课堂教育——过度僵化导致选择权丧失,让行动方针再也无法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我们不是为了生活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因为干预性偏见,我们不再对辐射本身免疫,而要依赖于现代才有的防晒霜;我们不再从实际应用中去推动科技发展,而是成立了一个个实验室去进行有组织的研究……

然而,“剥夺系统的压力或重要的压力源并不一定是好事,甚至可能是非常有害的。”

但历史属于那些会写历史的人,他们总会以他们的笔触告诉人们“现代化”的正确性。

作者写道,鸟儿本来就会飞翔,但人们却要用理论和公式“教导”它飞翔,然后再说实验卓有成效。只是有机体的进化,从来不依赖于现代化的坦途,反而是在对压力与挫折的反应中不断成长的。

事实上,蒸汽机的发明基于已有的成就,发明者只是埋头苦干、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实践家,他们这些人仅仅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解决方案。科技,却总要给这种随机、偶然书写一个光鲜的历史。

作者在书中反复用“火鸡”的故事警醒世人:

一只火鸡被一个屠夫细心喂养了1000天,它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偏爱,于是信誓旦旦的向其分析师表明,屠夫会把它饲养到感恩节前几天。它的这种信念不断强化,觉得生活平静如水、前途一片光明……但是突然地,黑天鹅来了。

塔勒布让我们警惕成为“火鸡”的风险!按部就班的生活看似安稳,但实际上却脆弱无比。

“现代化的使命,看起来压榨出生活中的每一滴可变性和随机性,但结果却具有讽刺意味,因为这不过徒增了世界的不可预测性。”

允许试错,允许犯错,是为了获得更大收益。这才是“自由探索”!

给生活以不理性,让其波动、随机、不确定,你需要一点疯狂。

“在疯狂之余保持理性,在看到有利机遇时及时抓住。任何试错都可以被视为一种选择权,只有你能够识别有利的结果并利用它就可以了。”

“只要我们的生活遵循正常的秩序,我们就需要一些随机性、混乱性、冒险性、不确定性、自我发现、非致命的挫折等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微信订阅:梅子手记

反脆弱读后感篇十

《反脆弱》是一本用高空视角从哲学层面看待事物的好书,值得细细品味。读的经历很美好,体验了很多次醍醐灌顶的感觉。不过和很多好书一样,书中很多观点前后重复多次。本人对初版笔记作了三遍梳理,逻辑逐渐清晰,分享出来,谨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定义

从不确定性中受益的、与时俱进的特性

不确定性: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压力、风险、冲击等

三元结构: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

脆弱事物的特征:庞大笨重的、过度优化的、过度依赖技术的

反脆弱性的来源:压力(过度反应、过量恢复)、可选择性(如期权)、非线性效应(单次大冲击比分成多次的小冲击影响大太多)、脆弱性转移(如买保险)

反脆弱的思维模式:识别领域-创造可选择性-确认杠铃策略-试错、否定错误选项

二、拥抱不确定性

所有幸存下来的系统都具备反脆弱性,剥夺不确定性反而会带来伤害,如偶尔深呼吸可以打开萎缩的肺泡

寻求秩序只能得到表面的秩序,拥抱不确定性则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波动是稳定的前提,如高速上的方向盘、主动烧掉易燃材料可以避免大火

不确定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如历史、技术、知识

被压抑的不确定性一旦释放便会造成严重伤害

可以用随机性不断发现新事物

部分的脆弱成就整理的反脆弱,如物种进化、局部灾难会提升整体安全程度

健康的生活方式:顺应人类漫长进化中高度波动性生活的常态,别太安逸,多运动、少吃糖、偶尔禁食

三、尊重未知

生活中的一半事物尚未被妥善命名,如颜色

少干预看不懂的事物,别将未知的一切认为不存在,缺乏证明某事物的证据≠证明某事物不存在

真正推进科技发展的人大多是重实践、轻理论的实干家、能工巧匠,而历史由更主观的记录者撰写

复杂的机制会导致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如看不见的市场之手

不能言表的事物很多,答案通常不是固定的和最终的,定型且不可改变的表述通常是错误的

某事物的不可替代,常因其他替代方案不易看到,或被特殊利益集团隐藏

四、尊重久经考验的事物

时间是个过滤器,未经历练的的脆弱事物、绝大多数创新终将被抛弃

会消亡的事物通常是一个个体,生命多一天寿命就少一天,如一只羊、一篇低俗文章

未消亡的事物在本质上富含信息、赢家通吃,生命多一天寿命就多一天,如经典名著

文学大多关乎过去,科幻小说例外

基于历史分析的预测相对基于现状的预测更有价值

久经考验的事物必然满足了一些特性,但其所有特性不一定会被全部看到

跑步机效应:电子产品过度依赖技术,面临无尽的不完美,人会迅速厌倦已拥有的,不断寻找升级版;老式家具关乎过去,更容易满足

五、警惕脆弱性思维

喜欢确定性:太过高效不是好事,越强调效率反而效率越低,无冗余的最优化方案长期满负荷极易崩溃

对新事物的狂热:习惯关注不重要的小差异,忽略关键信息

习惯性干预:低估系统的恢复能力且过度干预造成医源性损伤、止痛药纵容对痛苦的感知而忽略危险信号

六、压力/过度反应、过度补偿

严密控制会造成过度反应,如秘密传播得更快、避小火造成森林大火

肌肉破坏后会超量恢复;饿得久了吸收能力会更好、带来更多的满足感;艺术的美在于先抑后扬

七、可选择性

有足够多的选项时,更能找到最合适的

不对称性:若正确时相对错误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胜率小点也没事,大量的小成本试错一旦某一个成功则收益巨大

不关心平均结果,只关注有利因素,如奢侈品、文学、哲学、艺术能有一小撮忠诚、热心的拥趸足矣,不必大多数人喜欢,不存在销量的负值

现代化让银行家、企业高管、政治家、大企业从社会中窃取了免费选择权,享受激励却无惩罚措施,将不利因素转嫁他人

最佳的风险管理规则是让决策者置身其中(投注)、承担一定风险

八、杠铃策略:90%长寿体+10%颠覆体

社会政策-保护弱势群体、让强者各尽其职,不帮助中间阶层巩固其特权;

处理冲突-要么滚、随他去,要么狠、击垮对方,少口头攻击

写作-要么通俗易懂、要么专业性强;

交流-要么普通大众、要么最优秀的学者;

教育-让孩子尝试10%的风险,从经历中成长,但不能放任不管

生存的优先级较之成功更高,任何提升效率的努力在毁灭面前都不重要

摒弃模棱两可的中间策略

通过多次的小成本试错获得超额收益,且不承担太大风险

主动迎接波动性,不断寻找凸性转换机制,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找到自己熟悉、擅长的盈利模式,努力发挥其凸性效应

本分地赚笨钱好过刺激地赚聪明钱,只赌大概率能赢的局,稳稳地赚认知范围内的、熟悉的钱,别什么钱都想赚

九、做减法

少即是多,某一个或极少数因素会起到不成比例的重要作用,如1%富豪的财富占比、1%网站的流量占比

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最核心的问题上,如买房-选址、结婚-人品

英明的决策不需要太多原因,真正的牛人不需要太多头衔

临危不乱的自我控制力需要注意关键信号、忽略噪音,听得太多,噪音就越多,越难抓住关键信息

简单有效、最基础、最根本的技巧和方法常不及复杂且不严谨的受重视

拖延是人的自然防御本能,可以使事物自然发展、发挥其反脆弱性的作用

十、否定法

通过否定、排除、减法常更易接近成功,如棋手避免输棋而取胜、雕刻因削减冗余而成型

证伪常比证实更易找到依据

反向知识(什么是错的、不起作用的)比正向知识更强韧

十一、别高估理论、表述和简化信息

理论是解决问题后的产物,但不能反过来说

发表理论的人常是实践的失败者,有大把的时间完成逻辑自洽,还对别人指手画脚

大多数经济、管理理论经不起验证

正式的学者并不比江湖郎中更高明

真正推动历史进程的人常被忘恩负义地对待,不受尊重,甚至不知道是谁

智者寻求获利,蠢人多只逞口舌之快

越复杂、强大的事物越难用语言形容

数学的一个明显副作用:促使过度优化、偷工减料,造成脆弱性,细微的变动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平均数的概念过于简化信息,应结合方差、中位数,如温度的偏差远比平均温度更重要

逻辑排除了多数细节,而真相存在于无数细节中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