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骑马课》读后感锦集

《骑马课》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6 18:25:10
《骑马课》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12-26 18:25:10   小编:

读完《骑马课》,我深受启发。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孩在学习骑马的过程中,克服了困难,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通过与马的交流,她学会了面对挑战,勇敢前行。这让我明白,只要不放弃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勇气。

骑马课读后感篇一

文/ 莫小沫

这本光看封面就让有无限遐想的《骑马课》,早在几天前就已经看完了,按照以往的性子早就把书评写完了,但是这本小说却让我思绪纷飞,却无从下笔。

说莎拉·格鲁恩是一名狂热的动物爱好者一点都不为过,她自己养了四只猫、两头羊、一匹马住在生态小区里,她写了几本关于动物的小说,其中《大象的眼泪》被改编成电影,获得很多好评。

《骑马课》情节并不难懂,整本书讲述了一名世界级运动员——安妮玛丽在一次比赛中意外严重受伤,爱马哈里也因此丧命,从此,安妮玛丽拒绝再骑马,为了逃避这一切,她嫁给了罗杰搬到了另外一个州。婚后,她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被炒鱿鱼了,回到家发现女儿将被开除,接着丈夫罗杰决定离婚,打电话给母亲却得知父亲得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她无所适从,她选择了逃回母亲身边,逃回马场。回到马场遇到了各种问题,她还是习惯性的逃避,而这逃避就让事情更恶劣,事情糟糕之后,她就容易逃避,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中。同时,她执着的认定那匹从丹手上买下的红斑马就是她曾经的爱马哈里的同胞兄弟哈拉。为了保住这匹马,安妮玛丽做了很多努力,她近似疯狂的状态却也是她正视生活的开始。这匹红斑马,最后帮助安妮玛丽重新站了起来。

小说的构思是相当严谨的,前后响应,小说开头——“罗杰问我,准备好了没,我笑了笑,因为我从来没有这样胸有成竹过。”与小说的结尾正好相互呼应——“我问哈拉准备好了没,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因为我突然明白,我从来没有这样胸有成竹过。”开篇的胸有成竹是出于对自己与爱马的自信和骄傲,而结尾的胸有成竹与大笑,却是在经历了绝望痛苦,经历了长久的逃避,最终在爱马的同胞兄弟哈拉的帮助下,准备勇敢的面对一切艰难的结果。

小说出自一位爱马爱动物人之手,书中对马的描写无疑是非常棒的,比如哈拉空洞的眼神,安妮玛丽与马的交流,对哈拉细致的描写。这匹受伤的马,从最初的生人勿近,慢慢被安妮玛丽的苹果收买。主人公为了留下哈拉做各种事情,近似疯狂的挽留,最后竟然还是被带走了。看到丹为了安妮玛丽,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找到哈拉并送给女主人公的时候,我跟安妮玛丽一样激动的留下了眼泪。这不是一匹普通的马啊,他承载着丹对安妮玛丽的爱,承载着母亲对安妮的爱,最重要的是这匹名叫哈拉的马意味着安妮玛丽重生的机会。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第二次重生的机会,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被逼到绝处然后逢生的机会,如果没有接二连三的打击,没有逃避到无处可逃的地步,如果没有这匹仿佛从天而降来拯救安妮的马,安妮玛丽可能此生的辉煌就永远停留在十八岁,然后以一个普通且糟糕的家庭主妇老去。

读完此书,内心的热血在沸腾,没有语言可以表达这本小说带给现在的我的意义。我明白,逃避终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愿上苍也赐予我一匹这样的“马”,让我也飞翔起来吧。或许,这本书便是上苍赐我的“马”,让我有勇气面对眼下的艰难,无畏向前。

骑马课读后感篇二

文/飞熊

十八年,整整十八年,一匹马的死影响了一个女人十八年。这是怎么样的一匹马?那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小说的主人公安妮玛丽,曾经是是个世界级的骑手。在一次比赛中,因为意外从马上摔下来,那匹叫哈里的马死了,自己也受了重伤。从此,她离开了骑马场。十八后,才鼓起勇气,骑到另一匹马的身上。但这却不是一个标准的美国故事,不是摔下来——经过努力——最后爬上去的经典励志作品。相反的这里充满了负能量,直到这个故事的结尾,我仍然担心安妮玛丽,面对的是一片狼藉不堪,她的生活随时会被偶然的事故毁于一旦。

多少个夜里,她告诉自己,哈里的死已成过去;多少个夜里,她听见哈里,在某个地方,在她的内心深处,发出哀痛万分的哀鸣。这是她和一匹马的故事,这是她自己的故事。她,在逃避;她,不敢面对。

即使她结婚生子,事业有成,可不幸像潜伏在暗处的一头,不,是一群野兽,在某个时候,不经意的出现,她看似完整美好的生活,在瞬息间,就陷入了不可收拾的混乱。她遭遇了公司裁员,丈夫提出离婚,父亲患上了不治之症…….她不得不带着和关系紧张的女儿,回到了她父母的家,那个见证了他一步步成长的骑马学校。故事从这里真正开始,混乱,更多的混乱也开始在她在父母家里住下开始,不断累积。

作者莎拉•格鲁恩笔下的文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每一章就像电视剧的一集,每个小节就像一个分镜头。而读者,就像故事里的一个小角色,一个跟着安妮玛丽到处游走的跟班,见证着她走向那个无法自拔的深渊。作者刻意地把更多的笔墨放在安妮玛丽身上,小说使用了第一视角,叙述者就是安妮玛丽自己,而安妮玛丽不关心其他人——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这样的安排下,其他人形象异常单薄和模糊。这也许也是作者的刻意为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体会到了安妮玛丽的病态。

她无意中找到死去的哈里的同胞兄弟,那匹失去了一只眼的马,她叫它哈拉。她对卡拉的关心,是病态的,除了哈拉她几乎放弃了一切。母亲忙于照顾病中的父亲,而把骑马学校交给安妮玛丽搭理,最后的最后,那个骑马学校从兴盛转为破败,最后面临要变卖的命运。小说中的某些描述,叫我想起史蒂芬.金的《闪灵》。那个在古堡中写作的作家,面对妻儿的打扰,和来自生活的压迫,情绪一点点累积,最终演变成一场灾难。而安妮玛丽的情绪,更像一团无法消散的乌云,遮蔽了她的视线。女儿、母亲、父亲、前夫、其他的人——总是有什么试图进入她的生活,但没有人能从她对哈拉病态的关心中拉出来。

父亲过世,骑马学校也面临倒闭,女儿不能忍受她搬去和前夫住了……..对于她,生活就像是一片沼泽,越挣扎,就越难逃脱。虽然,故事的结尾,作者给她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但那片沼泽还在,乌云也从未散去…….这是一部暗黑系的作品,即使结局带来了光明,但正是这光明和之前的所有负能量的巨大反差,使我们认识到那个不能自拔的女人的不幸。作为身临其境的读者,我却找不出拯救她的理由,所有一切鸡汤系的正能量,都可能削弱作者苦心构建的文字迷宫。

一如十八年前,十八年后,她依旧固执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骑马课读后感篇三

2015-09-15 11:24:15

2015年书展,

在书架上第一眼看到《骑马课》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很想把它买回家。

橙色的封面,很容易让人想起《追风筝的人》,

而我也不是特别喜欢那种感觉的书。

但是仅仅因为书名中的“马”和介绍中“这匹全身伤痕的骏马,竟比医生更能治愈绝望,比恋人更加忠贞不渝”,

我就把它买下来了……

对于马,我有种特别的情绪。

我认为马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生物,

她们有修长的大腿,饱满的肌肉和温柔的眼神。

从她们的眼里,你似乎可以看到星空。

也有可能,我只是羡慕她们可以自由地奔跑……

只要是关于马的作品,我都想看,

只要有马的地方,我都想去。

我想抚摸她每一寸皮肤,想一动不动地看着她。

所以,我理所当然地认为《骑马课》也是一本关于马救赎人的一本小说。

[致郁]

虽然封面上明确写了“治愈”,但是“致郁”绝对更为恰当。

文章一开始便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一个天才少女赛马运动员,因过于自信在比赛中发生意外,痛失爱马、险些丧命,康复后便选择了另一个与赛马完全无关的生活。

正常的“治愈”故事应该接下来会写道,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女主角遇到了与当年爱马极其相似的另一匹骏马,并在家人与爱人的鼓励下重返赛场!人马合一!

但是……

《骑马课》却用了五分之四的篇幅写了女主角遭解雇、被离婚、女儿离家出走、母亲冷嘲热讽、父亲身患绝症,马场濒临倒闭……好不容易遇到了“命中注定”的红斑马,她竟然是一匹只有一只眼睛、关节严重老化的马!

生活接二连三地扇了女主角好几个巴掌!

很难想象女主到底是凭借什么样的勇气才能继续生活下去,强迫自己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这本书,我分了好几次才读完,

每每读到一些内容,即使隔着纸张,我也会觉得压抑地透不过气来,

很想生活能像纸一样被撕碎,再重新来过。

有时也会觉得书中的女主角有些神经质,有些歇斯底里,容易误解别人的好意。

但是,换成任何一个人,在没有任何人的支持下,谁能坚持住,保持理智呢?

绝望到谷底,才发现活着已经是不易。

“我安妮玛丽,魅力四射,天才少年,十八岁的奥运会选手。当然,你可能以为浮华褪去之后我的心态会有所调整,其实从来都没有。我也许曾经与众不同过,但早就不是了。我已经成为一个普通人,很久,很久了。”

[治愈]

读完最后五分之一的内容,才觉得有种豁然开朗、通体舒畅的感觉,

好似苦尽甘来。

回想一下,才明白这二十年,女主角能坚持下来的唯一动力,竟然是她自己都不曾发现的、割舍不掉的对家庭的牵挂和对赛马事业的热爱。

尽管她从小到大一直在责怪父母对她太过严厉,

即使双亲年事已高,家中依然没有任何温暖可言。

尽管她刻意选择了远离赛马的生活,

但她却从未摆脱过对生活的不适和重新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生活后,

流淌在血管中的激动和控制不住的颤栗。

二十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

但是对于只有一次的生命,

不管多晚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方式,

都不算太晚。

骑马课读后感篇四

其实很久没有沉下心好好看一本小说,故事,或是相关什么的。这几年来我醉心的书籍大多是育儿,心理,自我成长,疗愈之类的。有时觉得看一篇故事、小说有些浪费时间。我更需要弄懂自己,弄懂自己为什么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糟糕,弄懂如何才让自己变得更好。我能说那些书籍的阅读对我来说的确有所成效。我似乎开始一点点挪向人生的正规,人也开始放松开朗起来。

当拿到这本《骑马课》时,我以为这只是一本关于人和动物之间的精彩故事而已,并打算很快地把它看完。事实上这本书看得很慢,书中行文流畅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字眼,但我还是看看停停,仅仅为了平复自己的时常波动的情绪。我得承认作者对马的描写细致入微,其实她在描写其他场景、人物、动作、心理的时候也会有让读者身临其境的画面感。而在这里我并不想多说莎拉•格鲁恩是多么擅长写作,我只想告诉你,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关于成长的故事。

说起成长,我们大多会想到青春期的少年还有儿童,可本书的主人公安妮玛丽是一位38岁的离异女性,竟然和我一样!38岁,意味着什么,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这个年纪意味着人生的一个巅峰,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心智成熟,人生目标明确……这也是一个成长的尽头,或者说应该是成长之后开花结果的时间。而这位安妮玛丽,却把一切经营的如此糟糕:失业、离婚、与女儿之间的问题、与母亲之间的敌意、与垂死父亲之间的距离,最糟糕的的还不止这些,她一直以来歇斯底里无法控制的悲观主意情绪,对生活基本无知默然的状态。

她的生活就像一团纠结无头的麻绳。这些是如何形成的?只是因为她在一次比赛中因为严重的事故失去了心爱的红斑马,还有错过了参加奥运会的机会吗?很可能是,其实并不全然如此。在人生的成长过程里,儿时的经历给我们诸多影响。安妮玛丽就是在她特殊的成长过程中,逐渐选择逃避这条路。因为父母期盼的压力,她逃离马场选择一个她不怎么爱的男人结婚,结婚后她也没有找到她人生想要的目标。做一个主妇,做一个好妈妈,她觉得应该这么做的时候她逃到了职场上,甚至她在应该面对离婚诉讼这件事上一拖再拖。这一系列逃避所带来的结果是,突然有一天,支撑她看不清自己和现实的一切都坍塌了。她又回到那个她曾经以为逃了出去的地方,一切重新开始。

那只是一个小说的故事,一个虚构的人物,我看着这本书的时候,情绪异常激动,虽然那些事情没有发生在我身上,似乎跟我毫不相干,可在情感经历上却如此相似。这世界上有谁不是这样为了逃避一个牢笼又窜到下一个牢笼里去,而作为人生本身,却被忽视甚至无视。这里我不愿多说自己的逃避,但我也为此承受了沉重的代价,同样一切从38岁开始,从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想清楚到底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想清楚今后的人生方向,就在40岁到来之前,我才弄清这一切。而在此之前,我只是东躲西藏的逃避者。天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多少个像安妮玛丽那样的女人,或者男人。作者显然对这种人生了如指掌,才能写出这样现实的故事。

在这本书后的一个评语中说:《骑马课》是灵性之马至于人类心灵创伤的传奇。一个关于失去、幸存和重生的动人故事。在我看来,“马”只是作者的一个工具,生活中让人不死的只有自己。是在安妮玛丽破碎的身躯里,那个看似死去却又倔强的灵魂拯救了她自己。其实,所有人都可以这样拯救自己,把自己挪向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上。只要你想!无论你年龄几何,只需把剩下的交给时间。像小说里那个性感的法国男教练所说:“爱心,耐心,还有时间。没有捷径,没有奇迹。但是总会见到效果的,你等着瞧吧。”

骑马课读后感篇五

发令枪响,比赛开始。安妮玛丽•齐默骑着她的宝马良驹哈里飞奔出去。马耳朵渐渐竖起,斗志随之昂扬。别怕宝贝儿,我们稳操胜券,越过前面那个障碍物,胜利就是我们的!

欢呼声还在继续,精彩却戛然而知。

直到十八年之后,安妮玛丽才有勇气回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哈里的头狠狠撞在地上又啪地反弹起来,她先撞在哈里身上,然后再以每小时三十英里的速度滑落在地上。嘴里的牙齿瞬间崩碎,鼻子摔得粉碎,眼睛里充满血,头盔刺进后脑勺,她的手臂和双腿反弹起来,像一个被摔在地上的牵线木偶一样支离破碎,残肢在地面拍打……而哈里,由于全身上下太多骨头粉碎骨折,兽医也无法医治它,只能当场将它射杀。

作者的描述极具画面感,害我看得手脚冰凉。一个进军奥运会的国家级优秀骑手被宣判可能终生残疾之后,要如何面对后半生?如何再正视马匹?我捏了一把汗。

因为之前有《奔腾年代》这样的热血澎湃的故事为标杆,心里先一步有了设定,以为《骑马课》一定是个主人公排除万难重回马背的故事。带着这种错误的导向,我看了一阵子,发现自己太蠢了。这不是一个俗套的“加油干——好吧——于是就成功了”的励志故事,它恰恰掐了一小节励志故事里常被忽视的主人公人生最低谷时生活细节的故事来描写。

作者太狠了,怎能让女主角不幸到这种程度。马背上的失误并没有剥夺她行动的自由,却让她再没有勇气骑马,为了远离伤心地,远嫁他乡,不敢跟父母联系。如果说马背上的那些年让她满心都是优越感自豪感,那么回到地面上之后她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她在逃避,在对抗,在沼泽里挣扎——丈夫、女儿、婚姻生活都不能让她得到救赎。

终于,多米诺的连锁反应在潜伏了十八年后一发不可收拾。安妮玛丽,那个曾经的国家级顶尖骑手,失业下岗,丈夫出轨,离婚,叛逆的女儿和她关系糟糕,父亲身患绝症,母亲看似一意孤行……原以为回到故乡能够安稳生活,却搞砸了家中马场的生意,丢失客户,负债累累,跟初恋情人萌生暧昧又捉摸不定的恋情,跟女儿的关系越来越僵……

这个故事好难读——我甚至有种读几页就要透口气的感觉,女主角承受的心理压力让书本面前的我几乎窒息。如果我是一只猫我已经急得挠墙了,为什么作者这么“后妈”,让女主角活得如此艰难。小说里面不是都会出现一个天神般的男主角来拯救她吗?《骑马课》里没有。它只有一匹伤痕累累、半瞎的马。安妮玛丽找到一匹跟当年的哈里近乎一模一样的马,她一股脑将心思寄托到这匹马身上,哪怕它的背后有一段离奇的故事,哪怕它会牵扯出一桩诈骗案,哪怕她会因此惹上官司……

救马,也是自救。

无数次跟女儿、母亲、情人争吵,安妮玛丽以为自己的日子捱不下去。殊不知,正是在这看似烂泥塘一样的黑暗生活里,她开始敢于面对自己。

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盲目地活了十八年,她的所有失败都是因为不敢正视过去、不肯从黑暗的记忆中走出来。她拒绝与人沟通,拒绝倾听父母的心声,拒绝把心交给丈夫,拒绝去了解叛逆女儿的心事……她用悲伤煅造了一把大锁,把勇气、自信、期待等美好字眼儿统统锁进了牢狱,自己只与伤心为伴。

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有一阵子我特别心烦,因为我家里养的花花草草都快死了,而且枯萎得不明不白。新种到花盆里的花籽也不发芽,气得我想把他们都扔掉。后来去奶奶家,看到奶奶对着院子里地每一盆花草都像照顾大孙子似的耐心、细心。她给我讲哪一种花是什么习性,喜干还是喜湿,爱阴还是爱阳……我顿悟,不是花草集体跟我闹罢工,而是我平时付出的心血不够,根本就没有试着去善待他们。

看到《骑马课》里安妮玛丽误将母亲养的牵牛花蕾当成枯萎的花朵剪掉的时候,她那种自责、自弃的心理我再熟悉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烦躁,抱怨社会,抱怨环境,抱怨周围的每一个人,也许是因为我们不想去正视心底里丑陋、胆怯、负能量的自己。当我们终于鼓足勇气面对那阴霾的一切,决定主动去面对、去改变,一切都不再是难题。

你究竟是谁?

你要成为谁?

你要如何成为?

当年的优秀骑手安妮玛丽已经不再,但是三十几岁的她仍不算太老。父亲离开,丈夫离开,马场衰败,这些看似灭顶之灾的炸弹都无法摧毁她再次建立起来的庞大信心。没有谁可以拯救你,除了自己。

结尾处,她慎重地一件件挑选马具,为自己穿上紧身的战袍,牵过半残的战马,紧实的臀部再次跨上马鞍的时候,我简直要为之落泪。

黑夜里,黎明就要来临!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