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以一家人的视角讲述了一年中的各种经历和变化。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平凡与美好。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庭的意义和珍贵,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每一个平凡的瞬间。
有一年读后感第一篇
《 有一年 》/ 天然 著
------「小晓Small’s Booklist 」------
有一年读后感第二篇
随手打开一本漫画集《有一年》,诚然和大多数读者一样因为《生活蒙太奇》才得知的作者。比起作者天然的《生活蒙太奇》:每张图片下没有文字叙述,而这本用她温暖的画与语的表达足以想见这本书天然这365天来所付出的汗水。
天然的文字是赤诚的、用心的。
有一年读后感第三篇
在摄像艺术格外发达的今天很难理解绘画艺术存在的意义,至少对于大部分画作中所包含的这种流派、那种设计都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范围。然而本作却刷新了我对于绘画的认知,明明只是用彩笔把眼前的画面复制下来变成一张张作品,却因为作者的巧思、色彩的堆叠、情感的丰沛而变得既熟悉又陌生。日常景象化为惊喜,只一眼,便是蓝天白云,也足以让人体会到世间美好。想来这恐怕才是艺术最佳的表现力。感谢作者的细致观察,光是此情此景,就不枉人来此一场。
有一年读后感第四篇
最近爱上了看图画书,以前总觉得有点幼稚,今天却觉得不亚于看画展。在iPad上用微信读书看,简直是视觉盛宴~
《有一年》,可以是每一年,可以是任何一年,是作者对自己的践诺,画下了三百六十五的每一天。很多场景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特别能引起共鸣。勾起了我对一些日子的回忆,有段时间热爱摄影,喜欢拍朋友,尤其最爱光影、门窗、水面等空间视觉的变换。捕捉到的每一帧画面,都是生活中的小欢喜。
记录生活本身就是对生活的尊重。可以是画画,摄影,也可以是文字。之前有段时间每天都写日记,虽然日子一样过,但是那些被记录下的日子总是感觉格外充实。如今懒惰了,人也变得疲乏了。你如何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如何对待你。一些读者受启发也开始记录生活,还有读者说要在每个相应的日子里打卡书中的每一幅画。我呢,也想记录每一天的小确幸,不知能否坚持。
看书的时候也会留意对自己来说特别的日子,比如那一年的今日作者画了什么?生日呢?看到令我动容的画面也会想,2018年的那一天我在哪里在干什么?是否也在经历一瞬间心动?
作者搭配的文字也很有诗意,今天最钟意的一句是——路尽家至。在每一个夕阳西下的归家途中,在每一个迷茫无措的时刻,想到这句话,心底顿生温暖的力量~
有一年读后感第五篇
机机对机机120分钟无遮挡-积积对积积的桶120分钟
:>>点击此处进入(收藏不迷路)<<<<<<<<<<<<<<<<<<<<<<<<
(请Δ点↑↑↑上-方-进-入)
决定摇动摇晃的空间玻璃桥栈道如许坚忍释怀后,最快乐和最美的事,那即是站在空间看羊台山山野中的得意与山景。站在玻璃桥上,远远瞭望,会创造范围全是山,全是密密实实像多数把大伞保护住山林的绿树,全是满山浓浓、厚厚的,看后情绪更加舒爽的,大天然中那丛丛、那片片遍处是绿意特美的山景。啊,这时候才创造羊台山的得意如许美,如许美,大天然也如许美,如许美。 当夫妇之间开始据理力争时,家里便开始布上阴影。两人都会不自觉地各抱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敌视对方,伤害对方,最后只能两败俱伤,难以收拾。
今年元宵不放花,为了蓝天蓝,空气清新;新年伊始万事新,好运临头,财运到;元宵佳节吃元宵,生活比蜜甜,幸福来报道;元宵灯节猜灯谜,智慧超群,百发百中;祝你元宵节过得愉快。 曾牢记昔日哥哥也送了我如许诗意的一把通明伞,是由于我其时特殊特殊爱好那雨中通明莹润的发觉。其时的我,是被怜爱的妹妹。是哥哥心中悄悄养护的骄气包。
有一年读后感第六篇
知道插画师天然是20年那本《生活蒙太奇》疫情隔离在家的日子,翻看她的画册,莫名地治愈。那些新奇的点子、反转的文案,是认真观察生活的人才有的敏锐。
去年5月天然的第二本插画集《有一年》出版了。始于2017年12月6日突然的一个“用画填满一整本”的念头,自此的365天,每天早上她都用3个小时填充一天的开始。我也在电子版和纸质版之间慢悠悠地纠结,终于在今天,摆到了我的桌面。
在序言里有很多引起共鸣的话,只不过她是画画,我是读书。 ★好看的本子不舍得下笔 ★其实我在画的过程中,通常在草稿期集中力最强,然而当线稿确定得七七八八了,大脑就常常在填色游戏的过程中“精神溜号”~ ★在当今这个我们的零散时间不得不被各种资讯瓜分得所剩无几的时代,我欣慰于画画时产生的独处心境,这帮助我从碎片化的信息流中回归自我、审视自我。
我不擅长绘画,喜欢读书。选择拿起笔输出还是最近2、3年才开始的事儿。想要输出先得输入,坚持输出就反向带动输入,输出的过程也迫使自己动脑思考,一如天然每天都在认真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用笔把时间、景象留住。
《有一年》是作者用一年时间记录的点点滴滴,读者也不用着急。时不时地翻翻,慢慢地,同天然一起体会旧时光。
有一年读后感第七篇
这个时候,看这本书,真的会哭。
我把待在家里这两个月的所有片段都翻了出来:
对面楼的小孩每天都跟我们楼的小孩,隔着那么远的距离,大声聊天。
所有囤到的菜都被我铺展在阳台的地上。一样一样按照网上的办法储存。光是剥豆子,就剥了一个小时。我脑子里重复一句话,这是我的修行。
我从下午2点开始储存我的菜,黄昏来临了,最后一包水芹被我放进冰箱。
每天读一遍《老虎的金黄》。读完之后,我的一天才正式开始。
我在沙发的角落给自己做了一个窝,堆了5只羊,1只狐狸,2只老虎。
所有的土豆都发芽了。最强壮的是小葱,已经长成了大葱。用一点点水养着的萝卜,好像要开花的样子。
珍贵的水芹,全部坏掉了,只好丢掉。丢掉前,我默念:这也是我的修行。
只有做核酸才能出门,我们在一楼排队,羡慕有院子的邻居。
一楼某院子里的大狗,看到所有路过的猫咪和狗狗,都要狂吠。等到自由的猫狗走过去,它的脑袋挤进栏杆间,委委屈屈地呜咽。它可是很大只的狗狗呢。
一楼某院子里的婴儿,学会了走路,一边哭一边摇摇摆摆走到爸爸跟前,要求一个拥抱。从院子的这一端,走到爸爸身边,也是很远很辛苦的呀。
一楼某院子里,只要出太阳,就会晒很多衣服、被子。他们家的被子一定很好盖。
一楼某院子里的蔷薇花,爬了满墙,做完核酸的阿姨站在花下,让叔叔给她拍照。
一楼某院子的栅栏坏掉了,缺口处绑了一辆绿色的自行车。
最冷的一天,我们撑着雨伞排队,人和人之间没有交谈,我们只听雨水落在伞面上的声音,落在树叶上又滑落下来的声音。
一只叫做太极的猫咪——是我给它起的名字——跳到老高的台子上,吃邻居喂给它的小鱼干。吃完再优雅地跳下去,悄无声息的。
一只叫做虎的猫咪——也是我给它起的名字。它的神色冷峻,跟它对视了几秒之后,我心甘情愿臣服于它,称它为King。
小水沟已经干涸,数不清的小蝌蚪挤在仅剩的一小滩水洼中。没有地方可以游,每一只都很安静,不过并没有死。
蜜蜂吃完一朵花,去吃另一朵花,它一连串吃了好几朵。
第一次做核酸时,那棵树才刚刚发芽。最近一次看它,叶子长到巴掌大,绿得也蛮深。风一来,就开始深绿浅绿地胡乱舞蹈。
所有的草一起长高了。最高的是一株蒲公英,正开着白色的小花,花蕊是嫩黄色的。
杜鹃的花期,也就两个月。
海棠花落尽了,长满树叶,树影婆娑。
蔷薇花的拱门下,有人拍了一张跳起来的照片。
和邻居吵架,因为她带小狗一起排队不牵绳。
两个月,我一次都没有哭。
看完书,我蒙在被子里哭。但是,天然你看,这是我的《有一年》,我也是见过万物的人,见过太极与虎,只是,我没有能力将它们画成画,哪怕只有一幅呢。
有一年读后感第八篇
文/舒念 我们都曾想过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一声,或者是文字,或者是图片,或者是任何可供回购的形式,让我们去怀念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天。这就是日记,可以是几句话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幅画。
2017年底的插画师天然买了一本小小的速写本,于是乎突然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小小的速写本中记录自己对生活的印象。这正式的一场纪念活动,从2018年的1月1日起,一直到这一年的结束。等到2019年的时候就诞生了这部书的雏形——《有一年》。
《有一年》指的就是天然的2018年的每日印象,虽然只是一个生活片段的定格,但是我们依旧能在书中找到他自己生活的秩序,比如说早起去的咖啡馆、夜晚看到的街道、认识的朋友、走过的地铁以及看过的城市……就这样,我们好像也在这段时间里迅速结识了一个新朋友,也看过了他眼中看过的世界。
既然是速写本的合集,每张图片都没有多少文字的介绍,偶然有一段天然讲述这附图的来龙去脉,也能在这些少量的文字中,发现他对生活的兴趣点,常常是那些难得安静的时刻,所观察到的人和事,可以看得出来他喜欢自然的风景,喜欢小动物,喜欢那些代表的季节性的事物。就像任何形式的日记一样,这本书都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作者真实的性格。
也正是这样,我们更加向往这种记录的方式一年365天说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坚持,一张速写,也许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而对于浮躁的人生来说,跌宕起伏的情绪常常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即使想每天用一张照片来记录自己的生活,都是不那么容易的,如果不是对生活最执着的热爱,又怎能,坚持得了这365日的重复。
或许这些作品并不能展示天然的真正绘画实力,但却可以展示出他对世界的印象,如此粗粝又如此鲜艳,他将日常生活染上了颜色,也勾勒出了自己当时的情绪。
写作的好处是,可以随意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世界,而绘画的好处是,可以让那些自己心中的场景,仿佛投入现实一般呈现出来。有时天空略有雾霾,我们也可以将它画的透亮,有时野猫也炎热不堪,我们可以将他们画在空调房,有时的夜色连手机摄像头也无法记录,我们还可以靠着自己的直觉去呈现这样的景色。
《有一年》最大的魅力,大概就是这种直觉的反馈。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大量自己曾经看过的风景,也因此回想起当时的人和事,日记也许只是日常的流水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节加持,但依旧有着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才《有一年》中,也许体现的更为恰当。
有一年读后感第九篇
《有一年》是知名插画师、畅销漫画作品《生活蒙太奇》作者天然的插画作品集。这本书非常独特,它是作者与自己的一个约定——用365天的画填满一整本速写本;它是一本用绘画形式书写的日记;它更是一部对日常大众生活细节进行记录的艺术作品。
从步入二零一八年的第一天起,作者开始吧前日捕捉到的时光片段变成之上的两张速写。连续365天每天3小时的生活速写,700多幅作品合集,呈现如诗如画的有一年的时刻记忆。
虽然是画画,但于作者更像是写诗,像是唱歌,每天一点点,积攒下来,一幅幅画作可以看出作者对日常的细致观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随手翻来,让读者也被这些美好的画面带入到这份对生活的热情与憧憬之中。
相比文字记录的日记,这本用图画绘制而成的日记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通过画面、颜色、动态、细节、以及光影,把你我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美好瞬间定格。相比文字,图画日记更富有想象空间也更能给人予亲切感。
著名文学家、中国诗人——于坚,在纪录片——《文学的日常》说道:“在现代化、国际化接轨的当下,每座城都不甘示弱。高楼大厦、轨道交通、商业综合体,这些现代都市的标志性建筑,让城市变得越来越像,我们也逐渐忘记了它们原来的模样。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空虚。就像一只手本来只能拿一个苹果,但非要拿5个,甚至是10个。但最后你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拿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快乐。”
没有细节的生活让人抑郁。插画师天然恰恰抓住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并将它们定格保存下来,分享给读者,给大家以共鸣。
这里面有,日常的回家途中看到的夕阳;在冬日的书店,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有慵懒的猫咪和温暖的错觉;在半梦半醒的清晨,大家步履不停地梦游着奔向远方;外出远游看到美丽风景;公园、街边的角落,人们安静地坐在那消磨时光;儿时的旧物不经意地展现在眼前时,被冻结的时间似乎躲藏在弹珠里的气泡中;冬天的暖、夏天的凉、秋天的红、春天的绿,随四季变化,幸福的时光慢慢流淌……
如果你喜爱绘画,如果你热爱生活,那么这本书一定能不负所望,用图画治愈每一个人的心。如果你也像他一样,哪怕不会画,也可以尝试用手机记录每一天,创作出专属于你的有一年。
有一年读后感第十篇
收到《有一年》,恰逢丰台最严重的时候。已经实行了很久的“点对点”工作制,业余时间什么地方都没法去。
但是跟我们上海的同学比,这已经算是非常的幸福了。毕竟我们还能出门,还能工作,还能购物,吃喝无忧。
不过在看到《有一年》的时候,心头还是涌起无限的感慨。插画师天然笔下的这一年,还会再回来吗?
天然用自己的视角,对生活进行观察,进行速写,捕捉普通生活中的那些美好,重拾我们忽略的那些生活碎片,用朴素优美的画风将人世的美好一一呈现。
就像是张晓风曾经说过的:“当下这个词,不知可不可以被视为人间最美丽的字眼?我们只拥有百年光阴,其短促倏忽,只如一声喡然叹息。”
如果之前对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的话,那么这三年以来的经历,恐怕对当下这个词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吧。
翻阅天然的《有一年》,就仿佛在回顾我们曾经当下的美好时光。
我爱阳光灿烂的日子,举目远眺,红色的砖墙,灰色的瓦片,绿色的嫩芽,飞翔的鸽子,我贪婪的看着这个世界,真是看不够。
我喜欢花儿。在湿地公园,看看满池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古色古香的庭院,觉得花儿是如此之美,美入心脾。雏菊,石兰,各种很普通常见的花儿,在公园成片的开放,竟也是无比的动人。想起了罗大佑的《野百合也有春天》。
我喜欢骑行。周末没事的时候,骑车在丛林中,斑驳的光斑通过郁郁葱葱的树叶落在身上,落在小路上,仿佛骑行在金色世界中。有时候跟孩子一起去探险,孩子喜欢飞快的骑行,在追逐中自行车仿佛两辆乘风破浪的快艇,驰骋在黎明的浪潮中,朝阳破开路边野花的香气,冲破的金波,在孩子的欢歌中滑行。我喜欢这样的时光。
我喜欢读书,闲暇的时候,坐在窗边,冬日的暖阳照在身上,热乎乎,光灿灿,仿佛能闻到阳光的味道。拿上一本好书,慵懒地翻上那么会,没有工作的时光,没有人来打扰的时候,能够让思绪充分地在文字的天空中飞翔,那是怎样悠闲的感觉呀。
我喜欢登山,就像是简嫃说的,最喜背包到猫空散步或者近郊步道闲晃,恢复最自在的孤独状况。远眺京城,一览众山,仿佛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
这些美好的时光,在天然的《有一年》中都能找到。每一张绘画都非常的优美,非常的真实,非常的温暖。所描述的都是你身边的故事,你周围的情境,可是在天然的笔下,怎么就显得那么悠闲,那么的美,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样美好的时光,却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
但,就像是张晓风说过的,“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发现希望的勇气,用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家人,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或许这是《有一年》的作者希望能够传递给我们的吧。
真希望能够早点回到曾经的生活当中,跟老北京的大爷一样,每天早晨起来,穿着锁袢的开衫,趿拉着方口布鞋,嘴里哼着京剧。提着八哥,手里转着核桃,沿着后海溜溜鸟,银锭桥上观观山。累了找个小摊一坐,来俩根油条,一碗豆腐脑,热热地喝下去,长长的哈一口气。
这样的人间烟火,这样的美好日子,才舒坦哪。或许在不久的有一年,总会实现的吧?
有一年读后感第十一篇
看到这本书《有一年》觉得很有缘份,作者以绘画的形式画了一年整的365天,而关注我豆瓣的朋友大概也知道我每天都会上传一张照片到当年的365相册里面去。
翻了一下,正经开始一直不间断上传的时间居然也进行到了第8年。
当然摄影和绘画最大的不同是,摄影很快,拍一张照片可能只需要1秒,加上哪天想修修图顶多几十分钟就可以搞掂,而本书作者每天都要腾出3个小时来画「这一年」当中的一天,画几天容易,长期一直坚持画真的很难。
(别说画了,应该有不少朋友也尝试过像我这样的每日拍照上传,能持续不断坚持一年也挺不容易的。)
同时这两者的共通点是都需要更细心的观察生活和周遭,随时保持新鲜感。也许从一开始的刻意寻找今日素材,不自觉就培养出更敏锐的发现新鲜发现趣味发现美的能力,比如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刚长出来的新绿、好看的倒影,「哎呀,那个人刚刚路过时的构图太绝了,再等等下个路人」,更注意菜的色彩搭配等等等等。
日本有一位料理家渡边有子,出版过一本书叫《365日:永恒如新的日常》,用摄影记录了并不特别的一年中的每天生活日常,虽然有人说它像一本ins图册OR流水帐,我个人还蛮喜欢的,仔细翻阅每日细小的生活状态,能够久违地在这个快节奏社会里感受到平静和幸福。
说回这本画册本身,生活本身在变化,作者从韩国飞到了美国,记录了两地的不同景色和文化,去(去美国初期画了很多猫^ ^);绘画技巧和用色倾向也在发生变化(但本人赏画能力有限,说不明白,见谅),从一开始多用线条和块,慢慢在秋冬时用了更多「点点点」的笔法。
日常羡慕会画画的人,摄影更像普通的纪实,绘画可以有更多自由的创造与表达。
书的最后附了作者其它的速写本,最喜欢《故宫百印象》。
将当月的一日一历陈列在一起,也很好看,像一次小型画展。
说来好笑,作者说最常收到的礼物总是速写本,而每收到一本「礼物」就像被人布置了一项新的作业,哈哈。
朱光潜在《谈美》里面谈到:「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这么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带我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争温饱。」
生活是一成不变的,两点一线,一日三餐,但生活亦是千变万化、永恒如新的,不妨试试每天以某种载体进行记录,也许能够发现新鲜的趣味。
人们常说的「热爱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吧。
有一年读后感第十二篇
这本《有一年》并非只是单纯的插画集,而是包含了作者的创作过程、创作理念、生活随笔。
甚至大多数的插画旁边都配有一行小字,虽然这行小字并不起眼,但读过却偶有惊艳之感,例如这句
真是一句绝妙的诗。不仅是作者美好的笔调展示了四季,这些文字也在意象中展现了季节之美。
当然,作者的绘画技巧也是全书的一大亮点所在。即使是随意翻看一页,也会被作者的色彩搭配而吸引。我最爱春天那一章的色彩,既没有冬季的肃杀,也没有夏季的灿烂,作者笔下的春天是浅绿、浅蓝和粉白色混合在一起的暧昧,深深吸一口气仿佛就能闻到那股春暖花开的味道。作者笔下的人物,虽没有表情和无关的特写,寥寥几笔却大多充满了浓浓的韩国风格,仿佛韩剧里面的人物走进了书本。
随着网络的发展,如今插画作者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活跃于特定的受众之中。打开社交网络,各具特色的插画作品随处可见。作者天然能从中脱颖而出的一大优势,在我看来,一定是她的真诚。
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才能无论身在何方都能观察到身边美好的点点滴滴并且将其记录成画。
画中虽未明确说明,但从画面色彩风格以及画中建筑可大致判断出作者笔下的这一年不仅仅包括了在韩国的日子,包括了曼哈顿霓虹下的安静夜晚,也包括了那些我们无比熟悉的中国元素—如身在异国的人们自发庆祝新年的张灯结彩等等……
在作者的画中,我们仿佛与她一起走南闯北,从她极为细腻的观察中感受到自己从未经历却似曾相似的生活,又或是重新注意到那些被我们匆匆赶路而忽略的场景。
人生匆匆几十年,回想去过去的一年,你曾留下过什么,或是记得过什么呢?翻看这本书,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回忆,或是获得一些在未来创造回忆的勇气。
读完这本书的此刻和写下的这篇书评,也将成为我今年美好的回忆之一。有了具体化的回忆,回过头来看才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我想也或许是因为这份诚恳,才让这本书在美好之余也有了不少能打动和惊艳读者的独特性。
正如前文所述,优秀的插画作品比比皆是,但却总能在它们身上找到前人的影子,这其中原因有些是因为本身就是同人作品,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进行二次创作;有些或许是因为风格受大热作品影响,博取众家之长。
无论是何原因,都难免造成读者的审美疲劳。而天然的作品却让人眼前一亮,并非技艺如列奥纳多般高超所致,而是因为这本如日记一般的作品集,记录下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才更能加强读者的代入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确实如作者所言,这是一本值得慢慢阅读的书,至少在这本书中,四季为我永远停留。
有一年读后感第十三篇
我也曾有一个绘画的梦,希望能用笔记录下每时每刻的生活,后来发现自己完全没有一点艺术细胞,画出来的图画扑妈不认,让我这个完美主义者根本就接受不能,于是我改用文字和摄影,更得心应手。 但我依旧羡慕那些擅长绘画的人,那些五彩斑斓的画,比照片和文字带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是一种我很难形容,强撑着解释,更像是虚中有实、实中透虚,虚实结合的特殊意境的表达形式,阐述了作者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热爱。而这本让我手不释卷的绘本,就是天然的《有一年》。 绘本收录了作者从2018年的某一天开始的绘画作品,从一月一日开始画起,春夏秋冬,人物动物,房屋、道路、车辆,操场、草坪、小吃摊等等,无所不包,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记录在这本厚厚的画册里。 每翻一页,都是享受,好像和作者一起漫步在他的生活里,一起走过唯美的四季,赏春天的漫天樱花,看夏天的绿草如茵,感受秋天的天朗气清,体会冬天的寒风瑟瑟,光影之间,是情真意切的感动,也是细水长流的脉脉温情。 作者说不希望读者太快读完,希冀大家能够像读诗歌一样去感受作者的巧思,其实将近500页的厚度也让我感到满足,也不忍心太快看完,哪怕只是随手翻阅,都处处是惊喜,页页有收获。 我用相机拍摄画面,很难抓拍出绘画的神韵,只有拿到书的时候,用眼睛去感觉,比如猫咪在慵懒的睡着午觉,阳光柔和得洒下来,我们不用说话,就这样静静地看着,都感觉非常美好。 或者是上课后,空无一人的操场上,放着一个同学们遗落的篮球,那是我们逝去而不可得的青春。 还有放学后的小吃摊,我们聚在一起,排队买零食的画面,还清晰如昨。 《有一年》绘本像是一本尘封已久的日记,写给青春,也写给自己,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页一页翻阅,也一页一页穿越,时而在学校,时而在家里,前一秒还是个学生,后一秒就变成了大人。 我曾经在哪里看见过这样一段话,“某一天我被吵醒,揉一揉惺忪的双眼,隔壁的同桌告诉我,下一节课是班主任的课,别睡了,我告诉他我做了一个好长的梦,梦到了自己长大,成为平庸的大人,每天上班下班两点一线,无聊又无趣,他笑我白日做梦,我也笑起来。” 可是啊,如果长大是做梦,怎么这个梦这么长,怎么这个梦老不醒,怎么这个梦这么真实,我都差点没办法说服我自己,这一切都是做梦。 感谢《有一年》,让我能够再一夜梦回曾经,虽然我也知道,人生之旅漫长,而青春梦境短暂,来过、有过、路过就足够,我只是遗憾,还没来得及和它好好告别。 End。
有一年读后感第十四篇
用画画记录生活不是什么新鲜事,且许多人都能做到。只要有纸和笔,想画就画(尤其在开会的时候)。不少人也曾在网络上公开分享过自己的画作,有段时间豆瓣特别流行手账,手账画也风靡一时。但是现在热度过去了,人们工作越来越忙碌,似乎越来越少人还继续用画画记录自己的生活了。
天然坚持每一天都画画的想法,开始在2017年底。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纯粹是想“用画作填满速写本子”。于是,画着画着,本子变得丰富有趣起来。画着画着,《有一年》诞生了。
天然曾疑惑,自己的画作对于别人而言,是否有意义?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是坚持。画画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收获的过程。当我们专注于纸上创作的时候,我们会思考,会静心。下笔之初,总会有莫名的胆怯,不敢乱动,但随着笔头在纸上滑行,脑海里的思绪也逐渐不受约束,自由的快感也随之而来。但是,我们也会对自己有所要求,构图、配色、细节,纸上的内容越来越多,我们就越会与自己较劲,于是花在上面的时间也逐渐增多。如今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时间本不够用,愿意划出时间坚持画画的人自然也少了。一本《有一年》,就像一本“坚持”,提醒读者,一天一点,我们也能记录自己的“一年”。
画画有门槛,也可以无门槛。门槛是针对职业画家或艺术设计者而言,它是被规定的标准,固定的搭配。但如果只是为自己而画,就不必多在意“门槛”。天然本是专业的绘画者,对构图与配色有自己的把握。不过她在《有一年》里,也提出疑问,我们是否应该有勇气去打破那些被规定好的规律和习惯?比如黑色,一定要在里面加上别的颜色,才会显得不脏和丰富吗?
没有专业包袱的我们,没有相应的束缚,或许在绘画上,能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天然的用色明亮与柔和交融,她笔下的一年四季都给予读者某种治愈的力量。她的造型概括能力强,简单几笔就能画出完整的形象(毕竟是速写为底稿)。在此强调这一点,是想暗示读者,其实可以跟随天然的画笔,把自己想画的生活,一笔一画呈现出来,这并不难。
提到疫情,心情真的糟糕透了。这几年里,苦乐参半,苦更多一些。但也有一些人,因为被束缚在居所里,获得新技能,其中包括重拾画笔记录自己经历的一切,有喜有悲,喜或许又多一些。
有了相机和拍照配置越来越好的手机,照片轻轻松松代替了画画的记事功能。但是,自己所画的一切,每一笔都是故事,这是照片不能比的。
天然的《有一年》,里面有不少户外情景,它们是过去的记忆,也是未来的期盼。它提醒我们,生活再苦,也要发现它的诗意它的美,也应让自己保持温暖且快乐的心情。
画下去。终有一天,我们手中的阳光能与我们期盼的阳光相遇。:)
有一年读后感第十五篇
所见皆为画面,所感皆为留恋。这是一个画者对自己职业的独白,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有一年》里收录了作者一年里每一天的绘画作品,有人、有景、有动物,更有这斑斓的世界,翻开它,就等于翻开画者眼中的世界。
一年四季,一季有三个月,一个月大约有30天,每天都有作品诞生,这是怎样的一种坚持,怎样的一种热爱,我不得而知,但是看到一幅幅画面使我倍感亲切,因为我也曾经有过某些瞬间的一瞥。
在画者心中,很多的瞬间都值得捕捉,如一月的薄雪,二月的微风,五月的骄阳……
大自然从来不吝惜赐给人类美景,但忙碌的人群,在工作之余,只会与它们短暂地对视片刻,就匆匆离开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即使是画家也不是总有时间外出写生,能像梵高那样高产的画家更是凤毛麟角。作者能在一本书里面展示这么多作品实属不易。
作者天然,三岁开始学画,后一直从事和美术有关的职业,曾为设计师和插画师,因此对一切美好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所以可以呈现出如此精彩缤纷的世界。
画家的表达看似很随性,但也很有情调和生活趣味。主人追逐小狗的脚步,枝头飞掠的小鸟,急雨穿越的城市,画家将眼见的一切都定格在笔端。
这些转瞬即逝的场景,要求画家有对事物超强的捕捉能力,有对色彩和色调有绝对的掌控能力,因此,室外写生极其考验画家的基本功。
不同的基调也都能做到和谐统一。冷暖色调的处理,明度与纯度的运用,都能看出是一个专业画家的手笔。
从冬日里的萧瑟、苍白,走向春季里的绿意盎然,再到夏季的生机勃勃,最后到秋季的金色收获。作品通过自身的美感,再加上情景交融的意境,让欣赏者看了仿佛身临其境。
疏影三三两两,红云片片翩翩
画的意境与画的语言,就是这样,你未必一眼看出它有多好,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原来它很有味道。
淘气的小猫,活泼的小狗,嬉笑的人们,都是你愿意留下的时光。春天的踏青赏花,夏天的游湖观景,秋天的登高望远,都是你愿意参与的活动。
打开画册看到一幕幕熟悉的场景,仿佛自己又重新游历了一遍当初那喜不胜收的经历。又让自己的幸福快乐再次上演。
在追逐时光的点点滴滴时,虽不会为哪一处特意停留,但画下来的便是精彩,永恒地存在于某个区域里,观赏者看到就会有所感触。
文章最后,我们走过四季,于四季而言,我们只是一个过客;四季看过我们,于我们而言,四季只是生活中的些许碎片。能把四季画出来,成书成册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这个世界有美妙的音律,动人的诗词,更有多彩的画卷,《有一年》里面承载着一个画者眼中的世界,有冬日里的残雪,夏日里的波涛,春日里的暖阳,秋日里的落叶,淡淡的岁月留痕,也是满满的诚意在手,非常值得拥有的一本书。
作者:豆浆 喜欢读书、写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