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远去的背影:名家艺术小传》读后感1000字

《远去的背影:名家艺术小传》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27 03:10:26
《远去的背影:名家艺术小传》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0-27 03:10:26   小编:

远去的背影:名家艺术小传读后感第一篇

当岁月裹挟着旧时光匆匆远去,在我们心底还能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 在这本《远去的背影》中,中国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林阳先生讲述了三十五位在中国画坛和出版界有着重要影响的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有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有些则是陌生的,但他们富有新时代特色的创作风格和洋溢着勃勃生机的作品让我们不由得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在书中,作者详细讲述了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之路,追忆了他们创作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对艺术的领会和理解,与其他艺术家和学者的交流以及与这个时代深刻的连系,篇幅不算长,却将他们的艺术特色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加上数百幅精美的画作图片和历史老照片,仿佛一瞬间就将我们拉回了那个激情四射的年代,而他们就在我们身边高谈阔论,挥毫泼墨,实在是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令人唏嘘。 在他们的画作中既有传统的国画,书法,连环画,又有色彩浓重的油画,剪纸,篆刻等,还有封面画,宣传画,五花八门令人惊叹,而无一例外的是一眼就能看出笔法精湛,功力深厚,赏心悦目。 很惊喜能够看到很多连环画大家,赵宏本、贺友直、刘继卣等等,都是风格鲜明的创作名家,尤其在现在的收藏品市场上,一本他们的小人书可谓价值千金,记得还在上学的时候,一位专画工笔画和木版画的老师曾经拿着几本连环画给我们整整讲了一节课,这些书中每一幅画单独看都是一张无可挑剔的精美作品,可见艺术家在创作中的精益求精,还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其中印象蕞为深刻的就是刘继卣先生的作品,这也成为我多年以来的谈资。 书中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名人轶事,令人莞尔的同时也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就像张大千初来北京时,为了迅速扩大名气和影响,就找来国画大家徐燕孙同画一幅画,其间有人以题字中的异意挑唆徐燕孙,当下就被曾为律师的徐告上了法庭,张大千这边也不示弱,两方你来我往,真就假模假式地准备要打官司,结果当然是二人冰释前嫌,借徐燕孙之手捧了张大千一把,二人这出“连环计”也成为了业界佳话。 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人的历史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些充斥着年代感的老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美术创作者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和担当,也看到了他们飞扬的才华和充满激情的创作力,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数之不尽的忧秀作品,还有无数动人的人生故事和感悟。

远去的背影:名家艺术小传读后感第二篇

《远去的背影:名家艺术小传》记录了中国画坛35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的往事,由林阳总编撰写的书籍。在作者的笔下,我与这些父辈级的艺术家们进行了亲密的对话。每一位艺术家的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的艺术生涯和人生经历让我深受启发。展现了艺术家们的经典画作和珍贵历史照片,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他们艺术的魅力。 书中通过对这些美术名家的人生历程、艺术生涯进行白描式的讲述,温情回顾了与这些父辈级艺术家亲密交往的点滴时光。还展现了每位艺术家的经典画作和珍贵历史照片,使得整本书既具有文学性,又充满了史料价值。 刘继卣是这些艺术家中我本来就非常关注的,连环画艺术大师,被誉为“当代画圣”、“东方的伦勃朗和米开朗基罗”。他的《大闹天宫》共八幅,描绘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经典场景。这组画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巡回展出,被美术评论家誉为“中国画世纪经典”。 作者林阳编辑在长期的艺术编辑工作中,与这些艺术家们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故事。通过出版这本书,作者希望能够将自己对这些艺术家的怀念和敬意表达出来,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感受到他与这些艺术家之间的深厚情感。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些艺术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这些艺术家们用自己的画笔和才华,为中国美术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本书,不仅是对中国艺术界的一次回顾和总结,更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于优秀文化艺术作品的需求和期待。 艺术不仅可以美化生活,还可以传承文化、启迪思想。这些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活。

远去的背影:名家艺术小传读后感第三篇

本书以《远去的背影》为题,记录的是35名艺术名家的往事。潘凯雄在序言里提到,作者之所以将这些艺术家的故事结集成册,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的家传缘故——因为作者的父亲和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有交往,这些故事往往来源于作者的亲历亲闻,有些之前很少披露的故事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这些艺术家绝大多数生前都和人美社有交集,作者获取资料的途径,应该和出版社有关。名为“小传”,文章都不算长,但内容扎实,读者可以从中管窥新中国成立时美术大家盛集于斯的精彩片段。

本书立传的大家,大多出生于20世纪初,求学和青年时代经历过“国破山河在”的岁月。新中国成立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步入盛年,在艺术创作上已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他们都倾向进步思想,拥护新生的人民政权,以极大的热忱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中。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在艺术领域都有着较为突出成就的大家,为了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拿起手中的画笔,将描绘和服务的对象对准了广大人民。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有些艺术家重新学习,在此前相对陌生的领域摸索、学习,希望新的作品能够为更多的观众所看到。有些艺术家抛弃过去的风格,投身于连环画绘制等工作,希望通过作品反映新的时代和主题。有些艺术家甚至走进田间地头,换画笔为排刷,以围墙为画布,将丹青泼洒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他们没有高高在上,以“艺术”为名摆架子,而是躬身来到群众之中,主动将特长和百姓的生活相结合。这种转变对于艺术家来说,从创作来看是艰难的,但他们没有抱怨,全都以欣喜的心情接受了新任务。

“十年动乱”期间,很多艺术家受到迫害,一些大家也因此离开了我们。那些熬过浩劫的老艺术家,基本上都年过古稀,虽然在政治运动中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但是,他们依然拿出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艺术事业中。如黄苗子、贺友直、沈鹏等书画名家,更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迎来了新的艺术巅峰。即便是那些离开我们或已无法再拿起手中笔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特点也得到了不断发掘,成就也获得了应有的肯定。遗憾永远无法弥补,但他们留下的作品成为后继者临摹的范本,他们的人品则随着时光的流逝,在历史的擦拭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本书为全彩印刷,在讲述艺术家小传的同时,“附赠”了这些大家的一批优秀作品。文史爱好者可以读几个好故事,艺术爱好者可以“近距离”观看这些印质极佳的美术、书法作品,各取所需。当下精美的画册动辄数百元,入手这本“买一送一”的书,想必读者定会觉得物超所值。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