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十一讲》读后感(一)
这本书属于心理学领域的名著。书中主要讲了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以及人们如何运用它解决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除了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可以用到创造性思维外,我们一般人也可以借用它来解决问题。此外,这本书还讲到了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我想这对中国父母来说应该很有用。因为国内的教育比较古板,而国外是比较偏重于鼓励性的教育。本书最后几章有详细介绍,读来还是有一定的收获。
《创造性思维十一讲》读后感(二)
Ⅵ.践行G(定量) 禅熵顿悟认知是英子树读的科学发展观 启动沉浸式心流体验的转换开关 知行合一的大心流活动 与平行实境游戏的童心 引导你向知识海洋 下载跃迁能级的图谱 你是灵感捕手 你是知识浪潮上冲浪的玩家
在知识游戏场上
没有赢家和输家
没有割韭菜
没有智商税
这些都是成人无趣和功利性的框框
我们的乐趣就在于打破它
发现镜子背后真实的世界
《创造性思维十一讲》读后感(三)
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 准备期-酝酿期-阐明期-验证期。 第一个阶段是数据收集的过程,丰富自己的想象空间跟信息库,其中阅读看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第二个阶段是启发灵感,但灵感总不是强行思索出来的,而是忽然的灵机一动,所以这个阶段也不能太执着于寻找出答案,只需在大脑植入这个问题,然后等待答案的出现就好了,这种模式犹如恋爱,当你与一个人恋爱时,你会将万事万物都很自然的与其连接起来,而问题一旦植入,答案自然也会找上门的,只是时间问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往往灵感出现的是在一个人最轻松自在的神经波动里。 第三个阶段是快速预期,这个灵感是否能够解决跟满足你问题的需求,要有一次快速的推测与预演,这大致犹如你想要刻一个雕像(第一阶段),他寻寻觅觅适合的材料材质,当有一天你在河床边上发现一块巨大的石头,十分惊喜(第二阶段),然后你快速想象这块石头是否能够雕刻出你那个雕像的尺寸(第三阶段),当然不行就继续回到第二阶段,如果可以的话就要进去第四个阶段了,把那个雕像从石头里解救出来。 第四个阶段是执行,把方案细化,然后把它实现,这将是漫长的过程,但却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创造性思维十一讲》读后感(四)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7年12月30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创造性思维十一讲》。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凯瑟琳·帕特里克所写。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发展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结合大量的案例和统计,作者对创造性思维进行了细致讲解,并提供了一整套的实用方法,借此帮助读者创造美好生活。
今天,我们分享书中关于创造性思维必经的4个阶段,分别是:易被忽视的准备期、轻松的酝酿期、产生顿悟的阐述期和谨慎求证的验证期。
①
『易被忽视的准备期』
我们都或多或少地会好奇某件艺术作品、某个发明或者某项科学发现是怎样完成的。作者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上千个不同领域创意工作者的创意流程,他发现比起天马行空的偶然所得和异于常人的奇思妙想,充足的准备才是创意的起点。
美国实用主义专家杜威写道:“面临难题时,除非此前曾沉浸在准备阶段。否则,任何关于它们的发明、解决方案和新发现都不可能自己跑出来。”这段话的含义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对激发创造性思维起着桥梁的作用。
大脑在处理问题时,人的思考和信息检索总会局限在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相对狭窄的领域。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关于核心问题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材料的汇集和增加,思维会快速转动,头脑中的想法才有机会不局限于既定的主题和规划。甚至有学者说:艺术家的想象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他从外界收集数据的能力。
②
『轻松的酝酿期』
如果你开始着手解决问题了,坏消息是准备期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而好消息是在创意规律中,酝酿期的主要工作就是放松。这一点对于绝大多数创意领域的工作都适用。
在一次调查中,90%的科学家认为,在一个事物上研究了很久之后,突然调转思维做一点不相关的事情,更有助于好点子的诞生。表面上看,创意型工作者在酝酿期做的都是一些既浪费时间又毫无作为的小事,比如游泳、钓鱼或者随性地阅读。但实际上,它给大脑提供了轻松的思考环境。
他们发现,当大脑不再急切地关注一个点后,人的意识就没有了思考负担的困扰和牵绊。类似人们身体的自愈功能,之前头脑中积累的素材也会自行调整,混杂的思维也会逐渐变得井然有序。这时一些重要的想法和点子就会反复出现,它们往往在最后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酝酿期的主要特征。
③
『产生顿悟的阐述期』
酝酿期过后,我们会产生一些想法,如何抓住并增强这些想法是阐述期需要做的事。当然,正如你所知,激发创意是十分困难的,它不仅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需要在特定的情景和条件下发生。例如,和巴赫在艺术上的稳扎稳打相比,莫扎特可谓是天才作曲家。即便如此,他也曾在日记中写过这样的话:“我不能突然就构思出一首完整的曲子,也不能一下子就想出其各个部分的具体细节,这些都是后来才出现的。”
为了帮助我们把一个想法变得清晰明确并且落地生根。作者特别提示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001 不强求。由于灵感具有不确定性,它可能很快出现,也可能在我们多次尝试后也不出现。所以不要抱着强求心态,轻松尝试即可。
002 扩大内涵。灵感出现后,一定不能停止思考,继续扩大相关内容。你需要不断地兼并吸收其它经验和做法,持续充实酝酿期产生的想法。
003 建立模型。当想法越来越清晰时,最好给想法建立相应的模型,阐述它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和要解决的问题。至此,我们才算初步得到一个开创性的新想法。
④
『谨慎求证的验证期』
最后阶段,我们要做点细致活了,譬如对新思想的验证、细化和评估。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想法更成熟、更严谨,操作起来更容易。鉴于创意是经验、知识和思维融合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因此,验证它也要有系统性特点,主要有下面三个方法。
001 确定依据。创意虽然只是一个想法或者念头,但在它冰山一角之下是大量的理论和事实依据。比如,早期的网店并不受大家认可,甚至认为它是骗子。但它能从一个点子变成龙头行业,背后的时代依据是电脑、互联网、网银的普及以及人们对异地商品的购物需求逐渐增大。
002 多维评估。评估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打通从理论到实操的最后一道关卡。可以从季节、环境、设备、人员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确定创意的适用性,增加实践的底气。
003 内测实践。检验想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可以给自己来个“内测”,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创意的表现。延伸到艺术领域就可以先找一小波人做鉴赏,从反馈和评价中继续打磨和提升。
总结一下,就像复杂的顽疾都是由一些较小的问题组合而成的一样,大多数创造性思维也都是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后,才发挥作用的。准备期可以扎稳素材根基,酝酿期能够在轻松中收获主意,阐述期用来给创意建模,验证期帮创意在实践中释放能量,最后让我们收获金点子,解决大难题。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不要心急,前方的路途再遥远,每天的剽悍晨读为你导航。
参考书目:《创造性思维十一讲》[美] 凯瑟琳·帕特里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剽悍晨读(主编:知名自媒体人剽悍一只猫,ID:piaohanchendu)。每天早上6:30,用一首歌的时间,为你导读一本经典好书,欢迎关注,跟30万读书人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