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式家居收纳术》一书深入探讨了德国人在家居收纳方面的独特技巧和理念。通过精心设计和管理空间,他们极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读后让人深受启发,不仅学会了实用的整理方法,更明白了如何借助有序的环境改善生活品质。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一篇
如果你告诉我这只是一本收纳书,那就太出乎意料了,本身是个对生活习惯毫无头绪杂乱无章的人,但是读这本书的时光,立刻就让内心安静下来,所说的那些关于收纳的点点滴滴,更是这位集合德国与日本血脉作者的生活态度,原来我需要的并不是怎样收纳的方法,而是一颗有收纳习惯的有条理的心。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二篇
作者是日德混血,明显受日本文化比较深。上,半年问孩子同学的妈妈借来看的,内容多已忘记,只有熨衣服那节印象比较深刻,当时心里颇不理解,又不出门,每天熨烫多麻烦。现在体味,可能他们在每日一成不变的熨烫当中,一下一下的也将心头舒展开了,岁月就在如此这般的舒适与体面里悄然温存着。
虽然本书带给我的启发并不多,但对我来说也适时的填补了我生活中,本该由家里老人与亲戚来带领的生活课程的入门和学习。慢不下来的总是这颗浮躁的心,庄重、敬畏、温和、从容的面对生活,珍惜每一物,每一寸光阴。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三篇
差不多一个小时翻完的,内容也比较少,没有太成系统性。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从书中的叙述来看,感觉就是一个日本太太和你叨叨家常。
看完最大的感觉就是自己好懒啊。不过其中还是有几点可以借鉴的地方:
1、装修的时候利用一些巧思,扩大储物空间;比如窗帘后的收纳空间,挖空墙面做成书柜等等
2、要将收纳整理变成是日常的工作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四篇
一个半小时看好的书,再看一遍再写
每天早上开窗换气,但是德国人认为风是生病之源,因此要离开开窗换气时是离开房间的。
作者提到冬天德国出租车在下客后,依然四门敞开换气。想起上海北京的出租车,冬天就是开着空调,下客绝不换气,既不利于驾驶员,对乘客来说更是糟糕的体验。什么烟味、头油味都有。
墙上没有装饰画,就不是家。确实把喜欢的画,或者家人的照片挂在墙上,即美化了墙面,也增添了温馨的感觉。装饰画我一直挂的,看来照片墙也布置一下。
家具不要一次添置完毕,慢慢找自己最心仪的,尤其是陈旧或者划伤还能增添美感的家具。这时天然实木的效果就出来了。
用厕所用纸每天擦洗手台、马桶。
抹布夹在柜门上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五篇
一篇篇的小短文,一个地方一个个问题来。看完了觉得不能说出写了什么。没找到这一系列文的线。砰然心动整理法的线和中心思想很好说,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也超级好总结线。巴黎名媛学到的事涉及各方面,但整体生活方式还是很容易明白的,不管是吃饭还是穿衣。但这本书,没找到它的中心思想。就是自己和妈妈的一点生活经验,没有中心思想在指导。
一个必须说的,德国男人周末会自己做家具打造橱柜改造家居,日本男人不会。德国女人把东西放好,收纳简单化,让所有人都能拿到,而日本人用什么东西,女人要负责拿出来。男人更懒更无能,女人更累更繁琐。想想有人要用什么你就要拿出来,有个自己的整块时间么?有个自己放松不被打扰的个人时间么?
对了,她的厨房没有微波炉,没有蒸锅,因为放不下。震撼啊!靠这个为生的,混血的女人,厨房小的放不下蒸锅,用筷子做简易蒸锅。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六篇
常常看到讲家居装修的帖子或者传授的经验说,一定要多做收纳柜,多做储藏空间,家里东西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也确实是这样。我们不断地往家里搬运东西,储藏物品,总是想着也许有一天会用到它们,而实际上却是被这些物品拖累,家务好像总也做不完,精力和心情有时也会变得不好。这本书看似是教人如何收纳整理家居空间,实际上却是更深入地教人营造舒适的家居环境。
觉得书中最重要的是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学会分辨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想要最大限度地快乐生活,就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物品,物品越少,生活就变得越轻松。
生活杂物少了,整理、打扫的工作少了,并且合理地安排各种物品的摆放、使用,自然就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留给自己的时间多了,便有心思可以布置舒适、惬意、温馨、自由放松的家具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了“生活情调”。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七篇
我的家里有一个大大的箱子,里面装满了不穿的衣服。我和爸爸总是趁着妈妈不在家时偷偷的把这些衣物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然而某天发现大箱子里的东西还总是不见少。我才明白,原来家里不舍得丢弃废物的人还得算我一个。
买过很多废物巧利用的书,学着一样羊改造旧物超级有成就感。也正是这样完全舍弃不了家里的废物了。以10为计算单位的话,东西在我家是这样排行丢弃的:妈妈0.5>我2.5>爸爸-1。意识到这个之后我才决定改造一下以五十步笑百步的自己。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光听名字就是值得人们信赖的。以严谨整洁的德国为形容词实在是大大的卖点。看看图书的目录有些让我小失望,看似也就是普通的整理方法和一些我早已掌握的装饰原理。不过幸好,仔细看了里面的东西发现内容记载的方式简单而轻便,对于我这种大脑逻辑有硬伤的人实在是性价比超好的书本。我说的性价比是对于书本字数的价值评估。不像艺术文那样生硬违和(单纯对我这种单细胞动物而言),也不似财经杂志的专业性满满。简单,实用。对我来说就够了。
扔一扔东西,整一整东西,变一变东西。好吧,让我们像德国人一样生活。严谨的“处分”和“处死”你的物品。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八篇
此书有些部分可以借鉴,有些只能过过眼瘾。家庭比较优越,定位比较高。1)开篇语很喜欢:要想最大限度的快乐生活,就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物品。持有这些物品,就意味着要保管好它。物品越少,心情就会变得越轻松,打扫也变得简单。2)书中的妙招看看标题就基本明了了:●尽量减少食物的存储量;●基本装+多彩围巾搭配;●在家中放些古玩;●安装柔和舒适的灯具;●布置装饰画,●长期使用一件家具;●窗户和窗帘是家庭的脸面;●无论如何首先要换气。3)书后一部分讲述妈妈的收纳,更耐看。照片中的房子看着都想宅宅宅一辈子。温暖舒适。4)书中说的“周日大工”。德国男人利用周末或假日,自己动手翻修屋子是日常的事。自己买材料自己拼装。比如木匠活儿、刷墙、做栅栏。中国的男银大部分估计都是甩手掌柜,从来都没觉得布置家,返修家是件比上班还要正经儿还要有意思的事吧。5)每家有每家传承久远的家风。譬如我和我妈收拾东西的风格一样,娃他爸和他奶奶的生活习性一致。这些洒扫应对之理之道,多数都是在这小小的家中慢慢耳濡目染而成滴。所以,家事真的非小事。有饱满的爱生活之心,有安定舒心的家庭氛围,才可能有阳光利落的娃娃。6)核心是:用长期的努力、把家变成自己舒服、可以放松的地方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九篇
短评:阅读体验好,字体大, 每行之间有宽间隔,有图片,看起来一点儿也不累,除了不能180度平摊没别的缺点。这个作者的我推荐《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内容最有用,排版上也是一样的阅读体验。
此作者的书,除了这本,还有《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
阅读后,最大感受是日本男人真懒,日本男女真传统。
作者说,德国家居像超市,女主人负责做好简单明了的收纳和管理,让每个人可以自己拿出和放回。日本家庭就像商店,女主人要负责拿出来,还附带细节服务。
作者说,德国周日大工很普遍,家居需要的木工 电工安装之类的活儿,男人周日干。日本男人,比如她丈夫呢,周日更喜欢打高尔夫球。有次她妹夫来了,她一说需要安装个隔板,妹夫就买来了所有工具,一下就安装上了。
另一本书还说了,日本由年轻女性开关电梯,不劳大男人动手,电梯到了,日本男人先出去。同电梯的西方男子大吃一惊,急忙给她道歉。
当然作者写的时候不是抱怨。
德国白人女性嫁给日本男性干吗?
在看了《小家越住越大》后,已经不习惯这种家居收纳了,看着啰嗦,做起来头疼,直接学那种,顶天柜子,所有东西放进去,拉倒。
她的厨房很小,所以没有微波炉。我很惊讶,因为这位可是以料理闻名的。毕业于蓝带烹饪艺术学校。
应该写一本书,写一下自己当年是如何在长女上小学,最小的妹妹上幼儿园的时候,自己去上大学课程的。要充当母亲,主妇,和大学生三个身份和职务。
根据看日本这些书的描写,当日本的主妇是很多事务的,当两个小孩子的母亲也很繁忙,想想这家有两个女儿,给读大学或许还提供了点便利,可以让她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是男孩,装个饭盒可能也要母亲塞到书包里才算。
写完了怎么跟常见的田园女权似得,晕。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十篇
整理自己书桌,把书按照大小,从小到大一本一本的叠在那里。叠完之后就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心里会想,嘿!快看这是我的书桌,漂亮吧。后来会发现,这样其实不好,每次要拿底下比较大的书时,都要先将上面的书搬起来,才拿得到底下的那一本书。于是,会学乖。把不经常的用的书放到其他地方。买两个T型架,把书竖着合拢在一起,想拿哪一本就抽哪一本,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空间。
这个小技巧是在这本书上面类比想出来的,如:经常要使用的盘子就叠好放在伸手就能拿到的橱柜里。又如:盘子叠放在橱柜中的话,底部的盘子难以取出,就立着并排摆放在橱柜中木质的盘架上。这样,常用的盘子就可以方便的取出来用了。
我就想,这本介绍家居收纳术的书仅仅只是介绍收纳吗?我想不是的,收纳,不止于收纳。本书提供的是一种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独有的德国式的生活方式。
家是什么?是港湾,是我们可以感觉到温暖的一个地方。
我们下班之后回到我们所租的房子,我们希望从中得到的感觉又是什么呢?是一个提供睡觉的地方,还是一个可供娱乐,让人到那就能感到幸福快乐的地方呢?
书中也写到:即使是租赁的住宅,在居住期间也是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所以,每次搬家的时候,都进行打造成自己喜欢的空间。满身疲惫地归来之时,能拥有一个自由放松的空间,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人对于自己所租到的房子会有不同的想法,可能有的人真的会不考虑改变一下它的屋内设计,甚至都不会愿意多买一东西,让自己每天生活的地方变得让自己更喜欢一点。
看了这本书,我相信以后我在租房子的时候,我会考虑,这个房间放什么,那个房间放什么。又或许我只够租一间卧室,我会想这个空间放什么,那个空间放什么。我的房间容得下什么。我需要买什么东西来装点我的房间。在周末的时候,我可能会花一个上午,又或者一天,甚至一整个周末,身体力行的把自己的居室搞好。达成自己想要的意境和感觉。这样换来的是一个能够让我自由放松的、感受到幸福快乐的空间。
收纳,不止于收纳。看到这本书,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收纳,更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生活方式。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十一篇
近年来,收纳整理已经成为我对日本这个国家认识的又一标签;在自己的观念里,收纳整理也根深蒂固地“唯日本马首是瞻”。所以,“德国式”这三个字极大地调动了我阅读《德国式家居收纳术》的好奇心。翻开书,看到作者简介中写道“母亲为德国人,父亲为日本人”时,好奇心突然燃烧到极点了。心想:以严谨著称的日耳曼民族与将什么都能做到极致的大和民族结合而来的后代,将会催化出一个多么奇妙的家居收纳狂人啊!可翻完书,才明白作者其实向读者道明了长久以来被忽视了的家居收纳真谛:只有用心才能营造一个恬淡安逸舒适温情的家。
贴合副标题“分享小空间轻松生活的整理收纳技巧”所讲,小空间尽量储存物品是家居收纳术的王道,做物品分类、区域分割、舍弃等“减法方式”而不是整理收藏;作者以“把厨房变成享乐场所”的心态合理使用狭小的厨房。对当今居住面积不大、居住环境不好、终日忙碌回到家身心疲惫的都市现代人来说,这两点的现实意义重大。
而阅读过程中,作者饱含着作为女人、妻子所特有的感情,将如何营造一个幸福的家、经营一个有味道的家和打造一个属于家人舒适的家,通过字里行间娓娓道来。这也让我忆起自己看第一本收纳整理书的契机来。学生时代的恋爱,开始总是憧憬着未来两个人的甜蜜世界,懵懵懂懂却还没意识到家的概念,可是,我依然在鼓鼓胀胀的满心欢喜的原始驱动力下,乐颠颠跑到图书馆,笨拙地意图找寻属于“两个人的甜蜜世界”的答案。这个答案在看到整一排书架上摆放着的家居收纳、整理、家居装饰等书籍时,变得明朗和激动人心起来。一有空闲就泡图书馆,做了满满的笔记,画上了喜欢的图例,那个时候,疯疯癫癫的自己被他温柔取笑,可也就在那个时候,两个人脑海里开始有未来的蓝图。时至今日,虽然两个人的感情经岁月的洗涤沉淀已渐次变得厚重沉稳,可当初悸动不已模样的自己,依然能让自己胸腔剧烈。向来懒惰又迷糊的我,能被先生肯定的不多优点中,会收纳、爱收拾便成了其中之一。也许,正因为爱因为感情,我才能找到这种以收纳为方式,为他营造一个舒适温情的家,这方式也是我们爱情延续的模样。
基于此,我在这本书中既能看到收纳技巧,也能看到家居收纳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我了然并坚定了家居收纳真谛,即便我迷迷糊糊并不擅长,可用一颗爱家人的心学习收纳并去做,就对了。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十二篇
“家是最能體現一個人價值觀的地方,而且家裏的環境也左右著人的心理和身體狀況。”前沿的這句話很好地表現出作者門倉多仁亞對家的理解,整本書裏邊介紹的家居收納術也是基於營造一種舒適,放鬆,方便的居家環境來展開描述的。
到了“雙十一”“雙十二”大家夥都會瞅著什麼商品降價了,趕緊下手,唯恐下單晚了沒買到便宜的“好東西”。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這天晚上社區聽不到夫妻吵架聲砸碗摔筷聲,也聽不到小孩的哭鬧聲,大家都緊盯著電腦螢幕默默地刷淘寶。這時保安大叔默默地走向電閘,整棟社區暗了下來,有人發出驚叫聲。據說這位大叔那個晚上為社區節省了幾十萬的支出。原文不記得了,大意是這樣的。
趕在“便宜”上買的東西,似乎“賺了”,給商家契機,而給消費者帶來的,不僅僅是錢財上的損失,同時也增加了“存儲”和“管理”的成本。我舍友會在250毫升和300毫升的洗面奶上糾結哪個價格更值得。買回來的化妝品一堆在書桌上,有些已經佈滿灰塵,基本上沒有哪支洗面奶爽膚水會到用完的時候,因為“活動”一直都有,喜新厭舊一直是某種生物的特性。整張書桌也因為東西太多,有時候淩亂地連學習的位置都沒有,或者像要找某樣東西時不得不翻找半天。如果收拾起來的話,得花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而指不定整理完待會兒又得翻找。
儘量減少儲存物品,這是書裏提出的第一個觀點。可能很多人都過著“不斷添加到購物車”的生活,是時候學著過一下減法生活。把東西都收拾收拾。活著不需要那麼累。多而無用的物品損耗人工,物不盡其用,實屬浪費。
精心打造溫馨舒適的家,作者提出的室內裝飾,放置古玩,安裝柔和舒適的燈具等等,配上作者佈置的家的照片,如果是我朋友的話,還真是想登門拜訪。家是那個讓你安心,放心的地方,哪怕是出租屋,也有佈置的必要,“在居住期間是自己的獨立生活空間”。忙忙碌碌應酬打拼回到家放鬆心情,這樣才有生存的希望。
作者那份積極,對生活的熱愛,即使到了不惑之年,帶給人的感染力仍然很旺盛。這與她本人愛自己,愛生活是分不開的。如果想要在家裏有那麼安靜,舒適的時刻,跟作者學學還是挺好的。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十三篇
这本书适合刚离开父母,面临到自己租房子住或者是买了房子刚开始新生活的年轻女孩看。
我已经看了很多本家居收纳、整理的书籍,基本上市面上所有可以买到的、看到的全看过一遍。
收纳的方法、原理,各个书基本上大同小异。
你以为这本书只是讲收纳那你就错了,她以一位女性的角度讲述了什么是一个家,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未来的妻子,或者已经是一个妻子了,如果让家更有家味,如果营造一个更幸福的家庭。虽然只是将收纳,但是通过收纳的方式,来讲述作为一个女人你该怎么做。
作者是日本、德国的混血,在不管是收纳上还是生活方式上结合了两个国家的不同特点。
家是最能体现一个人价值观的地方,而且家里的环境也左右着人的心理和身体状况。这点我非常认同。一个40岁的男性朋友曾对我说过:每天早上妻子准备了丰盛早餐,在温馨的家里吃着早饭,让他感受到什么是家。虽然他和妻子没有孩子,但是每天精致、井井有条的生活,让他每天都洋溢着幸福。作者保持着德国式的健康生活习惯,每天早上房间要先换气,每天有咖啡时间,融于生活的草本植物和精油,定期煮洗涤用品,甚至内衣也要熨烫。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父母独生,很难做到全部家务都是自己做,房间的摆设都是自己安排,家具都是自己挑选,但是很多孩子也许跟我有共同的经历,小时候,看着我们父亲在母亲的指挥下自己粉刷墙壁和窗框,自己打柜子,自己修葺房子,我的一个闺蜜曾经说过,她觉得一个只有会修房子的男人才是真的男人,但是,可惜,她的老公没有达到她口中真正男人的标准,如果她家里有什么东西坏了每次还得叫她爸过来。这本书的作者细致的讲述了自己的母亲是如果一点一滴的打造出自己的居家。
其实有个幸福的家,很简单,也许是丢下没用的,用实用物品进行室内装饰,也许是安装柔和舒适的灯具,布置上装饰画,铺一个美丽的地毯,也许是融入居家生活的烛光,也许是长期使用一件家具。看看作者和她的母亲,养育着孩子,同时工作、高学历,都没有落下,通过精心打造温馨舒适的居家,幸福其实很简单,学一点收纳,学一点时间管理,找回一些从前父辈的质朴。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十四篇
在家的时候,我吃饭老是不注意吃相。我爸妈也是经常说我,我经常回一句“我知道,到外面就不会这样了”。可真到了外面,你都没感觉到你的吃相不好看。所以只有养成好习惯才是真理。
当然我也没有很好的收纳习惯,就比如高中的时候,当晚自习结束我才发现桌上层层叠叠全是翻开的书本。没办法,别人都走了我还要整理个几分钟。我整理的也是满整齐的,也是蛮用心的。可第二天晚自习结束就有成老样子了。
刚翻这本书时,最吸引我的是一张张收拾整齐的家居图片。我作者收拾干净后,在阳光下安静看书的感觉,我一下子就羡慕起来了。比较一下我自己我发现她的那几点,我一点都没做好。就比如,每次用完物品就把它放回原处。我常常是图一时的方便,随手一扔。这个得改啊!
养成这些习惯也不是很难,主要是要有恒心,一天天坚持下去。有些东西我们经常会忘记,那我们就拿个笔记本记下来。就像她书中说的,德国人一般随身带着小的笔记本,这记录着他们一天要做的事情。每天多看看笔记本,看看轻重缓急,然后严格执行就行。我们可以在晚上写好明天要做的事情。就像我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天坚持记账,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了,虽然有时账目不对,但是至少我对我自己每个月的收入,每个月的花销,都花在哪儿了,现在就一目了然了。
经营一个家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懒惰从来不会带来舒适温馨的家。但是我们也不能天天收纳整理,我们做这些主要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我们不必每天都打扫房间,我们要的是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的计划搞得你自己很累的话,那就给自己降低一点点。这样也有利于我们养成这个习惯。
有了干净整洁的家,就自然有了好心情。看到干净的厨房,就更愿意给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做一顿大餐;在舒适的客厅里摆上一束鲜花;在充满阳光的阳台上一遍看书一边喝茶。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啊!
德国式家居收纳术读后感第十五篇
对于去过德国的人来说,第一感觉往往是那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德国人简约的生活方式备受世人赞赏,他们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不仅每人都有自己的归属,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有故事讲,一个德国人小的时候在某个抽屉里面放了把剪刀,而这把剪刀在这个德国人死了的时候还是放在那,即便是这把剪刀坏了,新剪刀买回来后也还是放在那里。这也许是个真实的故事。
有秩序,才会有效率,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生活中同样也是如此。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了一套《德国生活方式》系列丛书,包括《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德国式厨房规则》、《德国式家居收纳术》,介绍的就是这种备受赞赏的简约生活方式。
这套丛书的作者门仓多仁亚,是位知名料理生活家。她的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日本人,自己则生长在德国、日本和美国。国际基督教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外资证券公司工作。先后在东京、伦敦、香港等地任职,婚后因丈夫留学再度前往伦敦,学习烹饪与糕点制作,进入“蓝带烹饪艺术学校”并取得认证证书。回日本后开设料理教室,并与多家电视台和杂志社合作,介绍“德式生活style”及美食料理。
家是最能体现一个人价值观的地方,而家里的环境,也会左右着人的心理和身体状况。多仁亚从妈妈那里学到了德国式的家居方式,而多次搬家的经历也让她养成了崇尚简约的生活习惯。对于多仁亚而言,在新的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是在此之前,却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打理它。这期间如何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生活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对于我们这些时常需要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外一个城市的现代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家居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大多数人这时候或许会想,我应该换一套更大些的房子。而多仁亚给我们的建议却是:该做必要的清理了。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因为那些挤占了家中大量空间的物品几乎大都是没用的,我们的衣橱里挂满了不想再穿的衣服,我们的书架上堆满了不想再看的书刊,我们的冰箱里塞满了不想再吃的食物,还有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是一时头脑发热买来的,有的是商家的赠品或者朋友的礼物。它们妨碍你过简约的生活,不仅时常让你心烦意乱,更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如果你正受“渐渐变小的生活空间”所困扰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像严谨务实的德国人那样,控制你的购买欲,学会理性消费,只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过简约的生活了。简约生活就是低碳的生活方式,从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子,学着自己制作菜肴,不过度装修房子,营造适合自己品味的空间,将过期的报刊送去制成纸浆,开小排量汽车,追求健康生活……
养成这样的习惯,不仅可以降低生活开支,而且可以放大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还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简约生活。正如梭罗说:“大多数豪华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对于豪华和舒适,有识之士更愿过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粗陋的生活。”
这套“德国生活方式系列丛书”是值得一读的——你可以跟着多仁亚学习更多合理安排家务的智慧和技巧。相信对每个人来说,这样总可以减少许多生活的烦恼,让生活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