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1000字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8 18:15:30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5-08 18:15:30   小编: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只小鸟与一只大鸟之间的友情故事。小鸟在大鸟的帮助下学会了飞翔,两只鸟在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这篇文章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温馨的情节,表达了友情和互助的重要性。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一篇

真的是一本手把手教人如何写作的书啊!!!!

我被书名关于人生的建议骗到了,我又不想学习写作,所以我看的就非常的痛苦和烦躁,八天了,最后选择了迅速翻阅结束了这本书。当然了,对写作方面有需求的朋友应该是会很有帮助的,因为真的写的很详细,很诚恳。从技巧到心态上的手把手教你写作。可是我不想学习写作啊喂!!

所以人生建议是什么? 大概是:人生和写作一样,管它初稿会有多糟糕,写就完事了。一天一天有耐心的坚持的写下去就完事了。中间你可以寻求别人的意见,可以把你的作品给别人看去交流。写作的意义就在写作本身,人生的意义大约也就在生活本身。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二篇

就好像被窥探到了。

有什么真理能让生活都是快乐,没有痛苦嘛

能痛痛快快地赚很多很多的钱嘛

能快速地一步步按着走就能成名嘛

答案是

不能

没有

那些纠结、嫉妒和痛不欲生都是人生的真相。

学会与情绪共处才会走出来。

人生就是在处理一个个的课题。

“但光是坐在草地上满足地微笑,避开你的伤口、愤怒和哀痛,并不能获得任何真相。你的伤口、愤怒和哀痛是通往真相的路。如果我们不去探查那些他人一直要求我们别去开启或步入的房间、橱柜、森林和洞穴,我们便无法得到多少可诉说的真相。等我们进入其中,四处探查好一阵子,深呼吸,最终吸收并消化所发现的一切后,我们便能用自己的话将之说出来,把握住当下。

而那个当下,正是我们的归属。”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三篇

太怕犯错与犯错无异。

每首歌都长达三四十节,总是让我家的男性亲戚们有如被离心力压住般深陷在长沙发和扶手椅内,两眼呆滞地盯着天花板。

天晓得一个人为何会如此迫切地渴望受人瞩目,像长满刺的深海生物,从自己的小洞穴向外窥望,渴望被注意到,而不想感觉自己被困在了混沌的内壳中。

他能从日常生活中挑选出重大事件或小插曲,对事情加以渲染或淡化,捕捉它们的形态、本质,呈现这个他和朋友们在其中生活、工作、养儿育女的社会的样貌。人们期待他将周遭发生的一切诉诸文字。

“每天腾出一段时间写作,”父亲一直这样告诉我,“就像练钢琴一样,事先排出时间,把它当成一种道义上必须偿还的债,要求自己一定要写完。”

我试着像船舱里的老鼠,抖动着薄得可以看见血管的耳朵,专心聆听周遭动静,并快速记下我听到的一切。

希望是一种义无反顾的耐心

每当我早上坐在书桌前准备动笔,面对一大叠白纸,脑中没有多少点子,惊人的狂妄和自卑同时存在着,手指摆在键盘上却不知要写什么时,那是一种什么感觉。我告诉学生,他们会希望自己马上就能写出杰作,虽然这不太可能实现,但若一直保持信心并持续练习,有一天可能会写出好作品。他们甚至会从“希望写出杰作”,进展到“只想一直写,只想持续做”,

任何有本事撑过童年的人,一辈子都不缺题材可写。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四篇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关于写作和人生的建议》是一本深入浅出的自助写作书籍。作者安妮·拉莫特(Anne Lamott)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分享了她多年来在写作和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

这本书的主旨是:你认识的每一个作家, 初稿写得都很糟糕,但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地写下去。这就是人生的秘密。

作者的父亲就是一名作家,父亲无论前一天熬到多晚,总会在第二天清晨五点半起床,然后到书房里写作两到三个小时。

父亲也要求她,每天必须排出一段时间进行写作,并且要求自己一定要写完。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耐心、毅力和恒心。她鼓励读者不要放弃,无论面对什么困境,都要坚持下去。

这其实是克服“完美主义拖延症”的绝佳手段。许多写作者在写作之初,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或惧怕结果不能令人满意,而迟迟不肯开始。而事实上,没有天生的作家,也没有完美的初稿,好的作品,不过是一遍一遍打磨的结果罢了。

这确实不仅仅是写作的建议,也是人生的建议,无论你想做的是什么事,都是不畏惧开始,坚持下去,不断打磨、修正、复盘,往往能得到一个还不错的结果。

在书中,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如何设计角色”、“如何发展情节”“如何创造对话”等,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可以帮助读者开展自己的写作之旅。

那么,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开始吧!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五篇

先说结论,感谢作者,语言平易近人,贴切地真实地描述了,专职写作可能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妒忌,写不出,怀疑自己等。以及真实的写作现实,大多数人靠写作,只能赚点清贫的小钱。

最后特别感谢的是,关于写作上收获的的一些建议。

在写作初期,她说,不要雄心壮志想写出一篇巨作,不妨先写篇短文,豆腐块大小的,这或许会帮助你更好地写下去。

她还给出的一些,没有灵感,不知写什么时的一个方向。

去写书信,写给那些你珍爱的人,写你想告诉他们的故事。

另一个她分享的,自己为什么写小说,写作的原因也很打动我。

“把他们的故事写成小说,送给离世的他们。”

“他们的人生,被看见,被记录,被这种方式,延续下去。”

还有一个点,很点醒我,是一个编辑在作者不厌其烦地送同一部小说的稿子给她之后,回复她:

“你最大的错误就是误以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件事都很有意思。”

啊!警醒啊!对成为作家似乎是提醒。

但是对于一个目前并没有立志要成为小说家的的普通人来说,完犊子了,加剧了自己的社交分享恐惧症。

并且作者书中列举的,写作者的工作模式,辛苦模式,无时无刻不在倾听,观察,记录,最后转换为文字,故事,让我有了一个宏观视角,补充了我以为的狭隘的悠闲的写作者,自由职业者的生活状态。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六篇

坦白局,即使写过上百篇读书笔记,当我新阅读一本书时,一坐下来想要动笔就会抓狂,为何想到好点子后会惊恐地发现自己写出的第一个句子是那么拙劣。

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作者把小时候哥哥写作的故事谨记在心,她总把它当成一个鼓励,不断地分享给学生: 年幼的哥哥曾因为写不出第二天就要上交的鸟类报告而坐在桌前大哭,作者的父亲对哥哥说道:“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计,你只需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1⃣从为自己想要讲述的故事想出一个相框大小的文字描述开始,即使写下一堆漫无章法的文字也无妨,改就行了。 2⃣我们无法一开始就清楚地知道作品真正的模样,只知道哪些事物具有某些强烈吸引我们的特点,因此需将注意力放在这上头,直到看出那究竟是什么。 3⃣角色 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角色,深入自己的内心,观察性格的方方面面,试着捕感觉、想法、言语和生存之道;或者根据认识的某个人塑造角色,可以是一个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原型,或是一个综合产物。 4⃣情节 情节不应该bang架角色。思考每个角色人生中最在意的是什么,发现哪些人、事、物正在受到威胁。接着,找出一种方式揭示这个危机,让角色找到、紧紧把握、挺身保卫自己在意的人、事、物。然后让角色从顺境进入困境,再回到顺境,或从困境到顺境,从失去某样东西到找回它。 5⃣对话 故事角色的言语应该或必须比真人开口说出来的话更有趣、更扼要,甚至更真实。写出引人入胜对话的三个诀窍:大声念出来,精心设计说话特色,琢磨不可说出口的对话。 6⃣场景 想写出真实的故事场景,直接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就对了。 7⃣如何知道自己的作品已完成?那就是明白自己已经倾尽所有,做到了目前为止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在书中,作者还分享了心理困境、写作日常、出版迷思等4方面的心情、经验、感悟。

比如:关于究竟为何要写作? 作者说,是为了心灵,为了减轻孤独。写作和阅读减轻了我们的孤独感,他们能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深度和广度,拓宽视野,滋养心灵。 ⬇️ 其实,无论写作还是生活,往往没有捷径,我们拥有的只是耐心和信念。 这也是人生的秘密: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地写下去,我们终会一步一步走上花路!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七篇

说起来也很奇怪,第一我无意写作(在这件事上我同意哈罗德布卢姆说的,人生苦短珍惜生命读点儿好的就足够了。不需要人人当厨师),第二我对任何写作指导和写作训练营之类的东西都蛮不屑一顾的,觉得这东西是无源之水。但诡异的是,我居然还挺喜欢看这类讲如何写作的书。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可能是一种“我倒要看看你们在这件事上能发挥(离谱)到什么程度”的定向恶趣味吧…我大概属于作者书中常常吐槽的刻薄的难以取悦的那类读者吧!看到这本被好几个友邻高赞,又激发了我的这种恶趣味。在读的过程中我生成的第一个判断是作者一定是个有一点表演型人格、Ego间歇性溢出的E人、内心话太密到字幕组想杀人的那种典型白人女性。当然,你也很难不喜欢她。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个聪明犀利幽默、刻薄但达观、且像个永动机和小太阳似的朋友呢?这样的人好像确实会成为天生的人生导师。

读完我大致给这本书的内容分了两类:方法论和鸡汤集锦。整体来说,二者的比例还是调配得比较丝滑和舒适的,这点超出了我的预期。“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这个意象抓得太好了。虽然是鸡汤(或许也是终极方法论?)但我表示好像真的很受用。这个隐喻比“一万小时定律”更具时间性和进行感,估计能鼓舞到很多有i 人基因病——完美主义和开始困难症的人。

另外这本书也改变了我对写作的一些认识,让我意识到写作或许可以是一个行活儿。我之前对它的认识和偏见,可能恰恰在于我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它,没有真正动笔写过,我是个外行人。这个认识上的改变,来源于作者对写作过程形象生动的描述,这个过程跟练琴真的太像了:一个置身其中的旅程,在开始之前你并不真的知道你要走向哪里,你也不太听得到/意识得到你在弹/写些什么。你是在完成之后回返的时候,才真正知道自己想写/弹出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潜意识起主导作用的旅程。在这个通感的意义上,我第一次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一点上,这本书应该算是同类题材里最成功最有效的了吧?遗憾的是我看完也还是并没有想写点儿什么的欲望。尽管作者在书中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试图说服读者“快跳下来试试吧可好玩儿了”。(或许我并不想写作但又会读这类书的潜在意图,正是在寻找能说服我开始写的那个理由?——你看,我对于自己的真正意图的发掘,好像确实在写这篇书评的过程中才逐渐明晰起来,Amazing!)

我觉得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应该是那些已经开始尝试写作、但又被它困扰、常常陷入自我怀疑的新手写作者。不管是她的鸡汤还是方法论,对这个人群的实际帮助应该会蛮大的,这可能也是友邻们给它高赞的原因。但我作为一个打酱油的读者,能从中得到一点认识上的改变,倒也不虚此行。

所以写完这篇书评我对这本书的评分从三星变成了四星。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八篇

【前言】:

当看到这本《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感觉自己已经认识作者很久了,她像我的作文课老师,也像我的忘年交,告诉我她的人生经历,也告诉我她的写作技巧。 作者安·拉莫特毫无保留地将她所知道关于写作的一切,她的心路历程,关于出版书籍、寻找经纪人的相关注意事项倾囊相授,对我们这些以写作谋生,或者对写作有兴趣,却无从入手的小白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她希望写作能成为我们一生的归属,哪怕不为了谋生,不为了功成名就,只是单纯把自己心中所想写下来,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

【写作不难,写好不易】:

关于写作,我一直以来都有误区,我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害怕写得不完美,害怕被人批评写得烂,害怕写得东西没有意义,心血付诸东流,于是干脆就不写了。 作者给我们提供了方法,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从自己的童年往事入手,一头跳进回忆里,将所有记得的事尽可能照实写下。 同时,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坐在书桌前,训练自己的潜意识追寻创造力,无论如何,先把自己脑海里的东西用文字的方式记下来。 不用太多,先写一段一英寸见方的短文,你会发现当你渐入佳境,一英寸的地方甚至都不够你写的。

接着,是回头看,所有的杰作都始于拙劣的初稿,没有任何事情能够一蹴而就,如作者所说: 初稿是“顺流而下”——你只需要写下来;第二稿是“升级”——你修改文字,提升质量;第三稿是“牙医”——你检查每一颗牙齿,搜寻是否有松脱、不齐或蛀坏的,或者若幸蒙天助,你会发现它们健全无瑕。

而写作最大的障碍其实是我的老毛病,“完美主义”,追求完美不是错,错的是你过度追求完美,就怕行差踏错,因为惧怕走错路,发现自己永远都在原地踏步,实际从未出发。 写作不难,写好不易,作者就像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激发我们的写作热情,给我们方式方法,但是我们最重要的其实是,看懂了,明白了这些道理,然后去出发。 就像书的名字《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一个字一个字得写,一篇文章接着一篇文章得读,一段时间接着一段时间的自我磨砺,如果你爱写作,写作会带给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它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接近真实的自己,学习成为更好的人。 end。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九篇

如果你喜欢写作,愿意把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记录下来并分享出去,恰巧又遇到过写作的苦恼和困惑,有一本书值得好好看一看。

安·拉莫特是位写作导师,曾帮助众多的人克服了写作障碍,被称为“美国国民作家”。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汇集了她40多年的写作心得,以其独特的幽默及深刻的洞见,影响了美国一代的创作人,长居亚马逊写作指导类图书榜首。 书中针对写作技巧、写作日常、心理困境、出版迷惑几方面的写作障碍逐一进行指导。 尤其是,作者把所有出色的写作指南几乎都未提到的一些事情告诉读者,如不要在十二月的星期一开启重要的写作项目等。

读这本书,真的让人受益匪浅— ·所有的杰作都始于拙劣的初稿,开始动笔就是了。 尝试每天在差不多固定的时间坐下来写作。开始时多半会思绪乱飞,慢慢就会进入正轨,有了想法和写法。 不要怕错误的开头和糟糕的初稿,有了它才会有比较像样的再稿,及令人满意的终稿。 ·写出好作品的要点是照实描述。挖掘万物的真实本质,是写作者的任务。 当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的时候,就找那些自己蕞为熟悉、蕞有触动的事情,比如童年经历、学校午餐。 用开阔的胸怀尊重、对待万物,才能写出令人感到惊奇和震慑的作品。 ·如何知道自己的作品已经完成? 在经历翻来覆去地思考,无数次删改和重写,以及请人读已成稿的作品之后,这时内心有个声音:是着手推进下一步作品的时候了。 表示你已倾注所有,做到目前为止的最好状态了。不要被完美所限。

在书中,作者还分享了一件让她记忆终生的童年往事。 10岁的哥哥隔天要交一篇鸟类报告的作业,因之前3个月一直没有动笔,只能坐在桌前不知所措,简直要哭出来了。 这时身为作家的爸爸把手放在儿子的肩膀上,说到“伙计,你只需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这也是作者最想表达和告诉人们的。 写作其实和人生一样,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有的只是及时开始、不拖延,之后循序渐进,直到实现目的。走起——助跑——起飞。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十篇

父女两代都是知名作家,这本书是来自女儿的一本谈自己是如何写作、自己如何教别人写作小说(我认为的,这本书主要是关于小说写作的)的一本半自传体随笔,我个人是这么给它分类的,各章节相对独立,初看平平无奇,但值得有空的时候细细品味,很值得再看一遍的书。

所以,我要做个认真一点的读书笔记:

前言:作者成长、自己写作、教别人写作的一些体会,碎片

第一部分 写作:

主题:怎么写?

原因:出于热爱,重在坚持。

技术细节:

1、先写一小段短文,不妨先从自己的童年,比如学校午餐写起(本书名字的来历,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的写——作者父亲安慰作者哥哥写鸟类报告作业时说的话);

2、初稿很糟糕也不要紧,写下去,不要有什么完美主义;

3、开始写作时并不知道真正的模样和主题,写着写着就会发现的;

4、在写作里,关于你创作的角色的一系列建议——不要过度保护自己创造出来的角色/用对话呈现角色性格/故事的叙述者要讨喜,犯错有时会更讨喜,是否拥有希望看情况/让真正的主角自己跳出来;

5、在写作里,关于情节的一系列建议——不要让情节绑架角色/好的情节应该栩栩如生,没有中断/进入高潮的过程必须连续有铺垫/角色发生重大转变经常可以带来高潮,ABCDE;

6、在写作里,关于对话的一系列建议——对话必须精彩/大声念出来、精心设计说话特色、琢磨不可说出口的对话/彻底认识角色/联结自己的潜意识;

7、在写作里,关于场景设计的一系列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8、不要害怕写出错误的开头,继续下去,从忙碌中抽离,引领自己看到存在于外表下的本质:

9、在写作里,关于情节论述的一系列建议——所有作家在构思作品时都没什么太大把握/每个章节都要做情节论述,才能对全书有客观审视;

10、如何知道作品已完成——做到目前的最好状态。

第二部分 写作心境:

1、以宽容之心观察万物——写作的任务就是挖掘万物的真实本质;

2、找出自己衷心拥护的信念;

3、相信自己的直觉;

4、深呼吸、静下心,无视自己的杂念;

5、与嫉妒做斗争——幽默感,处理好被剥夺感,也可以用嫉妒作为素材开始写作。

第三部分 一路帮助:

1、随时用索引卡做好笔记;

2、找人谈谈;

3、为什么要上写作课?——听听别人的意见/坦率的说出自己的意见;

4、让别人读读自己的稿子;

5、写信;

6、不要害怕创作瓶颈,接受事实,去户外走走。

第四部分 刊登、出版以及写作的其它理由

希望成为专业作家的人自己来读一读。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十一篇

写作很容易,写作又很难。写作简单到只是把脑子里的话记到纸上或者屏幕上。写作难到就连相当成功的职业选手都有揪着自己头发想要把稿子付之一炬然后一死了之的时刻。安 ‧ 拉莫特就在这本小书里记录了很多个这样的疯批时刻,可以帮助普通读者打破对知名作家=写作天才、名作一气呵成的滤镜。虽然这样的天才也不是没有,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还是很高(腹)兴(黑)地看到这群写出伟大作品的人原来跟我一样每天都在“屎里雕花”:很少有作家真的清楚他们正在写什么,通常直到写完才恍然大悟。他们动笔时也并非神清气爽、兴致勃勃。他们不会在打出几行用来热身的平庸句子后,就文思泉涌,下笔有如爱斯基摩犬在雪地上飞快奔驰。我认识的一位作家告诉我,他每天早上坐下来后,便会好声好气地告诉自己:“你不是没有选择,你有的,你可以开始打字,或自杀。”我们常常觉得写作像是在拔牙,即使是那些文字公认最流畅、最浑然天成的作家也这样想。大多数时候,适切的词汇和语句并不会像自动电报机中的纸带般快速跑出来。不过,据说穆丽尔·斯帕克认为,她的写作过程就像是每天早上为上帝的口述做记录—我猜想她大概只需要坐在桌前,接好口述录音机,然后一边哼着歌,一边将口述内容打出来。这种姿态非常挑衅,你可能会希望这类人霉运不断。对我和我认识的大多数作家而言,写作并非一件令人欣喜若狂的工作。事实上,唯一能让我取得成果的诀窍,是写下真的真的烂到极点的初稿。这样直白而诚恳的风格,尤其是完全不爹气、不自我吹嘘的语气,会让你一下子爱上这位作者——哪怕从来没读过她的作品。安 ‧ 拉莫特在这本小书里集中了她关于写作和人生的建议,关于如何可持续地写下去,如何以写作为生,如何把字变成可以换面包来吃的书;也关于人生,关于直面伤痛的勇气,关于如何对抗拖延症和启动困难,关于如何对抗自我贬低和自我否定。我尤其喜欢她在回答创意写作班的学生们关于“为什么要写作”的问题时给出的答案:在这个阴暗、伤痕累累的社会,写作可以带给你快乐。这种快乐类似啄木鸟在树干上啄出了巢穴,然后宣布:“这就是我的安身之处,是我生活的地方、我的归属。”这个安身之处或许狭小黑暗,但最后你将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经过三十年或更久的跌跌撞撞和失败挫折,你终究会明了并认真面对一个事实,即你免不了要处理一直以来逃避的创伤。这势必非常痛苦。它使很多因为怕痛而不愿去面对的人没多久便放弃了写作。这些人是为了名声和金钱才写作的,因此他们不是早早放弃,就是写出来的作品无关痛痒、华而不实。……光是坐在草地上满足地微笑,避开你的伤口、愤怒和哀痛,并不能获得任何真相。你的伤口、愤怒和哀痛是通往真相的路。如果我们不去探查那些他人一直要求我们别去开启或步人的房间、橱柜、森林和洞穴,我们便无法得到多少可诉说的真相。等我们进入其中,四处探查好一阵子,深呼吸,最终吸收并消化所发现的一切后,我们便能用自己的话将之说出来,把握住当下。而那个当下,正是我们的归属。写作不是为了什么,而是心里满了,就从口中溢出。不是为了什么而写,而是不得不写,被疼痛驱使、因疼痛而困惑,因困惑而追寻,因久病而成医。溢出的话语于是止疼、于是治愈,首先是自己,有时还有他人。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十二篇

作者:[美]安·拉莫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中信·春潮 副标题:关于写作与人生的建议 译者:朱耘

朵朵推介:这是我读过的所有写作指导类书籍中最能读得进去的一本,它为我解除了很多困惑并迸发了信心。一句“无论写作还是生活,往往没有捷径,我们拥有的只是耐心和信念。”就已足够有力。

有些读者感觉这本书或许可以为普通人拿起笔写东西补充信心却并不能够给予写作爱好者具体的指导方法,我同意前半部分而并不认同后半段。

首先,这本书几乎可以算作作者安·拉莫特的自传了,连书名就是她的童年记忆。书中有她创作代表作时的崩溃和无奈,还有她与编辑之间的交流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

随着安·拉莫特告诉我们“开始动笔就对了”、“先写一段一英寸见方的短文”到“寻找自己的风格”、“为写作付出一切”,不得不承认,我们内心蠢蠢欲动的创作欲望是一点点被激发起来。

安·拉莫特是享誉美国的写作导师,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写作者,她以自己在写作中所遭遇的困难、问题以及如何度过难关娓娓道来不乏风趣幽默的自嘲,她让我们明白,写作对于普通人而言并没有什么神秘和高不可攀,也无需担忧没什么可写,我们的童年、现在每分每秒的生活都是素材。对于增益读者的自信,安·拉莫特做到了。

同时,她也在告诉我们具体怎么去做~

比如在“情节”一段中,她介绍了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做法是将一叠早先创作的故事拿给住在街道另一头的老太太看~

安·拉莫特则是每天早上将前一天写下的文字重读一遍,然后浮想联翩、思考故事里的角色,任凭自己做着跟他们有关的白日梦。于是,一部隐含各种起伏情绪的电影开始在脑中播放......直到一堆文字跳出来,组成句子。然后,写在纸上。

或许,这本书并没有给出教程似的1、2、3来,但方法怎么会缺失?

这本《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的名字,来自作者幼年时,父亲鼓励哥哥的话。“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计,你只需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这句话一直被作者铭记并以此践行几十年。

我想这句话同样值得被我们记住,永远没有所谓准备好再开始的那一刻,抛开一切纷扰,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出来吧,如果你对于写作真正感兴趣!让我们开始吧?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十三篇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

8.1

[美]安·拉莫特 / 2023 / 中信出版集团

关于写作,更是关于人生的励志佳作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

在拉莫特的哥哥个十岁那一年,老师给布置让写一篇鸟类报告,哥哥有3个月时间可以完成它,但是他拖延到开学前一天依旧没有思绪!

看着哥哥坐在书桌旁抓耳挠腮,父亲走了过去,告诉哥哥:“伙计,你只需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的写。”

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影响了拉莫特的一生,不论是写作还是生活。每当遇到困难,父亲的那句“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就会响在她的耳边。

随着时间推移,她也渐渐明白父亲对于写作的选择是出于内心真正热爱,而非找不到体面的工作。

她不再要求父亲西装革履,而是更加懂得了选择写作的父亲。父亲文字中对于真实生活的描写:叛逆的少年,酗酒的男女,精神异常,离婚,人们对于物质的所求无度。这是加州的悲哀,人们渴望自由与快乐,却终将在其中迷失自我。

父亲教导拉莫特在写作上一定要真实,忠于自己的内心。

写作不是作家的专属,人人都能写,而且可以被训练,对于有心写作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动笔去写。

最初不要怕文笔烂被嘲笑,有了烂的初稿,才会有二稿三稿,满意的四稿,所以一开始动笔就对了。

有人会说,不知从哪里下笔?作者在书中给出了解决方案:可以先从你童年记忆着手,试着回忆有关小学时代发生的趣事,自然就会有很多灵感。

弗兰纳里奥康纳曾说,任何有本事撑过童年的人,一辈子都不缺题材可写。

如果遇到才思枯竭,也不要怕,可以走出书房,去花园转转,厨房看看,还可以一直在书桌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任思绪漫天飞舞,总能找到灵感。

很多人有了灵感还不下笔原因可能是完美主义!拉莫特说完美主义会让写作失去生命力,万无章法才是创作者真正的朋友。 所有杰作都始于拙劣的初稿,所以只管先去写满那一页纸。

拉莫特在教写作期间常常告诉她的学生写作关键是去写,而且要照实描述。 她也会给学生讲“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的”的故事!让因为写作而颓废的学生又重燃希望,对写作又充满了力量! 拉莫特在书中写到“写作可能会是一项令人非常丧气的工作,因为它牵涉我们内心最深切的需要,需要被看到,被听到,渴望自己的生命有意义,需要觉醒、成长,获得归属。”

所以如果深爱写作,请保持足够耐心,坚持写下去!我们终会在文字中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

生活亦是如此,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足够勇气去面对困难,并且可以“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去解决困难!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十四篇

“无论写作还是生活,往往没有捷径,我们拥有的只是耐心和信念。” 在美国写作导师、古根海姆奖得主安·拉莫特的笔下,写作就如生活中见到的鸟一样,它们虽然渺小,但却可以一只接一只地出现。 在这本《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中,拉莫特就用黑色幽默和深刻洞见,将自己40年写作生涯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渡过难关娓娓到来。在她的讲述中,写作对于普通人来讲,不再神秘;生活对于写作者来讲,也不再无趣,而是充满素材。 —— 拉莫特幼年时,看到最多的,也许就是父亲在书房写作的背影。拥有一位作家父亲,对她影响深远。此后的几十年,她慢慢显露写作才华,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写作带来的烦恼。 人们往往会发现,当你将一件喜欢的事变成职业时,就没有曾经那么多的乐趣了。或者说,把兴趣变成职业,就没那么有趣和纯粹了。你要计较这份职业能带给你的实际物质价值,而往往会忽略曾经作为兴趣时得到的精神价值。 所以拉莫特告诫刚刚开始写作的人,如果你想写出一部作品,第一步就是开始动笔,写下来。 是不是感觉说了像没说一样? 但事实时,只要实际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写作的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想写的很多,但就是迟迟动不了笔。 拉莫特说,“任何有本事撑过童年的人,一辈子都不缺题材可写。” 这句话仿佛有些消极,又有些悲伤。但我们如果可以客观看待这句话,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其实会发现,童年真的有很多趣事值得我们去挖掘。 所以,当你不知道要写什么的时候,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小时候。哪怕一丁点儿事,想起来时让你笑了,或者让你皱眉了甚至哭了,都可以写下来。 —— 本书的书名,来自拉莫特幼年时,父亲鼓励哥哥的话。那时,哥哥为了一份报告一直没有动笔,眼看就要到截止日期,急得焦头烂额。父亲却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计,你只需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这句话一直被拉莫特铭记在心,践行了几十年之久。 当你选择成为一名写作者,其实面临的问题并不多:首先克服心理问题,写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之后还要注意什么呢? 当你开始适应自己的写作生涯时,就要处理好写作时所保持的心态。 拉莫特说,写作者的任务,是挖掘万物的真实本质。写作者需要用一种共情的视角将自己置身事外,尽力去描述,而不是去评判。 写作者其实是生活的观察者。 当你可以怀着一颗客观的心,用放大镜观察周遭事物。也许你所记录下的内容,会让你的心变得更加平和,也更能理解他人。当一位写作者能够理解他人时,他所写的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具有热度、温度。 所以,一位写作者必须学会尊重事物、尊重他人,以一颗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世间万物。 但另一方面,除了一颗怜悯之心,写作者更要保持自己的立场和信念。也就是说,在你的作品中,你想传达什么?你想让人们看到什么? 其实不光是现代,也许从古至今,都有那么一些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支持什么,想要什么,或者说,人活一辈子为了什么。 那么作为用文字为武器的写作者们,无论作品想要传达什么主题,他都要让读者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 在这本《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中,作者拉莫特用幽默朴实的语言,将自己几十年的写作经验都讲述了出来。本书不仅仅在为写作者打气,还有很多实用干货如怎样写开头,怎样写场景,出版时需要注意什么等。 相信这本书,可以为每一个喜欢写作、想要写作的人一些启发。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第十五篇

沉入阅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人会越来越懂得如何与孤独相处,与自我和解,有一个很明确的声音会说有的人可以不见,有的话可以不说,但是有的书不能不看。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关于写作和人生的建议》是美国一个从事写作四十年的美国作家安·拉莫特写的关于阅读,写作和人生感悟的书,话题看上去还是从写作的各个元素展开来,但其实讲的并不是写作的条条框框,而是一本解放写作者心灵的书。

如果是对阅读和写作感兴趣的人,看这本书以后会变得很轻松。

为什么写作?这是几乎每一个想用文字作为表达方式的人,最开始会问的。

对我来说,有一个方面是厘清关系,和一本书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和别人的关系,写作会逼迫我用相对冷静的方式去考虑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看过的书。另外的方面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记录方式,和很多人用照片记录很多重要的事情一样。

“大部人想追求一切世俗的物质——钱财,房产,美貌,权力,因为我们觉得这些能让自己感到充实,但结果却是一场空,他们只是道具,当我们离开人世,便要将其全部归还给天上那位伟大的道具师。阅读比其他世俗物质更能丰富你的生命,若非如此,你也不会投入写作。”

我们每个人都是读者,读老板的邮件,读伴侣的信息,读老师布置的作业,最后是读别人的表情,“读”图片视频电影电视剧中传递的意义。好的写作者和倾听者,肯定不会是那种讲话放空屁令人需要别人用尽礼貌和教养才能聆听的人。每个人的时间都值得更好的东西。

我们也借由文字和表情向这个世界表达着什么,写作也许如作者所说是那种:“见过世面以后依然保有纯真的一种天赋。”

写作为什么令人着迷?

“写作最好的回报就是写作本身。”

作者同时也是多年教授写作的导师,她的很多学生和世人一样,在写作的初期总有一个目标——出版。写作到出版并不一定是每个人能走上的道路,很多写作者没有那样的运气,也没有那样的天赋。那还要继续写吗?取决于是不是享受写作本身,于是她将写作比喻成在沙滩上构建一座城堡——

“当海浪来袭,我们不会真的失去什么,因为存在于沙滩上的,只是我们脑内思绪的一个象征……艺术家和一般人的差别便在于此:艺术家拥有一个深植内心的信念,相信只要我们的沙堡构筑得足够坚固完美,海水就无法将它冲走。我觉得成为这种人很棒。”

回顾我自己的写作经历,最美好的部分的确不是这些文字最后会成为什么伟大的被铭记的东西,而的确是专注于书桌前打字的宁静和,思绪落实成文字,又有时删删改改,词不达意,经由写作发现和作家的共鸣和差距,本身就是足够的快乐。

而万一有人看了这些文字,和我一样,引发对世界愉快的看法,找到还有好奇心的部分,试图敞开一次心扉用孩童般纯真的眼睛去凝视周遭,“而不会像大多数成人那样心怀偏见地看待世界”,那就美不胜收了。

写作过程中的那些困扰人的问题

这本书最有趣味的部分是作者分享了她在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内心挫折,比如嫉妒,别人写了畅销书而获得成功,而你偏偏知道写的东西俗不可耐;比如受到评论界的攻击,无论是写法上的还是情节上的;比如编辑要求的修改和删节,这简直是每个写作者都会碰到的最痛不欲生的部分。

我曾经在网易云阅读上写过四本言情小说,他们其实有相当不错的点击量,一度让编辑“看上了”我,试图培养我成为更为卖座甚至能转换为影视作品的书。但是沟通过程令人不堪回首。是看了作者的书以后极有共鸣,写作者都相当讨厌别人对自己的作品指手画脚,尤其是那些自己所坚持的部分。

她在作品面世前会请两位在阅读上非常贴心的朋友预先看作品,在我看来这两个朋友是她的坚实支持者,并不是一味的奉承和肯定,但非常懂得呵护她作为一个作者的自尊心和“小气”。一个人对他的作品那种近乎偏执的保护,不近人情的小气,是不写作的人很难体会的。作者很少会写不下去,阻碍作者的往往是键盘侠的轻描淡写的批评。

享受写,坚持读和写,是她给所有作者最重要的建议。真实的写作者,很难通过写作而功成名就,发财致富。明白这一点,还要写,就不要放弃。

书名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是讲我们被布置的作业是观察天空中所有的飞鸟时,可能茫然无措,但是不要紧,金科玉律是,先写一只,再写一只。

“你不需要明白自己将前往何处,也不用看见目的地或途经的一切,你只要能看清前方的一两百米即可。”

原载于公众号“慢生活画廊”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