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读后感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火车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展现了火车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呈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和情感纠葛。读完这篇文章,让人感悟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引人深思。
《火车》读后感(一)
这是看的第三本推理小说,宫部美雪的这本《火车》情节设计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但是整本书读起来让人十分压抑,把社会上的邪恶披露的很到位。但是,并没有像有的小说那样在文尾写明当事人的下场。不过还好,至少没有结尾,但是有结局。
1/15页《火车》读后感(二)
很不错的一本书,之后又看了她的《龙眠》但是还是感觉这本《火车》最棒,社会的现实写照,女性作家细腻的文笔,让人知道结局后无法再恨凶手,而是有了些许的同情....看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喜欢美雪的这本一定不要落下
2/15页《火车》读后感(三)
总体感觉还不错 比较常见的模式 跟着警察和侦探 一点一点剥茧抽丝 就像在行走的过程中 最然速度不快 但一直缓缓前行 总是有那么一股淡淡的吸引力 吸引你看下去 总体推荐吧 不过这类的书看多了 没有感觉像很多人说的 结尾很惊讶震撼 还好了
3/15页《火车》读后感(四)
说实话,我是看了豆瓣那么多人的评价才感到愈加深刻,很多人的评论远远超过我最初想表达却没有组织好思路形成思维将之诉诸语言的深刻。应该说,这一个拨开重重迷雾,你终于将明白实事,却觉得更加疑惑,更加恐惧的故事,让我震撼,而感到绝对悲凉的故事。
4/15页《火车》读后感(五)
一口气看完。确很久很久都忘不了其中的内容。
命运无常,如鲠在喉。
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所谓的命运。
迷茫的我,在看完这本书以后,不由得更加小心的活着。
《火车》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小说,特别是女孩子。
5/15页《火车》读后感(六)
2月不能乱买东西了。要努力存钱。以后买东西尽量不用信用卡。利息太可怕。
美金要冻结好几个月。拆东墙补西墙。利息就很多了。以后还是不能乱买了。
现在有两张信用卡。这个月美金收入让马云冻着不放。真是个奸商。然后再借钱给你。这个外星人太黑了。
不能先买东西。要存钱。
6/15页《火车》读后感(七)
整本书看下来 无论是剧情还是文笔
作者都做的不错
唯一的遗憾就是觉得结尾不好
或许再来一段 让乔子把一切和盘托出会更好一些
会不会让整本书更完整一些呢?
也许是前面本间已经将时间推的差不多了
作者考虑后面就不用在叙述一边了
但结尾感觉收的太快了一些
整体上说还是不错的
7/15页《火车》读后感(八)
一辆火车开过,况且况且况且况且……
宫部阿姨的书看起来也像火车一样,冗长,但路边的风景却也颇有风味。
虽然一开始买是看中封面上的“力压《白夜行》”。但看到后面觉得完全是两路的……宫部阿姨的书一看就是女人写的,叙事罗嗦又缓慢,但很细致。关于信用卡制度的批判和社会的描写,让人感同身受。总的来说,还值得一看。
8/15页《火车》读后感(九)
还真是社会派啊,里面日本的信用卡、保险等社会情况反映得真详细,连数字都一大段一大段的。。。。
剧情还是一如既往的催眠·····结局也在恹恹欲睡中结束了····
实在很困惑的就是就算是日本的信用卡机制存在状况,一个正常、理智的人会被信用卡逼到那种地步么·····难道没想过后果么·······="=
9/15页《火车》读后感(十)
小说不光是关于人性、犯罪、信用卡、借贷、经融危机,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社会的制度约束虽然会有漏洞可钻,但是终究会有人把那狐狸尾巴揪出来的,every dragon gives birth to a St.George who slays it。这是个和天才瑞普利、逍遥法外拥有相同的题材不同的结局的故事。有空可以好好看完。
10/15页《火车》读后感(十一)
我不喜欢这样的结局,我需要抓到新城后让她说出一切。当时是不是还没有利用DNA确定死者的技术啊?那具残缺的女尸真的是彰子吗?新城是怎样杀死彰子的?这书搁现在也不过时,有现实意义。。。。。。。。。。。。。。。。。。。。。。。。。。。。。。。。。。。。。。。。。。
11/15页《火车》读后感(十二)
一本需要耐性的书,不知道读推理都希望结局反转的风气是怎么形成的…宫部阿姨真的是十分杰出的社会派推理作家,尽管啰嗦,对于律师出身的她来说这些细节无法省略。如果不是经历过这种绝望,如何能体会对细节和种种前因后果锱铢必较的必要?人物刻画细腻真实,接近结尾时也插入一些温暖的画面,不至于太过压抑。不吹不黑,相比之下东野的社会派极其幼稚,境界相差太远。
12/15页《火车》读后感(十三)
人说眼睛是灵魂之窗,有时就像是无光的地窖一样,看起来一片深沉的漆黑。
“对于拥有某种独立性和气概的女人而言,男人对她说:‘好了,你不用让自己可爱的脑袋瓜为这些你不懂的事情而烦恼。这种事交给我来处理,你去修指甲口巴。’说不定她们听了反而会气得受不了。”
女人的犯罪不见得都跟感情问题有关,时代已经改变了!
13/15页《火车》读后感(十四)
因为讲日本的信用卡制度呀,贷款呀等等,比较没有经济头脑,所以觉得很难理解,想迅速略过.觉得没有东野圭吾的小说畅快淋漓.不过,后面就好多啦.
终归是女作家呀,就是比较细腻,关注人的情感_被追债无处可逃的女子,没有安全的所在,没有自由和幸福的孤独的人生.
信用卡,都通通不用了吧,即使有一张,还是觉得自己很容易乱花钱_刷刷刷,都被刷没了.
14/15页《火车》读后感(十五)
要说的是她的书都是淡淡地在铺开故事,一开始看不会有什么感觉,不像东野圭吾能让你开始读就不肯放,而是要等到中后期之后一下子会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所以读她的书请耐心。背景设定在92年(正好也是成书年代),讲述一个企图以代替他人身份而获得新生的故事,一些问题其实最终并未揭开谜底,但读到结尾后相信你会觉得那些也不是特别重要了。整本书很有代入感,越读越有趣。注,284千字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