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森林》是一部描写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纪录片。影片展现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恢复,以及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关系。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重新认识,唤起了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与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影片引人深思,感悟自然的伟大与珍贵。
流动的森林读后感篇一
林木贸易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可能是大型的国家工程,但是在清代长江流域与西南地区,早有着长期存在的地方商业资本与市场网络。本书便是对这一历史的详细研究。
作者张萌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博士,主攻明清时期经济史,环境史等,对本书涉及的领域有着扎实的研究。
本书主要为读者展现了大清帝国南方的木材贸易市场的形成,贸易组织形式和有关社会群体的发展。作者用细致的数据分析和推算,结合大量档案和中外研究专著,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清代南方市场经济的历史画卷。
本书先从前朝有关木材贸易的历史入手,为读者介绍了从宋代至明代的木材市场与有关制度的形成历程,又在空间上进行辖定,对长江流域与西南地区的木材生产进行分析,展现了汉口等重要木材贸易城镇的形成。
对于清代皇室采买木材的问题,本书从其官家采买与地方商人供给互动的角度进行了阐释。日本明清史学者茂树曾经对清代的税制提出过“原额主义”的概念,本书的对贸易税额的讨论与其有相似性,可以与岩井茂树先生的《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作对比阅读。
对于涉足贸易的商人群体与组织,作者通过图表制作与数据总结归纳为读者进行了直观的展示。作者由对文献记载中“官山”“私山”等概念的辨析,由绘制对比图例等,阐明了其贸易间官商合作的不同形式与生产的开放态度。对其股权分配,作者对各类商会组织的分析与股份增长过程的表格绘制,为读者更为直观地展示了木材商人与种植者是如何以这些木头“发财”的。牙行的设置与分析上也结合了许多前人研究成果,具体的叙述上也陈列了不少事例。
本书主要针对于清代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分析,对于清代另一大型林木地区--东北的研究,大家可以由美国学者谢健的《帝国之裘》等作品来了解。而针对于云南地区的开发上,杨斌先生的《流动的疆域》也是很好的参照书目。
本书评仅为作者主观阅读理解,如有不同意见或批评,感谢您的提出。
流动的森林读后感篇二
在工业革命之前,农耕文明让中国的发展非常缓慢,并且是衣食住行方面,房屋、桥梁、车辆等均为木质建造,这就需要大量的木材满足需求,继而联想到森林的砍伐、运输和运用等,整个过程堪称是一个错落有致的进程,尤其是在清代历史中,森林的流转已经成为一种别类的“市场经济”。
树木预示着绿色,而绿色代表生命和生命力,很浅显的道理,绿植占地面积越广大的地方,人类和生命活动越活跃,因此,森林对于生命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且是绝无仅有的,更何况,这里的森林还是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品,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
由范德堡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张萌著作的《流动的森林》主要讲述的就是中国清代时期,木材供应、长途运输、金融贸易以及林木再植等方面的内容,借此了解在那个农耕文明的时代,森林是如何运转的。
树木是木本植物,通常比较高,一般拥有在冬季不会枯萎的树干,这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树木是通过种子繁殖的,从古至今和人类的历史密切相关,而用途呢,则是多种多样。
树木可以用来打造家具、造纸、盖房子,还可以造船、乐器和水车等,那么如何将庞大的森林树木利用起来则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一般来讲,水运是运输树木的首选,沿着长江将木材从上游运至下游,从西部运到东部,围绕着树木贸易诞生了一系列的行业和体系,如林农、地主、伐木工、船工、牙行、钱庄、榷关,以及商帮与行会等,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当然更有庞大的利润。
当然,森林资源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大量的砍伐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消费能够给森林带来多大的生态影响呢?答案是显然的!所以自古以来,上层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树木再植、植树造林方面也是下了大工夫的。
俗话说“先人留下浓荫树, 后辈儿孙好乘凉。”,如今,中国植树造林工程多年以来一直延续,主要作用是防沙治沙,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三十多年保持“双增长”, 成为全球同期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流动的森林读后感篇三
很多人常常述说自己对历史的热爱,自豪地称颂中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然而,那些所谓的喜欢历史,很多时候只是局限于那些如雷贯耳的历史人物,或是那些令人震撼的历史事件。实际上,历史是由无数个细致入微、多元复杂的维度交织而成的。而《流动的森林》这部清代市场经济史的著作,便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历史侧面——木材市场。
当我们谈及生活,衣食住行无疑是其中的四大基石。而木材市场,与“住”和“行”两大要素紧密相连。木材的供应与需求,木材市场的繁荣与凋敝,无不映射出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否丰裕,以及历史的走向是平稳还是动荡。
在此之前,我读过关于朝代的经济史、政治史,甚至货币史,但《流动的森林》所讲述的木材史,确实是我首次涉猎。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木材背后的丰富故事。
这本书主要聚焦于大清帝国南方木材贸易市场的兴起过程、贸易的组织架构以及相关社会群体的演变。木材的开发,并非简单的砍伐与运输,而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如何确保木材的可持续开发?如何在私人与官方之间划清界限?私人使用木材与官方使用木材,其间的差异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详尽的解答。
浏览一遍之后,我感觉这本书阅读起来并不轻松。它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相当广泛,无论是木材的种类、特性,还是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制定,都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但正因为这样的深度与广度,使得这本书充满了阅读的挑战与乐趣。
书中分为五个部分,从皇木的采办到跨区域的木材市场,从木材资源的维系到商人的经营策略,再到市场的互动与行会的运作,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仿佛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不仅深入剖析了木材市场的内部运作机制,还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与之相关的社会、法律、文化等背景。从木材的数量与价格,到股份的确认与票据化,再到律法的制定与实施,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启示意义。
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案例,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这些案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也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与智慧。
《流动的森林》是一部既具学术价值又富有趣味性的历史著作。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清代木材市场,让我们在品味历史的同时,也能以史为鉴,对现实生活产生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