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一路写作的过程中经历的喜悦、挫折和成长。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作者逐渐提高了写作水平,也明白了写作的重要性和乐趣所在。在这条创作之路上,作者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成为了一个更加自信和坚定的人。
第一篇
几圈跑下来实在是累,呼吸急促,小腿沉重,沿着湖边不急不缓地走。
冬天的风带有一点寒意,拂去了跑步过后的薄汗和多日的烦躁。
湖面因风而荡涟漪,一圈一圈,周而复始,不缓不慢,路边的树挺拔坚韧,即使在冬天仍见深绿。
驻足停歇,看着水中古屋倒影,青山一如初见,老屋有炊烟几缕……
水中影,青山颜,我刚好路过,刚好遇见……
再走远一点,就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有老人牵着小孩,互逗互闹,欢声笑语让冬天有了些些温度;有骑着自行车田园归家,老大爷踩着自行车,老大娘带着草帽坐在车后,一脸疲惫却眼底一抹躬耕过后的满足;有下班归家心切的行人们,也许家中等待的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在桌上认真写作业的儿子,在厨房里忙碌的妻子……思绪飘到很远但总能遇见那些温暖。
嘴角微微扬起,一切都那么有温度,那么有美好。
刚刚好,有幸路过。
第二篇
一条路,长长地延伸看不见头。总觉得走到尽头还有一个尽头在等着我。然而我已收拾好行装-------一瓶水,一条糖果,一本书。一点不像是去远方,而是满心期待着什么,抬头望望,又低头看路。
我何来是不怎么走路的,路现在不是人走的。而是车轮子代走的,只有周末回到乡下,才有机会踩跺那片清香的褐土,内心欢愉而感恩。这条路,说是叫弘毅之旅,也是也走在沥青或水泥路上。路旁的风景,我抬头望望,又低头看路--------路,黑漆而无生气。
路旁风景大都绿郁,夏天就这样恣意舒展开,在每处草棵间,在枝枝杈杈间洋溢成生命。清晨微有水汽,阳光倾洒,天空湛蓝而少云,我含着一块糖,觉得是个好日子。我抬头望望,又低头看草,想着一些人和事,想得深远而入神。
我看见柏油路先与村舍齐平,渐行渐远时又俯视乡村,非得通下去一条碎砖零乱的小路不可。俯视村舍,庭园屋顶屋后一览无余,仅仅是在一条路前,乡村就显得卑微起来。在开始之前,在没有现代化城市之前,小城小镇也有尘土声音,也有干的玉米棒,红辣椒在风中散发光彩,浓烈的味道。而富裕了,有钱了,城市就筑铺好一条条长长的路与乡村分开,从此触碰不了湖水,玉米,干红椒。
我看见遍种的有经济价值的杨树中,鲜有的矮松,树皮龟裂褐红,有的已经开始脱落,松针一律向下低头,像致敬,也像默哀。我看见一棵死去的松针全部,枯黄的深沉,枝丫断裂的可怜的松,是雷劈?还是绝望的选择自灭?还好,一株牵牛花藤绕着他干瘦苍老的躯干攀爬,直到折腰断颈的缺口。花朵在风中飘扬,广播着喜乐哀愁。还有一辆报废的车停在路边,尾灯,驾驶室,方向盘,车轮,生锈破裂的同时也长满了各色的植物,回头望去,就像是植物开着车,倒退回夏日深处。
这一路走着走着,天气也归于炎热,偶尔一阵茂密的林中吹来的风,也胜过空调,风是不说话的,树,草,土地是不说话的,对于在路上的我们,他们也是总有表达情感的方式。所以,燥热劳累之时,接待安抚的只有自然,远古的农人们,也觉得从地里长出来,事后也要回到地里去,而乡村死之前,是漠然摇摇头,认不得人的,哪怕是亲生子女。
告别车轮30公里,告别空调电扇十个小时,行走这一路,这一路上表达的情感,这一路长长的叹息与说笑,这一路挥洒的浊汗,都是我微微回报的方式,卑微着,有力着。
我,咬碎糖,咽下,抬头望望,又低头看书,“有车,有繁灯,这城市的雨季又在流浪者眼前绵绵密密地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