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吧!美乐斯》是一部描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励志小说。主人公美乐斯在奔跑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断挑战自我,努力实现梦想。小说通过描述美乐斯的奋斗历程,传递了积极向上的能量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励读者勇往直前,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一
太宰治,颓废自杀喃喃自语着道出了几个情节和《人间失格》类似又几乎出于他生平经历的故事。于是他改写的故事《跑吧,美乐斯》让我疑惑这真是他写的?或许在流氓文学的外表下从未成熟过的他内心还是向往阳光的吧。评价:两个极端,以上!很喜欢这本书~
1/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二
斜阳的那篇很长,最后只有和子一个人活了下来有点伤心,优雅的母亲死了,但是和子也如愿以偿的有了喜欢的人的孩子,也算是圆满吧。晚年,说实话,我实在是没看懂。看得最有意思的当属跑吧!美乐斯了,多么深刻的友谊,最后两个朋友紧紧的抱在一起【不要想歪(⊙o⊙)哦】。东京八景一看就知道是太宰治的自传。最后的他已非昔日之他,我记住了那句英文He is not what he was.
2/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三
今天想起了这个故事,跑吧,美乐斯。我很爱它,甚至不是因为被伟大友谊感动或是它的寓意闪光。而是因为简单。忽然觉得一切童话的美好并不在于故事达成了某种圆满或梦想。而只是单纯,直线,缺乏一切现实里的复杂内外因——那些多余的可能性,让我们多烦恼。这个故事纯粹得只剩下一个人类的行动,一个信念而已。
3/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四
里面的东京八景这一中篇算是作者以自身为题材解剖的较为深刻也冷静和温和的篇幅了,细细读来,无不让人感慨,人生充满无奈,也许很多坏人自己本身也不愿意做坏事的,但是往往身不由己,作者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吸毒无奈扯谎欺骗家人和负债不得不耍赖的痛苦经历,一直以来都很沉迷这个男人,只因为当年最早看了他的一篇小丑之花的短文,让我笑到不行,篇幅里不时的出现作者穿插的文字,比如在描写时他说,不好了,我不喜欢描写风景,呵呵,经常看书的人都知道,有些所谓的名家,明明就是100页就能写完的书非要加很多无趣的景物描写让整个作品的篇幅达到能卖更多钱的200页甚至300页,而太宰治则不同,他是一个任性的无赖,尽管为了生存不得不重复的写作品来卖钱,但是他还是保持自己的任性,不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尽管他一再的选择自杀有些极端,但是他的作品的确是我看过最为纯粹的文字!
4/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五
从前完全没有听过太宰治,也不喜欢战争的日本。
在 看完整本以后,就像他书中说的,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不可思议情感。虽然过着悲伤而又无赖的生活,但是却在一股莫名的动力之下告诉自己要活下去,生命就是一个慢慢疗伤的过程。
书后有关于《人间失格》的介绍,有一话我觉得很对,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
我,是个连往事都不敢记起的人。曾经多次想要提笔写下那些痛苦的事,最终未果。就像作者在书里提到曾经爱过的女人,都只敢用英文字母H来代替。
纵使心中有过澎湃汹涌的情感,被狂狼狠狠侵袭过,被像碎石一般丢弃过,也曾被清冷月光照耀过。以为自己已经摆脱了那段漩涡般的无助日子。事到如今,我却仍像个罪人一样。
过着带有虚假笑容的生活,为莫名的事情悲从中来。更糟糕的是,还藏有秘密,痛苦不已。
今后该怎样才好,我完全不知道。
5/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六
“我记得报纸刊登过天皇陛下的御照,我想再看一次。”
我把报纸上登载照片的部分摆在母亲的眼前。
“陛下老了。”
“不,是这张照片拍得不好。最近的照片显得异常年轻,而且意气风发呢,反倒像是正兴高采烈地迎接这个时代。”
“为什么?”
“因为陛下现在也被解放了啊。”
母亲落寞地微笑。隔了半响说:“陛下现在已是欲哭无泪了啊。”
突然间我觉得母亲现在不是很幸福吗?所谓的幸福不正像沉入悲哀的河底、微微泛光的砂金吗?人在历尽悲哀之后,总会油然而生淡泊之心,如果这就是幸福,那陛下、母亲和我此刻的确是幸福的。
————————————————————————————
怎么读太宰文学,都像隔了层纱。越读进去,好像离他越远,好像越不及他。越读越称奇,到最后已分不清痛苦和欢愉,幸福与不幸。
我仍以他为圣。
他是一个,帮你绝退路的人。
不可能恨他。却无力爱他。
绝境呀。
6/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七
太宰治的短篇时代背景都很强,人物都是二战后的日本没落贵族形象,太宰治的个人感情色彩强烈,读他的短篇最能感觉到的是凄凉与萧条,作为人的个体精神上无法得到满足,抑郁,惆怅,大时代也是如此。
《他已非昔日之他》是我读过太宰治短篇中最意思的。
文中的房客青扇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以不断变换,投人所好骗取他人供养的阴险小人,如同镜子一般能倒映自身的人。作为房东的“我”是又怕又爱,放任青扇一直拖着房租。
开头的确能读出“我”对青扇的惺惺相惜之情,勿让人以为青扇真的是没落的天才,超人。直到青扇第一任妻子道破,才恍然大悟。本人实在是佩服太宰治的构造能力,虚构一个镜子一样的人物,拆穿了人的自恋情结和极易被知己的幌子所欺骗。
《他已非昔日之他》起名也很有意思,给我第一感觉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不是,而是“我”主观对青扇这个人的认识越来越深,发现他并不是表面展现的那样,所以“他已不是我印象中的他”。
短篇的主题便是开头的诗,太宰治控诉没有目标,精神匮乏如同候鸟一般无所作为浪费一生的人。告诫人与候鸟的不同在于拥有目标,而不是碌碌而活。
7/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八
2022年阅读03《跑吧!美乐斯》 日本 太宰治
短篇小说,收录了《斜阳》《晚年》《跑吧!美乐斯》《东京八景》《他已非昔日之他》五篇。
语文老师应该不会推荐读太宰治,因为他通篇都是自卑,颓废,抑郁和厌世的低频情绪,想做很多理想的事,却什么事也做不好,想爱却卑微到不觉得值得被爱,在太宰治的世界里,活着本就是件错误的事情,时时被抑郁孤独的情绪淹没,淹没到觉得自己连乞丐都不如地苟活于世!所以,太宰治的一生一直在卑微和苟活的人生边缘,曾自杀四次未遂。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如此厌世和抑郁,但太宰治并没有逃避,而是真实、热烈地书写着,一字一句非常清晰地描述自己活着的悲哀,也若隐若现地透露着游丝般的温暖,来自初恋女友坚定的爱,乡下哥哥一次又次的赞助,愿意和他一起跳海自杀殉情的年轻女粉丝,还有后来妻子的爱……小说里,他也一一诉说。 读来,虽然感受到无尽的绝望和厌世,被不堪的负面情绪压垮的生命,但仍有不甘心的挣扎,在得到亲人温暖的爱与关怀时,也曾想着去改变,只是到能改变的力量越来越薄弱!内心的城墙一而再再而三地倒塌瓦解!
太宰治的一生,很艰辛,很痛苦,但依然温暖!
8/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九
刚看完太宰治的这本合集《跑吧!美乐斯》,中第一篇《斜阳》真好。你讲的东西在我心里早就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当你讲出来,我才能发芽。发芽像丝绦去迎接它,赞美它,也更多慰藉我自己。
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受苦,但我像哑巴一般。已经有人在这一切还没开始就已经高声喊了出来。
跑吧!美乐斯
打我,用力打我的脸颊,如果你不打我,我就连拥抱你的资格都没有。
我希望变得下流!凶暴!以为那是变成民众之友的唯一途径。
人都是一样的。多么卑屈的一句话!轻视别人,也轻视自己。
为什么说是一样呢?为什么不说优秀呢?那是奴隶劣根性的复仇。
我还是死了好。我没有所谓的生活能力。也没有力量和他人争夺金钱,甚至无法向他人敲竹杠。
早上我想,生活要人虚张声势。
看到他说,活着一定要欺世盗名。
9/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十
此版本太宰治作品疑似为出版公司跟风产品,收藏价值较低。
依据:
1.包装
设计感差
宣传语俗套且位置不当(意在省去腰封?)
用料较一般
属于“XX畅销文库”
2.内容
原著版权已超过时限,无稿费、版税成本
翻译有照搬台版之嫌
版权页无相关授权信息
可推测,利用09年末《人间失格》的“高关注度”,出版商以“快速”、“低成本”的策略制作了此版本太宰治作品,并在其发行渠道进行销售。这种运作方式符合市场上一些以追求短期效益的最大化为主要目的,拿所谓“畅销书”名号进行包装的出版物营销运作方式,商业气味较浓。
以今日之见解,所谓“畅销书”操作模式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市场上存在的不少急功近利、严重缺乏诚意出版行为。像是以“畅销书”之名刻意“做”出来的所谓“垃圾书”(注)。此类图书,即使其品质符合销售标准,仍旧属于低劣出版物范畴,对图书文化业长远发展有负面影响。
本书出版公司在业内影响力巨大,市场化机制成熟,其此类短期效应产品的谋利性质较明显,但在制作上是否有“粗糙化”、“滥造化”的倾向则只能交由更多的读者定夺。事实上,对出版者而言任何有辱于作者或是读者的行为,最终都将是自取其辱。希望出版商与读者始终能充满诚意地彼此相待,共同创造优质的阅读环境。
(“垃圾书”:即成本极低、编辑技术含量极低、内容恶意拼凑或挪用其他作品的图书。如部分生活健康类图书,不胜枚举的各类已故名家大师作品作品集等。此类图书往往由书商购买出版社书号制作,可面向特定客户群自行进行销售。是一种纯粹谋取利益的商业行为。)
ps
可能是太宰治作品中的憋屈感,反过来让人产生了不吐不快的冲动。希望只是小题大做。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
10/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十一
以下是看书时的随笔,正文在后面
《斜阳》1947年。日本投降以后,皇权体制的崩溃,贵族的瓦解随之而来。贵族虽然在身份上平民化,心理上并没有完成过渡,很多贵族碍于情面,不愿参与生产,又想要继续享受以前的奢靡生活,久而久之坐吃山空,表面上光鲜亮丽实则败絮其中,过着外强中干的生活。有些贵族选择认同自己的身份转变,社会却不认同,平民可以说对于贵族的仇视一直存在,当没有身份的压制得以显现。真诚被认为虚伪,纯洁被认为矫饰,双方的价值取向差异一直存在。太宰出身贵族,对此非常敏感,又加上他厌恶战争,《斜阳》可以说鞭辟入里。但是太宰治并非充满了绝望,在作品的最后他也表达出想要用旧的社会道德做斗争的决心。 《晚年》,出版于1936年,这时候的太宰治已经自杀多次,在晚年里,写了这些事:一生未嫁的婆婆在姐姐新婚之夜偷窥,爸爸和艺伎在黑暗的走廊里“不干人事”,妻子出轨,喝得烂醉的的“我”买了外国女孩不可绽放的花,哥哥对小说家身份的蔑视。太宰把27岁当做晚年,对生活失去希望,每天浑浑噩噩,仿佛全世界只有自己该下地狱。 《东京八景》,1941年,这时的太宰治在精神上面已经找到自我,学着去反思以前的人生,创作出的东京八景里先是写自己前半生的潦倒,后面步入正题,找到的开始三景也画面温馨,让人怀疑似乎他真的准备好好活下去。
以上是一边看的时候随手写的一些,下面是我对于太宰治的一些看法。我最开始接触太宰治是《人间失格》,我姐送我的一本,里面收录了人间失格、斜阳和goodbye,那时候我连太宰治是谁都不知道,更不要说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读完《人间失格》,我为叶藏颓废感到惋惜,对叶藏与世间的格格不入深有同感,我想这也是许多读者感受到的,甚至有时觉得那种讨好的行为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叶藏越潦草,我对叶藏的感情越复杂。当时我也没有接着去读斜阳和goodbye,就放下书跑进社交软件去跟人说,我是太宰治的粉丝,太宰治真的太牛了,文笔细腻,对叶藏心理的刻画仿佛叶藏是活的(当然叶藏可以看作太宰治)。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有次我看到有人的标签上写着太宰治,我就进去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对方说,这句话已经烂大街了。此刻我才意识到我见识的浅薄,只不过是看了一遍人间失格而已,也妄图说懂太宰治。大概是大二的时候,在B站刷到一部文青必刷番《青之文学》,是堺雅人主持的,它把一些日本文学巨匠的作品动画化,像是夏目漱石的心,芥川的地狱变,以及太宰的人间失格和跑吧梅勒斯。里面我最喜欢的两部还是心和跑吧梅勒斯了,看梅勒斯的时候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力量,因为我本身是没有看过舞台剧的,梅勒斯就是以舞台剧的形式表现的,狡诈的国王,愚昧的村民,闪耀的梅勒斯。这是太宰治为数不多的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也是这时候我开始懂为什么太宰治是“丧文化”的代名词了,这本集子还包含了斜阳,晚年,东京八景等作品,于是我发现,太宰治怎么老是写他老婆跟人跑了,他的人生不幸福以及他自己是个无赖这种事,而且翻过来倒过去写,在自传体小说里写了,在短篇里以第三方视角写,以第一方视角写,翻来覆去写了好几遍,实在是烦,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只会写这个(其实他还有鲁迅传记惜别和新编故事御伽草纸)。我渐渐觉得不那么喜欢太宰治了。
11/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十二
以下是看书时的随笔,正文在后面
《斜阳》1947年。日本投降以后,皇权体制的崩溃,贵族的瓦解随之而来。贵族虽然在身份上平民化,心理上并没有完成过渡,很多贵族碍于情面,不愿参与生产,又想要继续享受以前的奢靡生活,久而久之坐吃山空,表面上光鲜亮丽实则败絮其中,过着外强中干的生活。有些贵族选择认同自己的身份转变,社会却不认同,平民可以说对于贵族的仇视一直存在,当没有身份的压制得以显现。真诚被认为虚伪,纯洁被认为矫饰,双方的价值取向差异一直存在。太宰出身贵族,对此非常敏感,又加上他厌恶战争,《斜阳》可以说鞭辟入里。但是太宰治并非充满了绝望,在作品的最后他也表达出想要用旧的社会道德做斗争的决心。 《晚年》,出版于1936年,这时候的太宰治已经自杀多次,在晚年里,写了这些事:一生未嫁的婆婆在姐姐新婚之夜偷窥,爸爸和艺伎在黑暗的走廊里“不干人事”,妻子出轨,喝得烂醉的的“我”买了外国女孩不可绽放的花,哥哥对小说家身份的蔑视。太宰把27岁当做晚年,对生活失去希望,每天浑浑噩噩,仿佛全世界只有自己该下地狱。 《东京八景》,1941年,这时的太宰治在精神上面已经找到自我,学着去反思以前的人生,创作出的东京八景里先是写自己前半生的潦倒,后面步入正题,找到的开始三景也画面温馨,让人怀疑似乎他真的准备好好活下去。
以上是一边看的时候随手写的一些,下面是我对于太宰治的一些看法。我最开始接触太宰治是《人间失格》,我姐送我的一本,里面收录了人间失格、斜阳和goodbye,那时候我连太宰治是谁都不知道,更不要说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读完《人间失格》,我为叶藏颓废感到惋惜,对叶藏与世间的格格不入深有同感,我想这也是许多读者感受到的,甚至有时觉得那种讨好的行为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叶藏越潦草,我对叶藏的感情越复杂。当时我也没有接着去读斜阳和goodbye,就放下书跑进社交软件去跟人说,我是太宰治的粉丝,太宰治真的太牛了,文笔细腻,对叶藏心理的刻画仿佛叶藏是活的(当然叶藏可以看作太宰治)。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有次我看到有人的标签上写着太宰治,我就进去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对方说,这句话已经烂大街了。此刻我才意识到我见识的浅薄,只不过是看了一遍人间失格而已,也妄图说懂太宰治。大概是大二的时候,在B站刷到一部文青必刷番《青之文学》,是堺雅人主持的,它把一些日本文学巨匠的作品动画化,像是夏目漱石的心,芥川的地狱变,以及太宰的人间失格和跑吧梅勒斯。里面我最喜欢的两部还是心和跑吧梅勒斯了,看梅勒斯的时候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力量,因为我本身是没有看过舞台剧的,梅勒斯就是以舞台剧的形式表现的,狡诈的国王,愚昧的村民,闪耀的梅勒斯。这是太宰治为数不多的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也是这时候我开始懂为什么太宰治是“丧文化”的代名词了,这本集子还包含了斜阳,晚年,东京八景等作品,于是我发现,太宰治怎么老是写他老婆跟人跑了,他的人生不幸福以及他自己是个无赖这种事,而且翻过来倒过去写,在自传体小说里写了,在短篇里以第三方视角写,以第一方视角写,翻来覆去写了好几遍,实在是烦,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只会写这个(其实他还有鲁迅传记惜别和新编故事御伽草纸)。我渐渐觉得不那么喜欢太宰治了。
12/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十三
以下是看书的时候随手写的,由于第一次被毙掉了所以稍作修改,正文在后面
《斜阳》1947年。战后,皇权崩溃,贵族的瓦解随之而来。贵族虽然在身份上平民化,心理上并没有完成过渡,很多贵族碍于情面,不愿参与生产,又想要继续享受以前的奢靡生活,久而久之坐吃山空,表面上光鲜亮丽实则败絮其中,过着外强中干的生活。有些贵族选择认同自己的身份转变,社会却不认同,平民可以说对于贵族的仇视一直存在,当没有身份的压制得以显现。真诚被认为虚伪,纯洁被认为矫饰,双方的价值取向差异一直存在。太宰出身贵族,对此非常敏感,又加上他厌恶战争,《斜阳》可以说鞭辟入里。但是太宰治并非充满了绝望,在作品的最后他也表达出想要用旧的社会道德做斗争的决心。 《晚年》,出版于1936年,这时候的太宰治已经自杀多次,在晚年里,写了这些事:一生未嫁的婆婆在姐姐新婚之夜偷窥,爸爸和艺伎在黑暗的走廊里“不干人事”,妻子出轨,喝得烂醉的的“我”买了外国女孩不可绽放的花,哥哥对小说家身份的蔑视。太宰把27岁当做晚年,对生活失去希望,每天浑浑噩噩,仿佛全世界只有自己该下地狱。 《东京八景》,1941年,这时的太宰治在精神上面已经找到自我,学着去反思以前的人生,创作出的东京八景里先是写自己前半生的潦倒,后面步入正题,找到的开始三景也画面温馨,让人怀疑似乎他真的准备好好活下去。
以上是一边看的时候随手写的一些,下面是我对于太宰治的一些看法。我最开始接触太宰治是《人间失格》,我姐送我的一本,里面收录了人间失格、斜阳和goodbye,那时候我连太宰治是谁都不知道,更不要说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读完《人间失格》,我为叶藏颓废感到惋惜,对叶藏与世间的格格不入深有同感,我想这也是许多读者感受到的,甚至有时觉得那种讨好的行为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叶藏越潦草,我对叶藏的感情越复杂。当时我也没有接着去读斜阳和goodbye,就放下书跑进社交软件去跟人说,我是太宰治的粉丝,太宰治真的太牛了,文笔细腻,对叶藏心理的刻画仿佛叶藏是活的(当然叶藏可以看作太宰治)。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有次我看到有人的标签上写着太宰治,我就进去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对方说,这句话已经烂大街了。此刻我才意识到我见识的浅薄,只不过是看了一遍人间失格而已,也妄图说懂太宰治。大概是大二的时候,在B站刷到一部文青必刷番《青之文学》,是堺雅人主持的,它把一些日本文学巨匠的作品动画化,像是夏目漱石的心,芥川的地狱变,以及太宰的人间失格和跑吧梅勒斯。里面我最喜欢的两部还是心和跑吧梅勒斯了,看梅勒斯的时候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力量,因为我本身是没有看过舞台剧的,梅勒斯就是以舞台剧的形式表现的,狡诈的国王,愚昧的村民,闪耀的梅勒斯。这是太宰治为数不多的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也是这时候我开始懂为什么太宰治是“丧文化”的代名词了,这本集子还包含了斜阳,晚年,东京八景等作品,于是我发现,太宰治怎么老是写他老婆跟人跑了,他的人生不幸福以及他自己是个无赖这种事,而且翻过来倒过去写,在自传体小说里写了,在短篇里以第三方视角写,以第一方视角写,翻来覆去写了好几遍,实在是烦,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只会写这个(其实他还有鲁迅传记惜别和新编故事御伽草纸)。我渐渐觉得不那么喜欢太宰治了。
13/14页跑吧!美乐斯读后感篇十四
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太宰治
[阅读笔记]
《跑吧!美乐斯》是太宰治的小说集,一个中篇《斜阳》,四个短篇包括《晚年》、《跑吧!美乐斯》、《东京八景》、《他已非昨日之他》。
《斜阳》这篇,两个字“好看”。文章通过姐姐和子的口吻娓娓道出母亲过世前后,离异的她和弟弟直治以及母亲相依为命的故事。战败的日本经济萧条人心惶惶,家族的没落、母亲的病重以及弟弟的堕落让和子焦虑不安,幸而内心有着份的爱恋成了她艰难日子里唯一的慰籍。全篇大量的心理独白、为大家揭示当时一家人惨淡的内心现实。后来母亲过世、弟弟自杀,如此惨况之下,和子试图通过找回心底的情人来反抗自己悲苦的命运,结果她得到一个孩子,成为了她继续孤独活下去的勇气。弟弟的遗书很有看点,它精辟地剖析了那些规避现实的自杀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敢于改变和反抗的姐姐,我倒是佩服。如果自己的内心和世界无法保持一致,那就唯心一点,保持本来的模样不是很好?为其所应为的,不才是真正的勇者么?
《晚年》这篇没有特定的主题,感觉都是作者的有感而发,有的短到只有四个字,有的悲苦而绝望,有的却有趣且引人发笑。如果他活在今日,毫无疑问,一定是玩微博和微小说中的高高手。
《跑吧!美乐斯》,作者难得的热血之作,结局也是出乎意料的大团圆。牧羊人美乐斯所在国家的国王生性多疑残暴,他不相信世界上有忠诚,不断地杀掉那些他认为不忠心的臣民亲友。美乐斯听闻后极其愤怒,跑去找国王理论,国王却要砍他的头。但美乐斯想在死前回家参加妹妹的婚礼,于是不得已让好友作为抵押,如果他在三天内没有按时回来,他的好友就要代替他被处死。国王并不相信美乐斯会回来,而美乐斯坚信他的诚实与信守承诺一定能改变国王的观念。最后,因回来之路困难重重,美乐斯在竭尽的奔跑中成就了他无比高尚的情操。
《东京八景》和《他已非昨日之他》看的散漫。前一篇像是《人间失格》的草稿,主人翁的无赖与没出息恨得人牙痒痒,读到一半就有想罢书不看的烦躁。幸运的是,主人翁后来似乎找到了出路,一切归于平静,内心泛起暖暖之感。可惜,如果读过《人间失格》我们知道,真正的结局可没这么美好。而最后一篇《他已非昨日之他》个人觉得胜似诡异,那个叫青扇的家伙才是真正为了骗吃骗喝骗色而假扮天才的混蛋?一个人妄图通过遇上一个天才来改变自己乏味可陈的生活,实在有些可笑。。。
记得第一次读《人间失格》的时候,太宰治这位日本无赖派大师过于残酷的写作方式着实把我吓了一跳,书里到处充斥着绝望,他如同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魔鬼,将那些我们想极度远离的不良情绪——害怕、恐惧、焦虑、痛苦、自杀……通通倾泄而出,洪水猛兽般将人吞噬。失魂落魄凄凄惨惨好几日之后,我得出结论,如果你不小心有着一颗不太那么积极的心,那么他的书还是少读为好。
但是,很快,我又开始怀念起那些文字。因为那些血淋淋地自我剖析(姑且把我读到的当成作者自身的呐喊,且给我的感受也确实如此)如此震撼,让人忍不住想去继续见证这个鲜活生命带来的真实,为什么这个人与世界那么地不可调和?为什么他一直在抗争而又一直在失败?
有一类人,情感过于细腻,对外界的反应敏感地令人发指,无可救药的认为自己的生命从开始就已受侵害,令他们寸步难行。有时他们也想要保持欢愉的情绪,却又不得不忍受偏见和怜悯,以及承受来自自己歇斯底里的煎熬。我羡慕他们对于世界的敏感多情,都始终无法接受他们时常的情绪失控。但无论如何,那些用生命谱写的杰作总能在适当的时候撼动我们可能已经僵化麻木又或理智过头的内心,重新感悟生命,接受上帝的馈赠。
他们说,只有胆小鬼才会跑不动,也只有胆小鬼才会自以为是,同时故作受伤。。。
1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