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植物园》的读后感大全

《植物园》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30 07:35:22
《植物园》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8-30 07:35:22   小编:

《植物园》是一篇描写植物园里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植物的生命力和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文章让人思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与神秘。

《植物园》读后感(一)

我用了两个小时后读完《植物园》,仿佛走进了一间奇妙的大花园,像爱丽丝一样一头撞进了兔子洞,里面各种叽叽喳喳的植物像巷口的大妈——她们知道所有植物的八卦,并且认为你也是他们中一员,可惜,大多数的植物,你不认识,他们说的大多数事儿,你也闻所未闻。

这是另类的科普,而它的主角是植物。

你会发现,它们有自己的生物钟,有自己的脾气,有的甚至有些残忍,会吃掉昆虫。它们很古老,在这个世界还没有人类记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存在了。

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是位有趣的法国作家,1973年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独自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的女性,就像她笔下的植物,尽管需要扎根土里,也想着乘风去旅行。写这本关于植物的书,纯粹是出于爱好——话说看看她的履历和写过的书,哪一个不是出于爱好呢?200个植物八卦,涉及400种植物,源自植物学著作、神话传说到学术论文、游记散文。在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眼里,植物是一个个“有着不可思议个性的小东西”。就像宠物,不但能读懂你的一切,还能被你读懂它们的一切。这里是她的私人花园,又不是她的私人花园。她写这些“迷人的小东西”有点东一榔锤西一棒槌,好像想到哪就是哪。我们可以读得很轻松,但是实则,知识含量可不低。

从凌晨两点到晚上七点,从圆叶牵牛华到紫茉莉和羽叶洋葵准点开花,从下午四点到晚上七点,从旋花到罂粟,它们准时开花和闭合,拥有着人与动物一样的生物钟,当然,如同人的生物钟会紊乱一样,它们的生物钟其实也会紊乱的。不过,大多数时候,你可以按照它们的时间来校准钟点;宫斗剧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麝香总是致人流产,其实还有“花中色鬼”这种植物的存在。在还没有化学制剂的过去,了解一些植物的特性果然也是能做些坏事的。比如,射程能达百米的响盒子,我们虽然没有见过这种植物,但是想想豌豆射手,也非凭空想象——植物能干的事情可是真多啊。

在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每公顷森林每年的积水量为3000-7000吨,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如何的出来的,但是想象一下这个惊人的数字。如果没有植物,世界将干旱成什么模样。很多植物还可以清理被污染的土地,大多数时候,我们认知动物是有生命的,但是,似乎植物的生命能量被漠视了。

小时候就发现经常被称赞的植物长得会特别好,在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笔下,植物会和你交流,它懂你,前提是你也要懂它,它不但不是随便的花朵,还是可以随意行走的花朵。有的时候它们会发光,有时候它们还能去除臭味,它们的八卦也很迷人。这些小故事,适合讲给小朋友。让他们早早知晓,生命有很多形式,而这些看似静默无语的绿植,你不知道它们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神奇的不可思议的生命。

《植物园》读后感(二)

古时候,有人写书不事体系,“有所得辄札记别纸,积久遂多”,发箧理董,排比成书,是为笔记体。翻这本《植物园》,蘧然而觉:这是外国人写的笔记体之书。

看法文原名,应只是“植物园”三个字;中文版多了个副书名:“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作者在自序中也说:“我把脑海中记录的各种趣味整理出来,写下此书。”可以想见,虽然整本书都在讲植物,但它并不是纯粹的科普著作。作者是好奇之人,将趣味放在了第一位。

由此我们可以知晓许多奇妙的事: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之后几星期,在离爆炸地仅800米的废墟里,一枝夹竹桃绽开了花朵;

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地附近,一棵柿子树竟然存活了下来;

向日葵可以用来处理放射性污染,其根系和茎干吸收铯、锶,含量能达到水里的数千倍;

欧洲殖民者前往新大陆,车前草种子附着在他们的鞋底和衣缝里,也一道抵达,并在美洲生根发芽;

欧洲殖民者捕猎河狸,将其皮毛带回欧洲,而月见草的种子夹在其中,开始在欧洲生长;

……

我觉得最好的是“咀嚼的故事”:

“文明人”与“土著”相遇,散发着臭味的却是“文明人”——真是天然的、绝妙的讽刺,似乎有着无限的若有如无的意味。

作者好奇,远在中国的一件近时新闻,也被她注意到,并记在书里:

在网上搜索一下,还能看到当时的新闻。然而说“真相无人知晓”,恐怕就是好奇而止于好奇了。其实西瓜炸裂,只是因为瓤长太快,皮长得太慢。

2011年的新闻

有时感觉,作者的好奇未免太过。像植物识别罪犯、植物有情绪波动、植物预见未来、蛋白质声音增产等等,都如神棍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本不应出现在这样的书里。有些说法,如“蓝藻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祖先”,将荧光蘑菇称为“会发光的植物”等,也不无可商榷之处,这就与作者的非专业背景有关了。

《植物园》读后感(三)

文 | 海蓝蒲雨

在路边薅一根狗尾草,用另一根狗尾草绕上去,就变成了一只毛茸茸的小兔子,在我小的时候,狗尾草成为了引领我喜欢上植物的“小家伙”。再大一些,夏天夜来香花开,鼻尖总是萦绕着丝丝清香,把它的花儿摘下,连着花朵的地方有叶子的筋,轻轻地把筋扯下,拉长,搭在耳朵轮廓上,就变成了一只独特的耳环,轻轻摇曳,特别有风情。

年幼时期,植物的诸多可爱和有趣儿,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想要拥有一家私家花园,春夏秋冬都可以赏美景。《植物园》的作者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跟我一样,也是有如此梦想,她深入到植物里面,发现了植物各种不为人知的奇闻异趣,便写了这部妙趣横生的《植物园》。细细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原来,植物竟然如此奇妙!

事实上,《植物园》里的内容可不简单,虽然看着页数并不多,但是内容绝对有含金量。特别是对于喜爱植物的朋友们来说,简直进入了美妙的植物天堂,某些看似善良的植物实际上“暗藏杀机”,某些远在异国他乡的植物依靠着自身的智慧,在远方播了种并且入乡随俗了。爱听音乐的某些植物比不听音乐的某些植物产量要高,这可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些故事,都藏在这位法国记者写的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里呢。

一提到太湖,就不得不说道蓝藻。太湖和蓝藻好像成为了密不可分的“小伙伴儿”。只要一到夏天,蓝藻那股挥之不去的味儿就能够远远地飘过来,让人皱起眉头。让我惊讶的是,蓝藻竟然是地球上最最最早的第一批植物,而且它们还让地球产生了氧气,天地分离。现在人人讨厌的蓝藻,竟然是人类的“大功臣”,着实让人跌破眼镜。

一提到菠萝,酸甜可口,基本上没有人不喜欢了,唯独英国国王路易十四不喜爱他,他还下令把菠萝驱逐出去。当时我可是异常疑惑,为什么路易十四不爱吃咬下去一包甜水的菠萝,难道他不爱吃甜食?看下去我才知道,原来他下嘴啃不了菠萝的皮!逗得我立马哈哈大笑了起来。这种植物趣闻,太有趣儿了!

植物会沟通,会交流吗?在我们看来,我们伸长了耳朵,也没有听到任何交流的“声音”。而有些研究人员依靠了实验研究了茴香和辣椒的“小秘密”,植物们能够听到植物间在底下发出的“声音”,并且对声音产生反应。哟,有点儿神奇!

还有更神奇的植物,它们能够对“谋杀案”做出“恐惧”的反应,犹如目睹了谋杀案的人们一样。人们做了一个实验,“凶手”杀死了一株植物,被其他植物们“目睹”了,组织的其他人们走过去,植物们没有任何电波反应,唯独凶手走过之后,植物们的波动反应强烈,依靠这样的波动,抓到了“凶手”。所以说,植物是有感知能力的,也有记忆功能,它们既不能喊,也不能躲,遭遇到了“灾难”只有恐惧。既然我们知道这些“真实情感”后,面对可怜兮兮的植物们,我们还下得去手吗?

伴随着夏日微风,鸟叫虫鸣,植物带来的丝丝清凉之意扑面而来。带上这本有趣儿的书,去看看绿意盎然的植物,去闻闻飘散着清香的植物,去听听“思言蜜语”的植物,去感受拥有着非同凡响的植物,带着一颗愉悦的心,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植物之旅!

《植物园》读后感(四)

前阵子在院子里种了几株紫苏,随后发现了两桩蹊跷事:紫苏植株到了傍晚就垂头丧气,以为晒蔫了难以存活,谁知到了第二天早上太阳一出来又昂首挺胸了;紫苏叶子上总有洞洞,知道怎么回事吗?我连续两天起了大早才破了案——原来蜗牛喜欢吃紫苏。我把我的发现告诉儿子,勾起了小科普迷的兴致,他马上给我讲了大王花的故事作为回礼。我俩沉浸在植物的神奇世界里,不能自拔,可惜说不几个来回,就语穷,只能扯出植物大战僵尸里面那些假想植物的等级和大招来草草收场。直到看到《植物园》这本书,看到封面上“关于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的宣传语,我们对于植物的猎奇兴致终于有了归处。 一本《植物园》,真的可以满足我们对于植物世界无奇不有的好奇心:不看不知道,植物真奇妙! 你知道会射击的植物吗?不是豌豆射手、西瓜投手、玉米加农炮那些啦,是真的植物!凤仙花弹射种子掉落在几十厘米以外的地方,碎米荠射程可达2米,鹰爪豆3米,红花羊蹄甲15米。这都不算什么,射程记录保持者——长在圭亚那森林里的响盒子,果实成熟时爆炸射击可至百余米远。 你知道会准点报时的植物吗?马来西亚中部有一种叫星果木的小型灌木,花芽绽放在凌晨3点,花瓣掉落在下午4点。果实需要36天成熟,然后爆裂弹射种子也是在凌晨3点。 你知道会感知情绪波动并可用于探案的植物吗?龙血树的叶子接通测谎仪的电极,用火柴假装去烧它的叶子,电流计会做出反应。在一个实验里,6个人按照纸条授意,暗地里破坏植物。当主谋经过时,植物的“惊慌失措”可以通过电流图线表达出来。警察用龙血树的这个特性初步圈定了罪犯,进一步侦查果然验应了 。 《植物园》里的精彩远不止这些。除了这些特别的植物的特别之处,还有一些与植物有关的传闻故事。比如夏娃偷吃智慧树的果实,剩下的果核被亚当吞了,卡在喉咙里。男人的喉结由此而来。再据说达摩禅师坐禅时打了瞌睡,于是割下自己的眼皮以保持清醒,然后被丢弃的眼皮在地上长成了茶树。 《植物园》的作者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是一位法国的作家和记者。她最了不起的举动是在1973年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独自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的女性。可能读书、旅行打开了她的视野,环游世界见闻传习积累了大量素材,同时也一定是查阅参考了很多文献资料,在这本书里,科普文、传说文、逗趣文、八卦文无缝衔接,妙趣横生,让我们惊喜连连、忍俊不禁。 书里也散发着风趣幽默和神秘气息,安妮在这本书里还穿插了“祖母语录”小版块,貌似忠告教诲,实则也是些有趣的小Tips。比如,语录里说:“到了月底,一枝黄花就会大显身手:将其拿在手中,它就会转动起来,最后指向藏有金银珠宝或矿石的地方”。 我也特别喜欢《植物园》里精美的插图,仅仅用了清新的植物绿色,就为我们勾勒出芬芳、清凉,还有唯美的诗意。 如果说,32亿年前的蓝藻以伟大的“光合作用”开创了生命力的先河,4.75亿年前的阿曼苏丹发现的孢子成为了世界上可鉴的最古老的植物。 植物活着的时候为地球提供氧气,为我们带来了光明。植物死后,融为土壤,滋养新的植物。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吃了植物的动物也成了人类的盘中餐。

那此时此刻,衣食无忧的我们,茶余饭后,翻开包罗万象的《植物园》,就是在看一场妙趣横生的植物界大选秀。随着书页的翻动,体味每一个生命奇迹带给我们的绿色诗意。

《植物园》读后感(五)

记得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植物,就是大自然送给人们的情话。”

且不必说郊外恣意盛开的野花,也不必提植物园里娇艳可人的珍惜品种,就从日常生活来说,就可以看出,植物与人类总是密切相关的。

法国女作家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在她的最新作品《植物园》里,为我们讲述了植物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在本书的序言部分,安妮讲述了这本书的缘起:因为要打造自己的私人花园,所以,安妮才走进植物的世界,随着她对植物们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她眼中的植物们便成了“有着不可思议个性的小东西”。为了能对这些植物朋友们了解得更多些,安妮不仅翻阅了大量植物学著作,而且那些关于植物的神话传说,也成了安妮的心头好。而这本《植物园》,正是安妮为植物们撰写的一个个奇趣故事。在这些关于植物的奇闻趣事里,我们能了解到不少关于植物的秘密。

在这本《植物园》里,植物们化身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精灵,它们有感情有思想,而这些和植物有关的小故事,则是严谨又不失趣味,不仅兼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还富有文学性。书中讲述的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有些非常具有颠覆性。比如说,在我们的常识里认为,植物是没有情感和思想的存在,但是,《植物园》里却记述了一个很有趣的说法,植物不仅有情感和思想,而且还有自己的个性,植物们相互听音乐,旋律优美的音乐能够促进植物更好地生长。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里认为,植物是一种低等生物,但是,安妮却在《植物园》里描述了一系列的趣事,通过这些趣事,我们了解到,植物其实是具有神秘智慧的一种存在,比如说,为了能够成功授粉,植物们使出浑身解数,或是借助风力或是借助昆虫来完成授粉,让生命延续下去。

对于植物学爱好者来说,这本书能够开阔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而那些对植物学并不了解的读者,则可以一边阅读书中的故事,一边了解植物知识。书里介绍的这些植物知识非常冷门,而且也足够有趣,最关键的是,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感触:啊!原来植物的世界竟然是如此神奇!

作为一本植物学方面的科普读物,本书作者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的叙述方式,非常活泼有趣。比如,作者把植物的根系比作微型计算机,会存储并解读周边的环境信息,植物的根系,能够根据土壤的结构、营养成分和湿度等信息,自行调整植物的生长速度;再比如,作者为我们解释,为何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果松,又被人称为“寡妇树”,她说,因为大果松的果实重量可达3公斤,当大果松的果实掉下来时,足以把一个成年男子给活活砸死,而这就是“寡妇树”这个不太文雅的名称的由来。

在作者看来,植物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最好馈赠。正是有了植物存在,我们的地球才充满生机。地球上有各种美丽的花卉,还有造型奇特的草木,而我们往往只是因为某些植物具有药用或食用的功能,才会关注它们。其实,每一种植物,都有一段甚至更多的传说,而通过这本《植物园》,我们不仅读到了与植物有关的传说,更会由衷地感叹道:植物世界真奇妙!

《植物园》读后感(六)

在我小的时候,我对身边的花花草草充满好奇。但是在那个时候,家中比较贫穷,温饱都成问题,精神生活就不会丰富都哪里去了。这种精神生活贫乏的体现就是家中没有书,而且,我父母也不会买书;因为不认字呀!

好在奶奶,是一个爱说故事的奶奶。她不但讲述了全村人的爱情故事,也告诉了我许多花草的故事。比如,你不能踩花,这样你生孩子会难产;彼岸花是通向地狱之花;枇杷叶熬汤可以治疗咳嗽。 这些故事我大都已经淡忘。直到看到了《植物园》这本可爱的书籍。重新唤醒了我遥远的记忆。

《植物园》的封面

书中不仅介绍了400多种植物,200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其中还有个框架叫做“祖母语录”,这简直是为我奶奶量身打造的。虽然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人编著。但考虑到此点,我不禁感叹,祖母无国界呀!祖母告诉我们,如果你希望梦境可以预知未来,就在枕头底下塞个蔷薇虫瘿(一种在蔷薇上形成的长毛的植物肿瘤)。祖母为了咱们的终身大事也是操碎了心。其中还介绍了怎么用植物获得另一半的心?如果另一半出轨怎么办?当然还有很多通过植物解决你的小病小灾。

我们总爱问别人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那植物命名有什么涵义吗?糙苏叶因为曾被用做油灯的灯芯,所以它的拉丁学名Phlomis,则意为“火焰”。还有很多的植物的名字来自于第一个发现它的人。比如天堂鸟,就是为了纪念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王后夏洛特。植物除了有小名,也有大名哦!它们的大名就是拉丁文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

这本书也是一本植物实用性的工具书。比如当你在外面没有戴手表,手机也没有电,你可以通过花的花开花落推测时间。温馨提示一下,每个国家的花时都不一样哦。当你做沙拉的时候没有蘑菇咋办?没事,你也可以使用长叶车前,因为它们的味道大致差不多哦!

《植物园》介绍了许多关系紧密、互相依存的小伙伴。比如柠檬蚂蚁树不高,很难在热带雨林生存。然后它就找到了柠檬蚂蚁,它可以杀死柠檬蚂蚁树周边的其他杂树杂草。然后它就可以享受阳光啦!

同样,植物世界里也有相爱相杀的小伙伴。千里光暗藏剧烈毒素生物碱。然而它却深受朱砂蛾幼虫的青睐,鸟儿在尝到苦果的时候,就知道不能贪食千里光,不然会死的。

植物界里也有十足的坏人。山柳菊会尽其所能地将周边一切清楚干净,待四周空无一物时,再开始自我毁灭。它一定是李诞的铁杆粉,不然怎么这么坚决的奉行“人间不值得”的这条法则呢?但是换个角度,它却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毕竟可以当除草剂呀!

看完这本书,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知道本书的作者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书上介绍说她是法国的一名作家和记者。1944年生于巴黎,1973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独自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的女性。 这些还不够,我于是就去求助度娘了。有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本书的作者就是二者兼备之人。(介绍及视频链接)

读一本妙趣横生的《植物园》,识一位非同一般的作者,忆奶奶谆谆教导。这是一本适合讲述给孩子们的书。或许有天你的儿女或者孙子看到遍布世界的芸芸植物,想起了你。

哦,这个我奶奶和我说过。

《植物园》读后感(七)

道听途说一个养猪的故事,说一个饲养场别出心裁,弃传统的圈养于不顾,选择散养,每天给猪们播放美妙的轻音乐,固定时间让猪大玩跳水运动,据说这样养出来的猪,肉质细腻,口感上佳,当然副作用就是价昂不亲民。无独有偶,植物界竟然也有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奇事,塞内加尔的一名农业技术员每天定时给番茄播放耐干旱蛋白质的振动声,结果结出的果实比传统方法的产量大为增加。关于植物的故事,在法国作家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的笔下,幻化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奇异色彩,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

《植物园》是一本关于约400种植物的趣闻逸事。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植物的世界是不可想像的。作家毕淑敏在《阿里》一书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令人泣下的故事,也描写了厚重苍凉的高原风光,让我们见证了绿色的别样意义所在。渴望绿色,是高原上独有的。而忽视绿色,漠然脚下的片片生机,则是我们多数人不经意间在做的。植物,远远不是充盈我们视野的无关景物。植物的世界有着太多的秘密,有着挖掘不尽的精彩,无论是艳丽的色彩,诱人的芬芳,抑或迷人的味道,这些都只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肤浅的,是主观的。深入植物的世界,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惊讶,惊艳,更多的是一种沉思,对于生命意义的思索,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对于永恒的追问。

这本小书中有些故事包含着第一手资料的科普知识,这些知识一般是教科书中没有的,读来既有新鲜感,又让人在不知觉中加以吸收。同时作者又涉笔成趣,有的故事还有一点促狭鬼的调皮可爱,譬如一则名为《小心祸从天降》的小故事,全文仅仅五六十字,内容也不复杂,说是美国加州有一种被称为“寡妇树”的大果松,果实重达3公斤,成熟后如果掉落下来,要是砸在人身上,即使成年男子也难逃厄运。作者在故事结尾这样说:“这是多么‘完美’的天然致命武器啊!”作者抛开一本正经的讲述,避免了单调、生硬、刻板的讲述,而是以一种轻松甚或有些调侃的方式,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也许你听说过或读过植物传播的故事,但你一定在这本书中找到更多有趣的故事。正应了一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想必内心有种视死如归的悲壮,却以成功收局,不可谓不完美。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也很勇敢,他第一个亲自品尝了航海者带回来的菠萝,却下令将之驱逐。原来他不懂得菠萝只有剥皮了才能吃,而是张口就咬,结果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故事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植物园》一书这样的小故事还有不少,每一篇都让人不忍释手。

在这本趣味叠出的小书中,还有一部分“祖母语录”,光名字就让人想入非非。“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国有这样的古训,难道远在欧洲的法国也有这样的古训?刚刚还在有滋有味品咂故事的你,也许初见“祖母语录”几个字,就登时变得规规矩矩,端正坐姿,认真读这部分内容。读过之后,才会心一笑。原来法国的老祖母如此有趣,如此老不正经,公然和读者开起玩笑来?比如一则中这样说:香芹的种子得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发芽,有时甚至需要40天。为什么这样呢?原来是因为它们在魔鬼的住所与菜园之间往返九次,因此才迟迟不发芽。在书后的注中我们才得知,香芹素有“魔鬼的植物”之说,在科学知识不发达的古代,有着这样的传说也就顺理成章了。嘿嘿,原来这里还有这么多的说道,不是作者在信口胡言呢!“祖母语录”中有些内容,更是笑不拢嘴,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了。翻开这本书,想必心急的读者一定会先偷偷地阅读这部分内容吧!

植物的世界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是充满智慧的那些部分。会移动的植物你听说过吗?可以止痒的植物呢?会准确报时的植物你听说过吗?不要囧,赶紧去看这本书吧!它不仅仅会成为你的秘密武器,更重要的是,它会攻破你无知的堡垒,让你徜徉在植物世界的知识海洋,陶然望返。

碧月清风

2018.08.24

《植物园》读后感(八)

作者: [法]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 译者: 孙 娟 出版年: 2018-8

文/栗一白

那时,我还是个淘气的孩子,奶奶温暖的双手,哼唱的童谣和花草树木铺满我的记忆。

院子里有一块长长的青石,约莫有三十公分高左右,夏天最喜欢躺在上面数星星。奶奶教我歌谣:青石板,板石钉,青石板上钉银钉。然后会问:银钉是什么呀?星星!我奶声奶气地抢答,就这样祖孙俩一问一答,每天乐此不疲。青石板旁边,还有一个铁盆,底部圆中稍尖,我就常常站在里面打转,然后很好奇这个铁盆为什么总也打不破。

青石西边,有一棵歪脖石榴树。夏日榴火,甚是美丽。中秋前后,石榴咧着嘴笑,红红的籽儿晶莹透亮,红玛瑙一般;中间有一棵杏树,东边一棵杏梅树,杏儿是甜的,杏梅子可就是甜中带酸了。

每到桐花绽放,一个个紫色的小喇叭开满眼,清香四溢。觉得清香的,还有槐树,每当槐花飘香,便捋起来,奶奶做成花样繁多的食品,大人孩子们的笑声随着槐花香飘漾很远。当然,院子里那个葡萄架,也是我童年的最爱啊,葡萄成熟时节,架上像是挂着的一嘟噜一嘟噜的童话。

夏日雨后,则最开心,呼朋引伴,拿着小铲在树林里找知了,遇到指头大小的小洞,若是洞口上面土层很薄,用手一探,十有八九里面准有知了。有时会用水灌,而后用小铲铲出,那个兴奋劲儿,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更有趣者,是在雨后的树上捉“花大姐”,“花大姐”个儿比瓢虫大,有一双美丽的翅膀,翅膀大多红色,上面多个圆圆的小点儿,宛若仙女撒花。

晚上有时群萤交飞,星星点灯一般,与天上的星星相映照,别有一番情趣。

我从没想过这些扎根于心底深处美好的记忆,有一天会让一个叫安妮一弗朗丝・多特维尔的法国作家再次唤醒,这些灵魂的香气,是不分地域国界的。她记述了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以及植物的芳香、色彩与味道,给了我一张回程票,带我重回幼年时光,走进大自然,感受植物为了生存所展现出的那种微妙、神秘的智慧,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中得以休整。

长大了的我,无论是在外求学,还是参加工作,从未远离奶奶留给我的植物的香气。

她养了很多花,还有调味蔬菜,霍香,十香菜,荆芥,芫荽……又在院子里种了石榴树、香椿树、杏树、柿树、枣树和无花果,应有尽有。无花果树的生命力特别强,每年,小区物业的园林工人都会定时修剪枝桠,来年又郁郁葱葱,也有邻居随便取一个枝条插在土壤里,次年就会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繁殖。每到秋季,瓜果飘香,让人身醉神迷,犹记得第一次看到奶奶在藤架上种的苦瓜时,我惊叹它初生时的精巧,像弯弯的小月牙,清翠欲滴……

让野牛落荒而逃的鸢尾,在地下播种的三叶草,会报时的华钟,在花木世界里的诗意漫步,植物迷宫中的惊喜之旅,一部由安妮一弗朗丝・多特维尔用好奇心与行动力编织的风趣幽默,包罗万象的植物杂记,就那样与奶奶种植的花草交织在一起,重叠着梦境。

我坐在奶奶身边,给她讲植物园里的传说:您知道吗?达摩禅师坐禅时,打了瞌睡,所以割下自己的眼皮,以保持清醒,被丢弃在地上的眼皮长成了茶树……..如果您有解梦的打算,那您千万不要吃蚕豆,因为他们会把您的梦搅得乱七八糟……给她讲救命的毒药,讲生命的升降梯……一样的是祖孙俩,不一样的是,这次轮到我给她讲,仿佛又回到儿时,在青石板上听奶奶给我哼唱歌谣。

是安妮一弗朗丝・多特维尔,无意间开启了我的回忆之门,让我重回旧时光。

这是从小长大的路,这是植物铺满的乐园,给我以香气,以温暖,以灵魂的皈依。

2018年8月17日 七夕

《植物园》读后感(九)

万物有时,植物花开,四时之序里,花园里总有一派蓬勃生机的景象,植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无论是野草还是鲜花,都会不时的引起我们的兴趣,而我们对它们却知之甚少,对植物的前生后世、轶闻趣事更是一无所知。

百花争艳

来自法国的女性作家安妮弗朗丝多特维所著的这本《植物园》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植物世界。本书涵盖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本书的作者是一名记者,也是一位作家,凭着对植物的研究兴趣,参考了大量的学术资料和文章论著,以讲故事的方式,说着植物的逸闻。所以,作者笔下的植物故事不失严谨而又非常风趣。

这是一粒发芽的小种子。

发芽的小种子

它只需要一些矿物质和三种基本要素如水、阳光、二氧化碳,就能满足生长。纵观地球的历史,和地球这个郁郁葱葱的植物王国相比,那粒小种子显得微不足道,但你能想象出它长大的样子吗?

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这些植物吸取了日月的精华,带给地球能量,创造了生命。他们塑造着地球表面,他们推动着植物进化的历程,包括人类的祖先。“蓝藻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祖先,虽历经32亿年的沧桑,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微生物开创了生命起源过程中极为复杂的机理:光合作用”。

植物装饰着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植物的发展故事却有着勾心斗角,攀比和竞争。如作者在书中讲到一种叫“瘤突苍耳”的植物,为了保护自己不被食吃,它的茎上长满了暗色斑点,看起来像一只蚂蚁军团.....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植物轶事,为了逃脱被食吃的命运,植物们创造了很多让我们想不到的“妙招”,来繁衍后代,开花长叶。

在书中,400多种的植物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荨麻。

荨麻

作者在书中,写荨麻的有三处,一是如果你被荨麻刺伤了,你可以用芭蕉叶来缓解痛痒;二是介绍了荨麻作为“植物注射器”的存在;其三,是介绍了玫瑰和荨麻在基因组上的相似性。

从本书中,也可看出,在世界上,没有哪种植物像“荨麻”一样受到人们不公平的待遇了。

荨麻是花园里的杂草,花园美感的破坏者。它茎上的绒毛和刺,也会给人类带来刺痛感。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植物,在历史上,却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法国历史上,曾引起了一场渴求自由的论战。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花园里被荨麻蜇伤后,下令消灭这种植物,但等第二年,荨麻又长满了花园角落。从荨麻身上,可以看出一种无处不在的反抗精神。

荨麻可以被园丁简单加工成荨麻浆液,这种液体是最优质的、免费的肥料,可以驱虫,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抗病虫的能力,这种环保的荨麻浆液在民间代代流传,但政府却下令禁止这种未授权的非官方的“农药”,而是倡导使用有毒的农药制剂。一场“荨麻之战”在法国政府和民间之间上演...... 可见,植物与我们的政治生活也息息相关,关于植物的真相,也等着我们继续去发现和探索。

这是一本科普读物,但读起来并没有那么枯燥难懂,每一个故事的篇幅都不长,但都有着让人耳目一新的标题和有趣的内容,可供随时翻阅。读完对我们认识植物,认识这个美妙的地球都大有裨益。

本书装帧精美,绿色的外壳和精美的插画都让人感到清新自然,值得收藏和翻阅。

另,荨麻作为植物名时的读音为“qian”(第二声),但在本书的术语索引中,却将“荨麻”放在了X的字母下面。这应该是本书的一处纰漏。

《植物园》读后感(十)

——《植物园》所展现的奇妙旅程

文/斯索以

我们生活在一个植物的王国。从月桂、丁香、含羞草,到百合、茉莉、玫瑰……五彩缤纷的植物美不可言,倘若你身为“植物君”,一旦陷进去,这片广袤的王国便足够用一生去探索。法国作家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在其作品《植物园》中所展现的,正是一段有关植物的奇妙旅程。

多特维尔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植物学家,但和有些人一样,她对植物有着一种莫名的痴迷。她说,“好奇心和实践成了培养我的学校”,并且“它们总会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种类不同、形状各异的植物,她觉得“在这些形状、颜色、气味的背后,一定有逻辑可循”。于是,开始查阅大量资料,了解植物习性及其背后的故事。“我先去科学世界里寻找问题的答案,再以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加以解释”;在杂志社的邀请下,她开始撰写专栏,讲述植物的生活,实现从生活、科学到故事的转化。

书中内容兼具真实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因此,《植物园》不是一本严肃、系统的植物学专著,它的每一节都类似一个知识的卡片,记录着各种植物的特征和趣事,像科普,也像故事书。我们阅读此书,收获的将是知识和趣味,更是一片广袤、丰富、瑰丽多彩的大自然。

植物的传播就是一场奇异的旅行,在漫长的旅程中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进化的轨迹。比如橙子。14世纪,当甘甜的橙子离开中国,开始定居地中海沿岸时,其果肉慢慢变成了深红色;然后,橙子又登上了新大陆——巴西;接着,19世纪70年代,一个叫“脐橙”的品种在美国诞生……就这样,一颗普通的橙子在漫长的旅程中,发生着惊人的适应与改变。如果将时间放大,追溯众多植物的前世今生,你会惊讶于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智慧和力量。

植物与地表湿度有直接的关系,它们对湿度的依存与调节,深刻地影响着人来赖以生存的环境。据研究,亚马逊丛林里的一半降水由海风带来,另一半则由植物的蒸腾作用引起;而在刚果盆地,四分之三的湿度则是植物起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树木的蒸腾作用可以改变干旱,使周围形成潮湿的环境,恢复水循环系统。是的,植物带来降水,书中例举:“在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每公顷森林每年的积水量为3000~7000吨,相当于300~700毫米的降水量,也相当于雅典等城市一年的降水总量。”以北京为例,2017年北京地区平均降水量为620.6毫米,与这个数据也是相当的,或许身在北京的我们会有更切身的感受。那些常常横跨北京东、西部地区活动的人可能也知道,早上从京西北海淀山后一带出发时还是小雨淅沥,坐地铁到了东边朝阳区大悦城一带,却仍是一片晴好,夏日的阵雨、深冬的降雪,多止步于山林一带。

环保人士对《植物园》中的此类信息或许会比较敏感,那就是有些植物是可以“治疗”污染的,一家美国新泽西州的小公司就曾将印度芥菜种植在被放射性或有毒金属污染的土地上。不要小看普普通通的芥菜,它的根可以深入地下60厘米,远远超过污染范围,能够有效吸收土壤中的金属颗粒,从而将其转移到茎叶上(其他植物则通常是将污染物储存于根部),最后,人们可以将其切碎或燃烧,释放出有毒物质。研究证明,这种印度芥菜具有吸收铅、镉、氯、镍、锌、铜等多种金属物质的能力,并且其成长周期约六周,一年可以至少收获四次,“治疗”污染的成本很低。此外,我们所熟悉的向日葵可以吸收铯、锶等物质,这些有害微粒被回收处理后还可用于制造武器;甜菜可以吸收军事演习后留在土壤里的硝酸甘油,杨树可以吸收渗入潜水层中的三硝基甲苯,都是清除污染的好帮手。

和人类一样,为了生存,植物有杀死入侵者或者向外求救的动机和本能。比如,桃子、李子和樱桃的果仁含有致命的“毒药”,如果摄入的毒素过量——超过每千克体重1毫克的比例,就会有生命危险。再如,当被毛毛虫啃食时,棉花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向黄蜂求救,并且野生棉花比人工种植的棉花发出信号的本领强十倍。也许凭借日常积累的常识你已经知道,在童话般的森林中,随处可能潜伏着此类植物,它们通常是蛾类、鸟类甚至人类这些入侵者的“黑暗杀手”!

生命因生存的逻辑被塑造,在各种各样的需要里定型。这里的“需要”包括与温度、湿度、安全等相关的诸多因素。在适者生存的核心逻辑下,似乎每一种植物都找到了活着的位置,展示着生存的手段,也表现出实用性和美感。正如书的序言所指出,“本书将带着你走进大自然,感受植物为了生存所展现的那种微妙、神秘的智慧。为了延续生命,它们牢牢地扎根于泥土或攀附于其他植物;为了成功授粉,它们更是使尽浑身解数,借助风或昆虫在不同花朵或不同植物之间传粉”。打开这本书我们会发现,在这片“植物园”里,生存之艰的背后,还有更加惊人的生存之美!

2018.8.31于北京·既往居

《植物园》读后感(十一)

别问我知道这些植物有什么用,拜托,逛花园子最重要的就是放松心态,OK?

我的第一次的亲子长途旅行发生在前几天,小家伙在飞机上睡着了,为了打发剩下的近一个小时,我摊开了这本法国作家安妮-弗朗斯·多特维尔的《植物园》。这是临出门前突然想起来随手从书架上抽出来放进随身包里的一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随手翻过两页却提不起兴趣,就扔在书架的最上层了。这会儿就着机舱里安静的空气翻看着,觉得呀,这还真是一本适合飞机上阅读的小书呢。

严谨来说,这是一本适合在零碎时间来翻看的小册子。每天通勤的交通工具上、饭后十分钟的短暂休息时刻、睡前半小时等等,但凡不需要动用太多脑力和太多时间的碎片化场景才能读出趣味来。若真是大张旗鼓正襟危坐的攻读心态,那正是适得其反了。而且我叫它“小册子”,而不是“书籍”,更是能显示出它的特别。所以我一开始本着消磨时光的目的来看它不是不尊重,反倒歪打正着,恰恰是对这本书功能的最大运用。

当然啦,这都是后话。刚刚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哪儿能想的了这么多。只不过书名叫《植物园》,再配上封面清丽葱茏的配色插图,想必这是一本植物相关的读物吧。想到这里,有一个学习方面的误区猛然涌了上来。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之前一直觉得,学习这件事情是一个一鼓作气的节奏,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嘛。后来有了孩子,慢慢地在教他认知的早教过程中发现,还真不是这样的。

学习的一个很大误区便是追求大而全,真相却是:原来认知学习这件事啊,百科书式的罗列只适合肚子里已经有货的行家们检索和查漏补缺之用。对于新手和半吊子家伙来说,学富五车真不见得有一个绘声绘色的故事顶用呢。

所以啊,在翻开这本《植物园》的时候,就生怕里面真有一个御花园似的植物园,那么对于我这个五谷不太分的门外汉来说估计是要枕着它与周公相见了。但是,还好还好,里面的确是有一个姹紫嫣红的花园,但却是鲁迅的百草园,是一个春华秋实的菜园子,也是一个可以和小伙伴们或捉蟋蟀或说故事的游乐场。

个人觉得,这本《植物园》更像是一本剪报,就是那种我们小时候(为什么要暴露年龄= =)做的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拼凑而成的偶像合集:除了有那个明星的大名小名英文名、血型身高体重等等基本信息之外,其实最多的还是他/她的轶闻趣事、八卦绯闻、朋友采访之类的小段子。比如最喜欢吃的菜啦唯一承认过的情侣啦读书时候的成绩单啦,这些哪怕不权威,甚至有的还登不上台面,但却在收集的人心上留下了很深的一道道痕迹,也正是这一道道痕迹构成了这个明星不同寻常的立体面,也是之所以让人难忘和誓死追随的深刻理由。

这本书也是一样。我说不上来它是按什么顺序成书的,既不是按植物名称,也不是按存在年限,更不是按数量多少地区分布,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精通植物学的向导,引着你和一群人在一个大花园子里闲逛。这园子很大,参观的人也很多,大家叽叽喳喳欢欢闹闹。有个人看到水池边有朵很大的红花,他便问道“这是什么花呢?”向导,也就是作者告诉他说花名,顺便还告诉他这花儿是因为什么原因移栽过来的,本来这气候不合适,又是用了什么特殊的法子保证它能存活。

这时又有一个人大声喊向导,说是有一大片树荫下爬满了蚂蚁,难不成是要地震了?这问的人群立马骚动起来。还好向导赶紧解释,这种树木原来会散发一种蚂蚁很喜欢的气味,与地震并不相干,还笑着招呼众人来看这些蚂蚁,据说这种蚂蚁的食用价值在蚁类中最高,惹的有些人开始偷偷逮蚂蚁;而你对于这些都不关心,因为这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向导看出了你的心思,解释道是因为植物密集造成的蒸腾作用让人格外炎热,还摘下一枚果实洗净递给你,告诉你这个园子里的水果每天都要听音乐,所以果实都比别的地方要甜呢。你哈哈一笑,休息了一会,又跟着众人一起在这千奇百怪的园子里不急不慢的继续逛着。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模仿,书里写的可要比我的东施效颦有趣多了。拍一段目录部分,供君感受一下。

是不是很独特?

透过这不拘一格的目录标题,你大概可以感受到作者放浪不羁爱自由的脑回路。里面的插图和内页排版也很有特色,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中规中矩,而是性情中人的快意洒脱。想到一个小插曲就顺手放在这一页的最上方,洋洋洒洒写着写着又想到一个传说,那就作为祖母语录插在左右边好了。稍微看一下作者简介就会知道,安妮-弗朗斯·多特维尔,法国作家、记者,1944年生于巴黎,1973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独自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的女性。说她是风一样的女子是没毛病啦,这一点倒是颇合我的脾性,兴之所至,来去自由,也真的很符合法国人天真烂漫的性格。我大胆猜想也许这本书是她摩托车旅途中利用各种零碎时间完成的,比方在餐厅午餐完,一抬眼看到路边有一种花开的正好,赶紧扯过一张没用完的餐巾纸,就在巴掌大的纸巾上飞快记录下关于这种植物的喜怒哀乐与前世今生。

如果你问我看完这本书要多长时间,那可能会让你失望了,因为我并没有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像看一本有情节的小说那样看完它,因为我相信,除非你本来就是就对植物很了解,那么,我问问你,看完一本剑桥牛津字典得花多长时间?就像一开头说的那样,我现在随时把它放在目光能看到的范围内,每当有闲暇的片刻,或是累了倦了想要转换一下心情的时候,就轻轻松松的取下它看个一时半会,一旦有事了,便把它归回原处。它就像一个只要你打开,就会随时讲起故事来的话匣子,其乐无穷。也像是一个自顾自美丽的后花园,随时等待着你的涉足欣赏,却也不会给人以任何压力,我想,也许这也正是作者的本意吧。也别问我知道这些植物有什么用,拜托,逛花园子最重要的就是放松心态,OK?

要说缺点嘛,那就是由于地区和文化的差异,书中介绍的植物有很多我从来都没接触过,与其相关的传说故事更是闻所未闻了。不过呢,换个角度想想,话也不能这么说,要是对这些植物都了如指掌,大部分植物都认识,大部分知识也清楚,那恐怕也是没什么趣味了吧。比起只缘身在此山中,怕是山一重水一重更加能引人遐思了,对不对?

《植物园》读后感(十二)

炎炎夏日,何以消暑。古人以杜康解千愁,如今有世界杯,更有这本《植物园》,愿大家都有一个惬意的夏日。如果你喜欢玩植物大战僵尸,那么不妨仔细了解一些身边植物的有趣知识吧?

植物园

评价人数不足

[法]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 / 2018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博物学”这个词来自西方,是民国初年对英文natural history的标准汉译。中国古代有“博物”这个词,但没有“博物学”这个说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博物”是一个与“博学”、“通识”相近的教育理念,而不是一种知识类别,更不存在“博物学”这门学科。所以,严格说来,“博物学”是一个来自西方的词汇。

这本《植物园》装帧简明大方,整本书都是绿色,宛如走入了绿色王国,花木迷宫。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是位有趣的法国作家,1973年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独自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的女性,就像她笔下的植物,尽管需要扎根土里,也想着乘风去旅行。

每一则植物的故事都不长,但十分有意思,很适合给孩子当睡前故事,也适合有一定阅读兴趣的成年人。比如去除臭鼬的味道、人类的起源、原子弹和生命这几则,都很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也适合如今这个速读时代的焦虑感。

这是一个单调,却也充满生机的世界。它存在于一亿五千多万年前,在那里,有生命,却没有一朵花。那是史前巨兽恐龙的天下。

几千万年过去了,花朵突然出现在这个星球的各个角落。它们带来了鸟语花香,却将自己的出身,神秘的掩藏起来。人们找不到它们的祖先,更无从获知这个家族快速壮大的线索。

一百多年前,查理-达尔文,向整个人类揭示了生命的进化历程。然而谁会想到,在他年过六旬以后,竟会因为小小的花朵而产生无尽的烦恼。本书则展示了从远古到今天不同类型的植物的进化、故事和它们独特的本领!

在澳大利亚的晚志留纪地层中发现的刺石松是已知最古老的石松植物。由于它的年代太过古老,和古植物学界认为石松植物起源于工蕨的理论有点矛盾。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它的年代测定有误,它应该属于泥盆纪早期;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值得怀疑的不是化石的年代,而是关于石松植物起源的理论。

除了刺石松以外,星木也是最原始的一类石松植物,它主要产自莱尼隧石层。在很长时间里,它一直被错误地归入裸蕨植物。星木的茎切面有放射状空腔,这也是它的名称由来。这类原始的石松植物有可能是刚由工蕨进化而来。

出现于泥盆纪的石松植物还包括原始鳞木和拟鳞木。

原始鳞木主要为草本,有些种类可能形成灌木。它的叶子在顶端分叉,就像是蜥蜴分叉的舌尖一样;这种特殊的叉状叶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今都极其罕见,似乎暗示它们是石松类植物一个湮灭掉了的盲支。

拟鳞木则是木本类型多于草本,它的叶片脱落后在茎面形成有规律的鳞片状印痕,但这种印痕和下面所讲的鳞木的印痕完全不同。

鳞木类( Lepidodendron)是石松植物中真正的巨人,代表着这类植物发展的一个顶峰,它们的伟岸完全不能从现存的石松植物或者其他蕨类来联想。鳞木类几乎全是高大的乔木,它们的茎干大大加粗,直径可达1米~2米,整个植株可以长到30米~40米高,有的甚至可能高达50米,并且有个枝繁叶茂的巨大树冠。想像一下这样的一株蕨类植物,在现代的乔木中能与之比肩的也只是少数,而这样的巨人在2亿多年前就已完全消失了。联想到动物界的众多例子,似乎远古的生物总比现代的物种大很多,而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巨型的生物往往更容易遭到淘汰。

虽说一本饶有趣味的好书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但这本《植物园》更适合细细品读,就像母鸡觅食那样,一边叽叽喳喳地走来走去,一边这里一粒、那里一粒地啄食谷子。同样,读者也可以随心所欲地从本书中慢慢汲取关于植物的知识,最终对树木花草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都了如指掌。

你将会在书中惊奇地发现各种有关植物的逸闻趣事。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些植物会自行脱离土壤,随风滚动数公里后,再重新扎根。这样的画面在美国西部片中时常出现。“小男孩(little boy)”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数周后,一棵距离爆炸地仅800米的夹竹桃竟绽开了花朵;随后,一棵银杏树也重焕了生机。芥菜会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有害金属并将之转移到枝叶,再在燃烧时将这些物质重新释放出来。因此,芥菜有助于对工业棕地的土壤进行“消毒”。植物喜欢我们跟它们说说话、聊聊天,还喜欢听听音乐,这样它们会长得更快。每种植物都有特定的开花时间,瑞典著名植物学家林奈从中汲取灵感制作了花钟:蒲公英早上5 点开花,百合花则在下午2 点开花。你可以据此校准手表时间,但请注意,遇到多云天气,花钟就不太精准了。苹果树枝可以带你走进地狱,不过请放心,它也会将你安然无恙地带回人间。

本书将带着你走进大自然,感受植物为了生存所展现出的那种微妙、神秘的智慧。为了延续生命,它们牢牢地扎根于泥土或攀附于其他植物;为了成功授粉,它们更是使尽浑身解数,借助风或昆虫在不同花朵或不同植物之间传粉。我发掘出书中的无数珍宝,乐此不疲。

小TIPS:本书可以随时翻阅,每则不长,遗憾的是书内页的色彩比较单一,有些字太小而有些字又太大,看起来很是奇怪。

漫步植物迷宫,消暑解闷,本书应该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植物园》读后感(十三)

我在18岁的时候,离开家乡。离开了大片的杂树林、水稻田,离开了与植物们朝夕相处却不自知的时光。

《起风了》

城市里的生活,也有植物,刻意雕琢过的那种。每一颗树,每一朵花,都有它们特定的身份,给予那些背井离乡,努力奋斗的人一点点安慰。

说起来,人和植物的关系其实挺微妙。就好像一碗素面上,点缀的那撮青翠的香菜——没有的时候好像也无所谓,一旦它出现在你眼前,竟能唤起心中所有的感动和欢愉。

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对植物的关注都不太够。虽然它们遍布身边各处,但终究是安安静静地呆着,不比猫猫狗狗,欢脱的欢脱,呆萌的呆萌;就连那蝉的存在感也要强得多,连找对象也要终日叫嚷,让人片刻不得安宁。

但也正因为如此,植物们才少被打扰,得以体面地生存至今,保守着自然交给它们的秘密。

你认识多少种植物?

你可能知道遍布城市街道的法国梧桐,对一到春天就骚气袭人的石楠花也有所耳闻;你也可能知道乡村小道上的无名野花,甚至对玫瑰的不同品种略知一二;哦,你还有可能知道多肉植物有景天科的青锁龙亚科,又或是仙人掌家族种类繁多——毕竟,那是唯一不会被你轻易养死的植物……

当然,植物爱好者们知道得要更多一些,但也还远远不够。植物们总是把自己愿意展示给人们的那一面尽情地释放,对于不想为外人所知的那部分,则守口如瓶。

所以,我猜想,你应该不会知道关于植物的八卦,比如,木瓜的基因和卷心菜非常相近,玫瑰的基因则和荨麻的差不多;雌雄同株的生姜会让不同的花朵,在上下午轮流把花柱挺直,方便昆虫雨露均沾的摄食花蜜,同时降低自体受精的“乱伦”风险……

来来来,挺直了别趴下,嘿!

你应该也不会知道关于植物的传说,比如,在屋子附近中些大蒜,可以防止女巫不怀好意地到访;带上一根苹果树的树枝,能让你从地狱平安归来……

关于植物的顽强你大概更是想象不到,比如,广岛原子弹爆炸后,一棵银杏树在爆炸后的第二年长出新的嫩芽;一棵垂柳在被连根拔起后,又因为爆炸产生的真空吸引重新站立,一棵石松在被烧成黑炭的树干外面又长出了新的树皮,像这样劫后重生的树木共有52棵……

看上去就很厉害的银杏

我们对植物实在知之甚少,但好在总有人对这些自然中的沉默者着迷。

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便是其中的一位。她受一家杂志所托撰写园艺专栏,专门讲述植物的生活。虽然不是植物学家,也算不上是科学家,但好奇心和实践是最好的法宝,使得她不拘泥于学术,而是从神话、量子物理学、各种游记和论著,以及专业书籍中寻求植物的秘密,最终写成《植物园》一书。 这样说起来,《植物园》看起来确实不像是平时所见到的植物科普书。

首先,它的表现形式很特别。 既然是植物的逸闻趣事,肯定不会是教条的123写法。与其说它是一本故事书,不如说是一本植物手账。简短的文字叙述、灵动的语录窗格,和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植物插图相映成趣;书中还有大量的留白,阅读起来让人觉爽真透亮,连眼睛也跟着放松不少,精神上自然更加愉悦。

其次,它的内容幽默独特。 逸闻趣事,着重在于“逸”和“趣”。意指不为世人所知,但令人感兴趣的传说和故事。 在内容的选取上,既有我们熟知的植物不为人知的一面,也有极为少见的植物的普世生存策略;既有听到老朋友新消息的喜悦,又有结识新朋友时的兴奋,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没有停留。

最后,它的知识丰富详尽。 不管是奇闻也好,趣事也罢,终究是要给人带来新知是最好。 书中除了介绍植物的传说故事,还普及了不少的实用知识。比如竹子的根系十分发达,遇到地裂时待在竹林边更安全;在屋内放一些蓖麻则可驱赶苍蝇;拍打西瓜时如果声音沉闷,则说明已经成熟…… 《植物园》一书并不厚,很快便可读完,但思绪不会马上停止:植物生活在世上这么长时间,隐藏了自然的多少秘密,又有多少被我们知晓呢。

就好像我们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在心情烦闷,焦躁不安的时候,一株植物便可抚慰心灵。也许是芳香?颜色?又或是味道?前几日看到一篇报道就说道,现在流行一种新的职业叫做“植物低语者”:通过和植物轻声说话,让它们生长得更好。而在我看来,这种职业得益的似乎是人类更多一些——能够和植物轻声交谈,这一天的心情该是何等的平和啊。

可惜,很多人宁可在整日伏案工作,也不愿抬头朝窗外看一眼。《夏日走过山间》中,有一位叫比利的牧羊人便是这样,不知是麻木,还是缺乏对美好向往的缘故,长期身处自然美景中,却对此置若罔闻,连作者约翰·缪尔也感慨:“比利的灵魂已经睡着了,或者说卑微的快乐和烦恼已经蒙蔽了他。”

这大概也是我们时常感觉不快乐的原因吧,被一些有的没的的琐事遮住了眼睛,全然没有学到植物的诗意。有人说,有植物的地方就是上帝在地球的后花园。如果没有时间去走走,那不妨就在《植物园》中闲庭信步一番,也许能找到上帝留下的秘密也说不定诶。

《植物园》

《植物园》读后感(十四)

古人常以植物作诗赋文,借以歌颂人的气节与脾性。比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与对应着傲、幽、坚、淡的“四君子”梅兰竹菊。

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甄嬛传》里,也出现了不少植物。比如眉姐姐最爱菊花,嬛嬛偏爱海棠,叶澜依钟爱合欢,形容皇后则用到了“唯有牡丹真国色”的佳句,诠释出了各个角色不同的性格与命运,可谓意境深远,引人遐思。

现实生活中,又有很多人喜欢用植物做网名,比如我认识的就有苍耳、初荷、人淡如菊等。

而近些年,绿植和多肉也越来越多地入驻了我们的家庭与办公场所。

有人说这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相接触的方式;有人说这样可以缓解孤独感;还有人说可以锻炼审美……

可是,你是真的热爱植物吗?你又对植物了解多少呢?很多人鲜有渠道和时间去系统地了解植物,所以我们对植物的认知可能还处于基础阶段。

也许你会不服气,但当你翻完这本《植物园: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也许你就会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Anne-France Dautheville),法国作家、记者,是世界上第一位独自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的女性。作者告诉大家,她既不是植物学家,也算不上科学家,但植物却让她走进了神话与量子物理学的世界,也促使她阅读了各种游记与论著。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作者所言不虚,因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植物浓浓的爱与宠溺,可谓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令人拿起来就不想放下。

那么,这本《植物园: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究竟讲了些什么呢?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内容。

植物的馈赠

经过数百万年,植物让我们的地球充满生机,在以下各方面都功不可没:比如,蓝藻吸收二氧化碳后释放氧气;直到氧气层足够厚,阳光穿透了云层,才出现了光明;植物离开水生环境后寄居在裸露的岩石上,根系将石头分解成细小的颗粒,植物死亡后,残骸与颗粒结合,形成土壤,土壤又滋养了森林、草木及播种的蔬菜;一些植物还成为了人类的食物……

看完这些,我呆愣了很久,从某个角度来说,有了植物才有我们人类的今天。那么,在办公室养几株植物就算报答它们了也是极好的呀。

丧钟为谁敲响

爱看破案片的人大都对曼陀罗并不陌生。

书中就提到了曾有强盗利用曼陀罗的叶和花致人昏迷,拦路抢劫。虽然曼陀罗的花朵倒置过来如穿着舞裙翩翩起舞的少女般纯净。

而在救命的毒药中,作者又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故事。1676年,弗吉尼亚州詹姆斯镇的居民奋起反抗英国的统治,英国政府立刻派兵前往镇压,他们在安营扎寨后误食了掺进曼陀罗花的汤(厨师误采集来当调味品),纷纷丧命。最终詹姆斯镇不战而胜。

将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看,我们会发现事物大都具有两面性。不由想起曾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作为女人,你爱上小鲜肉,就得放下他的幼稚;你爱上霸道总裁,就得忍受他的强势;你看中他老实,就请接受他的木讷;你爱慕他多情浪漫,就得习惯他风流倜傥。作为男人,你看中她沉静,就别嫌她寡言;你敬佩她执着,就忽略她的固执;你喜欢她顺从,就别嫌她没主见;你倾慕她孤傲高冷,就别抱怨她缺少柔情。”

简直说到了人的心坎里。

从绳索到违禁品

你知道吗?大麻纤维曾被用于制作绳索和细绳。而经过纺织处理后,大麻纤维变成了布料,从此诞生了牛仔裤。且第一张美元也是用麻纸印刷的。是不是很有趣呢?

我想,如果不是看到这本书,这些知识我永远都不可能知道吧。

从植物到宇宙

千金榆将叶子卷成小花苞形状来抵御严寒,春天再将叶子展开、抚平。航天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中汲取灵感,用于设计宇宙飞船,先将太阳能电池板折叠,随后再将之展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而作为写作者,其实缺乏的也从来不是素材,而是捕捉真善美的眼睛。

不计其数

微生物有助于改善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最终提高植物的幸福指数。土壤中的微生物不计其数,每克泥土中大约就有2亿个。

好庞大的数字,怪不得有本叫作《吃土》的书教我们要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泥土,从而将有益的微生物迎回肠道,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呢。

大蒜引起的罢工

4500年前,埃及法老胡夫下令为其修建一座金字塔。于是,10万劳工开始同时工作,每三个月替换一次,不分昼夜共须搬运230万块巨石。为了减轻疲劳,他们每天都会吃些来自努比亚地区的大蒜。可有一天,装运大蒜的轮船没能按时到达港口。于是,10万工人都停止工作,坐等轮船抵达。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罢工吧。

和植物大战僵尸中怕闻蒜味的僵尸比,人类简直太幸福了。因为大蒜不但可以当成调味品来烹饪菜肴,更可贵的是,它还有杀菌等多种益处。无论是吃面条还是吃饺子,来瓣蒜都是极好的。

可乐趣闻

可口可乐首款弧形瓶的设计灵感来自可可豆,不仅外形与之相似,而且同样带有条痕。而无巧不成书的是,喷洒可乐可以对付蚜虫,因为可乐可以吸引成群结队的蚂蚁,而蚂蚁爬上农作物的茎干,既吮吸了可乐,顺道也把蚜虫等以植物汁液、茎叶为食的害虫消灭殆尽,既省钱又环保。但可惜可口可乐公司并不喜欢别人拿这个说事儿。

不由想到之前曾有人说可以用可乐来消除某物的污渍。鉴于本人也大爱冰镇可乐,在此就不赘述了。

眼睛和茶叶

据说达摩禅师因为在坐禅时打瞌睡,故割下自己的眼皮,以保持清醒。然后,被丢弃在地上的眼皮竟长成了茶树。

不知这个故事出处为何,反正看到这里我是笑了,同时觉得植物的世界真是个奇妙的世界啊。

纹丝不动

如果在热带地区遭遇地震,请马上冲进竹园。因为竹子的根系特别发达且密集,可以防止地表断裂。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知识,比如:莲花会产热;很多花都会报时;芥菜的根系可以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荧光蘑菇会发光;向日葵可以吸收有害微粒;鬼伞菌可以用来制造墨水;碳化过的竹纤维曾被用作灯丝……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我还是不觉得有必要看这本与我的生活有点儿远的书。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它不必成为你案头上一本必须从头看到尾的书,你可以把它当成新华字典般的工具书,想看的时候翻开看几条解解闷儿、涨涨知识也就够了。

也许你还会说,我对植物不怎么感兴趣,那么我还可以告诉你,别看它的名字叫《植物园: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其实它适合很多类读者。因为它可以扩充至很多个领域。比如——

对于写作者来说,你可以借鉴它的典故;

作为绘画爱好者,它的绿色插图很养眼,也很有细节感,可供你参考;

想大开脑洞的,你可以着重去读它的“祖母语录”部分,说不定你会有灵光一闪的收获;

如果你是几岁孩子的宝妈,可以给孩子从中科普一些其他同类读物中可能没有的冷门知识;

而情侣间自不必说,因为某件事当你知道而她不知道时,你就又多了一项炫技的资本。

归根结底一句话:这本书里的知识,你不知道也没什么,但如果知道了,就会显得很牛哦。

偷偷告诉你,这本干货满满的《植物园: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只有7万字哦,且携带方便,值得更好的你拥有!

《植物园》读后感(十五)

【龙血树】图片来自网络

有句古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以前总觉得挺有道理的,毕竟草木跟人类和动物们不一样,没有心脏,没有思想,所以也应该是没有感情的。

但是,直到我从书里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1966年的2月2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一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审讯专家,如同往常一样,来到了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实验室,开始进行一项测谎仪的研究。

这款测谎仪本来是准备用在审讯疑犯身上,如果疑犯在审讯期间说谎,导致自身情绪波动,测谎仪屏幕上的线条就会变成波浪形的线条,不会像平时一样平稳。

刚好这位专家在浇树的时候,灵机一动,把测谎仪的两极接在了这棵树的两片叶子上,结果发现测谎仪有了反应。

最终,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植物是有“灵性”的,它们对现实的状况都是有感应的。

【路边的植物】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实验的精准性,他还换了很多方法,前后测验了很多次。甚至,这位专家还通过这种方法,在犯罪现场测验了一棵“目击证人”。当嫌疑人一个个路过这棵被测验的植物时,只有其中一个人让这棵植物产生了“恐惧”,而后来也证明了,这个人就是罪犯。

所以,就如佛祖所说: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众生平等。草木如人,也有自己的一个世界。

比如,1855年的时候,达尔文就注意到一颗植物,在浇水的时候会颤动,以为它们是为了抖掉叶子上的水珠。而这种植物名为,舞草,因为每逢太阳升起,它们就会上下摆动全身的枝叶。或者听到音乐时,它们也会跟着一起翩翩起舞。

是不是很神奇?原来植物们,都有这么多的神奇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其实都在这本名为《植物园》的书籍中。

植物园

暂无评分

[法]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 / 2018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植物园》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记者,安妮 弗朗丝·多特维尔。她在1944年生于法国巴黎,29岁那年,她做了一件大事,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独自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的女性。同年她出版了《摩托车上的女孩》,以及后来的《我跟着风》等多部作品。

而她撰写这本《植物园》的灵感,其实是来自于自己的私人花园。当时她只是想打造一个不同的私人花园,没想到在接触到植物的世界后,对它们有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翻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不论是植物学著作,或者是神话传说等等,最后她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出了这本包含了“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的植物类故事书。

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在于,它没有一个严格的分类,甚至是你看目录的时候,都会觉得特别有趣。比如,“会射击的植物”、“花园里的谋杀案”、“长跑传递的胜利喜讯”、“地下团伙”、“啊!一妻多夫!”等等。

《植物园》封面图

再翻开书的内页,你会发现书中每个关于植物的小故事,几乎都很简短,有的甚至只有五六十个字。当我在阅读这些小趣闻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好像是作者带着我走在她的私人花园里面漫步,然后随手指着眼前一颗不知名的植物,在为我一一介绍。

比如,作者在介绍“寡妇树”的时候,可能就会指着眼前这棵大树,含笑着告诉我,之所以会把这棵大果松树称之为“寡妇树”,是因为它的果实重达3公斤,如果掉落下来,会将一个壮年男子活活砸死。有趣的是,她还戏谑的说道:“这是多少完美的天然致命武器啊!”

你瞧,感觉一棵普通的树木,在作者的介绍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多么的有趣,惹人发笑呀!

书中还有一处有趣的地方,在于穿插着一个特别的模块,叫做“祖母语录”。看着这些祖母语录,就好像是回到年少时期,当傍晚即将到来的时候,祖母就会搬着一个小凳子,坐在门口纳凉,然后给小孙子们讲一些过去口口相传的趣事,或者是一些为人处世的小道理。

【苹果树】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在书中第55页中间,就写着这样一段话: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民间自古以来流传的一个说法,认为桃树枝可以辟邪。没想到法国人流行的是苹果树枝,我想,也许是因为树枝是往上长,向往着阳光,所以才可以把人从黑暗的地狱中带出来吧。

【夜晚的小精灵】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在第96页中间,写着这样的一段话:

这个小趣闻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没错,我也联想到了,田螺姑娘的故事。只不过是我们中国的田螺姑娘只会做家务,比如收拾家里和做做饭。而阿尔卑斯小精灵却是会帮忙种地播种,如果两者结合,那该有多美妙呀。

《植物园》这本书语音幽默、文笔风趣,每一页都让人觉得妙趣横生,有时候还忍不住抚掌大笑。这本书不属于“专业”的植物科普类书籍,也算不上“完整”的民间故事集。但是,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植物是什么,它身上有什么传奇的来历,或者有趣的经历。

但是,你可以获得一份都市中缺少的宁静和乐趣,可以跟着作者一同认识这400种植物,然后享受着一个个小趣闻带来的惊喜和乐趣。

-end-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