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是一篇描写生活中新奇事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新鲜事物的发现和感受,呼吁人们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文章中提到了一些新奇的例子,如新鲜的食物、新鲜的风景等,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姿多彩。阅读完《新鲜》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新鲜读后感(一)
2009-06-19 17:12:19 来自: 熊熊熊(荒岛图书馆,简HAUS)
淘书地点:作者直供 时间:2009.6.16
作者潘丽以前是《新京报》的记者,我们第一次在北京做iMART创意市集的时候(这是一场改变了很多人的创意市集),她因为报纸是合作单位而来采访,就是这次活动,让她对创意及背后的人产生了兴趣,最终她写出了这本书。(在书后,她专门提到了创意市集对她的启发)。
国内这两年也出了不少这样的书,也有人邀我来写。我最终没写出来,一则觉得应该把焦点放在“创意产品”上,二来我也实在是太忙了。潘丽的这本书是我见到此类书最认真、形态也最到位的一本,内容比较扎实。国内出版社目前也都把“创意”当做新的流行概念来重视,只要与创意有点关系的书都容易出版。但我想最后能留下来的不多,我想潘丽这本应该有其一定的记录过程的价值。
据说本来也有采访我的计划的(后来没碰上时机),但我想我也并不是书中的那一类人,我只是一个做“推手”的角色,不是设计师也不是艺术家。我的创意仅在于“发现”、“策划”、“管理”这些层面上,除了在写文章做采访上有技术层面上的创意之外,严格上我还不是一个“艺术创意类的创作者”。
1/3页新鲜读后感(二)
书评人 刘铮
夏天来了,你会很愿意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两个小冰块,里面冻着“新鲜”两个字,看了就让人凉爽。这本关于中国创意人物的介绍和访谈专辑,在无数的类似访谈合辑中似乎并不特别突出,然而它并不是某报刊记者职务作品的书籍化,也并不是某个自由撰稿人的专栏结集,而是潘丽从零开始写出来的。
为了完成这本书,首先划分了关于“创意”的若干个领域,然后每一个领域找一两个人采访。于是,我们看到了唱歌的曹方、涂鸦的BOUNCE和“观音”、设计的吉吉、广告人李蔚然、画廊老板房方、现代舞蹈家龙云娜、“私摄影”创作者马蒂、建筑师马岩松、畅销书制作人沈浩波、平台玩具创始人左梨、艺术团体绿校……初一看,这些人谁都不挨谁,仔细看,他们确实构成了立体的中国创意人全景图。
字里行间露出专家式的博识,同时也有小女生式的热情。比如,在介绍国内涂鸦组合“观音”的时候,作者引用了英国涂鸦者班克西涂画的整面墙被著名的泰德现代美术馆搬入陈列的事实;而在采访现代舞艺术家龙云娜时,她提问中提到了曾经来中国表演的现代舞大师皮娜·鲍什。可以看出,作者对“创意”这个领域有着相当高的热度,所以文字也带有体温。
有趣的是访谈部分。每一段访谈都根据被访者量身打造,同时又有一些同题问答,比如“你创作的灵感来源”、“常上的网站”、“什么是‘创意’”等等。看看各路高手回答“什么是‘创意’”是一件有趣的事。女涂鸦作者“圈儿”的回答是“创意是搞出些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东西”;真人游戏策划者茅侃侃认为“创意就是想法、瞬间的灵感”;手机电影导演陈廖宇说“创意就是有高度且思路清晰的想法”;绿校成员“storyof”说“创意就是为世界增加可能性”……
通读这本书,似乎会觉得中国的“创意产业”是成功者的天下,事实上,我所知道的大多数“创意人”都正在黑暗中摸索,处在放弃和坚持的边缘。这里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产业和社会的原因。中国的“创意产业”有一些“全盘很苦闷”的部分,比如漫画,这种苦闷在书中没有被反映出来,是该书的遗憾和不足之处。
2/3页新鲜读后感(三)
他们是不够出名的名人。
指不留意这些领域的或许不认识,简言之普罗大众普遍不知道的人。
他们很少接受采访,能一起收录起来,更是罕见啦。
其中,很喜欢曹方。博客里一直放了她的歌,却没有做推荐,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形容。
总觉得该等一个合适的时候,谁知道呢。
曹方:
不是大牌歌手,但她对自己的歌迷很自豪,“他们很特别,不是那种狂热的小孩子,他们的喜欢是成熟、理智、贴心的”;他们多半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可算做白领或小资;对艺术有着天然的兴趣;生活境遇良好,讲究品质;他们喜欢那些清新的小歌,除了曹方,KarenAnn、陈老师、自然卷、张悬也是他们的心头好。
《比天空还远》,设计精致,除了光盘还有很多非音乐作品:她积攒多年的LOMO摄影作品,宝丽来明信片,还有长达二十页的创作笔记。这张EP展示的不仅仅是音乐,而是一种弥散着文艺气息的生活方式,一些慵懒、缱绻、清新自由的气质——这正是让人着迷的。
夏天去逛日坛公园时,她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在小山坡上非常认真地练习吹萨克斯,那一瞬间打动了她,让她感到人生是充满了可能和希望的,那刻她自然地哼出一段旋律,于是《夏末的萨克斯手》诞生了。
每次看到她在博客上晒些旅行图片,就羡慕得要命,那些静谧的云朵、清澈的蓝天,让人忍不住神游起来,YY远方,恨不得立马背起包踏上旅途。作为摄影达人,她随身带着佳能的IXUS800IS,还有LC-A和宝丽来,随手记录着路过的风景、过往的点滴。她最喜欢lomo相片那种褪色泛黄的质感,那些缥缈的光线,有点模糊的轮廓,像一场被时光漂洗过的青春过往,忧伤又残酷,如同她所喜欢的岩井俊二的电影。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