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台北人(精装,白先勇名著单行本)》读后感摘抄

《台北人(精装,白先勇名著单行本)》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5 01:05:13
《台北人(精装,白先勇名著单行本)》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5-04-25 01:05:13   小编:

读完《台北人》,感受到了白先勇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小说以台北为背景,讲述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的故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出了台北的繁华与孤独、现实与梦想的交织。整体感觉沉稳而深刻。

《台北人(精装,白先勇名著单行本)》读后感(一)

在大陆辗转各地最终就在台湾,书上的每个故事都有着主人公对以前和现在生活的强烈对比。无论是平民还是军官阶层,每个字眼中好像都透着一股无奈的被迫接受。

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没有多少前进的希望,更多的是对过去的怀念和遗憾。而带有迥然不同的经历和心境的后代,又显得他们仿佛被遗弃在过去。

字里行间透露的情绪其实是平静的,但读了过后,心情还是有些跌宕起伏。

1/3页

《台北人(精装,白先勇名著单行本)》读后感(二)

说实话,文笔很不错,但是实在读不懂,不太确定作者要表达什么。 像尹雪艳,一把青,金大班,实在不懂作者对这些小说中主人公的态度是什么。

特别是朱青,应当算是烈士遗孀,但是后来变成了俗艳的舞女。说她不重感情,似乎不太妥。说她重感情,她又自甘堕落,和各种小青年厮混在一起。真的不知道,她到底有没有想过郭轸如果地下有灵会如何想?

纠结了一阵,又觉得好像白先勇写的更真实一些。 也许是我看惯了红色经典,认为烈士遗孀就应该是忠贞不渝誓死不嫁二夫,或者变成女汉子入伍从军,至少也应该成为众多烈士遗孤的妈妈。但是想来想去,能做到这些的都是极少数人,只是我们的文化把这些少数人树为典型进行宣传。事实上 绝大多数人毕竟是普通人,都有脆弱的一面,都有堕落和放弃自己的时候。 再一想,战争对双方带来的都是伤害,台北人如此,大陆难道不也是如此?只不过,我们的文学作品不允许出现这些消极的因素,所以把这些问题都隐藏了起来,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好看而已。 或许,大陆这边有更多的更可悲的故事,只是不为人所知罢了。

2/3页

《台北人(精装,白先勇名著单行本)》读后感(三)

游园,惊梦。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晨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白先勇的《台北人》,以及欧阳子的解读《王谢堂前的燕子》。看完记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有关的章节后,不可避免地涕泪涟涟。 艺术到底能带来什么? 我听它说:这一切,还没有那么糟糕。 我们的文化是这么美…… 台湾文学的潮湿感总让人觉得伤悲,可是作者却用写实的语调中和了过度的悲慽、命运弄人的戏剧化。这样的神来之笔,我却总觉得不满足,到这儿就结束了吗?然后呢? 我想这是异化的语言环境强加给我的“求知欲”,好像只有撕心裂肺才能传颂故事,只有不遗余力的倾吐才能传达经历……但真实的力量往往如此隐秘,透过一切来重击。于是,很多东西浸透纸背。 另一方面,或许是历史的魔镜作怪,发生在遥远的时间、遥远的地方的故事,总和我有一层隔膜,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那些暗示和隐喻偶有触及,但只有真正深入才读得懂弦外之音,才明白“隔膜”也可以变得比窗户纸还薄,比纱还透。这就显现出“从一滴水中寻找海洋”的精神之可贵,更要万分感谢《王谢堂前的燕子》这样的作品和孜孜不倦的求道者。爱不容易,懂更难得。 今与昔,灵与肉,生与死,对比、平行……人生是一场虚空,不斩断过去亦是一种礼敬。那个时代的忧患重重,现在读起来还是让人思绪纷纷,闷闷地刻在心上。时光残酷的隔绝抵不住根脉缠绕,乡土、文化总是勾着我们魂牵梦萦。 当昆曲在耳边响起,原来这么“美”的我们自己的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要细细地、静静地才能感知得到。直到今天,我们还没学会如何对待我们的文化。不要有系统性的自残,也不要自卑、自负,允许它多一些自由生长吧。多一些纯粹的美。

归来、出走,文学在这两者中孕育,人生在这两者中行进。我们的心太野,却也太孤单,总是填不满。唯有记忆扣问心门,短暂截断流动的时间。我想调动记忆也是一门学问,细节、画面,而不是只有恍惚的感觉。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