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高效阅读》读后感1000字

《高效阅读》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09 02:20:24
《高效阅读》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7-09 02:20:24   小编: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高效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通过提出专注、划重点、反复阅读等方法,帮助读者更快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文章指出,高效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阅读是一种技能,需要不断练习和提升。

高效阅读读后感(一)

整本书分为四章,结构明晰,文字通俗,读来比较轻松。作者在前两章做了一些阅读知识的普及和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后两章则介绍了五种阅读方法和三种输出方式。对于我个人并没有太多新鲜的内容,没有看过阅读方法类书籍的读者可以翻翻。另外,书中的一些观点比较主观,需要各位读者自行验证。

一个是关于“选书”的问题,作者认为书籍本身的价值会因读者的不同而产生很大差异,所以读书时从书中挑选出对你有用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看来,选书和有目标的进行阅读并不矛盾,虽然每本书都有可以吸收的营养。然而,同样的时间,我们阅读一些经典的书籍所获取的养分是远远大于一些劣质书籍的。我认为,阅读的首个重点便是学会如何选书。学会选书,才能进入阅读的大门。

其二就是对于思想类书籍,古典著作更加正确且权威。

虽然我也同意作者的这个观点,但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也要与时俱进,了解一些当下比较热门的思想书籍,可以及时更新大脑的认知。

综上所述,这本教读者掌握知识魔法的书籍对我而言并没有那么大的魔力。

高效阅读读后感(二)

当你觉得“我想读这本书”时,就是你的内心在寻求某种变化的时候。 一,这本书讲了什么? 二,哪些人需要读这本书? 三,高效读书及掌控知识的方法? 四,总结回顾。 一,本书讲了什么? 本书讲述怎样阅读及掌控知识、记忆的方式方法。让信息的输入变成真正有用的知识,做到能够为我所用,在生活工作中实践。 阅读本书提高读书理解力和记忆力,远离一些无效阅读和读后不能使用的烦恼。 二,哪些人需要读这本书? ☻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完整的读一本书。 ☻即使读过、记不住内容,很快就忘。 ☻读的书多,但无法很好地向他人讲述自己读过的内容。 三,高效读书及掌握知识的方法是什么? 分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三个阶段讲述。 ☻阅读前: 了解与读书有关的3个假象:“速读”“多读”和“选书”。 “速读” 误区:人们常认为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可以得到对人生有所帮助的读书效果。 结论:一味地追求快速阅读没有意义,比速度更重要的是能选择值得阅读部分的能力。 “多读”误区: 认为同时阅读许多不同种类的书籍能扩展自己的兴趣范围,可以保持读书习惯。 结论:读书的成果不是由数量决定的,利用感情和专注力加深记忆,即使从少量书籍中也能高效地获取知识。 “选书”误区:认为选择好书阅读是最有效率的读书方法。 结论:从一本书中挑选出对你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了解了阅读的3个假像,现在正式开始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1.活用笔记绘制心理地图。 心理地图是人生的目标和行动、分条列举,使之视觉化。(即为什么读这本书的地图) 记笔记:准备读这本书前采取行动的理由、这样做的好处以及自己期待的结果。 目的是可以持续保持读书过程中的阅读兴趣,使中断的专注力复活。 准备2 填补好奇心差距 意识到自己现有的知识和书本上差距,产生好奇心,激起求知欲来更好的记住书中内容。 “好奇心差距”是为营造容易记忆的大脑状态而进行的心理准备。 准备3 进行自我检测 通过自我检测,了解自己目前阅读水平,提前知道可能会受挫的地方及应对措施。 阅读前运用“预测”阅读 按照阅读顺序,在阅读时先阅读书籍题目、作者简介、目录、腰封等。运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预测面前的这本书中会写些什么内容。 ☻阅读时 方法1,阅读中运用“视觉化”阅读 这种阅读方法是在大脑中想象读过的内容,使之具象化。使文章视觉化,可以记起文章内容。 视觉化的关键在于故事情节。 秘密在于阅读的“逻辑结构”——“前提、解说、结论”归纳到一起的信息。 将阅读这本书的目的作为“前提”,将读过的内容,包含有用信息以“解说”的形式提取,然后一边想象自己和别人说话的场景,一边归纳“结论”。 之后,将这些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整理信息、思考的工具),在空闲时间反复阅读,记住其中内容。 方法2, 阅读中运用“关联”阅读 ‘关联阅读’是将正在阅读的书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理解程度的方法。 这种强烈情感结合的信息和事情连接,更容易留在记忆里。 “想记住这部分内容”“想加深理解”的情况下使用关联阅读。 方法3, 阅读中运用“归纳”阅读 归纳阅读让你明确阅读兴趣要点,写上一行自己简短的感想或印象。 在写的时候,投入自己的感情。接下来,看着你做好的笔记,选择能够对现在的你有帮助的部分和吸引你的部分,然后将需要阅读的章节按先后顺序排列。 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阅读的顺序,可以增强目的意识,更容易做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方法4, 运用“提问”阅读 通过和作者对话的形式进行阅读,能够加深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阅读时要想着那些提出的问题,并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通过进行“提问阅读”,可以抓住书中的要点,从而提高自己对整本书的理解程度,在向其他人说起时,可以加深记忆。 ☻阅读后 读书的目的是能学以致用。自由掌控知识的3种输出方式。 有以下两个重点: 1.记住书中知识,对自己和他人有所帮助。 2.将读后觉得“这个很好”的方法付诸实践,并形成习惯。 输出方式1 使用专业术语吸引读者 运用大家所不知道的专业术语,能够触动他人的内心。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10个知识点也可以变为100个。 输出方式2 通过SPICE提高说服力 SPICE是牛津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凯文·达顿博士总结,由5个因素组成。 S代表Simplify(简单化),是指用尽可能简单的信息归纳出想要传达给对方的内容。 P代表Perceived self-interest(个人利益感),是指使用能让听者从中受益的表达方式。 Incongruity(意外性)是指可以在对方的注意力被出乎意料的事实吸引时,趁机说服对方。 “Confidence(自信)”这个方法中,利用了成见效应。 成见效应是指对方的整体印象,由其身上某一引人注目的特征而决定。 说服别人的关键原则,那就是自信满满地说话。 E代表Empathy(共鸣),是以让对方产生共鸣为切入点来说服对方。 输出方式3 阅读文学类书籍和实用类书籍 认真阅读跨越时代、被广泛传阅的经典和最新的科学书,加强输出。 四,总结回顾: 这本书主要讲述怎样阅读及掌控知识、记忆的方式方法。 ☻读书前避免陷入的3个假象:“速读”“多读”和“选书”。 如果你局限于“速读”,就会忽视书的内容;如果你以“多读”为目标,就会失去读书的真正目的;如果你纠结于“选书”,只会读自己喜欢读的书。 在每个步骤错误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结果的。 ☻阅读前需要做的事情。 准备1.活用笔记绘制心理地图。按图索骥、读书不迷路。 准备2 填补好奇心差距。增进求知欲、更好的专注阅读。 准备3 进行自我检测。做到心中有数,提取知识更便捷。 ☻阅读中运用“视觉化”阅读;“关联”阅读;“归纳”阅读和“提问”阅读。目的是增进理解和记忆。 ☻阅读后的输出方法。 输出方式1 使用专业术语吸引读者; 输出方式2 通过SPICE提高说服力; 输出方式3 阅读文学类书籍和实用类书籍加强输出。 当人们想要改变自己,觉得不改变不行的时候,就会向书籍寻求帮助。如果没有非改变不可的理由,就无法实现改变。——《高效阅读:掌控知识的魔法》

高效阅读读后感(三)

如果有人问你,读书之前,你都做了哪些准备?你也许会说,拿起书就读呗。是的,以前我也是这样的。读书之前的准备,无非就是手边有一本书而已。好吧,这只是物理上的准备。还有心理上的准备哟。我要说的是《高效阅读——掌控知识的魔法》这本书与同类书籍不相同的地方就是,作者提出了读书之前的准备,如果做好这些准备,你读完这本书的成功率为70%。

如果你是一个读书方面的老司机,你可能会轻蔑而傲慢地说,我不需要准备就可以成功读完一本书。其实这些关于读书准备的方法,无论对于新手还是老手都很有价值。

最近在研究一个关于读书方面的微型课题,所以借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来读。作为一本读书术,作者围绕读读书前的准备,阅读的方法,以及输出方式三个方面来谈读书的那些事(如图“掌控知识的读书循环法”)。如果作为科研课题,可以命名为353读书法。关于阅读方法,输出方式,这是所有读书术必不可少的话题,只是比例会有所不同。但是唯有读书的准备,是我第一次看到,也许是因为我读的书太少,至少目前所读的那五六本读书术的指导书里是没有谈到的。

图一 掌控知识的读书循环法

本书的重点来了,读书前的三个准备是什么呢?针对很多人“读了书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当然记不住,记不住自然无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三大难题,作者提出了“提高阅读质量的3个准备”如图二。

提高阅读质量的3个准备

图二 提高阅读质量的3个准备

三个准备分别是:活用笔记来绘制心理地图,保持高涨的热情读完一本书;填补好奇心差距,利用旧知,探索新知,解决“记不住”的问题;进行自我检测,了解失败的原因,10个对策帮你“读下去”。

我认为这部分绝对是这本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虽然我早已不在那种想读书却读不下去的阶段,但是这读书前的第一个准备——活用笔记绘制心理地图,对我帮助特别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中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就是做事之前先有确定目标。读一本书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什么想读这本书?想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希望自己读完这本书后达到什么样的状态?自从我开始训练之后,我发现我开始带着目的去读书了。以前读一本书,可能只是因为客观上这是一本经典的书,主观上却没有主动性。

第二个准备——填补好奇心差距,这个操作也是很有价值,在笔记本的左边写上自己读这本书之前已经知道的知识;翻看目录后,在右边罗列出自己很感兴趣却不知道的知识。激发好奇心后,掌控记忆的海马体就会变得活跃,这时候就更容易记住所读的内容。

第三个准备——进行自我检测。作者罗列了10个“读不下去”的对策,可以让读者事先了解可能会受挫的地方及其应对措施。我的经历验证了作者的应对措施很管用。以前对于我不熟悉的领域的书籍,我是读不下去的。之前读卢梭的书就是这样,反复借了几本,最终一本都没有读下去,只好以失败告终。不久前,读《巨人传》,我始终get不到拉伯雷的《巨人传》经典所在,无意中找到了一本《拉伯雷<巨人传>中的言辞与行动》来读,搭配着读,终于明白名著的经典所在。原来读经典可以先读入门书,读解读经典的书籍。如果我以前就知道这个方法,也不至于被经典挫败了。尤其是读书新手,如果读书之前,先把可能遇到的困难罗列出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那么成功就唾手可得了。

除了读书前的准备让我惊艳,作者提出的5种“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的5种阅读方法

”也很有见地。

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的5种阅读方法

图三 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的5种阅读方法

这五种阅读方法目的性很强,紧紧围绕目标——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进行操作,因此这五个阅读方法不是随机而无序的,而是根据阅读的时间顺序,有机而又系统的操作方法。它能有效解决“理解不了、记不住和用不上”的三大问题。这是这本书与众不同的第二个地方。你会发现其他关于阅读方法的书,作者会给你罗列很多种方法,方法太多,太凌乱,让人不知所措。而本书的方法自成一体,可见作者的逻辑结构特别清晰。阅读前“预测法”,阅读中三种方法:“视觉化”阅读、“关联”阅读、“归纳”阅读;阅读后的“提问法”。

我最感兴趣的是“关联”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读完一本书要问一个问题:与我何干?而这个作者在次基础上,拓展了这个话题。关联阅读,就是把文本与文本链接;文本与读者链接;文本与世界链接。当我们把书本和自己链接之后,就可以用书中的知识、方法、认识等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如果每读一本书,都这样去思考,去行动,那么就不会觉得“读了那么多书,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读完一本书,我会用笔记的形式去思考这本书与我读过的书,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以及这个世界都有哪些联系呢,对我有什么指导意义呢?收获真的挺大。

图四 关联读书法

这是我重拾读书习惯的第三个年头,现在我更加关注的是输出方式。输出方式,作者只写了三种(貌似第三种算不上输出方式)。

自由掌控知识的3种输出方式

图五 自由掌控知识的3种输出方式

三种输出方式分别是:使用专业术语吸引读者,通过SPICE提高说服力,同时阅读思想类书籍和科学类书籍。我认为第三种输出方式不是输出,而是输入,不知道作者为什么放在这里。我认为其中的亮点是“使用专业术语吸引读者”。在这本书中,作者就使用了一些专业术语心理地图、好奇心差距、“视觉化”阅读、逻辑结构这些专业术语来吸引读者。以后读书的时候应该多关注这些专业术语,写作的时候随手拈来,岂不快哉?

总之,这是一本极其特别的读书术,逻辑清晰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方法简单有效,易懂、易记、易运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法不在多,适用就行。如果能把读书前的3个准备和关联阅读联系起来使用,也能在读书这件事情上,越读越有收获。(所有图片来自微信读书,侵删)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