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之美》这篇文章通过对汉字书法的深入探讨,展现了汉字书法独特的魅力和美感。作者对书法的历史、特点和技法进行了详细阐述,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字书法的独特之处。阅读完这篇文章后,使人对汉字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欣赏。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一)
鉴于上一条评论,我想说,美不是干货,不是教化,不是技术。美一定是人性的,我们现在太政治化、功利化,所以美变成了高富帅、白富美。台湾与日本的很多书是可以让我们看到东方文化中的人性美的,这本书值得一看!
1/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二)
在厦大书店无意见着的一本,刚好开始学习软笔书法,于是买来一读。整书脉络灰常清晰,按汉字书法历史讲述,深入浅出,并配有相关碑帖,让人不觉加深感性认识。文字略显啰嗦,有点类似他说的红楼,不过关键性点评字字玑珠,印象深刻。等娃学了书法后,让他也好好读读。
2/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三)
在没有汉字之前,我还可以欣赏。有了汉字之后,我只怪自己浅薄。各类书法大家的名帖子,在我眼里,只有一个字,好。看那些分析,那些鉴赏,只觉得自己是多么鲁莽的人,多么的不懂。于是很多都跳过去了。
但无可否认,书是好书。写书人的态度好,书给人感觉自然是好的。
3/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四)
读《孤独六讲》的时候就有很多共鸣,此番读这本《汉字书法之美》,更是从其行云流水一般的优美文字之中体会到一种自然天成的文字意境,一如书中列举之法帖的笔意。
书法对于电脑时代的人们来说是一种近乎奢侈的癖好,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有一种孤芳自赏式的清高和超脱。
4/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五)
自宋元以来,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渐入佳境。但与我这俗人也渐行渐远。如何欣赏书法和绘画?成了我面对祖先的传世作品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
蒋先生将如何欣赏书法做了简单而明确的阐释,尤其是对卫夫人的《笔阵图》做了精彩的讲述。可以对我这等理工俗人的美术启蒙!
5/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六)
自从进入电脑进入人们的生活,提笔写字的时间越来越少。当我看到这本书,深深感到,其实文字不单单是表达了一个意思,她还能负载更多的情感,更多的情境。这个是中国的文字独特的魅力,看完会更懂得欣赏书法作品,更希望了解背后的故事,理解每个人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的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真的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6/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七)
上学时也曾被要求过写毛笔字,有一段时间写得多一点,似乎有上瘾的感觉,会想用毛笔慢慢地写。那时书法老师说的就记住说不要随便评价别人的书法作品,可以喜欢或不喜欢,但不要随便说好坏(应为你不懂)。
真的一直也没入过书法的门,有时碰到书法作品,第一个反应就是看看能不能读懂写的啥。其实就书法成为艺术,就是不仅仅是书写文字,而是书写之上的东西。
读这本书是源于孩子喜欢写毛笔字,自己也该了解一些。对于书法的门外汉来时很好的启蒙书。
7/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八)
蒋勋先生原来出生于西安,这地方整天神人出没
《汉字书法之美》究竟有多美,看看下面这段腰封上的话就知道了把。
花一下午,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
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8/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九)
买这本书的缘故在于,三、四年前开车在DC和巴村每天通勤近2小时,颇听了好几套蒋勋的有声书,讲红楼梦、中国画等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书法的一讲,于是买了这本书,也算是免费听众表达一下支持。正因如此,书中于我没有太多新的东西。当然,文化商人与一切商人一样,只要贩卖的商品(讲述的文化要素)足够好,不需要太多的营销手段(写作手法),就能够门庭若市熙熙攘攘。中国书法正是如此。笔阵图、祭侄文稿、寒食帖,不管什么时候读到他们的故事,读多少遍,总是动人心魄。
9/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十)
#每週一書#之<漢字書法之美>蔣勳是當代我最愛的作家學者,沒有之一。
寫字如同一種修行,磨墨去心慌掉雜念,筆濡墨那死去動物毛復活,筆觸紙透過水形成毛吸,舞動間變成就了一個生命。這種跟隨中華民族最久最完整的藝術,不單是線條的藝術,是透明靈動會呼吸的藝術,是一種民族美學哲學史學文學集中藝術。这其中美经历了世事沧桑,经历了繁华奢靡,仍是艺术的最高度。
10/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十一)
喜欢蒋勋的文字,总能把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到位。
每本书中总是向我们传递着美。
本书系统的说了文字的由来及各个时期对字的不同的表达。
一个字体能够在历史上出现,一定跟它所处的环境有关。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世界趋于大同的时期,
了解自已的历史显得尤为重要。
书中末端,看到云门舞集。
把书法运用到舞蹈中,成为一个经典艺术的永恒。
叹为观止。
如果你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这本书,是你不二的选择。
11/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十二)
墨,原来是分五彩的。墨是烟,真的是烟。是黄山上的书燃烧之后升腾出的青烟收集,混合其他材料制成的。墨溶于水,用纤纤的或端重的毛笔蘸染,落在那宣纸上,晕染出一封封绝世名帖,挥毫出一片片狂美的诗词。
从甲骨到金文,从隶书到楷书,从行到草,从器物到宣纸,中国的象形文字太美。
一个个名家,一副副好字。看似独立却又很多丝连。TA们是中国千年、百年前的文艺青年,孤独又倔强的保有自我的个性,把飞扬的汉字和思绪刻画在时光中。
有云门舞者,蒋勋,和我们像TA们致敬。
12/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十三)
有一天我一个朋友跟我说:“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叫蒋勋你知道么?”
从这个时候我才开始对蒋勋这个人有所关注。
作为一个书法专业的人来说,这本书讲的有些浅。作为美学书,也不够深刻。不过现在恰好就需要这样一本书,给不是专业的人一个了解书法的途径。
“结绳记事”中有的描写与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的来说还不错,很轻松,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平和朴素。对于那些没什么事,想了解了解艺术的人来说,是首选。
最后还有,我尤其喜欢蒋勋的书的一点,就是字体都是深蓝色。十分赏心悦目。
13/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十四)
最初觉得这书单薄。
但是有两个地方我非常推荐,一是关于《祭侄文稿》的叙述,一是关于《黄州寒食诗帖》的叙述。
看过众多书法史(现代人的),以及对书法作品的赏析。最常用的手法无非就是用四字词语来堆砌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句子来描写一件作品。
那些评论,会让你从客观上了解所描述的作品的面貌。但是至于更深刻的感官上的东西是没有的。
蒋勋就牛在这里。
我写字写了快20年,直到看了这本书,才真的直到《祭侄文稿》和《寒食帖》好在哪里。看了他的描述,再回头看这两件作品,真正有了血脉喷张的感觉。
将自己放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去体会。细细想来,这才是对艺术发自内心的领悟。
14/15页《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十五)
刚读蒋勋这本书的时候,大概是在2011年,还没有正式系统写字,懵懵懂懂地觉得他讲了书法的大概全貌。后来写字过程再看这本书,觉得讲的单薄,偏故事性翻得很少。最近再看,觉得能把书法讲得不神秘不晦涩还能让未写字的人感受书法的美感,是本可读性很好的书。
--------------------------------------------------------------------------------------------------------------------------------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