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数学的历程》读后感锦集

《数学的历程》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1 02:10:12
《数学的历程》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5-01 02:10:12   小编:

《数学的历程》是一本深入探讨数学发展历史的著作。作者通过详实的事例和生动的描述,呈现了数学从古代到现代的演进过程。书中提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使读者更加了解数学的价值和应用。同时,这本书也揭示了数学发展的困难和挑战,让人们对数学的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总的来说,《数学的历程》是一本启发人心的著作,值得一读。

数学的历程读后感第一篇

我从小数学就不好,我想这或许是大多数文科生的“通病”吧。甚至,以前的我一度认为数学是缺乏浪漫而又枯燥乏味的学科(老天爷,我看到公式就想睡觉诶),也因此选择了去研究语言。然而谁曾想兜兜转转,又要在对语言的研究里拾起数学,人生真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但是,真的是“莫名其妙”吗。读完整本书,我越发的感觉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展现思维方式的语言。数学之美在于它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我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数学危机”部分。数学家们追求真知,不断探索、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但是也正因为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才能推动着数学和科学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有意义的科普读物,并且非常建议搭配张老师录制的“数学大观园”系列视频来阅读。虽然本书的行文中偶有数学研究者“执拗”的地方,例如作者在介绍数学发展史的同时,尽量列举了对应的公式,但这种偶有生涩的阅读体验也是另一种逐步理解数学发展的过程吧。

数学的历程读后感第二篇

在一本200页(且字体不小)的书里科普超过五十位数学家,横跨几千年维度在世界各国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类智慧的顶峰”是难度不小的。被作者的“野心”吸引,也被目录中的非常规(一般此类书要么按照时间、要么按照不同数学分支的主题、数学家的学派)架构提起了兴趣,尤其是“危机”造成的转折点与人思维的焕新。也就是在Gödel的出现至今对数学本质的反思这部分吸引我选择了阅读这本书。

此书严格意义上讲是简易版科普,可能有些部分跳跃式(比如没有提到阿拉伯数字 以及起初并没有像现代数学所使用的数字0)但是大部分天才人物包括少数几位女数学家都已涵盖入内且不影响书的主体结构即用最口头话的语言吸引人去了解数学的历史,有发人深思的比如不同“求和”的方式所表达的意思不同,即可在不同学科场景下拓展利用,有画外音“八卦”的比如伯努利一家的内部学术争论,更有引发哲学界与数学界共同关注的主教Berkeley对无穷小量的“神学”批评体现了交叉思考在数学历史里层出不穷。作者尽可能地利用不同手法在字数限制下使得人物饱满令读者能看到一个个不同的画面以及随着思维碰撞的火花渐渐把其他学科带入并互相影响同步发展。

有些概述比如“当然,这些证明都是错误的”需要读者自行分析,尤其Proclus的观点影响后世且至今仍在进一步探讨中。(和谐理论与和谐概念-参考克莱因等人)

第65页的微积分尤其是无限建立在实无穷还是潜无穷部分也需自辩。

至于对于一本2024年出版的科普书再提及世界人口70亿就过时了。(22年已80亿,最新数据也已超过81亿)

另可拓展:

1. 中国古代重直觉、轻推理的思维对抽象思维的影响 (考虑到六书本身就带有各种抽象符号)需考虑各种背景

2. 找出作者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科学的本质”逻辑漏洞 (此处就不反驳了)

3. 从现代角度看高斯对实无穷的质疑,不用着重其合理性而是其局限性

4. 探索实证相关科学中不能利用实无穷、而只能利用潜无穷的例子。这里举例:分形几何-海岸线

5. 作者简略概括了“数学基础从整数转向了几何”那么思考是不是?还是同时进行交织发展?若简化成“从整数转化成几何”这一说法配合第一次数学危机,是否能逻辑自洽?

6.连续群和离散群的比方还不够严谨,可考虑用这个例子: 离散群为排队买票的人群,连续群为广场上各自跳舞的人群

7. 牛顿之后物理与数学封道扬镳说法准确吗?或者说物理和数学的关系是什么?

数学的历程读后感第三篇

当我们用声音不能表达的时候,数学成了一种通用语。从最早的古埃及带有语言特征的数字到现在飞向外太空的 “旅行者一号”都有数学的身影,为了向外星文明表现地球人今日的智慧水平,在飞船上的“金色唱片”的里还有一张4阶完美幻方图,这就是数学,它是地球人高度智慧的产物。

4阶完美幻方图

在《数学的历程》中,既有按时间线展开的数学发展史,也有关于人物和重点有趣的数学专题的诠释,在七章内容中,图文相结合,实例丰富,文字流畅,通俗易懂 展现了数学之美,是一本超好读的数学通识读本。既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又遗憾当年没有遇到过课本之外的数学,错过很多种可能。

打开本书:

你可以知道,第一位有记载的数学家是如何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的?笛卡尔和传说中的心形曲线到底有没有关系?

不爱发表文章的费马到底给后人留下了多少难解的猜想?

牛顿和莱布尼茨到底谁才是微积分的发明者呢?

写下第一部微积分教科书是一位女数学家,她的名字为何会与“阿涅西的女巫”的曲线相联系呢?

还有三次数学危机是怎样的?那些困扰人们的世纪问题现在解决了哪些?又有哪些没有解决呢?…..这就是数学魅力,永远在发现!

古代数学史 从泰勒斯开始

古希腊的泰勒斯是已知的第一个将演绎推理应用于几何的人,在一个充满谬误和迷信的时代,他是第一个用逻辑推理来理解这个世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他被认为是第一位真正的数学家的原因!

而古希腊是数学的一个黄金时代,毕达哥拉斯证明勾股定理、芝诺悖论引发第一次“数学危机”、欧几里得建立了第一个公理化体系,还有著名的《几何原本》,更有伟大的阿基米德,当他的羊皮书抄本重现天日的时候,人们惊起的发现,原来早于牛顿1000多年的阿基米德就已经有了微积分思想!而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关于中国古代数学也有专门的论述,这是自成体系的“算学”。因“学以致用”,中国古代数学呈现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是目的,计算是核心”,而没有抽象化提炼,如《九章算术》核心就是为了实用,书中的例子都以“计算为核心”。在计算方面,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和“祖暅原理”比西方同样的研究都早了1000多年!

数学危机

每一次“数学的危机”都会促进数学的发展,是关键节点!

在古希腊,因为无理数的发现,居然有数学家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从而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则与芝诺悖论及伯克利质疑牛顿“无穷小量幽灵”的悖论有关,它的解决为微积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次危机则与罗素提出的“理发师悖论”相联系!

它们虽然使得数学大厦一次次面临倒塌的危险,但是多亏了一个个天才的数学家挺身而出,让数学走得更远了。

有趣的数学问题

如果全是枯燥的公理与论证和严肃的数学家,那么数学的魅力可能会大打折扣。最专业的“业余”数学家费马在阅读丢番图的《算术》时 “将一个平方数分为两个平方数” 开了一个“玩笑”,“我确信我发现了一种美妙的证法,可惜这里的空白处太小。”由此困扰了数学家300多年后, 1995年这个猜想才被证明而成为“费马最后的定理”

关于微积分的争论

记得课本上学到微积分,就是牛顿莱布尼茨定理这是微积分的基本定理。而他们之前又有很多先驱包括伽利略和托里拆利、詹姆斯·格里高利,艾萨克·巴罗,牛顿、莱布尼茨、路易斯·柯西以及笛卡尔和费马。

笛卡尔

古典微积分集大成者还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到底谁才是最符合现在定义的发现者呢?

不过,微积分发明之后,第一本完整的微积分教科书是由一位女性数学家写的,玛丽亚·阿涅西,意大利女数学家,她写了《分析讲义》

最美的数学常数

欧拉恒等式e^iπ + 1 = 0 其中e是自然指数的底,i是虚数单位,π是圆周率。

理查德·费曼称这恒等式为“数学最奇妙的公式”,因为它把5个最基本的数学常数简洁地连系起来。

这个等式也叫做欧拉公式,它是数学里最令人着迷的一个公式,被誉为最美的数学公式。

大神欧拉

还有众多的英年早逝的数学英才故事 帕斯卡、阿贝尔、伽罗瓦、黎曼、拉马努金…..数学天空的流星,光芒却无比璀璨….

最后的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 ,旨在研究与解释人们在竞争中如何决策和相互影响,“稳定婚姻”、“ 海盗分金”、 “囚徒困境”“假设每个人都是聪明和理性的,做出的决策一定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没有人有改变策略的意愿,那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不如来点相对轻松的头脑风暴吧….

拉格朗日摆线

书的最后还附有71个数学家的小传,如同天才简史,更适合作为数学爱好者的科普读物。如果你和你的孩子一起看完,未来她一定会感谢你的推荐的。

读《数学的历程》,重新发现数学的魅力!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吧,如果人们认为数学很难,那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生活有多么地不易。——冯·诺伊曼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