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利刑侦笔记9》是一部紧凑刺激的侦探小说,故事情节紧凑,悬念迭起。主人公侯大利在破案过程中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了一个个谜团,最终成功破获案件。读后让人感受到了侦探的聪明和勇敢,激发了对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侯大利刑侦笔记9》读后感(一)
《侯卫东官场笔记》之后,小桥总算有一部能大结局的小说了,太不容易了。出版时间的跨度也确实有点久远了,搞得我几乎都快忘了前面的故事情节,必须一边看一边回忆。
实话说,大结局充满了期待,也只是因为想知道侯大利的推测是否正确,当一切都是按照原本设定走的时候,就感觉这最后两部,明显后劲不足,没有初看时候的惊艳感。
1/4页《侯大利刑侦笔记9》读后感(二)
呼,追了那么久终于让我看过了。写的真的很不错,虽然前前后后看了几年有些细节都记不清楚了,不过有几个案子的破案环节还挺细腻的,环环相扣。几个主角刻画的很鲜活。好多年前的案子,涉案人员广、时间跨度大,大家也能抽丝剥茧通过一个个破碎的线索最后全部串联起来成功破案。
缺点就是最后一本结尾的仓促,总感觉的有些事在交代细致一些再结束就更好了。
2/4页《侯大利刑侦笔记9》读后感(三)
杨帆案从第七部开始,其实基本就没有悬念了,就像最后写的那样,只是给侯大利一个明确的交代而已,而整套书读下来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给故事注入了真正的人情味,虽然里面还是有很虐的情节属于作者自己的写作习惯,但总的来说故事的进程节奏还是比较紧凑的,再加上真实案例的加持,让整套书的紧张感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准上。书里面的很多刑侦学常识的插入也是加分项。
而对于感情戏,战友情比爱情更真实,每一个跟侯大利关系密切的人物,都给出了很立体的形象,整个系列在阅读的过程中几度落泪也都是被这种战友情所感动,只有人物的饱满,才能带来真实的共情,而爱情方面田甜的形象还是很真实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女公安干警形象。
相对比较突兀的还是张小舒的感情线跟最后的真凶落网交代,必须要说侯张的感情有点尬,这种突如其来的爱情,真的是侯大利的风格吗?最后的真凶部分也是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有点赶工期的味道哦
3/4页《侯大利刑侦笔记9》读后感(四)
在大结局里面作者对于田甜从法医调岗到二中队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给出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解释——是田甜自己主动申请到二中队的,这算是对以前的内容进行的补丁,虽然晚了,但至少作者对于读者的意见还是有所回应的。 第一章 在第八集结束和第九集第一章之前,连载版还有大约三章(770—772)的内容在实体书中被删除了,这一段内容主要集中在张小舒身上,讲述了她以法医身份查明了一起车祸死亡案的真相,但由于这段剧情完全独立,孤零零的,在实体书中没有存在价值,删掉是非常对的选择,只是还留了一个尾巴没有清干净:张小舒额头上的伤是在查明车祸真相后被死者家属砸的,实体书中保留了这个伤痕但没有说明怎么来的,要删应该删干净点。 实体书中侯大利通过红山机械厂杨副厂长找案件关系人夏爽这一段内容有部分文字完全没有逻辑。实体书中说杨副厂长打电话给保卫科长,然后突然又写保卫科长脸色难看地告诉侯大利,那不是说保卫科长就在杨副厂长边上吗?还要打电话?和后面杨副厂长打电话给夏爽也接不上,明显看得出是修订中出现了疏漏。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连载版中是怎么说的。一开始是保卫科长和夏爽打电话,夏爽不同意,然后国龙集团朱强让杨副厂长再打电话说明情况,夏爽才同意,这里的逻辑就非常通顺了。 实体书中对于肖霄自己的一些内心活动的内容进行了删减,例如在警察局中对于饮用水的评价,在接电话中对于死者家属的评价等,这些要么是废话要么是重复,删掉了清爽。但话又说回来,还有很多废话没有删掉,例如关于“扣押”这个名词的法律解释和行政法条介绍。如果要在内心戏和名词解释里面选择一样删除,还不如删名词解释,内心戏至少还能丰富一下人物形象。 第二章 连载版明确说明了肖霄回到了金色酒吧,而实体书并没有明说,这样比实体书中让肖霄和杨永福在金色酒吧见面后说到她离开了音乐学院更加顺畅一点,不知道为什么实体书会那样修改。 而在确认陷害周涛的环卫工人朱富贵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上,连载版也增加了相应的调阅视频监控以及让其他人指定的内容,感觉确实是一条重要线索,但由于没有效果也和后面的关于朱富贵的剧情关联度不大,删减还是利大于弊。 第三章 连载版里有一些非常无聊的废笔,例如“江克扬开车学侯大利戴手套,但又觉得不舒服拿掉了”这样的废话,在实体书中能删掉,真的是太明智了。 连载版里在勘察朱富贵尸体之前,有一两句关于张小舒得知除了夏晓宇父母的尸体外还有一具尸体的内容,这就为后文中她到现场验尸提供了前提,实体书中删了这些内容,后面张小舒到现场就显得有点突然了。 老五杀掉夏晓宇父母后开皮卡逃跑之后,实体书中直接接到了老五和吴佳勇的见面谈话的情节,然后才是老三李沪生、老五和吴佳勇喝酒聊天。但是连载版中是老五先去了老三的厂里把皮卡给拆卸了,然后老三和老五一起去吴佳勇那里。虽然谈话的主体内容两个版本差不多,但是在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上明显连载版比实体书版本好很多,我有一次搞不懂实体书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毫无意义,还破坏了原来通畅的文本。真的修订中的败笔。 而在这一章末尾实体书中增加了一句话,表达了吴佳勇对于自己害得好兄弟丧命的悲伤之情,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加深了对他性格的刻画。 第四章 在开案情分析会时,连载版比实体书多了一段樊勇和秦东江关于是否要跟踪调查买坐便器这条线索的争论,这一段内容提供的侦查思路是对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删除。 第五章 在杨永福设计除掉黄大森的计划中,实体书中提到了他精心策划,把行动计划、免罪方案和替罪羔羊都完全想好了。但是在后文中却只提到了行动计划和替罪羔羊,完全没有免罪方案的文字。而在连载版里面,免罪方案是存在而且详细的,这恐怕又是实体书删减过程当中的疏漏。 第六章 在杨永福击杀黄大森后,连载版写了一段杨永福原本安排如何实施计划的文字,也提到了造成现在这样与计划不符的原因。实体书中这一段被删了,也许是觉得没有必要再分析了吧。 连载版中对于侯大利再次勘察黄大森死亡现场,有一段技术员戴志和法医张剑波互相抬杠的对话,实体书中给删改了,没有再使用两人抬杠的方式,毕竟已经有了秦东江和樊勇这一对杠精了。 在对杨永福进行询问的内容中,连载版本来有很多询问人张国强拍肩膀拉胳膊等试探杨永福是否受伤的桥段,并且也写了杨永福把短袖换成了长袖,并且有稍微露出疼痛样子的表情。我觉得连载版里这样处理才是警方正常的表现,实体书里面把这段删了,而且还特意强调警方观察了杨永福的手臂没有伤痕就觉得找不到证据了,反倒使得警方表现得不专业。
后面几章不高兴对比了,就这样吧。反正最后一集作者是急急忙忙收尾,很多事情都是流水账一样。
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