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洪水来的那天读后感锦集

洪水来的那天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5 03:25:23
洪水来的那天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6-15 03:25:23   小编:

《洪水来的那天》是一篇让人深思的文章,它讲述了洪水来袭时,人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选择。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经历,表达了人性中的善良、勇敢和坚韧。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威力和人类的渺小,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在困难时刻,我们需要相互支持和帮助。

《洪水来的那天》读后感(一)

《洪水来的那天》——当得知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陆薇尔幼时经历的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时,尘封许久的记忆也排山倒海般翻涌而来。

1998年的那一场洪水,应该是江西人的集体回忆,于我也是终生难忘。当年的洪水淹没了我的家乡,也淹没了我家整整一层楼,和书中一家人的遭遇一样。不同的是我在学校,当时读大二。

那时的信息非常闭塞,得知洪水淹城的那一刻,我疯狂地往家里拨电话,没人接。紧接着打给外婆家,终于打通,听到电话那头哗啦啦的水声,便知情况非常严重——外婆家地势很高,以前从未淹过水。

书中的场景刻画非常真实,滔天的洪水是刺眼的黄,90年代的门窗用的是插销,画面中用竹床绑成的竹筏的记忆是温暖的,也和书中的故事一样,当年我父母是从二楼被单位同事用小船接走的。

《洪水来的那天》内页图

那一场深夜来袭的洪水实在太急太凶猛,我家一楼所有的家什电器都来不及抢救,全部泡了汤,那年放假回家后,亲眼看到临近一楼天花板的黄色水渍线,也听到老妈狠夸我家冰箱质量好——漂在水里三天三夜,通电后居然神奇般正常工作。

书中小女孩一步一步跌入漩涡的场景让我心惊肉跳,当年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洪水来袭时暗潮汹涌,水位上升极快,童年记忆中,位于赣江边的住户,每年都会被洪水带走几个孩子。

《洪水来的那天》内页图

依稀记得98年之后,国家下大力气修建防洪堤,每年必来拜访的洪灾逐渐消失了,在我的记忆中也越来越淡,今夜捧读《洪水来的那天》,唏嘘不已。和逗爸一起回忆当年的场景——我们都是江西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城市,把坐一旁的逗童鞋听得一愣一愣。

今年多灾,疫情严峻,灾难不断,从郑州的洪水到各地的特大暴雨,这个夏天一直不平静。读书的此刻,北京暴雨导致两人死亡的噩耗又传来。愿逝者安息。

感谢作者陆薇尔用七年的时间打磨了珍贵回忆,留下难忘历史。

《洪水来的那天》内页图

By 黑鱼阅读创始人 刘敏

《洪水来的那天》读后感(二)

整本书主色调为暖黄和冷紫,以儿童视角回忆和讲述98年洪水的故事。

封面

环衬画了老照片,幸福美满的一家四口和温馨的小家。这种翻开旧相簿的感觉,也在瞬间勾起了我的儿时回忆。虽说知道面对儿童的图画书会有一个美好的的结局,但还是会担心他们一家人在洪水中的遭遇。他们能顺利走出困境吗?

环衬

环衬

带着这些思索我翻开了这本书,开着卡车运石头的爸爸,在滂沱大雨的夜晚赶路,冷紫色的背景里两束明黄的灯束照亮了回家的路。

下一页切换到家中,姊妹俩因为一点琐事吵架,伤了心的“我”气得跑回自己的房间。而妈妈此时心事重重的坐在窗口不远处,既忧心没回到家的爱人,又担忧连续不断的大雨会引发不好的事情,因而忽略了女儿们的争吵,没能及时安抚小女儿。

爸爸回到家后一家人齐心协力自救,最后用泡沫箱绑在竹床下的方法造了一艘小船离开了家寻找救助。一路上他们救下和家里离散的小男孩;救下一条孤立无助的小狗;遇到用船运着几头猪的一家三口等等。

守望相助

他们在灾难来临时守望相助,最后也顺利渡过难关。文尾出现了象征希望的绿,姊妹俩也和解了“才没有谁是多余的呢!”后环衬最后一幅图也巧妙的解释了姐姐在吵架时说的伤人的话并不是真的。

后环衬

整本书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原创绘本作品。

《洪水来的那天》读后感(三)

感谢小活字的扬羽老师!陆薇尔老师这本原创图画书《洪水来的那天》实在是一个感人的好故事。

我曾把童书品牌比喻成一个班的学生,猴妈问我小活字是什么?我后来想了一下,我觉得小活字是热爱传统美学文化,赴日学习过的留学生,引进的选题基本以日本优秀作品为主,也非常注重国内原创,比如小活字之前推出的于虹呈老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很棒的原创精品绘本。(p.s:图2是该书的插画明信片)

陆老师曾在山猫群进行了深度分享,我仔细听后很佩服作者。陆老师对整个故事的把控和对儿童的需要有深入的思考,对细节做了非常耐心细致的探究和完善。整个创作周期前后差不多五年时间吧,一直不放弃,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打磨,可以看到初稿和成稿的对比差距非常明显。陆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这种求真精神真的很稀有,对生活和创作的全身心的热爱非常打动人。

整本书前四页的构图和推进特别好的把整个空间环境,从里到外、从大环境到小定位,都交待得很到位,就像讲究的电影运镜一样,在读者脑中给房子做了个3D建模,只看画面就能非常顺畅地进入主人公的家,完全理解了洪水怎么来的,来的进度和速度,文本部分也有条不紊的在迅速推进剧情,交代了姐妹俩前期的偶发冲突。

书的第二页很厉害,只看文本和主要出场人物,讲的是姐妹俩发生争吵的剧情,同时描绘了作为背景的家庭内部环境。画面有很多细节可看:主人公的家是那种90年代末典型的装修风格,屋子里的各种家具摆件,甚至是磨砂花纹的窗户,都非常有年代感。门口鞋架上的凉鞋雨靴、地板上正燃烧着的蚊香盘、墙上挂着6月的日历都表明了季节和环境。

一方面外面在下雨,一方面夏季的炎热又让门窗是开着的,开着的门上绘制的是开着卡车的爸爸载着一家人,也呼应了第一页文本中交代的爸爸的工作背景。除此以外,这一页还有什么隐藏彩蛋呢,啊,挂历上画了一只老虎,我一查,果然,98年是虎年,正是大洪水那一年!(p.s:这一页我没拍,有兴趣的朋友快去买来看!)

故事文本里描写的很多细节也让人觉得真实有共鸣,比如形容主人公一开始的心理感受,洪水刚漫上来时,还想着用脚去玩水,发现水不冷,是温的,看见水里有小鱼游过很兴奋,全然没有意识到洪水的危险等等。

这本书的前后环衬设计得也很用心,放的是仿相册的全家福照片,前环衬页是洪水来之前,像每一个普通家庭一样温馨平凡的生活瞬间,后环衬页是经历过洪灾的这一家子依旧努力生活的样子。

其实最早在黑鱼阅读群就看到有《洪水来的那天》的推荐了,当时对这个少见的题材感兴趣,但封面没让我产生想购买的冲动,就一直没找来看。拿到实体书才发现内容比我想象中更好,超出期待!

整个故事都很好,画得扎实,节奏好,就是感觉封面选得有一点点吃亏,单看一张画,或者单看人脸,是不太迎合大部分读者审美的,这个封面反而放大了这个部分。

作者的绘画技巧乍一看不是那种技巧非常纯熟的,但是画面叙事的完成度、构图、细节等等各方面都很到位。故事选择洪水题材很难得,内核很温情,可惜封面既没有体现故事里惊险的一面,(至少这个场景让我一下子理解不到是主人公窒息在洪水中的画面)也不能让人感受到故事内核温情的部分。推荐给身边人看的时候,对方也说看封面以为是宣传安全教育的。

下次再也不能因为对封面的错误印象而错过这么好的原创图画书。

《洪水来的那天》读后感(四)

暑假的时候十分及时的收到一本《洪水来的那天》,那些天郑州特大暴雨灾情刚过,每次我打开新闻软件,看到的总是路人被洪水急流冲走的视频,有些人被一下冲远只剩下一个黑点,有些人被路人合力营救上来,而郑州地铁5号线的视频,我始终没敢点开来看。

听到手机声响的赞妞跑也过来看:

这是什么?这是海吗?水好黄啊!车为什么会在水里?这个人为什么也在水里?

我在想,怎么给她说洪水这个自然灾害呢?她见我没有马上回应她,自己就想起广州童谣「落雨大」,开口就唱起来: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

我心里想,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广州每年雨季都被本地居民自黑调侃的「水浸街」,和这个「洪水」是两回事啊娃!

然后慢悠悠出着小而美绘本的小活字新书包裹,第二天就出现在我家门口了。

作为国内第一本灾难故事绘本,原本我以为是娃看一次,就不会再翻的故事。 没想到,它让我看到的是一个,突然长大的小孩。

故事讲诉的是一个洪水来的那天,姐妹俩以及她们家里所发生的一切。

大雨下不停的夜晚,妹妹和姐姐抢着一本折纸书,姐姐说:「这是爸爸给我买的,妹妹你是多余的。」「你一出生的时候,爸爸想要把你送人。」

妹妹带着伤心的心情回自己房间难过到睡着,但后来被叫醒,因为洪水涌进了家里,他们必须把一楼的东西往二楼搬。

后面的故事,大概是每一个经历过洪水的家庭都会遇见的事情: 妹妹因为好奇走下被水淹掉的一楼,险些被急流卷走; 妹妹被爸爸救回来; 妹妹被姐姐拉着手; 妹妹被妈妈快速换好干净的衣服; 所有的情节,都在瓦解前面那段姐妹两之间的「气话和误会」。

小孩看这本书,会专注在洪水到来那天家里的变化,她说妈妈你看,鱼鱼一家,跑来妹妹家里了。

我借此机会打开手机,翻出那天我看的一个郑州洪水视频,和书里的画面对照一起来告诉她:

这就是洪水,下很大很大很大的雨,几天几夜都没停过,它一开始是「水浸街」,但后来远比「水浸街」要严重很多很多,那些水多到一直漫上来,淹了街道和楼房。

你觉得,把房子淹了,人还能住在那吗?

娃沉默。

后来我们看到妹妹一家,用竹床缠绕泡沫做成一条船,路过一棵树,救下一个小哥哥。

娃又问,为什么这棵树下面那么多水? 我反问,你觉得呢?

她说,因为下了好大好大的雨,水太多了,淹上来。这是。。洪水?

然后她看到小哥哥哭了又问,他为什么哭?

我说水淹得太厉害,把他家里都淹剩了一个屋顶,他找不到他爸爸妈妈了。

娃听后,又不说话了。

把故事讲完后,她就自己翻别的书去了。

过了几天,我做饭时发现她自己在翻着《洪水到来那天》,并一直看着上面小哥哥哭的那一页,小狗被救上来的那一页,来回翻着,我问她,你发现了什么?

娃有点不耐烦地说,妈妈你别问我,我自己看就行了。

于是我就识趣地走开,继续干自己的事了。

到了午睡的时候,娃躺在床上问我:妈妈,你会做船吗?

我说,我不会啊,为什么要做船?

她说:如果以后广州下好大好大雨,变成洪水了,我们就做个船,就可以划船离开被淹掉的地方了。

本来我想着的套路是:解释天文现象,普及避险知识,因为那几天我在图书馆网借到了这么一本书。

汛期知识与应急避险

目前无人评价

许冲 张英 徐锡伟 哈娜 / 2021 / 地震出版社

但这本书的「洪水防范须知」里面,并没有「做一条船逃生」这一条。

我突然发现,「做船」是个好办法,后来我想到一个更简单的办法: 我们其实可以找个橡皮艇,备个气泵,到时充好气,就会变成小船。

娃突然想到了什么,说:还要有个渔网,她说,如果我想捞鱼,拿渔网在旁边一捞就可以了。

果然是小孩子,洪水到来了,我们大人想着要有凝聚力,要团结一致,要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她想的是: 我要用个渔网,能捞鱼,又不会掉下水。

她不自知的自救自护能力,让老母亲有点感慨。

回到这个故事,其实我作为一个大人是能读出来,它想要表达的主题可能更为严肃和深刻。

但是说真的,我们家只是独生女的赞妞,她可能对一个姐姐这么说气话气妹妹觉得莫名其妙,却会对妹妹看到一楼水里漂着鞋子和里面游着几条小鱼觉得特别好玩,甚至说「我也想要有洪水」这样的天真话语。

可是她看着被救上来的哭泣小哥哥和小狗会沉默。 可是她语出惊人说「不如我们学习做条船」这样的好办法。 也许这灵光一闪只是好玩出于好奇的点子,但却让我感受到,她好像又长大了一点。

后来我们又看了好几次这本故事,有时是我顺手拿的,有时是她自己指定的。 她依旧对妹妹姐姐吵架没有任何反应,最喜欢看妹妹看见小鱼在被淹的一楼里游水,也喜欢后来大家坐着各自的「船」,往上游处划去的画面,因为里面有小猫在桶里,小老鼠在拖鞋上。

她还对最后一页,被救下的小哥哥被一个男人抱住的画面非常抗拒,每次都说,我不要看这一页!然后粗鲁的翻过去,大概是她意识到什么了。

《洪水来的那天》这个故事,在我和娃的阅读感受中,它远没有我一开始想象的那么沉重,我借此还给娃做好些汛期的避险知识,也获得了一个娃提供的,更有意义的脱险办法。 但这样的故事与这样的背景,最好永远只发生在绘本里。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