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致莱斯利》经典观后感有感

《致莱斯利》经典观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2 17:00:26
《致莱斯利》经典观后感有感
时间:2024-05-02 17:00:26   小编:

《致莱斯利》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讲述了一对恋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影片以简洁的画面和真实的情感打动了观众。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通过一封封情书表达爱意,展现了深情和坚持的力量。影片给人以启发,让人反思爱情和生活的真谛。

致莱斯利观后感篇一

致莱斯利,也是致自己,只有自身经历其中,才知地狱每分每秒触之可及。我从18年初至现在似乎没有正经工作过,经济的压力一直在穷追不舍。而原因是我的某种瘾,那种瘾超越时间,高于了一切,可瘾似乎只是缓解自己更深处的方法。放纵即是执行,我也希望有人能对我说“没事的,你并不是一无是处”可我终归是一滩烂泥,我不想自己烂下去。我想活着,我想有一天和莱斯利一样,能存在于阳光之下。他人可以看到我,我也能允许他人的目光。我希望我可以刺破我心灵上的囊肿,追寻不可见的一切。

至于很多名人表示支持该电影等等,也许上他们真的有些许共鸣,毕竟没有人轻松。身上被冲刷的污垢,只有自己永远记得。

致莱斯利观后感篇二

莱斯利中彩票的钱是怎么花的,全剧从始至终都没有说明,但是戏里角色甚至观众,都并不好奇,或者说并不非常疑惑,在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下,花掉一笔巨款,并不是什么难事。

电影有意义的点,在于试图让观众,特别是欧美观众有机会反思,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获得财富比想象中容易,有多少人出生在机会遍地,竞争不激烈的非20世纪,在欧洲,在北美,难到不是像中彩票一样,得到的太轻易。

莱斯利挥霍完这一笔钱,发现世界都变了,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建立,她始终活在自己过去,用醉酒麻痹自己,她的儿子要打工过普通的生活,在世界秩序里似乎丧失了优越感,她的朋友也不接受她,回到小镇,老朋友嘲笑她。用旧的眼光去看新的世界和规则,莱斯利一度迷茫,莱斯利怨恨她的老朋友,为什么不在她犯错挥霍时提醒她,其实资本主义最容易各自为营,也因为经济的分工形式,成在合作,当莱斯利决心从头再来,开了一家餐馆,在她打工的汽车旅馆对面,重新振兴一家被废弃的小餐厅,她的老友来道歉,确实意识到当初,应该提醒自己的朋友不要滑向错误的深渊,又批评她不应该抛弃孩子,下一代也就是未来,是约束失轨行为的根本,莱斯利的儿子也出现在餐厅,母子和好,从头再来。

致莱斯利观后感篇三

致莱斯利

这是一部小成本加小众冷门文艺片,居然获得了奥斯卡女主提名,所谓小众,就是它不容易被大多数人共情,靠着女演员们的口口相传,我却被它的题材深深吸引。

单亲妈妈中了乐透,挥霍无度,染上酒瘾,抛弃儿子,众叛亲离,如何从一个颓废的烂人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的故事。这部小成本电影只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拍摄完成,女主的演技发挥了一种独特的化学效应。

电影中有几个感触很深的情节。一是女主看到儿子小时候可爱的照片,决心为自己,为儿子改变糟糕的生活现状。当酒瘾发作时,她总是颤抖着双手,颤颤巍巍,全身战栗,却为了一个信念,始终滴酒不沾。二是女主决心开一家餐馆,实现自己十分渺小的愿望和目标,准备了十个月,终于满怀期待地开业,但是从早上等到晚上,始终没有一个客人光临,当准备打烊的时候,她的儿子开着车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当她给儿子准备好晚餐,背过身去默默抽泣,令人动容。这一幕包含了儿子对她的原谅、她和过去的和解、她对未来的期待,就此,影片结束。

不可不说,影片除了女主,还有一个灵魂人物,就是女主的拯救者,一个前妻同样酗酒的男人,出于相互救赎的情感,男主一次又一次救女主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女主荒凉的沙漠之心中开出一朵美丽的玫瑰。然而生活不是电影,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能浴火重生,男人不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们不能期待遇到救世主和贵人,当没有贵人相助的时候,自己应该做自己的贵人,请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地,千次万次地救自己于这人间水火。

致莱斯利观后感篇四

一个深深打动我的和解的俗气故事。

在莱斯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每个人应该都或多或少能感同身受。我们可能不是酒瘾,可能是多个失败的选择,一段不成功的经历,和一个个被黑夜吞噬的自己,就像莱斯利在Cream小屋一样,在黑暗的时光,精神世界总希望蜷缩起来,感到安全。

19万美元简直是命运的馈赠,砸下来的惊喜。只是这笔钱对莱斯利来说还没有完备的概念,也就是说和她的认知不匹配。可以看到电影描述的场景,不算大的小镇,人们也从事着相对低端的工作。每天的生活重复而乏味,喝酒便是乐事一桩。莱斯利当时能想到的也就是make a better life,buy some good thing。可什么才叫better life呢,没有经历过,没有看见过。给孩子买了个好的吉他,然后拿着这笔超出认知范围的钱,潇洒的娱乐,失控。就像Royal对她说的,你总是不知道给你的餐盘里的东西有多好。

如果说莱斯利是有意的,那这也就是唏嘘而已。可是整个电影让我看到她的挣扎和善良底色,就总想着她能好起来,代入自己来看,总想要人生来点希望。电影开头的一张张照片,印满了指纹,好像能看到她一遍遍摩挲着的神情,能看到她的后悔。她对james的爱,永远用James的生日下注。对皮箱的重视。以及要预付工资时,都是保持着克制。

觉醒需要观点一点点的改变。毁灭型人格总是会给自己找诸多借口,莱斯利也不断经历,不断重塑自己。第一次在James那里,James愤然的对她全盘否定,刺痛了她(那个眼神看得我真的很心碎,联想到我曾经对我母亲也这样过,非常的难过)。然后是Dutch和Nancy,啤酒当早餐的她仍是没有改变自己的念头。Thank God, 她遇到了Sweeney,开始是有了工作,一直被否定的她对自己都开始了不相信,没有完全把握住。最后唤醒她的还是James的照片。看看,你都失去了些什么。以及Sweeney理智的分析,周围的人对待你的态度和自己的行为也有分不开的关系。

困住人生的只有自己。Leslie的故事前半段看好像走入了绝境,没有钱,没有人愿意帮助她。可其实困住自己的只有自己,当她决定不活在基本上陌生的人的眼光中时,当前的生活仍旧是个好的起点。困住自己的Scream小黑屋,也能成为重新开始的LEE‘s dinner。错过的人生,继续错过也是错过,如果有勇气重新开始,做出更好的选择(克制住自己在后门准备喝酒的念头),生活会给你相匹配的甜头。

人生辽阔,能承受住错误。

感谢导演,和女主的演技,感谢这个故事。

致莱斯利观后感篇五

晚間觀賞電影《致 蕾絲莉》(To Leslie)之前,片商老闆幫大家惡補了許多關於電影的冷知識及背景故事;其中,「有口碑無票房」的確是比較罕見的。觀影後我上網查了一下,關於「草根式宣傳」、「女星群起加持背書」以及奧斯卡「入圍」爭議;均未影響我對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Andrea Louise Riseborough)的演出評價。

奧斯卡的多元性及風向問題,已被拿出來討論及檢討多時;這幾年幾乎在「獎季」及「頒獎」之前早已毫無懸念,以至於當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以《致 蕾絲莉》入圍「最佳女主角」獎項時,大家以「黑馬」視之;至少在未觀賞過電影前,很難想像就連多數美國人聞所未聞的一部電影,如何角逐美國電影最高殿堂。

答案其實很明顯,「爭議」成為了最佳「宣傳」;而女主角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的演技也絕對夠資格。綜觀幾部入圍「最佳女主角」的作品,《致 蕾絲莉》要摘獎的「機率」最小,和劇中主角蕾絲莉得到的樂透頭彩機率一樣小。現實世界,《致 蕾絲莉》的確與獎項擦身而過;而劇中蕾絲莉的確得了獎,但付出的代價卻不斐。

跌宕起伏用來形容蕾絲莉的人生似乎仍嫌不足;那麼真實世界「浴火重生」又有幾人?當一個人深陷泥沼,整個世界猶如停止往前與轉動;她彷彿被禁錮在某種時間、時空裡。惡性循環變得和機率一樣高;蕾絲莉從樂頭得主到之後消失的整整六年裡,究竟經歷了什麼?

電影《致 蕾絲莉》不急著給出一個「標準」或「正確」答案;卻非常「骨感」。觀眾幾乎還來不及從幾個手持鏡頭的中獎喜悅中回神,劇情已急轉直下,來到了蕾絲莉令人崩潰的遭遇。她身無分文、酗酒、精神恍惚,人生只剩下一個行李箱;她彷彿在執行人生的最後一個「計畫」,找到唯一至親的人,她的兒子詹姆士。

詹姆士對於母親消失六年後的到來,一方面驚恐、精神緊繃,但也憂心母親的「酗酒」問題。在無力解決與絕望之際,他被迫將母親送回了家鄉;一個牛仔、嬉皮,帶點蠻荒的小鎮;母親蕾絲莉無論如何都不想再回去的地方。當蕾絲莉回到鎮上,與其說她發現,不如說她早已預期鎮上居民對她的態度與反應;或許正是造就她當年離「家」的原因。這趟「返家」之旅得來不易。

幾乎在沒有人任何人歡迎她回家的當下,「酗酒」的老問題又一次令她的人生觸礁。蕾絲莉的問題並不會令觀眾感到意外,也不可能令觀眾感到滿意;她甚至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過去」與「現在」。當她輾轉流連至高路旁的一家摩鐵,被好心的摩鐵老闆斯威尼收留,並給了她一份客房清潔的工作,她的人生短暫地找到了平衡點。

或許電影《致 蕾絲莉》本身很難令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在奧斯卡脫穎而出;但她的演技的確在電影裡發揮了一種「獨特」的化學效應。一名居住於德州的普通單親媽媽,在某次意外中得彩票頭獎後,本以為人生就此一帆風順,卻逐漸墮落深淵…幾年後,揮霍無度的她失去工作和兒子。故事聽起來無論如何都很難符合「風向」,但她憑藉出色、自然,甚至幾近「不作戲」的真實演技,終將《致 蕾絲莉》推向了「口碑」,與一種女星的群起加持。因為換若其他人來演,又有那麼幾分的「作戲」。

《致 蕾絲莉》是一種大膽的挑戰;挑戰的不是劇情,而是圍繞在一個無她的世界裡,該如何行過人生的低谷,找到或拉住最後一根救命繩,將生活翻轉過來。

另一方面,導演《絕命律師》、《漢娜的遺言》、《紙牌屋》艾美獎名導麥可莫里斯(Michael Morris)用膠卷拍出了拍出了一種生命的荒蕪感;對照蕾絲莉的人生際遇,猶如量身定做。

如果劇情中你對蕾絲莉感到憤怒與失望,那麼就表示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如此激怒觀眾的演出是相對成功的。

致莱斯利观后感篇六

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普通且平凡的物种,因为普通,所以大家的故事都没有那么跌宕起伏,也因为平凡,所以很多人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总是烧了激情。普通且平凡的人是这个世界的大多数,然而这样的大多数却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这里说的没有是因为这些人在影视作品中没有被重视或者刻画。作为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影视作品,创作者似乎更喜欢有故事的人,而那些普通人却乏善可陈,至少是创作者这样认为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致莱斯利》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故事的人的故事,为什么主人公要选用这样一个充满故事的人呢?因为她有故事。莱斯利是一个单身母亲,因为酗酒的缘故,她在生活中众叛亲离,因为生活陷入到了困境,所以莱斯利不得不投靠自己之前没有尽到母亲职责的儿子,然而在儿子这里,莱斯利依旧是没有改掉自己放荡的毛病,于是,莱斯利被儿子扫地出门。

走投无路的她不得不回到了曾经的家中,曾经的家人对于莱斯利也是百般嫌弃,当莱斯利的毛病刚刚有了抬头的趋势之后,她又被赶出去了。好在这个时候,小镇上有一个汽车旅馆的老板给了莱斯利一份工作,于是,莱斯利在绝境之中开始了自己的改变。

这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一个绝好的例子,浪女回头大家看,且莱斯利最终迎来了一个好的结局,至少今后的生活是有希望的,这对于观众们来说是一种启示,同时也是一种正向的期待,对于每一个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的人来说,本片是一种佐证,什么样的佐证?即使是我之前犯下了很多的错误,但是我有朝一日只要是能悔改,那么我之前犯下的错误就会一笔勾销,因为人们喜欢的是坏人的迷途知返。

然而对于这个观点,对于这个对创作者来说非常熟稔的观点,我们总是会觉得有一种怀疑的成分在里面,什么怀疑呢?一个人的故事与一个人的价值。

上文我们提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普通人的故事性,普通人因为太普通,所以他们的故事大都是平淡无奇的,因此,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或者是影视拍摄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一个普通人的一生的故事的,除非这个普通人做出了不普通的故事,才有可能被搬上荧幕,当他做出来了一个不普通的故事的时候,普通人即使是生活中最细微的举动也会被用放大镜放大,以便从中找出来具有艺术价值的成分,然而这个时候普通人也就在包装之下完成了不普通的跃升。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做出来不普通的事情的,如果他没有这样的事情的加持,那么他会被创作者注意吗?

答案显而易见,莱斯利是一个普通人吗?有人可能会说她是,她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且是一个具有很强故事性的普通人,年轻时候中过大奖,中年时候抛弃了家庭,后来渐进沦落,最后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完成自我救赎。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没有谁能说个不字,然而正是这样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才造就了莱斯莉的故事性,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当然,创作者是不会朝她看一眼的。当我们在谈论一个精神励志类影片的时候,我们在谈论的可能是一个人在绝境中如何求生,然而我们所观看的这些影片大多并不是普通人走向,至少其中凸显的很多故事都不具有普通人的参考性。

普通人太多了,他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也没有坚强勇毅的性格,单反有一点与众不同,他就会被拍成影视作品,然而最终没有被发掘,原因还是在于普通人太过于普通,即使是找一些参照性,创作者们也不愿意从普通人当中委身下去听一听平凡的故事,或者看一看,平淡的生活究竟有没有意义。因为普通人不具备故事性。

然而当我们看多了《致莱斯利》这样的影片的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办法从中找到共鸣的,我们没有办法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样,犯错一个接一个,然后却能绝境反击完成救赎,往往很可能当我们犯下了一个错误的时候,就已经预示了人生的彻底失败,而自我救赎更是无从谈起,然而我们就不应该被谈论被提起了吗?

不应该吧,普通人也应给被致敬,被讲述,甚至被搬上大荧幕。因为那些所谓的励志故事,细细去看的话,实际上跟我们普通人的关联并不是很大,因此也不具备指导意义。成功是少数人的事情,而生活是大多数人的事情,如果讲述一种跌宕起伏的生活成为了主流且不能出现任何有悖于这种主流的故事存在,那么小众带来的大快人心就会越来越淡,看多了这种形式主义的表演,无聊就能贯穿全片。

……你好,再见

致莱斯利观后感篇七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致莱斯利》。

片名To Leslie (2022)。

影片开场用一段快速蒙太奇讲完了故事背景。女主人公莱斯利(Leslie)是一名生活在西德克萨斯州的单身母亲,她年轻时很幸运地中了税后19万美元的彩票,但6年之后她就挥霍光了钱财。

她酗酒嗑药,沉迷于各种低层次的肉体享乐,最终搞得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她常年被酒精麻痹神经,行为粗鲁无礼,很难拼出一个连贯完整的句子,随意涂抹的口红看起来显得有些惊悚,甚至在跳舞时都能在乡村音乐中摔倒,然后第二天在头疼中醒来。为了摆脱头疼,她又开始酗酒,重复前一天的行为。

和所有醉鬼一样,莱斯利试图以欺骗自己的方式愚弄世界。

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的莱斯利向20岁的儿子求助,她承诺自己不嗑药不酗酒,但很快她就酒瘾发作,将承诺抛之脑后。

这也说明,莱斯利已经是惯犯了,这不是她第一次欺骗亲友,她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欺骗周围的人,直至耗尽了所有人的耐心。

莱斯利的行为看起来很像《无耻家庭》里的弗兰克。

对比弗兰克数十年不变的躺平,莱斯利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并且也是真的想改变自己,重新找回家人朋友。尽管这条路很难,但莱斯利还是开始改变自己。

《致莱斯利》就是讲述这样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莱斯利触底反弹,勇敢地面对自己充满遗憾的过往,为儿子、为家人去创造一个美好生活。

《致莱斯利》并没有直接告诉观众莱斯利曾经做过什么,观众只知道她中过彩票,然后就是六年后活得像只蟊虫。这六年里发生了什么、她经历了什么,观众只能通过只言片语和周围人的态度进行脑补。

大家不禁会好奇,为何一个躺赢的开局会落得如此下场,甚至连至亲都对她避之不及,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厌恶。

英国女演员安德丽娅·赖斯伯勒(Andrea Riseborough)在这部安静有力的微型杰作中,奉献了精彩表演。

莱斯利的表演证明了她是最佳女演员的有力竞争者,影片着眼于一个非常小的点,拍摄了一个自我救赎的成熟故事。因此影片的看点也都集中于女主角的表演上。

她的表演层次丰富,真实感强且令人心碎。导演用35毫米胶卷给影片带来上世纪70年代的氛围,角色们真实有力的对话会让观众相信,跌至谷底的莱斯利每分每秒都活的很艰难。

安德丽娅·赖斯伯勒凭借本片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成为了提名中的最大黑马。要知道,《致莱斯利》这部电影本身实属籍籍无名,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部电影,影片票房也只有2.7万美元,甚至还不如莱斯利中的彩票金额多。

尽管影片票房很低,这并不妨碍大家肯定安德丽娅·赖斯伯勒的表演。众多好莱坞明星为她站台,凯特·布兰切特、爱德华·诺顿、凯特·温斯莱特等人纷纷表示高度赞扬,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甚至说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伟大的女性表演”。现在众多影迷也注意到了这部影片,开始选择补上这一部电影。

本片女主角安德丽娅·赖斯伯勒曾经和扮演詹姆斯(James)的欧文·泰格(Owen Teague)在Netflix的美剧《至亲血统第二季》(Bloodline Season 2 ,2016)中扮演过母子,这次两人继续扮演母子。

安德丽娅·赖斯伯勒的表演配得上大家的称赞,但影片并不是那种让人难以忘怀的佳作。

类似的成瘾电影很多,而且基本都是相同的套路,主人公陷入痛苦,不断的复发,然后重新振作,开始学会生活。

在《致莱斯利》,莱斯利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成瘾的绝望之中,身边的亲戚朋友则见惯了她的丑态,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之情。莱斯利毫无疑问地生活在炼狱之中,观众唯一不会确定的就是她将堕落到什么时候。

《致莱斯利》主旨有关堕入谷底之人的自救,是一个幡然悔悟痛改前非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莱利斯是唯一也必须是唯一的主角。

斯威尼(Sweeney)为莱斯利提供帮助,但他在这里并不是救世主的角色。他孤独、善良,出于善意而提供帮助,主要是因为自己是以外人的身份进入这个故事。他原本并不住在这里,前不久搬来之后才在小镇定居,对莱斯利的过往并不了解。更重要的是,他因为前妻酗酒而触景伤情,想通过帮助莱斯利给自己并不开心的过往一次救赎。

可以说,莱斯利不仅完成了自救,还从某种意义上帮助了斯威尼。

浪子回头绝境重生,

精湛演绎铸造黑马。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