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微物之神》,感受到微观世界的神奇与壮美。作者通过描绘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方式,展现了它们的独特魅力。书中充满了科学知识和趣味性,让人对微生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本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微小生物的伟大之处。
《微物之神》读后感(篇一)
一本关于回忆与死亡的书。
宗教、社会等级、历史。处处流露的悲伤很深沉,但悲伤中不见一滴眼泪。也许她们的眼泪已经流干,而面对命运,也实在不能做什么。很多次,我不得不停止阅读,因为对其中的人物感到恐惧,起鸡皮疙瘩。很多次,我又不得不重新拿起书读下去。
1/7页《微物之神》读后感(篇二)
文字富有哲理,细微之处无限放大。起初总觉得有点生涩,却是不是被一段段文字吸引,嚼了又嚼,的确很有味道。仿佛瑞海儿总是无助的站在你面前,用她孩子般敏感而又绝望的态度告诉你,这是我的人生,无可奈何。曾经看过一部影片《沙漠之花》,残酷的当地风俗约束了作为女性应该拥有的。同样地,在本书中,残酷的种姓制度,宗教束缚吞没了爱,令人扼腕。
2/7页《微物之神》读后感(篇三)
the god of small thing
You are the god of lost,you are the god of small thing.
你是神,存在在我失落的生命里,你是神,遗失在我微小的痕迹里。你的名字叫做爱情。你的名字叫做我。你的名字叫世界。
《微物之神》讲的是生命抹布般质感(我实在找不出其他形容这部小说风格的比喻了)。维鲁沙与阿慕违背等级的爱情,帕帕奇、玛玛奇愚蠢的婚姻,恰克白痴的革命,宝宝克加玛露骨的世俗,苏菲默尔的死亡,玛格丽特的绝望,瑞海儿与艾斯沙之间不可填补的间隙……都是这块抹布上的小破洞,洗脸是不可能了,只能擦擦桌子上的残渣。
我们只是小破洞,我们只是小残渣,所以我们有的只是一个失落之神,微物之神。
3/7页《微物之神》读后感(篇四)
总算是看完了,我一贯是一个非常认真甚至说一本正经的读者,在读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石田衣良的《池袋西口公园》,我拿起了这本从图书馆借来的第三本书。
我自己也写了许多的小说,我也总在探求文字与情节,人物与画面感等等小说被构建的机要。但是我没法不吐槽这本书。我花费了两天来看它,最后合上书时,我觉得这两天的时光都在对我哭泣!
这是一本支离破碎的书,炫技般的描述,不停重复的连篇累牍,完全摸不着头脑的比喻,偏离主题的絮絮叨叨,这是一个女人在子宫内渴求被自己欣赏的絮语。我不能理解豆瓣给予它的高分,我不能理解众多人对它的认同,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糟糕的读者。或许是,我已经过了对文字某一层级的认同。
那个层级,是属于杜拉斯的,是属于安妮宝贝的,是属于七堇年的,漫无天日的文字编织起来一张透不过气的网,除了絮叨就是絮叨,我不反对比喻,我认为比喻让画面鲜活,然而在这几个作者的书里,比喻是完全不遵循常理的,你可以觉得它们都很艳丽,但是注意:比喻一句连着一句、那些比喻一点也不能从我心里勾起认同。当比喻取代了本体的意义,当比喻开始繁复,当比喻自给自足的勾画了一个个不需要它诠释的形象,我不知道文字的意义是否被过度化了。
对我来说,《微物之神》浪费时间,里面所谓优美的句子,没有给我优美的想像,没有真正能够附着的意义,没有生命本身的真实感。
它就像一粒掉在地上,碎得不能再碎的饭渣渣,而阿兰达蒂把它捡起来,饶有兴趣、津津有味的咀嚼,再把她嚼完的粉末连同着她子宫里面渴求被认同的那部分孤芳自赏,一起被吐出来,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感想。
4/7页《微物之神》读后感(篇五)
《微物之神》是我读的第二本获布克文学奖的小说,前一部是基兰·德赛的《失落》,同样出自印度女作家之手。两部都是今年读过的最好最珍爱的小说。
从她们的文字中,窥见异域印度的伤疤:《失落》——后殖民时期的自我身份指认过程的艰难与困顿;《微物之神》——种姓阶级社会的不公、女性地位的低贱和新时期革命投机主义的荒谬。
刚开始读《微物之神》前50页,一直很出戏,难以融进去,相对于当代小说而言,有过多的景物描写,而毫无头绪的人物相继出现。即使第一章就描写葬礼,描写分离与重逢,但那之于读者如陌生人一般,不痛不痒。
其实《微物之神》300页只讲一件事,英国的混血表姐到临阿耶门连前后发生的事。只是洛依将每个拥有高潮的细节依次排列:上一章讲述结果,下一章或若干章以后揭开因由,形成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茧。这让我想起阎连科的《日光流年》。
最后的悲剧戛然而止,重新倒回悲剧前美好的夜晚,阿慕和维鲁沙在河边相约,“明天”。小说到此为止,没有了明天的下文,并且读者已经得知他们的明天是生命的尽头。极具震慑力。我再倒回去重新阅读前几章,死亡变得令人无奈,分离让人歇斯底里……这是一本可以循环往复阅读的小说,就像它自身结构。
洛依的文字令人惊叹,称之为针对心理和观察的“微观世界”也不为过。阅读就像观赏曼陀罗花一层层绽放开来的过程,赏心悦目。比如将瑞海儿的恐惧描述为帕帕奇的蛾多毛的腿立在心头(也寓意帕帕奇鬼魂似无处不在的家族权威阴魂不散),艾斯沙的恐惧通感为黄色的橘子汽水,冒着气泡。
还有那些作为父权社会受害者而为虎作伥、被丈夫打反而仰慕丈夫的旧式女人,代表人物是玛玛奇和宝宝克拉玛,也是作为女性的作者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处。
P.S.疑问:
1、如果是中国人写这类反应生存环境的题材,会否被扣上“以国人之丑邀洋人之赏”的帽子,继而被禁。
2、英国布克文学奖的评委有没有带着眺望落后的东方的高姿态来评奖?连看两位印度女作家反映印度生活落后、人民思想闭塞、(作者态度虽贬但)民众向往英国生活而获奖的作品,不禁有这种猜测。
5/7页《微物之神》读后感(篇六)
作者给出了结局,给出了事情的开始。并且不断地向其中填充内容,使其变得丰满起来。然后左边、右边、左边、右边。左边,抓住了引起灾难的一层层线索。右边,慢节奏的叙述了灾难发生后人们的心理、神态以及环境的巨大改变。最后,笔尖轻点般叙说着那件毁灭的事情。
那一天的故事。一天足以改变事物的轨道。
谁都不知道谁在某一天做了一件足以引起巨大灾难的动作。并且之后的一个又一个的动作为线索般地引导着最后结局的发生。我们也只有用倒叙地视角去看最先的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如果没有遇到那个人,如果没有那个人的一句话,如果没有那个人的一句话引起的某个孩子的好奇,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将又是另外一个版本的。(这不禁让人想起《蝴蝶效应》这部电影,一个小小的变动将引起结局的巨大改变)
一双眼里有海洋的秘密。
选择不开口说话好像就能掩藏一切秘密的男孩。
库布强,一只瞎眼、秃头、患失禁症的十七岁杂种狗。它带着空了的膀胱和无愧的良心抬头看着男孩,它那不透明的绿眼睛在灰色的头颅中,就像满是浮渣的水池。
这是我一直记忆深刻的画面。那种隐约带着坚强的态度,让人心里泛酸。
如果那个男人是“微物之神”,那应该象征着人性,善良、真诚以及人的欲望。不被规则所束缚的热情及自由。
是怎样的律法规定了谁应该被爱,如何被爱,以及得到多少爱。
“非贱民”将“贱民”踩在脚底的快感。男人打女人的习惯。这些由历史所遗留下来的“法则”,将每个生灵戴上链铐毒打。
女人的叹息,在其中的虐性的心理。孩子们的天真。以及谋杀孩子们天性的不公平待遇。
谁能出来说话。
疾病、肮脏、病态。
希望是被谋杀的。
6/7页《微物之神》读后感(篇七)
因为替师姐去开什么失业就业大会,随便借了同学一本书,微物之神,一个印度人写的,吴美真译的。好吧,恕我无知,真心不知道她们。我看书有个习惯,喜欢看书的序和后记,好吧,这书却都没有,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位印度作家(后来才知道是位女作家),还说作者因这本书成为第一个获得全美图书奖,英国布克奖的印度作家,震惊世界文坛。好吧。。。震惊世界文坛!
“阿耶门连的五月是一个炎热,阴沉沉的月份。白日长而潮湿,河流缩小。黑色乌鸦贪婪地吃着静止的,布满灰尘的绿色芒果树上那些鲜艳的果实。。。”啧啧,这确实不是我喜欢的写作风格。用一堆无聊的形容词堆积成一句句可有可无的,甚至占用好几页纸的废话!震惊世界文坛?也许吧!
讲课的人没有用麦,仅用自己那不冷不热的语调讲着不咸不淡的话,面对着好几百号的人,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给我们传授着他所谓的经验。周围的人睡觉的睡觉,吃饭的吃饭,聊天的聊天,各干各的,很是符合现代开会的现状。而我,还是看看那所谓的印度人写的所谓的震惊世界的微物之神吧!the god of small things!呵呵!
“不算老。
也不算年轻。
一个可以活着,也可以死去的年龄。”
会开了一天半,两个上午,一个下午,书,看完了。在书的底面,看到这么一句话:“这是一部让人欲哭无泪的小说。”我突然想起白岩松曾说过,当无法用语言表达情感时,音乐和绘画就出现了。
我不想说印度这个国家怎么样,她的等级制度怎么样;也不想说这对异卵双包胎怎么样;也不想说阿慕和维鲁沙怎么样。是的,我什么也不想说,因为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后悔自己小时候语文没学好,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我后悔自己对绘画一窍不通,不能用笔画出我的想法。
微物之神,是维鲁沙吗?也许吧!他是最底层的最不洁的人,他学过木工,手艺非凡,对机械有着灵敏的天赋。他本来可以安安稳稳地生活,可却爱上了来自上层阶级的阿慕,一个不该爱也不能爱的女人,悲催的是,阿慕也爱着他,结局自然是一个悲剧。悲剧不只发生在这一代,还在阿慕的一对异卵双胞胎身上。瑞海儿和比她早出生十八分钟的哥哥艾斯沙也随着维鲁沙的死分离二十三年。他们是那么的心有灵犀,那么的开心。一个喜欢把头发弄成猫王一样的飞机头,一个喜欢用“东京之爱”将头发系成一个喷泉。他们爱着阿慕,也喜爱着维鲁沙。是的,事情可以在一天之内发生改变。两个孩子被迫分开,却又都变的沉默寡言。二十三年后,陌生的是身体,熟悉的是灵魂。the god of small things。和时间相比,我们似乎都是微物之神。。。
当看到阿慕和维鲁沙在一起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时间就这么静止在这里,我不想再看下去,脑子空白,仿佛希望用这些去静止时间,让这美好停留下来。是的,它确实停留下来了,因为它就静止在书里,固定的页数,固定的行数。。。
几个月前的晚上,我和他坐在操场的观众席上,他在打僵尸,我在看着。多么希望时间能够静止,就这么一直下去。是的,它确实停留下来了,静止在我的记忆里。。。
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