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m》是一篇感人的散文,作者用简洁的文字描述了一位乐观坚强的癌症患者的故事。在面对病魔的折磨时,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用坚强的意志面对生活的挑战。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1cm读后感第一篇
刚刚看过,感觉一般,他试图告诉我们很多,不过不是属于我能接受的方式。常常很多图画、常常很多文字……不知道别人的感觉是怎样
摘录一句“集体照是把其他人作为背景的单人照,谁都会先在集体照中找寻自己。恋爱法则的第一条第一项是鼓励对方的自我陶醉感”
1/9页1cm读后感第二篇
快乐与悲伤,
肯定或否定,
情节何其相似,
发现,每一个人,
不过重复走着另一个人曾经走过的道路。
书里描绘的,
不过是一些小小的感悟而已。
我却一边看着,一边思考着,一边点头,一边笑。
那些智慧或者感叹,那些细小的琐碎的一切,原来,就是我的生活。
2/9页1cm读后感第三篇
曾试图推荐给朋友们,但是大家给我的回应都是:嗯,上厕所的时候可以翻两页,比翻八卦杂志强,放在洗手间的杂志栏里也比八卦杂志显的小资些。。。书和音乐有时候会出现惊人的相似效果,这本,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像夜壶,需要它的人视它为宝,生活一帆风顺的人或许对它一点兴趣没有。也视情况吧,失恋的人,愤青的人,小资的人,爱幻想的人。。。可以有选择性的看一部分。
3/9页1cm读后感第四篇
这本书我也差不多不止翻过一两遍了 不过还是不大记得内容
其实写的很好 也有些相同的经历 几乎每翻一页都要笑一下
被折过的痕迹是去不掉的 就像爱过一样
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 我觉得以前那些爱过的人 随着时间的增加
渐渐的淡出自己的生活 想起以前说过的话 那些行为 有些幼稚
有些傻逼
可是仍旧爱这本简简单单的书 大多是插画 可是内容真不错
4/9页1cm读后感第五篇
这本书我也差不多不止翻过一两遍了 不过还是不大记得内容
其实写的很好 也有些相同的经历 几乎每翻一页都要笑一下
被折过的痕迹是去不掉的 就像爱过一样
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 我觉得以前那些爱过的人 随着时间的增加
渐渐的淡出自己的生活 想起以前说过的话 那些行为 有些幼稚
有些傻逼
可是仍旧爱这本简简单单的书 大多是插画 可是内容真不错
5/9页1cm读后感第六篇
正在读的一本书,还是电子版的,很为自己这样的行为感到伤心,就想到了小时候对着妈妈生气说的话:“我不要学做饭,反正以后有食堂,我也不要去练字,以后都是用电脑的。”
现在一个人在外,真的去吃食堂,真的只用电脑了,反到烦恼不安了。
这本绘本一开始就说着对书的想法。创意,有趣,一个自由的设计,只为了自己吧。长大了就开始给自己买各种各样的书,笔记本,在上边画画,写字,留下痕迹又忘却。
有的时候反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和想法是什么了。像得了健忘症。
书,在慢慢的看,什么时候看完了,还记得自己的想法,再来写写吧。
希望如别人说的,它可以引起女性的共鸣。
6/9页1cm读后感第七篇
1cm的距离
这么近,那么远
彼此依偎的太近,所以选择逃离,称之为“恋人”
两者牵手的太密,所以挂念一声,称之为“朋友”
彷徨时,快乐时,有个幸福的港湾,称之为“家”
Icm的距离
这么近,那么远
爱自己的同时,提醒他人也善待自我
不沉迷于无徒劳的伤害,睁眼看看世界
偌大的空间向我们展开,放开了,便是自由
1cm的距离
这么近,那么远
见与不见,念与不念
都在这里,在我们的心里
1cm,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摧毁你,
在我们把所有问题拿出来的时候,给一米的阳光晒晒吧
7/9页1cm读后感第八篇
动人的《1cm》
不能不说这是很美的一本书,从插图、设计到内容,都很精彩。虽然还没有达到那种让你惊叹的地步,却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能够发现那种让你眼睛一亮的小创意,还有让你的心一动的语言,虽然两者并不是总结合得那么完美,却让你不由得不喜欢这本精致的小书。其实没有什么完美,这本书已经很不错了。
这本书是由两个韩国女孩合作而成的一个是负责内容,一个负责美术设计,在一开头两个人就都露面了,然后一同在讲述一个故事,1cm只是引出这些内容的一个开头。我们还需要1cm的爱,我们还需要1cm的信任,1cm的机警,更需要1cm的休息。
书里面精彩的设计随处可见,几处让你折叠的部分,也都意味深长,里面的几个反复出现的人物也都各具特色,让你回味无穷,不过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最后那个部分,里面的几段文字,让我难以忘怀。
“神不会那么清闲,神不会毫无缘由地将一个人送入这个世界。”
“谁都有长不大的部分
那是在人生的某种视点上停止成长的部分
就像中学时的个子和现在的个子一样
小学时的绘画实力和现在的一样
但是
停止成长的部分
和正在成长的部分一样
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不要否定,让我妈自然地
接受那些不再成长的部分”
是啊!正是那些停止成长的部分牺牲了自己的成长,才换来你想要成长的部分的健康成长。
8/9页1cm读后感第九篇
大概是大前天,我在卓越上闲逛,在一份严肃的订单里顺手订了一本轻松愉快的“花花书”,叫做《1cm》。
内容的确轻松休闲,可以让压力太大的女性读者,解决在上下班挤公交途中无聊发呆的问题。该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并且“读的时候可能会拿起笔来画画,也可能需要将书折页,还可能需要跳跃到另一页面……”,因为插图精美,文字不多,个人认为看完了可以拿来当日记本、随笔本使用。几乎每一两页都是一个轻松的小故事或人生哲理,部分篇章里幽默风趣的说出了女性的心里话。
我男朋友说这书稍有骗钱之嫌,但是我觉得人生偶也需要放松一下、小资一下。若是读的每一本书都那么艰深犀利的话,久而久之就不能再对社会保持中立和轻松,就会因为过分愤世嫉俗而失去对于身边幸福的洞察力。所以偶尔看些富有人生小哲理的小品还是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就当它是零食或者下午茶——当然不能当做正餐,但在心烦低落的时候拿来磨磨牙还是可以的。这一类的书也是因此而存在的吧。
但迫于舆论的压力(我男朋友鄙视的眼神),我打算把这本书搭顺风车一并退掉。另一本要退的书是一本很好的书,但因为我搞错了购买数量,不幸多来了一本。价格不低(40多元),并且是比较专业方面的书,再加上男友也同时发生了同样的错误,所以就一并拨通了客服热线。
反正内容也不多,在退掉之前不如看完它吧。一方面怀着对道德的不安,一方面为了不影响这本书的二次销售,我小心翼翼地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却在书的最后一页发现了一个错字。
这件事就这么开始了……
书的作者应该是两个韩国女生,心态很好,画工不凡的样子。一个叫金银珠,一个叫金材娟。但是在书的最后一页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纰漏,将金材娟的名字错印为金“林”娟。虽然很少有人去看那一页,但不论是对于作者还读者来说这个错误都是很失礼的,百分之百不该出现的,应该严肃对待的——即使它不是一本有严肃内容的书,但至少要有严肃的态度,并且在细节上不能有失专业水准。
但是这样的失误并不是不能原谅的,负责校对工作的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也一定希望自己校对过的书可以完美无瑕,更何况这是这本书的中文首版,出现一点失误其实很平常。只要在下一版更正,最多再随书发一份声明致歉就可以了。
我想来想去,觉得应该告知出版方,但只在封面内侧找到团购直销电话。电话有两组,一组北京一组长春,由于这本书的出版社是吉林文史出版社,所以我拨通了长春的电话(从北京用手机拨打的长途)。当时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30,接电话的是一位男性,我刚刚表明了来意说:“我是一位北京的读者,刚刚看完了《1cm》,在书中发现了一处错误。”却被那男子回应说:“下班了,明天再打来吧。”
我的不快可想而知了吧。
虽然这本书的含金量并不高,但我看得轻松愉快,看完之后也还沉浸在美好的余味中。所以,得到这样的回答就好像一碗鲜汤喝到最后一口喝出了苍蝇,主子给丫头提了个建议却被丫头扇了一耳光,临近高潮却被迫忍精不射一样,十分的不爽。
本来我就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拨打的,因为我并不了解书籍的团购直销是不是直属于出版社。但既然让我明日再打,就说明这件事仍然是在这个号码所属单位的管辖内,那么既然有人接电话,为什么还要我明天再打?如果这件事不在该单位的管辖范围内,为什么还要我“再打”呢?
大概那人并不明白,读者是没有义务为你更正错误的,因为既没人付给我工钱,也没人会为我报销电话费。甚至其实我是应该投诉的,因为这是责任方的工作失误,它侵害了消费者应有的权益。而我却被告知“明天再打”,并且我打的是长途。
后来虽然我满心的恶心,但还是秉着内心的正义与执着拨通了北京方面的电话。这次的通话稍稍挽回了一点我对这本书责任方的好感,虽然接电话的女士没有表现出热情,却至少表现了基本的礼貌——询问了错误,并简单地致谢。可吃到苍蝇的反胃感却还是久久不能消除。
书的封面上写着:
“脸庞接近1cm,随之而来的是kiss
高跟鞋再高1cm,是女人永恒的梦想
改变固定观念1cm,眼前将会展开新的世界”
而我想在封底上再加上一句:加强责任感1cm,图书市场才能向更繁荣腾飞。
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