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是一篇描写唐朝历史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唐代诗人的描写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展现了唐代盛世的繁荣和辉煌。文章中融入了对文化、风俗和人物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唐代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整体而言,这篇文章让人感受到了唐朝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厚重。
《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读后感(篇一)
刚看了个开头。但是买书的时候买碟子的胖同学告诉我这本书很不错,虽然没有看过《明朝》,因为不喜欢明朝历史。但是我还是很有信心将这本书读完,太喜欢唐朝那么美与华丽,繁华与苍茫。
1/7页《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读后感(篇二)
《唐史并不如烟》内容: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在山呼海啸的人群中,青涩少年李渊静静伫立,此时他的身份是大隋独孤皇后的外甥。没有人能够想到,36年后,当年的青涩少年成了大隋王朝的掘墓人。
在隋末的乱世中,李渊不是起事最早的,也不是实力最强的,但他却是笑到最后的人。遗憾是,他生活在隋炀帝与唐太宗的夹缝之中,跟隋炀帝的身后臭名相比,他太黯淡了;跟唐太宗的身后盛名相比,他太平庸了,但风云三百年的大唐开国却始终无法绕开李渊。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对手,也照出了自己,大唐开国是强者李渊奋斗的结果,也是隋朝无意中成全的结局,大唐开国是历史的传承,更是王朝更替的宿命。
2/7页《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读后感(篇三)
隋、唐、南北朝,本来是一家?请看
杨广的爹杨坚干掉南北朝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
李渊=隋炀帝杨广的表哥
李世民的爹=李渊
武则天的爹=武士彟(yue),当年跟随李渊起兵造反,当时其为鹰扬府队正,资助李渊起兵,开国功臣。
从这个层面去看,哪有什么朝代更替,只是换个人登基而已。搞来搞去还是一窝!
3/7页《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读后感(篇四)
2015年初版的这部唐史通俗读物初读时仅是觉得普普通通,如今来看,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油腻。
早些年《明朝那些事儿》横空出世之后,市面上呼啦一下子跑出来一大批跟风之作,这本就算是其中之一吧。在自序中,作者还回顾了一下出版时为什么没有成为畅销书的疑惑。一部通俗读物没有成为畅销书的原因倒是很好认定,水平不行。
首先来说,里面加入了过多没有必要的调侃,故作幽默的效果只能是尴尬。即使除去了这些莫名其妙的俏皮话,叙事能力也仅是平庸而已,限于能把事情讲明白,表述不透的时候还要引用一些不加释义的典籍古文,至于作者自己的史观更是毫无踪迹可寻。
所以说,把它当作比义务教育课文稍详尽的白话历史过程就好,不必期望过大。
4/7页《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读后感(篇五)
哪位说这本书好的?我10元卖给你好么?
能耐着性子把这本书读完,已经不错了,豆瓣上有试读的章节,大家不妨试试看,我是受不了,作为一个对中国历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很想着去了解每个朝代,第一次买书,是《明朝那些事儿》,那真的是爱不释手!咱也不是啥专业人士,读点通俗的历史书挺好的!娱乐自己,还长知识,后来看到了这本,还有《那时汉朝》《如果这是宋史》就各买了一本,回家读,于是乎,内牛满面...大哥,俺真的伤不起啊!
一开始就啰啰嗦嗦,这是写史么?废话连篇,李渊、李世民、杨坚等等人物翻来覆去的对比个不停!我是来读史的,不是看评价的!你只需要按照历史的车轮,加上自己的一点风格,将历史还原给我们渎者就好了,废话连篇,好似很搞笑,有意思么?李渊介绍的不清不楚,杨坚如何创建隋朝也一笔带过,好像不是在写史,而是随着自己的喜爱而来,想写什么写什么...
历史讲的不清楚,还在凑字数,很多话,前前后后重复多遍...无奈了
不知道是欣赏水平的问题还是大家过于满足,还是托比较多。这些书的评价好像都很高!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随你们去吧!反正我不会在买这系列的书了,谁想要这本,我卖给他!
5/7页《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读后感(篇六)
昨天把书看完了,感觉还是蛮好的。当初是因为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循着里边的推荐买来了这本书。并未期盼能写得如同当年明月那般好,但也许正是要求放得不高,所以看完还是蛮惊喜。
其实想想,中国的哪朝哪代没有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与传奇的故事呢,将正统的史书稍微梳理一下,加上一些心理活动与神态,其实历史人物就这么被拉近了,让大众买账应该是并不困难的。我看到尧君素坚守隋朝孤城时,当真十分感动。对于杨广的印象,也有了不小的改观。
感觉作者叙述的功夫相当不赖,史实比较完整,虽然有时候感觉有些重复,应该还是瑕不掩瑜。幽默的功夫虽然没有当年明月到家,还是可以的。书中的文言文比明朝那些事儿中的多一点点,初看这些部分时有时会有些辛苦,但还挺有意思的。整本书有吸引人读下去的本事。
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有才之人来说说这本书~~
6/7页《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读后感(篇七)
周星驰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就教育我们,美女是要衬的。所以当我拿起《唐朝从来不淡定》翻了下迅速放下后,再看同样题材的本书,真是觉得好。
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之后,用现代汉语写此类断代史的出书者们就都找到了同一首歌或者说同一种调调,那就是用调侃的语气、用现在的语境去套历史上那些事儿,但是最起码要文笔通畅吧,调侃、现套古也要自然点吧,我没多牛的鉴赏力,还在努力阅读培养中,但在我的读时印象读后观感里,最起码人家,看下作者,是曲昌春做到了。好,时间、金钱都不白费,这就是我对阅读物的要求。漫天盖地的书,能在出版物中拒绝贴上“垃圾”标签,我觉得很够意思了,也许不能多高分、多畅销,最起码能够满足读者对书中所述那个时代的了解需求,并保持我们对此类书的兴趣、信心,你还想怎的?
有所得的是对李渊的看法,以前印象流觉得李渊托李世民才能做开国皇帝、并且被玄武门之变,没什么能力可言,《大唐双龙传》里那个小刀更加深了这种印象,现在想想也是,没有两把刷子也真干不了大唐董事长,窦建德够英明神武的,没搞定。有人非说李渊只是生了个有CEO能力的好儿子,那你也生一个啊,第一,你有这本事生出来吗?第二,在现有教育环境下,还能成长出个李世民来吗?做梦吧。
另外,此书印刷的文字感觉很好,看着心里那个舒服。我就喜欢这种能增进内容价值的形式,一本好书(指内容),如果是不欣赏的字体、颜色以及封面、装帧,我情愿不看,留待更好的版本。这毛病导致脑子里很多未读的书目,所以顺便记下来书面谴责一下自己。
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