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灾异手记》读后感锦集

《灾异手记》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8 08:10:31
《灾异手记》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5-18 08:10:31   小编:

《灾异手记》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在灾难中的生活,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坚韧。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灾难带来的恐惧和绝望,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互助与勇敢。作者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灾难背后的真实情感。这本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灾异手记读后感篇一

实话说,挺失望的。基本是作者十几年前的系列报道合集。

数据大多也就只更新到2005年,最近的也只是2008年。个人观点,这类型的书籍,如果没有最新的数据做支撑的话,很难能够说服读者或者说让读者真正感同身受。因为作者的论述还停留在“中国未来xx年将会成为碳排放第一大国”,以及,对于减排的一些方案建议,十几年前完全无法想象的技术如今已经落地甚至是大规模商用了,这个时候再去讲述风电,电车的起步似乎太落后时代了。

灾异手记读后感篇二

作者从自己的老本行记者的身份出发,以调查的角度切入了位于北极圈阿拉斯加的希什马廖夫村。这个人烟稀少、宛如室外桃园的因纽特人村落,似乎是地球污染、环境变化的最后净土:稀少的人类居住和人类活动,但其实见微知著,我们在最大规模人类都市中视而不见、掩耳盗铃逃避的所有环境问题,在这里都以更直观的面目一一示显。越来越薄的冰壳、更频繁的海中巨浪和几乎摧毁村庄的暴风雨,都让人居村落不得不投票表决搬迁至陆地,甚至保持着捕猎生活的当地人也开始承认:气候变暖已成事实……(注意本书写作是2005年)

一个近似桃园净土的地区是怎么成为气候变化中早早“中枪”倒地的选手呢?我个人以为另一个例子也许能窥见一点答案:几年前我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中看到一个冰川模型旁边有个解说立牌,当时没有拍下来,但是内容很多年都无法忘记,大致是说青藏高原某地方数年前地表涌泉数量众多(毕竟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几年间的时间牧民竟然反映说是地表往下打几十米井都不出水了……环境严重恶化的“门”早已经打开,警戒的回天红线也早就越过,只是在生物物种单一、环境中各种制衡元素更脆弱(也就我们看起来更单纯净美)的地方率先漫延结出了“可怕的果实”

灾异手记读后感篇三

虽然本书是十年前写的,数据也是十年之前的,但作为探寻气候变暖问题的科普读物,读来令人触目惊心。从阿拉斯加、格陵兰岛、冰岛的北冰洋及海冰冰川的缩减,到阿卡德诅咒,很多文明的消亡可能直接因为气候变化,再到京都议定书最终无法被美国等国签署,以及不断酸化的海洋,如果没有海洋对二氧化碳的接收,更不知人类生存的环境会如何恐怖。其实每年大家都觉得比往年热,书中提到的1988年我印象深刻,因为那年高考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难忘的炎热,考场里没有空调,只有冰块,真的有人热晕。作者提到澳洲大堡礁珊瑚,我想起11年曾在那浮潜,就看到大片珊瑚白化,毫无生机,去那的原因就是听说珊瑚白化问题怕去晚看不到了,当然看到一些美妙的海底世界,但确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丰富和美好,甚至有一点失望,只是那时我完全不懂海洋酸化及原因。又过去十几年,不知大堡礁的珊瑚怎样了。关于冰川,想起看过一个纪录片讲北极熊的困境,他们没有浮冰休息是无法生存的,还有西藏的很多冰川也一样退缩很多,有的真是肉眼可见。作者写到丹麦萨姆索岛被指定为可再生能源岛,以及美国伯林顿的节能运动,总是有人认识到问题并愿意付诸行动,可惜太少。美国对京都议定书的态度充分说明国家间与个人间一样,在利益面前一定都是考虑自己多些,因此很多人认为气候再热自己有空调吹即可,如果你跟他说每个人都有责任减碳否则地球可能很快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他可能会认为你小题大做。希望这样的书可以多被人们关注和看到,更希望人类别太傲慢了,真的会作死的

灾异手记读后感篇四

记得许多年前我就听说过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只是当时年纪比较小,对这个问题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后来也没有更多的研究......渐渐的,我也忽视了这个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 最近我读了《灾异手记》这本书,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用一线的报道和科学的数据,从极北之地、海滨城市、深山野林和科研机构传来了气候灾难的确凿信息:永冻土在升温,冰川在消融,海洋在酸化,物种在迁徙。

忧心忡忡的科学家群体在全球变暖的相关问题上已经达成一致意见,情况不容乐观。说到全球变暖,我会首先想到“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 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 气候变暖在很大程度上是得世界上几乎每一片大型冰川都在收缩,有些冰川甚至预计在几十年内会完全消失。海洋不仅在变热,而且酸性也增加了;昼夜温差也在逐渐缩小;动物们的活动范围逐渐向南(北)极移动;植物的花期比过去提前了数天,有的甚至是数周。 这些无法反驳的事实,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记得之前有老师教导我们,我们能够为缓解温室效应所做的一件事是多种树,因为树木在白天会进行光合作用。 然而这种方法如果没有大面积地实施,其效果就微乎其微了,所以很多研究者也在不断的探索新的方式,寻找更加高效的方法。 不过如果全世界所有国家都马上采用最严苛有效的环保政策和技术,那么经济肯定会大受影响,发展可能会停滞甚至倒退。而经济衰退,反过来又会使我们不再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制造和使用环保设备。 在我看来,解决气候变暖问题最大的难处或许并不在技术方面,而是要让大多数人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气候变化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紧密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环境中。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清醒地认识这场近在眼前的灾难,也激励我们去探索应对之法。

灾异手记读后感篇五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生存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气候变暖的明显化,让各种危害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气候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也从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从已知向未知发展。它引发的各种新现象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最主要是它所引发的灾害以不同形式出现,让人们不能预知,同时它又是全球范同的,这使得气候变暖成为了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美国女记者、作家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的《灾异手记:人类、自然和气候变化》一书就是探讨关于气候变化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纪实文学。 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曾是《纽约时报》的政治记者,后来成为《纽约客》杂志环境观察员和评论员。 《灾异手记》一书中分析人类行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人类因此而可能面临的各种灾难性后果,突出了对生存方式的现实冲击,尽力向读者展示了世界向着毁灭螺旋前进的浓缩图景,对世人有警醒作用。 这书是作者以记者的身份到气候变化的最前沿去寻的第一手资料:两极的冰帽开始融化、全球的水位升高、英格兰蝴蝶往更高海拔迁移、金蟾蜍在高山上消失,古代文明因气候变迁而消亡……丰富多样的证据向世人展示了地球上生命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以及气候变暖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她与各界人士交谈,解析气候科学最新的发现与辩论,报告科学家的深切忧虑与普通人为环境减负所作的努力,并勇于揭露某些国家如美国等的政府不作为的政治经济背景,观察敏锐、笔触细腻。 人类影响气候,气候也影响人类。全球气候不断增暖将改变各地的温度场,并影响大气的运行规律,各地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亦随之改变。增温造成的海水、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还会使海平面上升。这一切都必将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包括水资源、能源、土地、森林、海洋、人类健康、物种资源、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许多目前仍估计不到的重大影响。 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是为环保,我们还是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比如:使用布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不燃放烟花爆竹;双面使用纸张;节约粮食;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随手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修旧利废;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拒食野生动物;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垃圾分类回收;参与环保宣传等等。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大家都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有益的事,相信我们明天的环境会更美好。

灾异手记读后感篇六

众所周知,今年极端高温热浪再度席卷北半球,地球似乎每年都在经历比过去更热的一年,与此同时,极端降水也频频刷新纪录,从未经历过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以更频繁的节奏在这个星球轮替上演。

据统计,近10年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

不久前,我们刚度过了有记录以来全球第3热的6月和第2热的7月,我国更是遭遇了持续79天的罕见极端酷暑天气,这也是1961年来综合强度最强的高温热浪事件。

不止今年,回顾过去10年,我们见证了越来越多的“极端高温热浪事件”、“最热夏天”、“史上最热一年”,“一年比一年热”真的不是错觉。

今年我们又迎来史上最热夏天,夏季全国平均气温(22.3℃)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41天,堪称史无前例;1057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占全国所有站点总数的四成以上。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中低纬度和高纬度的热量交换加剧,气温的剧烈震荡和阶段性冷事件层出不穷。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未来还可能遭遇更多更强的极端高温事件,这好比在游戏中投掷骰子,投掷频率越高,命中几率越大,并且极端事件发生频率也更大,同时造成影响的不确定性也越大。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类感到惶恐和不安,尤其是对于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简直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所措。

在了解部分全球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之后,在经历了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之后,越加觉察出《灾异手记》一书的重要。

《灾异手记》,作者 美国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身为常年行走在世界环境变化的报道一线的记者,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清楚。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全球变暖的后果,让更多的人对气候等生出敬畏之心和保护气候之心,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写就了此书。

在《灾异手记》一书中,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第二部分是人类,第三部分是时间。此书首先讲述了发生在在北极圈附近或者北极圈以内由于气候变暖产生的后果的故事,由此可见,全球变暖的影响非常广泛。随后分析了科学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我们知道但不太明白和我们拒绝知道的东西之间的复杂关系。

身为地球上的一份子,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气候的变化。在阅读了《灾异手记》之后,我感到保护环境、保护大气是如此的重要。

可以说,保护大气,人人有责。

灾异手记读后感篇七

“气候系统中已被证明的回馈作用(冰反照率回馈、水汽回馈、温度与永冻层中碳存储量之间的回馈)将对系统中的微小变化做出反应,将其增强为更大的作用力。也许最不可预知的回馈作用恰恰是人类自己。” —— 人类似乎还未看清楚当下存在的生存状况。人类日常行为中的细微之处,都有可能给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更重要的是不自知。 为此,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写作这本《灾异手记》,奋笔疾书,警醒人类该认识到“危险的人为干扰”对整个生态生存环境的巨大破坏力。谁都不希望,自己亲手把人类生存环境损坏得糟糕透顶,移交给未来的下一代。 (封底有句推荐语写着,本书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寂静的春天》。不过,在我看来,《灾异手记》里并没有像《寂静的春天》提出环境改善的建议。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写就的是手记,是记录,而不是环境保护计划书。) ⭐人类该关注什么,关注到什么? ○海冰变化 阿拉斯加的希什马廖夫村因为气候变暖及海冰融化,而变得岌岌可危。村民们担心他们的家园会在暴风雨的冲击中变得脆弱。这里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居所,却因为气候变暖而不得不离开。虽说离开这座小岛,村民能享有某些便利(比如村里没有的自来水),但他们因此丢掉与海洋的联系,也舍弃捕猎海豹为生的机会。 ○永冻土开始融解 在费尔班克斯,阿拉斯加的第二大城市,作者坐在直升机,从高空俯瞰下来能看到森林土地的异样。异常炎热的干燥天气,这里的森林土地被焚烧。(这大概跟我们经常听到的“风高物燥,小心火烛”是一个道理。降雨量创新低。没有雨水的滋养,树木很容易会因为风沙等各种因素摩擦起火。) 气候变化影响永冻土保持结冰状态。永冻土融解,会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它实际上是温室气体的贮存室。融解的永冻土释放出温室气体,后又让这些温室气体持续被释放回大气层,形成新一轮的全球变暖。实属恶性循环。 ○每种蝴蝶的活动范围的边界都向北移动了 动植物是最遵循自然规则进行繁衍生息的。然而,气候变暖让它们变得无所适从。本该移动的时候,却发现气候温度变得更热了。 (想到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服装制造业有着很明确的四季制造服装的惯例。然而这些本该应季的服装推出到各大成衣品牌,让品牌门店囤积大量存货。气温不因应原来的二十四节气而变化。这导致当季的衣服不匹配当下的气温。原本全新应季的服装起码得再过好几个月才能从仓库移动到店面陈列,而新的下一季的成衣又在路上了。这种四季的错位差,让服装行业,特别是品牌门店十分为难。) ○北美瓶草蚊 瓶草蚊依靠光信号调节冬眠情况的。但是,气候变暖使得白天变长,夏季变长。北美瓶草蚊解读光源就成了问题。临界光周期下降,导致时间推移缩短,这都是全球变暖带来的变化和震动。 ⭐关注到了,然后呢?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正在将它带进一条从根本上说前途未卜的发展轨道。” 每次读到环境保护相关的书目,我都很感慨。人类并不是高于生态圈以外的物种,而是与其他动植物同在一个生态圈的物种而已。人类确实有智商,也发挥主观能动性制作劳动工具,有强大的语言交流沟通能力。 但似乎这些都不能帮助人类清晰地意识到,我们该与环境和平共生,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合理利用,还以下一代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人类还是存在利己性的,过度开发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己所用。更有甚者,跟动植物争夺更多的土地,据为己有。大自然会记住这一切,并加倍奉还。 (读到书里美国抗议《京都协定书》的部分就觉得太讽刺了。明明它占据碳排放量的前列,却自私地要求发展中国家也需要遵守同样的苛求。每个国家及地区的碳排放量皆不相同,为何要一意孤行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呢?最后,他们退出了这场协定书的签订。确实也在意料之中。) ⭐我们行动 “危险的人为干扰”不仅指过程的终结,即灾难真实到来的那一刻;更指其开始,即灾难到来变得不可避免的那一刻。 有太多的细微变化,最终会酿成不可逆转的灾难。然而,人类似乎还心存侥幸,认为气候变暖大抵还能让冬天没那么冷。他们没有料想到自己把地球推向一个怎样的发展轨迹。气候变化使得人类被迫流离失所,从而引发一系列难以预估的人为灾祸。 若是把气候系统比作一条划艇的话,划艇确实可以倾斜后再回正。但如果倾斜过度,划艇只能达到另一个平衡状态——完全倾覆。 我们不该忽视那些远至天边的细微呼救声。很可能正是一次次呼救没被听见或忽略,人类在正面遇见它们(灾祸)来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 别等地球真的震怒的那天,趁现在,从小事抓起,守护生物的共同家园。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