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郎骑竹马来经典读后感有感

郎骑竹马来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2 01:30:24
郎骑竹马来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5-04-22 01:30:24   小编:

《郎骑竹马来》是一篇描写青年男女之间爱情的文章,通过描绘男主角郎骑竹马来追求女主角的过程展现了青涩纯真的爱情。文笔流畅,情感真挚,让人不禁感慨青春年少时的美好时光。这篇文章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和纯洁,令人回味无穷。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一篇

这些成语,随处可见.背后却有大票的典故.

刚看前半部,颠来倒去似乎就那几个故事.冯梦龙的比较多.- -!

主要就是围绕"爱情"这个主题吧.其余的感觉有点散.

一些文字重复.或许一些人的案例适用于各个场合吧.

待我再加详细读读.

1/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二篇

当然,这个切入点还是蛮有意思的。只不过作者的文笔太过一般,甚至出现了序言和正文一模一样的几句话,看起来很别扭。

文中直接引用黄易的那个蜜糖的桥段比较寒,因为黄老师的那个段子就是来源于佛经故事,而之后又直接引用了那个佛经故事,看起来就像是几个段子拼凑在一起的。

周应该算是个性情中人了,学术水平也不错的,文字要再考究点就好了。

2/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三篇

一见钟情、举案齐眉、秦晋之好、才子佳人、破镜重圆……这些经典的爱情成语,曾经那么美好,那么让人心旌摇荡,周重林却冷静地拎出一把手术刀,毫不客气地把这些成语一一解剖。原来,所谓的完美爱情,只不过情欲掩饰下的自欺欺人,才子佳人的传说,也不过是下半身冲动的副产品。难怪,那个西方著名的浪子兼书痴卡萨诺瓦公开宣称:“在我的快乐之中,五分之四是通过取悦女人而实现的。”而现代女性则发出如下的呐喊:“听到德国男人马克的声音,我下面就湿了。”

作者认为,“中国的情感走的是总结的路线,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典故和成语,使得情感故事成为现代人的一面镜子,你可以从中看到你自己,也许你还能看到你的情感上家。同样,别人也可以看到你,你又成为了别人爱情故事的上家了。”“我始终觉得,情感没有必要进行逻辑追问,它只须在时空中找个切入点。”说归说,作者却依然从爱情典故和成语入手,追问故事背后的真实,还原出一个具有弗洛伊德意味的普遍性结论:性欲得不到满足。原来,青丝三千丈,并不是用来上吊的;传说无穷尽,也不是我们寻找爱情的镜子。

3/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四篇

很显然,在这个时代,需要有人去相信爱情!

于是这个时代就有人去发现爱情!

在无数次从晚餐一直持续到凌晨的酒谈中,在无数次醒来需要确认同床的女子是谁之后,有了《国产爱情》(也就是这部被编辑改成了《“狼”骑竹马来》的书)。

可是到了最后他发现,原来爱情并不青睐他和我这样的人!

等等,等等,我要说的可不是周重林那本叫《国产爱情》的书,我要说的只是周重林,这个略微有些发福老伙子!

好吧,让我们切入正题。

两年前我所能理解的江湖,还不过是虚拟而狭隘的概念。而就在我抬着整箱的啤酒去拜会周重林之后,我开始最直面的认识我们生活的江湖。此后,在提及我们的交会时,他每每讲到了那整箱的啤酒,原来那些无法修饰的性情就是最真切的江湖。

也就是那些无法修饰的性情成就了《国产爱情》,“至情至性”这样的词看起来多少有些空泛,但周重林为它做了最好的注脚。它们都在《国产爱情》的一个个故事里,可别告诉别人,因为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国产爱情》的所有秘密。而在酒精的秘密里我们探究着另一个秘密——欲望,在和“姑娘”们的交会中我们学会了适量的坦诚,一般我都会告诉那些姑娘我叫周重林,也会坦诚的告诉姑娘们有关周重林的一切……

4/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五篇

当我想要谈论爱情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谈论什么

过了爱做梦的年纪,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既憧憬着天长地久,又怀疑男人的天性就是始乱终弃

于是,尽一切避免观看任何有关背叛的爱情故事,就像一只鸵鸟,好像只要把头埋起来,看不到它,它就不会存在

有关爱情的电影,让我哭并且哭得稀里花啦的,是《飞屋历险记》

我对于爱情的解释,只有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某月某日,下午,晴,随手翻完周重林的《郎骑竹马来》,却是一腔不平

王宝钏孤独苦受寒窑十八年,等来薛平贵抱了个公主妻回家,二女一夫,十八天后死因不详

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风华少女便为此而死

陆游难违母意而休妻,再见前妻面,写下“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婉见此,也写下一首《钗头凤》后便心伤抑郁死去

元稹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乌山不是云”,却以绝情回应深情,对莺莺始乱之,终弃之

卓文君只因一曲《凤求凰》便抛弃一切与司马相如私奔,而当这个男人荣华富贵后,她却只能“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我这一腔怨妇的情绪,也只是被这本书勾引

那些平日里常念来的对于爱情的成语,它的故事有时并不那么美好

古典文学中的爱情这一部分,典故颇多,娓娓道来,适合下午遥想一下那缥缈的若有似无的感觉,后面关于现代剩女这一部分的书写,倒搅了初初的兴致,网络用语充斥期间,兴趣索然的翻翻便结束了

5/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六篇

这本书有着一个叫“从贞妇到剩女时代”的副标题。这显然定义了一个男性的观察视角,作者周重林以中国丰富的情感成语作为竹马,骑上它去接续上王实甫、柳永、元稹、李延年、卡萨诺瓦等古今中外风流才子的审美接力棒,看看这些成语产生的背景、它们或哭天抢地或淡妆浓抹的发展脉络,以及时空穿越至今后是否变得面目全非。

古文基础糟糕如我者,至少可以从中明了这些常用成语的真正意思,意识到“举案齐眉”、“秦晋之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对支撑以稳固宗族脉络为基础的国族历史是多么重要;早已熟读唐诗宋词甚至诗经楚辞的朋友,可以借这些成语,重新梳理一道沉淀于历史长河中那些“淫词艳曲”,批判一下从晋人陆机感慨女性“秀色可餐”,到《红楼梦》曹公“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国人那一场场宏大至“巫山云雨”般的意淫史;对寂寞甚至于独孤求败的现代女强人,或许可通过这些才子佳人往事,在自己诺大空旷的豪宅中,打捞起一片源自古远宫女的惆怅红叶,“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古往今来的女人们都有着一样的“闺怨”,于是才有了那种叫“动物”的男性对“红杏出墙”的渴望。

这些成语,来自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国社会。在那时,美丽的女人是“苟非德义,则必有祸”的“天生尤物”,只会“招蜂引蝶”;丑陋的女人是协助夫君建功立业的,懂得“举案齐眉”礼仪的德行楷模。而男人,要么大款到可以“金屋藏娇”,要么潇洒到“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再不让就学习柳下惠“坐怀不乱”。至少在成语史看来,“始乱终弃”已经是男人能背负上的最大骂名。虽已时过境迁,但还幸好留有一些让人们永世认同其价值的美好成语,它们是初遇时的“一见钟情”、相处时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分离时的“红豆相思”以及破灭后渴望的“破镜重圆”。

其实,即便你博古通今地明晰所有成语和典故,即便有上百档的电台情感热线,但人们在面对自身的情感难题时,从来都一样手足无措。作者周重林,显然不相信这一难题能被弗洛伊德那“性欲得不到满足”的实验结论解决,在他看来,情感就没必要进行逻辑追问,他梳理出的这些典故不过是我们每个人跟前的一面面镜子,你看着自己的情感上家,不自觉地就会自我代入,从而看到自己。

6/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七篇

初到金陵之时

每日上班经过中华门

直到有一天看清中华门外的桥名字叫“长干桥”

很是诧异

有一天特地下车去看

桥头石壁写“古长干里”

于是此后特别得意跟每个一起经过这个地方的人炫耀:

知道吗?这个地方古时候大大有名,范蠡当初筑城于长干里,就是这儿

呵呵

直到最近

台风莫拉克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南京

但是颇下了两日雨

困在家中

无聊之下在躺椅上裹个披肩看小说

其实许久不看杂文小说

因为不耐看

摸到一本叫做《郎骑白马来》

翻开就无比的惭愧啊

亏我还颇炫耀了几次范蠡和长干里

居然连这个大名鼎鼎的故事都忘了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原来这个我到南京第一个爱上的地方

不光有屯兵打仗的历史

还是李白笔下最柔情的句子的原出处

这本书看来也极有趣

呵呵

颇让我等自以为知道几个故事的人惭愧

原来我知道的故事们都还有一个更现实的结局

而好在

这本书作者是个男性

否则

我坚信

一定有无数人批评曰:怨妇

这就是有趣之处

一个男人站在爱情的立场批评史上那些著名的情事

可怜他们都不堪一击

最喜欢作者的一个观点

女性私奔者,携带财产细软越少,成功几率越大

例如红拂

当然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是卓文君

那样一个大家闺秀沦落到当垆卖酒

自然当初真的是净身出户

可惜

她后来的白头吟也确实让我们大家伤了心了

虽然最终劝回了有钱就变坏的司马相如

但是

无论如何

我没办法认为她是私奔成功的例子

不过

的确是成功率太低,无论那个女子携带了什么

也许

对于爱情

古时候和今天一样

遇到的几率跟中彩票大奖一样

呵呵

我说这些话自然又有朋友要来教育了

不过天地良心

我只是推荐这本书

7/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八篇

自序

周重林

就像是与旧事重逢一样,在回味那些值得留恋的文字时,我满怀复杂的喜悦。

在先人绵延不绝的言说与叙事里,一开始只是只言片语,后来是一个情感故事,接着形成了爱情成语,再然后是一篇传奇。

在典籍、文物与记忆的叠影里,我尝试去理解、修复一些爱情文本。

用福柯的话来说,我想追问的应该是爱情话语权,那些在我们爱情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词语究竟是怎么构成的?汉语中,关于情感描述的成语,既流传于正统厅堂,也兴盛于市井坊间,学者和菜贩不可能使用同一种语言文本,却完全可以使用同一个成语,这成为成语的魅力,上接历史文化,下贯市井流言。

年代的久远使得记忆变得那么不可靠,在那些支离破碎的缝隙间,新的叙事成为可能,在爱情之上,我看到了逝去的山川、道路、河流和人群……。

我始终觉得,情感没有逻辑上的追问,也难以根究对错,只有一种可能性,面对情感,需要调整的只是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为心灵找到一个切入点。我开始书写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如何把那些令人心碎的片段的串联起来?

中国的爱情故事,以《诗经》作为起点,到《红楼梦》的集大成出现已经过了漫长两千年,只有不断的开始,没有终结。其实不只是中国如此,哪一家哪一国的历史抛得开情史呢?

冯梦龙先生写过《情史》,自称情教教主,用情来教诲众生。换做当下,这个任务被各家传媒接了过去,到处充斥的情感口述实录,悲欢离合,古今不变。

在古典情感话语的迷宫里,多少痴情被安插在不同的地方,迷惑、摸索、又互相探求;迷宫里有暗道,也有陷阱,就像是一场宏大又残酷的游戏。风月无花,流水暗香,虽把迷宫里的危险掩藏了起来,但是硝烟与杀气却又把这和谐给出卖了。

与西方善于分析不一样,好比弗洛伊德总是要去追问故事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他会把人当作实验品来观察分析后,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看过潘光旦先生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分析冯小青,当然看到的也就是性欲得不到满足之类的话语。

我不想这么看,用带着科学试验的眼光去看待爱情,显得粗糙而可笑,还蕴含着事实而非的张冠李戴。

中国的情感的话语走的是总结的路线,我们留下那么多的典故与成语,使得情感也形成一面镜子,也许你看到的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情感上家,而你会成为下一个故事的上家,在情感里,姑且可以称为“情感镜面”,就像常说的“缘分”,或者“情感孽债”之类的,这样的“情镜”不只是是在同性之间,也在异性之间。

一本书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希望,那些还相信爱情的读者,能够在恋爱中,多一些还可以说说的料,不猛,却真实的存在着。

如果非要这么说的话,我的写作也是一种还债,感谢张京徽大人换了两家报社后依旧持续地鼓励我继续写这些“老年人才有的追忆情怀”,感谢刘雁老师长达数月的交流与肯定,最终使得那些关于爱情的碎片得到缝补,景泰岚多次的回复与讨论令我有神交的快感,一部作品的诞生,仅仅用好与不好来界定,无疑是废话,而书的成品与风格,更多得益于编辑诸多努力,所以谢谢你,吴超老师。当然,要致谢的名单还有更长,即便不列举,可是你们的样子清晰地闪现在我眼前,胡乱、小岛、嘉恒……

兰兰,你是我老师、朋友、还有什么呢?我的每本书,都有你的参与,我从来没有给过你报酬,但是这次,不会例外了。

既然是爱情之书,那么我也献给你,亲爱的小清同学。

一本书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希望,那些还相信爱情的读者,能够在恋爱中,

8/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九篇

文/周重波

“郎骑竹马来”出自李白的诗歌《长干行》,原诗包括: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意思是:妾的头发刚刚覆盖前额的时候,在门前折花时遇有困难;恰逢你骑着竹马来到,绕着井上围栏用竹杆(所骑竹马)为我设法取得青梅。而哥哥周重林的这本专著绝非单纯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看见“妾”,也许很多人马上想到了“君”,可是文本却并未使用君,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郎”的平民意识更强一些,它可指穷的叮当响的卖油郎秦重,也可指江郎才尽的江淹,总之,只要郎情妾意就足够。

按照文本构思和行文,《郎骑竹马来》所要关心的就是中国古代男子以何种方式赢得女子欢心的问题。通过成语“牛郎织女”的考证,我们发现,只要你诚实、忠厚、孝顺,即便一贫如洗,那么,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不是不可能。通过探讨“石榴裙”的来龙去脉,作者告诉我们:只要掌握了权力,自然有人让你钻到她的石榴裙下看个明白。

生活中的辩证法无处不在,作为采桑女的秦罗敷却任你使君如何的富贵,我只喜欢过我无忧无虑的采桑生活。这样几乎相反的事,使同一个现象——爱情产生,这在物理学上恐怕得动用最高深的相对论解释得通。这也难怪,爱情自古已有,可是过了多少年,依然会有人 问: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但归结为一点:爱情是一种神秘的感觉。除此之外,其它定义都会犯内涵和外延扩大与缩小的毛病。当子娟的自杀、安娜的卧轨、娜娜的出走成为悲剧之后的今天,我们赢来了新《婚姻法》的修订,该法加入了无过错离婚,意思是,只要没了爱的感觉,那么,婚姻便没存在的必要。

历史的创造者属于劳动群众,这是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唯物主义者的观点,现在已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当然,这里的劳动群众也包括女劳动者。不管是历史的推动者,还是情感的参与者,女性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后者,这也决定了“郎骑竹马来”,女性未必乖乖等待就范,她也可以飘然离去。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人感叹:那个男人这么优秀,却怎么也追求不到那个女人,而那个女人却嫁了一个懦弱、好吃懒做、浑身土气的男人。这个问题,在很多书籍中被冠以“缘分”这样的词神秘化了,但在《郎骑竹马来》中的“神仙姐姐,妖精妹妹”章节里却那样清晰明了的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权利对于女人,同样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中,男人占据着绝对支配的地位,男人政治的观念已被包括女人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认同。但在情感方面,却是另一番景致,在《诗经•••氓》中就有对男子三心二意行为的指责,《古诗十九首•上邪》中更是以女性的视角抒发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态度和情感支配权的渴望,到了后来的《孟姜女》、《牛郎织女》、《梁祝》、《白蛇传》,便直接把女性演化成一些敢作敢为、身赋异能的女强人。

在中国历史的演进中,绝大多数女性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政治方面掌握支配权是不可能的了,转而便想在情感方面掌握主导权,四大传说便是在这种心态下相继在民间应运而生的。女性的身体条件和男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对重农轻商的中国古代来说,要表现女子的能干,便不得不借用神话了。

看过《倚天屠龙记》的朋友,相信都对周芷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部作品中,周芷若便是被权力影响较深的一个人,当上峨眉派掌门之前,她宁愿不当这个掌门和心爱郎过完一生,可这个时候,并不是说她就丝毫没有权力意识,当别人说张无忌可能当上皇帝,而她就是皇后时,她的内心是春心荡漾,说不出的受用,而当情感失败时,她便如宦官一样,竭尽所能的支配着别人的生命,玩着政治游戏乐此不疲。

在《郎骑竹马来》中,作者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让我们思考:这些男人的软饭史却被当作爱情故事千古流传,在这津津乐道的背后,究竟昭示着什么样的玄机?实际上,作者已经隐约地向我们道出了天机:历史是男人的故事,但并不是每个男人都可以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故事,对于普通人来说,出身既低,又没有才气,投考功名无望,就只能幻想有一个贵人在某天突然身披彩云出现在自家门口,从此,自己的人生便从地上到达了天上。在“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观念下,这位贵人一定是位妙龄女郎了,她可以是田螺,也可以是织女,还可以是蛇精,总之,在那样的女子面前,男子的软饭吃的不亦说乎。在当代,就业和工作压力增大,在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女贵人的意义同样巨大。

在实事求是做事的根本原则下,掌握规律显得特别重要,只有摸清了女子的习性,才能“郎骑竹马来”,便能“绕床弄青梅”,否则,即使“郎骑宝马来”,妾也可以“乘着彩云去”。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到底哪一种方式更能讨得心仪女子的欢心?对于这个问题,就好比问:金庸笔下哪个男主角的武功最高?要回答这样的问题确实不易,要不在天涯论坛的武侠版上就不会有那多争论的贴子了。在武侠文化中,有这样一个理论:任何武功都不能无敌于天下,都有制胜的法子,在情感上,我相信,任何一个冰冷的女子都有融化她的方法。

9/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十篇

见字如面,文如其人,字句中透着一个人的行踪和心思。从书后揪出作者,拉出来示众,也是对书的一种助读。

十年前,我在昆明没有朋友,与外界的联络是书信、BP机和空旷无边而又若有若无的想念。和父母住在鱼翅路附近的出租房里。房东辟了一间房,放打打杀杀的录像和周星驰主演的港片。经常,那边一片片爆笑。顾主多是昆明大学和昆明医学院的学生。十年前我的生活充满无数可能与未知。直到两年之后,我敲开了“锥子”的房间。

敲门酝酿多时。在此之前,我和即将面对的人仅仅只在网络上有过不多的邮件联系。这是九年前,也就是我来昆明的第二年,我们仍不相识,一起给一家报馆写话题文字,讨论昆明新型网络超市的发展。每周都有一个版面做这个专题,我们的文字总能挤在一块。虽然没有稿费,每篇却有50到200元不等的网络超市购物券,所以话题活动意味着一次次快乐的消费。很快,在当时的“榕树下”又看到他的文章,觉得这个出手不凡的大三学生,有必要认识一下。

这个人就是“锥子”,周重林行走网络的ID,《郎骑竹马来》的制造者,《普洱》杂志的副主编。那天下午,我去了云南大学,来到东二院。按图索骥,找准一栋宿舍楼,上到四层,楼道灰暗,尿气飘渺,有人高声唱歌,空空传来。我找到舍号,门半开着,里面有人说话。我敲了三下,问:“周重林在么?”有人传话:“有人找你,周重林。”我就进了门。见面的情形有些模糊了,他的样子也记不起来。说了一些什么,也没印象了。只记得他的床上丢着几本新到的《三联生活周刊》。他说:“我喜欢新的东西。”他提到了朱大可的评论。我没接话。之后,我们就一起出去,到圆西路吃晚饭。我们在圆西路上碰到了打篮球回宿舍的李续亮,随便找了一家饭馆点了炒饭吃。炒饭米粒干枯,酸辣凶猛,刺激着我鼻子里的分泌物。第一次见锥子,这竟然是我最深刻的记忆。

我猜,《郎骑竹马来》的出炉,很可能和他的恋爱史有关。圆西路那碗炒饭之后,我们经常见面,每一次碰到他,他身边的女孩都是新面孔。女孩类型不一,款式多样,都是貌美如花,言笑宴宴。即便在短暂的北漂生涯之中,他的身边仍不乏绝色。不知这是否是他“喜欢新东西”的表现?那时,锥子写过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两位女人:母亲和姐姐,他对感情有着温柔而深情的描述,与他深邃的文化评论全然不同。说到对爱情的看法,我们有过多次长长短短的交流,却是感性多于理性,但又分不出什么是理性什么是感性,对话的最后都陷入“说不得也”的形状和彼此祝愿的笑寄。锥子后来说,我们之间有很多勾当,不过是彼此之间在现实里真实地发生了一些事情。他的“北漂”生活因为“非典”返回云南而宣告结束,我们就有了七七八八的合作。

先是他做《天下普洱》的执行主编,我参写其中的部分篇章,后来编《玉出云南》和一系列旅游图书。我不但写了,还和他一起出去吃吃喝喝搞采编。那晚睡在酒店的标间,我们聊到凌晨两点。那时他正经历他最长的一次恋情,行李包里有女孩子精心准备好的洗漱和化妆品套装。而我同时也收到女孩的短信,说锥子生活粗心大意,让我照顾好他。2006年,我们带着创业一样的激情投入一家新杂志门下,我们成了同事。在翠湖边的办公室里,我和他隔着电脑面对面坐着。

如果你知道锥子是在这样的生活里坚持阅读文言著作并思考情为何物,那么再阅读《郎骑竹马来》时就更能理解他为什么把感情看得如此透彻。虽然这种透彻不一定就能指导我们在面对爱情时采取的行动,包括锥子,但一定会让阅读者看到中式爱情的源头,从一缕头发,一根手镯,一枚耳环回到爱情上来。从《诗经》、唐诗、从金庸小说,从各种含“情”的句子中,锥子下手寻找,从古代穿越到现代,从现代的器物又飞回到过去的现场与情境。历经多年的思考与书写,令《郎骑竹马来》的风格丰腴清朗,让人看到中文之美,情意之味,与时下讨巧的文风大不一样。

锥子的文字有一种奇妙的光泽,一字一句都构建出一个精致的局,气场很足,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你的眼睛,抵达意绪中最柔软的部分。这一点,很像托纳托雷那种严谨的导演,小心地在自己的影像世界中运用镜头,变换角度,调配音乐。《郎骑竹马来》,当是锥子文风的代表。不过,仅此而已,还不足以说明他的文笔——他总能在优雅的文句中调皮地来点狡黠,看似孩子气,却是对经典镜像在当下语义发生变化的直接表达。这是智慧。因为前后关照,锥子的文字,不致将书写变成一种匠气的词语游戏。

珠玉一样的文字落入眼中,自然过目不忘,像是修好多年的朋友又适时出现在你要转身的拐角。我有时十分害怕这样的文字,因为一些原本仅为自己保存的秘密,似乎也被他轻易道破,像一些美好的伤口显现在眼前。从这个角度来看,锥子是一个勇敢的人。显然,他也将自己的感情密码放到了《郎骑竹马来》里。作为他的朋友,我解读到的是,他是一个执著于内心的人,一个温柔的人,一个幽默和笑语朗然的人,一个不断谈论新事物和非主流经典图书的人,一个堪称情圣的人,一个让人挂念和总想邀请来聚会的人,一个在爱情里仍然下落不明的人。所以,还大可祝福他在尘世获得心生欢喜的爱情。

10/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十一篇

爱情话语的福柯式尝试

林又奇

先说点废话。

8年前,周重林还是学生的时候,想把阅读福柯的一点点心得写出来,可时间过去这么多年,也没有见到。只从他对茨威格、甘地一些人的评价中看到影子,不成气候,最多只能算是一种方法论上简单的借鉴。

当时网易文化论坛,活跃着许多人。周重林在鲁迅论坛和读书论坛做版主(ID为锥子),从对一些帖子的推荐和回复可以看到他的喜好。他很少介入争论,这点我很欣赏。记得当时老金写了一系列阅读卡尔波普尔的文章(周重林也是科尔波普尔的鼓吹者,还有柏林、本雅明、阿伦特之流的……),网络时代的斑竹,与周重林后来做图书主编或杂志主编,地位相当,只是前者是无偿的,海量的帖子时代,更是一种体力活,后者则象征着某种是身份与金钱。

后来我也投入到生活状态,应该是从网络新生活回到了“老生活”(为柴米姜醋茶这样古老传统生活不惜与老板乃至老婆翻脸,用锥子的话说,这叫做“日常情感”),某日重返论坛怀旧,才发现网易文化已经解散,我也失去了与锥子、小儿科、瓜、朴素、猛将兄……等等这些人联系。再后来,进入博客时代里,论坛里再也找不到人,回想昔日情景,只做惆怅语。

某些天,我在邮件里看到锥子的来信,说出了本书,送我算是还账。几日书到,打开心里确实一惊。为何?写书者的构建全部暴露在目录上,什么“一见钟情”、“始乱终弃”、什么“举案齐眉”、“秀色可餐”、乃至“巫山云雨”、“坐怀不乱”,都是些老掉牙的话,写字的人没有用过的有几个?恋爱的人不说的又有几个?我有点担心,要是从尼采的系谱学或者福柯式的“知识考古学”,会不会枯燥得没有人阅读?因为像我们这样曾经喜欢枯燥得人越来越少了,我现在就见不得枯燥。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说了,我已经不是年轻时候,随便就被一个概念、一个学术词语就打动的人。我老了,啃不动太硬的东西,只有一些软绵、可口、安静的东西会让我有所流连。

据说这本叫《郎骑竹马来》的书,一开始叫《国产爱情》,出版商为了好卖改了名字,希望它能成为流行的爱情文本,还加了一个很煽情的副标题“从贞妇到剩女时代”,很是切合时下致命情感危机。但书出版后也遇到了非常尴尬的问题,比如当当书店在分类的时候,《郎骑竹马来》被划在了语言学的类别,看得我直笑,说当当员工水平高呢还是见识广?不过到底是提升了书的地位,也让周重林一举迈入了学者的行列。尽管,这个陈述者,那个叙事者,也许根本不看重这样的称谓。

好吧,我承认。我误会了,这是一本很可口的书。连我上初中的女儿也认为,它很不错。“至少,它比字典上解释的好玩多了”。锥子,这是很了不起的评价。

福柯认为,医生通过提问,通过他使用的话语,并通过医院这样场所,就可以宣布一个人是不是神经病。我理解的意思是,即便你不是神经病,但是医生说你是,你就是,这就是话语的力量。在学术上,它涉及到话语的单位、形成、对象以及方式等等(参见《知识考古学》),可是在生活中,这演化成活生生的事实,医生是一个例子,更多的例子是,城建局可以宣布某地有许多违章建筑,交警可以开出违章的罚单,支撑这些行为的是来自司法、行政与民众的契约,背后依旧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在生活追问怎么会违章是一件对智慧有益的事情,好比论坛拍砖,对不起,我又跑题了。

按照福柯的观点,没有比咱们的成语故事更适合做话语阐释的,进一步说,没有比爱情成语更适合做知识考古了。

原因有两个:一是情感文本的有序,即锥子所谓的情感形成了很好的上下家,在汉语里,情感故事一直都在互动,书写了二千年,主体的互动(各种爱情文本中的主人公,也是陈述的对象)与成语的片段式、相对固定以及衍生方式(陈述的方式)为叙事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二是情感的非理性为书写者提供了“一个确定的和空白的位置”,实际上“可以由不同的个体填充”(福柯语),使得叙事成为可能。

爱情考古,同样要面对话语的规律。爱情话语出现规律以及频率是恒定时代爱情指标的重要依据,整合描述不仅仅是一个真伪的问题(揭露与蒙蔽),它还意味着审定,文本之间的考验(参照系统是什么),而心理感受(心灵)则可能会让这一切复杂起来。

可是我带着福柯式的眼光去看这本书时,又受到了打击。在方法论上诱惑了我一番后,我走进了他编制的情感迷宫,就在我沉浸在那些“缺席、隐藏、自我委派或自我分割”词语中不可开交时,锥子再次狡猾地逃离了。如何看待元稹?他抛出了中国文学里的“真”来解决话语的困境,从元稹《莺莺传》以来,“莺莺”家族庞大的语码淹死过不少大家,但是锥子真的逃离了,留我在问题继续寻找另一个参照。

这本书依旧存在不足,我推测可能是因为资料上的混乱导致的,比如“红豆相思”,“拜倒在石榴裙下”、“红杏出墙”和“命犯桃花”有些地方完全是诗词资料的堆积(这在百度知道时代,显得很糟糕,我是多么记得10多年,我们自己一本书一本书地打出来啊,当然搜索引擎文学也有积极的意义,它至少宣告许多照相机式记忆的恐龙级专家显耀记忆好是件多么不靠谱的事情!),好在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要不是赶上网络时代,我这样的人看了《管锥编》可能早被打击得连一点做学问的信心都没有。

我的意思是,以锥子的才情与智慧,完全可以处理得更好,至少在网易文化时代,即便是才子云集,但锥子依旧是是我至今也少见的能够把才情与智慧混合一身的人。

引用书里那打动过许多人句子做个结尾:锥子,幸毋相忘。

(《郎骑竹马来》,周重林著作,新型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次印刷,定价25元,当当有售)

11/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十二篇

《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

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9-06/07/content_812967.htm

先相信下半身,再相信爱情

内陆飞鱼

□自由撰稿人,昆明

时间早已证明,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只是论理上存在,因为任何一个物体不可能离开其他能量独自存在,运转的过程总要互相损耗,所以人类永远不可能发明永动机。爱情,作为男女之间一种神奇的能量场,能不能守恒呢?答案如上,即便古籍里的爱情亦概莫能外。千百年的爱情沙场上,那些活在两个人或者独自制造的甜蜜幻觉里的人,一心想成为爱情的信徒,身体力行地想要证明爱之守恒,这跟想去制造永动机一样,是一种螳臂挡车的行为。多数人当定了炮灰。

那些前赴后继的炮灰们,一身激情狰狞,堪比谷精上脑。死得这么慨而慷,大抵是因为身在华夏汉文化圈内长大,从小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曾经沧海难为水”、“但愿君心似我心”、“衣带渐宽终不悔”之类古典诗词里的爱情观灌了一杯迷魂汤。从此以为,爱情火花产生之后,金风玉露一相逢,能摧枯拉朽,只要两情相悦,势必能升值为《色,戒》里海枯石烂的也不会烂的“鸽子蛋”。在肾上腺素热情澎湃的时候,力图实景再现历史,把对方以及依附在对方身上的所谓爱意、醋意合法化,努力把他人变为“私有财产”。结果,正剧变成闹剧。

稍微花点时间去考据这些佳句名章的出处与语境背景,能发现我们真的被古典爱情表象蒙蔽了,在这个不生产柏拉图的国度里,主流社会、话语权掌握者却一直用一种乌托邦式的故事、句读去教化子民。写下这些篇目的人,或故事的始作俑者、主人公们,却往往是反爱情者。写“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可能是一个糜烂绮丽的好色之徒;而“桃花依旧笑春风”里的挑逗,活生生害死了一个未成年少女。吟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深情男人,现实里是不事生产、生活能力不能自理,到处吃软饭的贱骨头。

唯物辩证法和阶级斗争史也一再告诉我们,一旦私有制产生,斗争就无可避免。把下半身与爱情的斗争,比拟成阶级斗争有些生硬和不解风情,可是这斗争的阵势和激烈程度,无论是在宫闱大院,还是茅屋瓦窑,都逃离不了下半身的“始乱”。坚挺的时候就是你侬我侬,卿卿我我,遇见下家时,挑起下一次坚挺就是“终弃”。在到处充满亵玩、攀比之风的古代,女人究竟有多大社会地位,男人们心知肚明。“郎骑竹马来”骑的是马还是其他什么,显得有些面目模糊,或许再出几个考据癖,就能判断出是春宫图的体位新解。

无论是《诗经》、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明清小说、话本,正传抑或野史,那些令人恻隐的爱情都泛着一种轻浮亵玩的味道。男人主导的世界,聪明的女人从一开始相信爱情,被逼着半推半就相信下半身,越来越想得开的人,越相信越快乐。另有一部分固执己见者,成全了悲剧或神话。愤怒者如杜十娘,奋身投入烈涛中;彪悍者如武媚娘,把男人当天梯爬到了权力的最高峰;暴烈者,如《明外史·烈女传》里的柴氏,被男人吃了一下豆腐,就硬生生把被侵犯过的地方咬了下来。

爱情不是后现代的产物,亚当夏娃降世起,就是每一个年代每一个历史频道都在上演的体能游戏,当每一个当代成为情史,今天成为“当代”,爱情换了一个马甲继续重演。“下半身”、“一夜情”、“二奶”、“小三”等词汇,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只是说法不同。不然,薄幸郎、狐狸精、祸水论这些爱情沙场上的专业术语,也不会沿用至今。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成全别人“破镜重圆”的杨素,如果不是儒家思想体系刻意塑造的典型,好让男人在道义凛然、温文儒雅的巾幡下暗施“敦伦”之计,就是斯时伟哥还没发明,可怜他们没能受其惠泽。

按照“费洛蒙”(Pherom one)理论,所有的情爱都是开始于气味上的吸引,而这些散发着芳香气味的腺体,正是男女的私密之处。据此,一见钟情和一夜情都不过是忠于“费洛蒙”的本能,而“青梅竹马”、“从一而终”则是习惯了只选择一种固定的气味而已。征服欲远远大于性欲的男权社会,如果不断遇见新的气味,他们就会成为花丛里的蜜蜂,即便有苦守寒窑的王宝钏,薛平贵也要照常狎妓、纳妾。徐克导演的《女人不坏》里,周迅扮演的现代剩女欧泛泛,全身贴满凝聚有费洛蒙的晶片穿过男人的丛林,也不过是想借此唤醒男性的下半身,继而获得心目中的圆满爱情。

费洛蒙面前古今爱情皆然,男女真正实现身体平等。从登徒子宋玉和楚襄王联手炮制的“巫山云雨”的天才创造,到《莺莺传》半夜里翻墙头行轻薄事的张生,都在证明爱的非理性。综上所述,推导出以下证明结果,古代贞妇的“官人我要”约等于今天剩女们的“B aby O neMoreT im e”宣言。要相信爱情,就请先相信下半身,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郎骑竹马来:从贞妇到剩女时代》

周重林著

新星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5.00元。

12/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十三篇

卓越把书送来后小蜜着急要看,看了几页之后说,你干吗要买这书,我说,看起来不累。

我又高估我自己了。

不但累,还对人生有了新的定位。

本来,我是打算在古典爱情里沉沦一下以获得继续战斗的动力的。

看完了我觉得这事儿到底还是不太适合我。

没有囚禁 就没有爱情

这是此书中读到的唯一一句让小女子醍醐灌顶的话。

是我真的不懂什么才叫爱情,还是说爱情真的只属于那些S&M

曾经有个姑娘跟我说,你得花男人的钱,一个男人为你付出越多越珍惜你!因为他舍不得自己的付出。

于是我发现舍命买房子的男人大多是因为GF说没房子就不结婚!

古代的公主天罗地网的囚禁如意郎君

现代的姑娘们假装自己是公主花干一个男人的钱让他没有多余的钱给别人花

囚禁的方式千千万

只要你情我愿,累吐血都拦不住

某日闺蜜跟我吐苦水

据说被她男人逼急了,说,我要是需要那么多物质依附我就根本不会选择你!

完了,这男人瞬间就恨上你了

因为他觉得你可怜他,你施舍他,你居高临下,你口是心非假装清高骨子里俗不可耐!

你还不敢因为他的自卑离开他

那样你就自己证明了自己的确可怜人家施舍人家居高临下假装清高俗不可耐!

于是你被囚禁了。

爱情啊,难道就真的是这样一场又一场的SM游戏。

如果不是,又能是什么呢?

有人被囚禁了肉身,有人被囚禁了心灵。

这足以解释为什么周先生在书中写道

“一个女人不仅要有惊世骇俗的容颜,还要有卓尔不群的智慧与才学;

如果这些都不具备,出身就很重要,绝对不能给人产生爱上花瓶感觉。”

要囚禁别人,也要有资本。

就像NN说的,SM游戏中S的角色很有技术含量

既要能够满足M的需求,又要掌握火候,不足不行,过了也不行,最重要的是,手段还要常换常新,免得厌倦。

爱情中的胜者真该接受顶礼膜拜。

囚禁这两个字让我诚惶诚恐。

对男女博弈的不齿逐渐演变成敬仰。

脑海中不断浮现那首老歌“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

懒惰如我,整天活在自己的童话里,爱情么,就是你喜欢我,我喜欢你。

于是男友都被我直接或间接的放生回他们各自的江湖,成为前男友。

我始终相信:If you love someone, let him go. If he doesn't come back, he wasn't yours anyway. It's fate.

如果这“子午卯酉”出现在人生的八字内的,便叫桃花入命。

我淡定了,又一次。

我跟Beryl说,我放弃做良家妇女的念头了。

我跟CJ说,我得瘦,我的对得起我这命!

咱妈成天给我算命,就是没告诉我这条儿,估计就是怕我知道了“认命”。

果真女大不中留,到底留成仇了吧!

一下午无聊的在地板上打滚儿,突然有了我人生中第一个和命运抗争的念头...

也许我应该收集几个八字,给咱妈去合合看...试试囚禁之...

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我们这是一个法治社会,小三不能随便被砍,即使能,也没什么必要,多跌份。

遭遇我见犹怜的小三,那就只有回家躲被窝里哭的份,谁让自己不如人呢?

至于那些花花草草苍蝇蚊子的,就更好解决了,既然那个男人想要享受那种生活,就说明他不适合你,你让他自卑了,那你有啥纠结的?只需轻抚他的头发,对他说,your girl is lovely!

《璇玑图》

请过路的男子们看一眼下面这张图,一个女人的爱可以深切到何等地步。

图玑璇文回锦织色五兰若蕙氏苏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窈窕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桀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徵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旌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医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盛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水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好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杰子我木平根当远叹水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欢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寄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桀殊文德离忠体一达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无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祇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到底还是绝望的心情最容易催生锦绣文章。

可终究佳人也要遇对才子,如若不是苏惠遇上窦滔,卓文君遇上司马相如,

纵使呕心沥血绣成璇玑图,交与看不懂的人,估计也只会得出一个我们不合适的结论。

还不如早点回家洗洗睡了。

只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假如陈阿娇不是千金换来《长门赋》,而是自己写出来,是不是结果会不一样?!

http://katharine.blogbus.com/logs/41938409.html

13/14页

郎骑竹马来读后感第十四篇

爱情的晒场

朱晓剑

大概是在2005年前後,不知怎麼就在網路上認識了周重林,那時他還在做書,而不是編雜誌。所以我收到了他編的《仗劍紅河詩酒花》,不過,這好像都跟愛情扯不上關係。又過了兩年,他開始編《普洱》雜誌。我是在普洱市見著他的,才子型的人物,話不是很多,酒不是很能喝。

在此以後,他就常常說起做書的事,總說做雜誌太累,但也只是說說罷了,一直沒見動靜,到了今年,他幾次發佈消息說,新書要出來了。十年磨一劍嘛,好書出來都是需要有個過程的。如果太順利的話,好像是構不成傳奇的,也沒多少意思可言。但對周重林來說,似乎不全是這樣,他追求更多的是一種完美,比如愛情。

我拿到《郎騎竹馬來》之前,就在他的博客上看了部分文章。老實說,這些愛情舊事是需要在歷史中打撈的,有的已經塵封,已經少有人記起了,有的雖然還在傳誦,但已經改變了模樣,人類對待愛情從來沒有這樣陌生過:是物質的過於發達,還是因為欲望的膨脹,讓人在愛情的道路上越來越迷茫,所以,以前貞婦很多,現在剩女不少,都是有歷史依據可查的。

如果這樣來看這本書,顯然是沒得周重林在書中所表達的要領。因為周重林在愛情之林中尋找通途,或者說通過對中國愛情史的追憶,可以依稀看到它們曾鮮活的展現在那些古籍之中。不過,對於愛情的考古不是周重林關注的重點。他在自序中說,先祖們把每一個愛情故事都分析總結後得出一個成語,如“一見鍾情”,如“舉案齊眉”……我在回味這些成語的時候,也像與舊事重逢一樣,滿懷複雜的喜慶。而他是“在典籍、文物與記憶的疊影裏,我嘗試去理解、修復一些愛情文本。”

這正是我們忽略的工作。我們見多了各種各樣的文本,但卻很怕費點時間去修復它們,因為我們對這些文本的價值是懷疑的。因此,沒誰樂意去做這費力不討好的事。更何況,對於愛情的詮釋是有著不同的文本的,對與錯,愛與恨,似乎怎麼著都很難給一個準確的定義,這是源於感情的細微變化,更是包含了人性的思索,因此,對那些我們熟悉的成語,他給予了再解釋,比如一見鍾情:一個女人不僅要有驚世駭俗的容顏,還要有過人的智慧與才學,如果這些都不具備,出身就很重要,決計不能給人產生愛上花瓶感覺。比如紅杏出牆:要是拿捏得准,一旦進入女人的後院,紅杏便不再含蓄,奔放熱烈,寬衣解帶,而之前,無論在水邊,還是林下,田地間,女人都有素衣緊裹,飄忽不定……再比如舉案齊眉:有一種觀點說,只有在醜女身上才可以找到德行,而美女通常是用來看的。你看,舉案齊眉,還要把東西吃到肚子裏;秀色可餐,看看就飽了,還用得著吃麼?

也許正是因為對這些故事的熟悉,在閱讀之中就有了一種快感在,猶如一個夜晚,在昆明的一間茶樓裏坐下來,娓娓道來這些情感,不華麗,也沒有太多的色彩,甚至於就是故事本身就蒙上了一層灰色——但那不是它們的原色。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發現,如果是佛洛德來分析,他一定會去追問故事背後的真相,他會把人當做實驗品來剖析。那意思可就大不一樣了。

有人說這是一部情感詞典。我倒樂意將它稱為愛情的曬場,在這裏,不管是舉案齊眉,還是始亂終棄,那些愛情都已經遠去,留下來的唯有意義,那就是現在很流行的“慢活主義”,讓時間去檢驗一些,且不管它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似乎都不太重要了。



《郎騎竹馬來》 周重林著 新星出版社

爱情故土:信息时代的废墟

——周重林的《郎骑竹马来》

文/吕明光

1.说说我最初的个人爱情史

我第一次为爱情动容,与童年时一本《孟姜女哭倒长城》的鲜艳画册有关。它呈现出微薄的闲散年景,大概是在夏日午后,在既有点黯淡,又有点热烈到晃眼的光阴照射与动静穿梭下,在县城的长途客车站里爸爸上车前为我而买。这本彩色图画的故事书,与我之前拥众甚多的小儿书颇有不同。一段时间里,我便来回地翻看此书,不止数年之久。翻到最后,书也被拆得七零八落了。它就被我扔到一边去了,扔到八十年代末忧伤气息弥漫的记忆里去了,扔到一片黄昏后的灰白色空旷夜景里游荡去了。待到今天,等我透口气,可以钻出时间湿淋淋的水面,耳边仍能想起孟姜女那寻夫不见进而绝望的哭声。那哭声,分明像一块烧得通红通红的烙铁,一下一下地,印在我心灵的暗黑处;那泪水,像一堵旱季之墙,将我带入火烧火燎的昏天暗地的历史中。试问,我可以不身临其境地触摸秦王朝那尘土飞扬的脉搏吗?

上小学初,我并未对女孩产生丝毫情愫。直到有次去姥姥家玩,和一群稚气未脱的小孩打扑克,其中有一个肤色白皙的小女孩端坐其中,平静以恒,气质突出,对我说着别有用心的看似生气实则撒娇的话。我喜欢她用清丽优雅的口气和姿势,她周围的红色氛围和气场,让人印象深刻。六年级时,一个俗气的女孩对我有意,奈何我不喜她平庸的风格。那时,我喜欢一个更低年级的小女孩,一个有着一头可爱卷发,独来独往的小女孩。她曾数次参加我们校毽球队的活动。初中后,我暗恋过一次,也错过一次恋爱。后面那个有心恋我的女孩,事后想来俱往矣也悔之晚矣。与此同时,邻居家的租户有一个小女孩,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她亦有一头黑色长发,一双明亮的无邪双眼,整天缠着我,满心欢喜地“哒哒哒”地从后道跑到我家来寻我,像一条河需要彼岸一般地靠近我,像一棵树长在一座山坡上一样地长在了我的身上。她长大后一定是一个美女。当时我在心里就这样为自己的龌龊十足而不安地想过这个问题。

我的这片爱情故土,早已在我的爱情之前便发出了“滋滋”生长的茂盛的浓郁的绿声,并呼之欲出了我水涨船高的下一波激荡的人生形势。

2.文本层面上的情感家园

走出草木疯长的郊野,来到前一刻还面目清新转眼就阴云密布雨水将至的河边,呼喊和细雨将统统被残酷现实的天空所吞没。无法躲避春秋年间的兵荒马乱,唯有到了纸上,才有了口口相传、无限延展的可能性。于是,一切都从风尘仆仆、舟车劳顿的《诗经》开始了。其间的十五国风,刮来刮去的,日渐粗砺猛烈,民间的自然性情就有了,饱满了,鼓胀了,开花结果了。这种地方民歌,跨越山高水长,提倡自由恋爱。自此野合之风盛行了,天地清明了,男男女女宽衣解带,少了许多规矩,多了许多淳厚和朴拙。这样,在远离道德的年代,爱情已塑造了最完美的简单模式。至今世人重复上演的,不过是将其更加物质化、复杂化而已。然后两汉继承国风,魏晋延续两汉。到了唐代,众人拾柴火焰高,随着大家的齐吵乱嚷,诗国就从广阔的一路生长攀升到了巅峰顶点。接下来的宋词元曲,流行儿女情长和亲切口语。明清以降,大体重复古人。所以说一部爱情史,竟至凝聚成一部中国诗歌史。

当然不仅仅是诗歌。打有文本流传以来,跃然纸上的便尽现了人间的男女肉搏和暧昧情事。反之亦然。北宋可以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都因柳词轰炸出了贫瘠年代里爱情话语的极大丰富。而这些爱情故事,更广泛分布于神话传说、史书散文和话本小说戏曲等各式各样的文学体裁中。那些我们熟悉的,随时可以进入我们生活的古人的爱情,至今仍在发挥着它们的影响。嫦娥奔月的茫茫夜。牛郎织女的“七夕节”。陈世美对秦香莲的背叛模式。朱买臣非典型的“马前泼水”。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生离死别。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绝世之恋。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贵族少年少女的爱情。郭靖的傻乎乎和黄蓉的机灵。韦小宝娶了那么多让男人垂涎三尺的老婆。阿Q和骆驼祥子也是有爱情的。张生和崔莺莺之间要有个红娘。能说的说一天一宿也说不完,就不说了吧。至于亚当夏娃终究是人家西方传统,与我们中国老百姓无关。它们出自真实的或虚拟加工的东方,余味悠长,从起初的自我抒发和真实流露,到后来兼有道德鞭策警示后人的有意为之。可是,不光人家有爱情的悲欢故事,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也都有自己的隐私。只不过,你的故事说出来有谁会听呢?

当今,电视电影、戏曲戏剧和各类音乐取代了一部分文本的作用。人们了解上述爱情,大多是看了改编的各种艺术形式。在音声光影的河流里,人们享受着视觉和听觉的爱情盛宴。只是,它远离了文本的精神,而靠近了浮躁和肤浅的物质感官的刹那享受。因为刹那,归于虚无的末世脚步会加快许多。

3.梳理爱情的喘息细部

幸好,还有周重林这个为我们讲述爱情故事的人。云南人周重林,媒体人,潇洒帅哥儿也,一直过着烟不离手酒不离口女人不远床榻的单身文章生活,看似玩世不恭实则老实厚道,大龄未婚文艺女青年们不妨试之一二以验我言之不虚。他在茶事之余不辞辛苦,一会儿将自己想象成古代的荒淫帝王落魄公子风流才子,不时深入古人“一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瞬间,一会儿又时空恍惚,回到面对电脑屏幕如同面对一堵支起空旷黑夜的墙壁的物我两忘的模糊境地。如此颠倒日月,折返古今,总算打通了爱情的秘密隧道。隧道里万花盛放,百鸟啼鸣。而他日渐老辣的笔法,有周作人写小品文般娓娓道来之风,更有自己可贵的戏谑的向善的美好的思想灌注其中。单论这一点,就比时下大多解读古典作品的所谓畅销书高了不止一个层次。不厌繁琐,不怕麻烦的周重林,在吟赏古代烟霞的同时,将手一抓,拉过来二十世纪中国都市的时尚棉被,蒙在了灵魂呻吟无力工业时代和城市化进程的污染天空上。下一个动作,声声慢。他想把古代的美带回到今天。中国人已经有多久忘了警惕由于科技文明的戕害使得思想沉溺精神气节不复挺直这回事儿了?太久了,这个使不得。

读者们在阅读时可以想象得到,此类故事卷帙浩繁,浩瀚如海,到底从何处下手提笔写作这本书,的确是个费思量的力气活。在这里,作者从人所周知的熟语出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逐个击破,将众多看似没有干系的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揉和在一起。读起来,能让人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儿,他也许就达到目的了。而普及爱情常识,指引在爱情迷宫里的走投无路的旷男怨女一条明路,让众多读者品味零散故事终于又有人凑成一册的快感,这也大概是他的想法。他的细腻与耐心,弄不好,会写出一个爱情百科全书来。写完东方,可以写西方。写完人类,可以写写动物和植物。爱情是宇宙的原动力,对此我深信不疑。何况它又是大多经典小说的主题,指出终端方向,是《红楼梦》和《安娜•卡列宁娜》的伟大之处。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爱情,虽然后来它消失了,可是它存在过,这就足够了。

抚摸这本书,能感受到爱情的体温,令人读之辗转反侧欲罢不能。我希望他能继续将爱情故事讲下去。

4.危机重重下的古典主义

然而,本书只耽于写古典中国的爱情,所以并未对今日的爱情观念大加讨伐。古往今来,如果有一部时光机可以旅行,古人来到今天,必定难以适从。现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得益于近几百年的环球航行、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和科技革命。人类只用了几百年,轻易就告别之前亿万年的亘古长夜,教人好不唏嘘感慨。我们或许会认为自己三生有幸,可以活在当下。写信不必用纸张,谈不上对家书翘首以盼,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电话都来的快捷。出门可以自驾车,也可以坐高铁,或者飞机。而不必乘船,骑马,坐马车,从南方到京城赶考需要耗费大半年乃至若干年的光景。我们先后告别了乡村生活,故乡的袅袅炊烟,泥土扑面溅起的清新空气,澄澈蔚蓝的天空和被牛羊的哞哞声拉长的夜色;我们来到城市里,在钢筋水泥搭建的一个个小阁子里过着汹涌的疾速生活,在空气污浊的街上打发我们疲惫已久的脚步。但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这种生活里的爱情岁月,也必然缺少缓慢的情调,缺少信任和安全感,以致脆弱不堪一击。当我们在网络上和酒吧里寻找艳遇的时候,性欲已经战胜了爱情,爱情破落一地,成为明日黄花。也可能,放纵之后,才会觉得真爱无价。

说到底。我喜欢的爱情是古典的。中学时代,我看见班里的同学们写完信后,满大街如无头苍蝇般找过信筒。大一,我买了BP机。大二,买了手机。这些事件都跟爱情有关。我很鲁莽,充满迫不及待的架势。但无论谁人都有过年少轻狂的光阴,浮躁不安,心中总升腾着一股欲火。这很难熬,我并不喜欢这种日子。它和我想象中的爱情差得太远。小时候,香港的武打片、都市电视剧和台湾的琼瑶剧里都有过我对爱情的完美向往,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中也有我对未来爱情的揣摩和想象。和作者周重林一样,其中最为打动我的,是有着对段誉郭靖杨过张无忌的私人化附体情结。那么多美丽可爱的女孩儿啊,可是现实中怎么都跑到哪儿去了呢?有一部日本电影,曾无限次地缠绕住了我的心魂,它的名字叫做《情书》,里面回忆了一个男孩的爱情。而女主角中山美穗的模样,我至今也无法找到。这些都有些古典主义的爱情故事,至今可以唤醒我,为我照亮爱情的故土。而在如今这个信息量大得惊人的时代废墟上,爱情故土会重新生根发芽吗?

我宁愿做个《聊斋志异》里的一个以种地为生的山东穷书生,夜夜等着美人过来。哪怕她是狐狸精,她也是有颗真心的。等下,我先把这盏清代的油灯熄了再说。

2009-6-5

14/14页

还剩11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