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灯塔》是一部描写孤独与渴望的小说。主人公艾丽丝在孤岛上守望着灯塔,与世隔绝却渴望联系外界。她通过写给灯塔看的信件表达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最终在一次邂逅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坚强。
守望灯塔读后感篇一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初次接触珍妮特·温特森的作品也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这部作品以珍妮特·温特森自身经历为蓝本,讲述关于成长、自我追寻和真爱的故事,正是这部作品让很多中国读者认识珍妮特·温特森,从而喜欢上珍妮特·温特森。
长久以来,灯塔总给人以坚定不移的感觉,它矗立在浩瀚的大海之畔,无论风浪如何汹涌,都始终屹立不倒,默默地散发着光芒,为过往的船只指引方向。在珍妮特·温特森的《守望灯塔》中,灯塔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希望、勇气,指引着银儿前行的方向。
《守望灯塔》的故事开始于1969年,这一年,十岁的银儿失去了母亲,从出生起就没有父亲的银儿成为了一名孤儿,学校老师品契小姐被安排为银儿的临时监护人,直到找到愿意收养银儿的人。
之所以提到品契老师,是因为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对银儿的态度。
银儿的父亲是一名水手,偶然停驻令银儿在母亲身体里成长,然后就回到海上消失不见了,换句话说,银儿是非婚生子。因而品契老师认为银儿是个错误,帮助银儿找到领养人,只是她的职责所在,她本人对银儿并不友善。后来当灯塔将被自动化改造时,品契老师虽然建议银儿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拒绝给银儿开介绍信,或者说是证明信,所以银儿没办法找到固定工作。
当灯塔将被自动化时,品契小姐和银儿有这样一段对话——
品契小姐支持灯塔自动化,这一点让银儿很难接受,甚至比品契小姐诋毁她的母亲更让她难过。
灯塔看守者普尤收养了银儿后,银儿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作为看灯塔的助手,银儿每天要完成十五件事,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银儿喜欢做得,特别是听普尤讲课(灯塔历史)和讲故事。
普尤给银儿讲述的那些故事,每一个都充满了神秘和奇幻,像是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银儿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同时,也让我对银儿生出几许羡慕。
普尤把灯塔建设之初的故事讲给银儿听,给银儿讲述灯塔建造者乔西耶 · 达克的儿子巴比 · 达克的故事。巴比 · 达克是一位牧师,他在新婚度蜜月时重遇初恋,此后一直过着双重身份的生活。每年有两个月时间,巴比 · 达克会到一个地方和初恋同居两个月,这段时间里,巴比 · 达克改名换姓,变身为做航运生意的勒克斯先生,没人知道他其实是一位牧师,另有家室。
《守望灯塔》是一部令人沉醉且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以独特的笔触和诗意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充满温情的世界……整部作品双线并行,或者说是故事中另有故事的讲述方式, 巧妙地将现实与回忆、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叙事空间。
我个人最喜欢《守望灯塔》里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连续叙述,有的只是一个个被照亮的时刻,其余则是黑暗。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生并非一条连续不断的明亮道路,而是由许多被特定事件或经历照亮的时刻组成。这些时刻可能是成功、喜悦、爱、灵感或其他任何让人感受到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事情。而其余的时间,则可能相对平淡无奇,甚至充满挑战和困难,就像黑暗一样。
灯塔自动化、普尤消失后,银儿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她迷茫无助不知所措,偷书偷鸟,只为寻找心灵寄托。最终,灵儿又回到了灯塔,回到她熟悉的地方,给自己沏了一壶茶,等待普尤归来。
守望灯塔读后感篇二
《守望灯塔》是一部融合了魔幻现实主义、抒情诗和童话寓言等多种风格的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和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孤儿银儿在灯塔看守人普尤的陪伴下,逐渐成长并找到真爱的故事。银儿在失去母亲后,被瞎子普尤收养,成为了灯塔的看守者之一。普尤给她讲述了许多跨越时空的旅行故事,这些故事像一束光照进了银儿孤独黑暗的内心世界。然而,随着灯塔的自动化改造,普尤失踪,银儿开始了独自成长的旅程。她经历了偷窃、被抓、被诊断为精神病等磨难,但最终在希腊奥塞多克斯教堂的钟声的指引下,找到了真爱。痊愈后的银儿回到了原来的地方,虽然灯塔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但她依然带着灯塔曾给予她的灯光,学会了在生活的海洋里如何汲取阳光与温暖,如何去爱。 这本书展现了爱的力量、人性的两面性、孤独和生活的无常。它告诉读者,在黑暗中,守着光亮,不断失败,又重新开始,每个人都可以独自用力地成长。同时,它也强调了爱的重要性,认为爱是让生命的灯塔永不熄灭的源泉。 珍妮特·温特森是英国著名作家,她的作品天马行空,打破常规,挑战禁忌话题,文风极富韵律,被认为是当代英国“最好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包括《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苹果笔记本》、《激情》、《樱桃的性别》、《写在身体上》、《守望灯塔》以及《世界和其他地方》等。其中,《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由她亲自改编的同名BBC剧集获得了各项大奖。 银儿在灯塔中与普尤相依为命,通过普尤讲述的故事,她逐渐理解了爱的真谛。然而,随着普尤的失踪,她被迫走出灯塔,去面对更加复杂和残酷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但始终坚守着对爱的信仰。最终,她找到了真爱,也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答案。 这部作品画面感非常强,非常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其实,与灯塔相关的影视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爱情、恐怖、人性探讨等多种题材和风格。这也说明“灯塔”本身就自带一种故事性的魔力。让读者和观众欣赏到了灯塔的美丽和神秘,通过不同的故事和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守望灯塔读后感篇三
“我自己的生活 一半是奇迹,一半是疯狂。我无法控制任何一个重要事件。我的生活是一连串的触礁和起航,没有到达,没有目的地。有的只是搁浅和触礁,然后是另一艘船,另一次潮汐。” —— 《守望灯塔》是我看的珍妮特的第三本书,文字依旧很珍妮特,相比于《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我要快乐,不必正常》感觉这本故事性更强,非线性叙事,故事套故事,一遍读不懂,就再来一遍,珍妮特的文字有趣且有富含哲思,很多含蓄的隐喻,或许当你在夜晚回味起来才更觉深意! 当然了,这本书依旧逃脱不了她“寻找爱与自我”的主题,关于守护,探索,自我成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童年经历,她在自我救赎这条路上治愈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 // 银儿, 没有见过父亲,十岁死了母亲,成了孤儿, 她说: “我一生下来就掉进了这个倾斜的世界里,而从此以后我也就过上了这种带着倾斜角度的生活。” 后来,她带着狗狗吉姆跟着瞎子普尤一起做了守塔人,两个孤独无依的人彼此陪伴~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点灯, 可我们却生活在黑暗中” 这是守塔人的宿命,也是普尤的宿命 . “普尤,给我讲个故事吧” 于是,他们一起点亮灯塔,为航行者指引,免于触礁 “天亮了,而你还活着。” . 普尤给银儿讲了巴比·达克的爱情故事 牧师达克与莫莉一见钟情,莫莉怀孕后他却因怀疑其不忠而奔赴索尔茨岛任神职,并娶了门第相当的妻子。 . 后来他与莫莉重归于好,并约定每年秘密同居两个月,书中写“只要一见到她,他干枯僵死的身体就会往前扑,扑向太阳,扑向温暖和光明。对他来说,她就是温暖和光明,不管在什么月份。” . 但最后莫莉踏上索尔茨岛劝说他离开时,他却拒绝了 ,他被世俗禁锢着! “我爱你——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三个字” // 后来,随着灯塔的自动化改造,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普尤无声离去,银儿被迫离开熟悉的灯塔,踏入陌生而又喧嚣的尘世~ 再后来,找到彼此,确定爱 . “给我讲个故事吧,银儿” 你已长大成人,但那依旧是你的故事~ 那本她无论如何都读不完的《死于威尼斯》 那只能喊出我名字的金刚鹦鹉,我偷走了它 // “我们曾经都很快乐,是不是?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快乐呢?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 品契小姐说“生活就是掉进黑夜的痛苦”,有的在黑夜中寻到爱,爱是灯塔,照亮未来的路,有的人则一直在孤独寻找~ 品契小姐,她才是真正的孤儿! —— 很喜欢珍妮特的那句: 一个人可以有两种本性:一种跟猴子差不多,狂暴起来兽性大发;另一种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 时而疯狂,时而沉寂,是她的本性,也是她文字的特点,一会儿癫狂,一会儿倒又成了大哲学家,要快乐,不必正常!
守望灯塔
8.2
[英] 珍妮特·温特森 / 2024 / 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