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姜白石词笺注》,感受到作者对姜白石这位文学家的敬佩和钦佩之情。通过详细的注解和解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姜白石的词作和其背后的故事。这本书不仅是对姜白石的致敬,更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珍视和传承。
《姜白石词笺注》读后感(篇一)
戋戋数言,旖旎恬美,似逢逢白云,一南一北。
注释、集评都很详细。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心有戚戚。
1/5页《姜白石词笺注》读后感(篇二)
这系列的书已经买了有纳兰容若词笺注、东坡乐府笺、二晏词笺注,这中华书局的繁体竖排真的是越来越贵了,不过实在是喜欢啊。
我买的这本白石词笺注是2009年7月第一版,2011年3月北京第2次印刷的版本的,定价35,纸张光滑、影印清晰,比原来买的一版新编诸子集成套书中的四书章句集注的质量好太多了。
虽然买来的书经常是没有看完的,但是有喜欢的书还是买下来吧。
2/5页《姜白石词笺注》读后感(篇三)
卷四《水龍吟》“甚謝郎、也恨飄零,解道月明千里。”注但引謝希逸《月賦》“有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云云。按:《南史》卷二十:“孝武嘗問顏延之曰:‘謝希逸《月賦》何如?’答曰:‘美則美矣;但莊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
《慶宮春》“老子婆娑,自歌誰答。”注曰:“老子:作者自稱。婆娑:盤旋、徘徊。”按:《晋书》卷六六:“(陶侃)將出府門,顧謂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諸君輩。’”
卷五《漢宮春》“若南尋李白,問訊何如。”注曰:“言稼軒暢遊剡山,與詩人李白可引為同調。”按:老杜《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
《卜算子》“此樹婆娑一惘然”,注曰:“婆娑:本為舞姿翩躚的樣子。此處形容枝葉紛披。張籍《新桃》詩:‘桃生葉婆娑,枝葉四面多。’”按:庾子山《枯樹賦》:“此樹婆娑,生意盡矣。”
卷六《念奴嬌》“我醉欲眠伊伴我”,注曰:“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詩‘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按:《宋書》卷九十三:“(陶)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直率如此。
3/5页《姜白石词笺注》读后感(篇四)
此书以夏承焘《编年笺校》为底本,作了通俗化阐释以及辑评。但在具体行文时有众多遗漏。比如白石自度曲,均标乐调,如中吕宫等,此本竟然不存。漏注也较多,比如暗香中的春风词笔,等等。漏评的也不少,随便翻阅唐圭璋笺注的《宋词三百首》等,便可知晓。此书为繁体竖排,本是学术类著作,但是在注中却颇多通俗话语,比如将豆蔻释为妙龄女郞,简直让人喷饭。要论通俗读本,此书不及韩经太的白石词选。总之,此书浑身硬伤,研读白石诗,还得以夏承焘笺校本为主。问题太多,无法一一缕述。
4/5页《姜白石词笺注》读后感(篇五)
在宋词诸家中,怕是数白石道人最让人既爱又恨又怜。爱之幽韵冷香的美感、孤绝高成的才华,恨之清空凄苦的艰涩,西湖寒碧的幽深,怜之,则谓之“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的茫然悲歌。说到底,白石空有一身才华,道人却难以自度,实为尴尬!白石一生,清贫孤苦,云游天下,不涉官场、琴书作伴,其孤冷幽寂的性格在词中表现为一种“清空”状态,清的空寂,却少了东坡式的旷达,因此孤寒幽深,却少了达者清明,真可谓,凄凄惨惨戚戚。王国维曰: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王氏所言白石格韵高绝,却终如雾里看花、扑朔迷离当是指少了这种清明与通亮。“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白石词中幽深,处处皆苦、皆悲,然究竟不知道苦在哪里?芳草冷心,情场失意,难免有为赋暗香,强叹落花之嫌。 人言白石《扬州慢》有《黍离》之悲,然《黍离》悲得真切,旷古而忧思。《扬州慢》怀历史遗恨,“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却多出了迷茫,“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本意云游四海,远离宦海,却有意无意心系朝廷,在我看来,《扬州慢》将《黍离》中的旷古之悲,沧桑世态吟咏成一种个体风花雪月式的落寞,而强加了历史遗恨,格调不能谓之高也! 或者不能谓之《扬州慢》格调不高,而在于姜夔本人人生履历过于单薄,缺少了跌宕起伏,即使内心清苦、孤寒,却也难把数峰拔至明镜,一如疏影的清朗。因此姜夔始终是未开悟的红尘才子,石湖把玩,工妓弹唱,人生活的难以彻底,自然诗词少了妙境!姜夔之凄清孤独格调颇类八大,然八大的山水多了烟火之气,在后期以心为镜,抵达浑圆写意的澄澈,如果说人生跌宕并非文学波澜圆熟的唯一法器,但至少姜夔在心境自度上,始终少了一道法门,即使如白石最得意的《暗香》、《疏影》等篇什,譬如“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譬如“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终觉幽深如西方浪漫骑士文学,苦得悠闲雅致,苦得窃笑不已。白石高的是才情,但孤绝数峰终蔽日,亦如一潭寒水,空空如也。如有鸥鹭飞过,人影驻足,则空寂中有灵,白石的清空则少了此种真性情的自然灵秀,如果江湖流转、聚散离别在幽韵冷香中开出了一朵孤寒的雪莲,那么入世不深,感事不切则是一种寂寞。而入世越深,感受越真越淡则是一种修行。白石难以自度,只把玩辞令,清苦悲欢于人间,却未得见孤寒人文境界,实属遗憾!
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