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论语新说读后感1000字

论语新说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3 10:35:12
论语新说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4-23 10:35:12   小编:

《论语新说》读后感: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了《论语》中的经典思想,深入剖析了各位圣贤的思想观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细致的分析,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读后感悟,更是一本实用的人生指南。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一)

作者对于“道”和“德”的诠释,既有本源又有发展。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把深奥的知识用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引经据典的同时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最值得一读的地方就是作者把传统的文化最终落实到了指导现代生活上来,本章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全面理解“道德”的内涵,既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研究客观实际,掌握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二)

“现代人一般会觉得礼仪太繁琐没必要,其实不然,有了行为规范,我们在待人接物时就不会感到手足无措,左右为难,按照礼仪做就行了。”作者说得太对了,我们有时干啥事毫无头绪,孔子之礼解决了我们的迷茫,凡事都有个规矩准则,照章办事就行,不用费神劳思了,并且孔子还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按照规则去做得心应手一点都不麻烦,而且随心所欲也不会超出规矩。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拿到手已经一个月了,由于种种原因,每次拿起来读几页,下次又的重新开始,作为理科生,年代人物总记不清,断断续续,也没有深入读下去,一直也没有写感悟。 读书时,眼前总是浮现高中时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转瞬间已到中年,这些年生活总有磕绊,虽很努力的缝补,也总是有不尽人意。今天读完孔子生平,原来大圣人也不是一帆风顺,也得食人间烟火。我一凡人,生活还需努力向前。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拿到手已经一个月了,由于种种原因,每次拿起来读几页,下次又的重新开始,作为理科生,年代人物总记不清,断断续续,也没有深入读下去,一直也没有写感悟。 读书时,眼前总是浮现高中时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转瞬间已到中年,这些年生活总有磕绊,虽很努力的缝补,也总是有不尽人意。今天读完孔子生平,原来大圣人也不是一帆风顺,也得食人间烟火。我一凡人,生活还需努力向前。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五)

“士”原为一种政治身份。在周朝,士是指诸侯家族因血缘关系疏远而导致无法继承爵位的人。但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士”开始从政治身份向人格身份转变,代指那些为出仕做官而努力求道的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由士的这个定义,想到了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现在是在追求“士”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所以必须要强大伟岸。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六)

做官之后,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又如何与领导共事。主要有三点:

一是勤奋:身先士卒,不知疲倦。

二是正直:就是走正道。包含两层意思:守正,扶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三是举贤:能举荐人才的才能称为贤臣。举荐外人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举荐家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七)

这篇主要讲了出仕,也就是做官。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出仕呢?出仕之后如何又该如何与自己的上级合作共事呢?

孔子说:尊崇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行,就可以去做治理工作了。

五种美德:君子给百姓好处却不破费,让百姓劳作却没有怨言,有合理的欲望却不贪财好利,庄重矜持却不傲慢,威仪整肃却不凶恶。

四种恶行: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八)

义是实现“仁德”和“道德”的实际行动。

其中一段写到。

对于仁人志士来说,“义”首先是“以天下为己任” 致力于经世济民, 为天下人谋利益,正如宋代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然,仅仅“忧乐天下”还只是一种“仁德”情怀,只有付之行动,才成为“义举”。

当前社会不缺少忧国忧民情怀之人,缺少的是付诸行动,付诸“义举”之人。

把这段记录下来,警示自己。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九)

对道和德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知,道是自然法则,德市人对“”道“德认知,即心得。太极学说开创了整体辨证观念,阴阳学说开创了对立统一规律,五行学说开创了动态平衡理论。以及孔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读这篇感觉很吃力,针对春秋时期的不同国家的不同人物、事件,了解的还不够,对一些人物也是从读这一篇章才第一次知道,确实知识匮乏,惭愧惭愧啊,以及孔子年代的社会等级划分,天子、公、侯、大夫、士、国人、野人。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十)

作者对“道德”的解读更新了我的认知,不只是现在片面理解意义上的“德性”:道,自然法则,是规律,是不以人的意识而改变的;那人该怎么做,就是德,人要走正道,要发现道,尊从道,并运用道来发展人类社会并使之进步,道是越走越宽,正如圣人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再次感叹圣人的大智慧,做人做事都要顺应道,不要逆道而行,同时理解和认识事物的眼光也不要太狭隘,书是越读越明白,越读心胸越开阔,离做明白人又迈进一步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十一)

今天读了这一章节,了解到孔子一生不顺遂的从政经历,他一直在等待机会,在等待伯乐,却迟迟未能如愿。

孔子在68岁回到鲁国之后,孔子虽然还想亲自从政,但未能如愿。不过他在另一方面得到了心理补偿,此时他的弟子已遍布诸侯各国。尤其像子路、高柴这样出身卑贱的弟子也获得了从政的机会,老夫子是欣慰的。所以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从政的时候,他从容的说,我把自己的政治思想传递给执政的人,这也是从政啊。为什么一定要亲自做官才算从政呢?这么说虽说些许无奈,但是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也是很大的。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十二)

已经读完前三章:孔子的时代,生平,和弘道篇;前两篇,带我重温了历史,了解了孔子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俗话说“时代造就英雄”,猜想作者的本意也是想让我们先了解了大的时代背景和生活背景后,更加深刻的去体会理解该时代背景下造就的圣人和圣人的大智慧;弘道篇,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圣人的伟大,2500多年前在那么多方面对自然法则就有那么深刻的体会;更让我感慨的是作者能把那么高深的圣人曰,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浅显易懂的而逻辑性又很强的给我们讲解出来,让更多人更加容易的学习发扬传统文化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十三)

毕业后的十几年,由于各种环境影响、感觉自己都是处于无信仰的状态:忙忙碌碌、浑浑噩噩、无所仰仗、无所敬畏。这两年才又重新接触和认识传统文化、思考生命的本源、探寻世界的真相,原来一切真相一直在那里,只是自己把自己隔离了。幸有孔子、老子等巨人的出现,幸有巨著依然流传在世,幸有诸位文人的解释、评说~~~~~

读了论语新说,才发现很多误解都源于道听途说、源于不求甚解,作者倾入无数心血而成书,愿中华文化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成长的精神食粮~~~~~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十四)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的著作,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前天去了曲阜,参观了孔府孔庙孔林 。对孔子的生平及后代,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的这篇文章开篇以一种新颖的写法,上下贯穿历史,提高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读ing……

《论语新说》读后感(篇十五)

仁的核心内容:

礼制~这一外在力量来规范人的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人的精神层面激发人的内在力量,“仁”给礼的外壳赋予了精神的内涵。

道(探索自然规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德(对道的认识即心得) 德的本义走直(正)道,后延伸为按照自然法则做人做事的学问。

礼(处理人际关系) 本质在于尊重人。 来自天道; 安抚人心,实现社会中正和谐; 文明做事、做事的行为规范; 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

仁(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